如何認定非法行醫犯罪主體

2021-01-07 中國法院網

2013-09-24 15:50:22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許世雄

  要旨

  醫療行為主體的未限定性決定了非法行醫主體的非限定性,醫療行為應有合法與不合法之分;行為主體故意實施的違法行醫行為才構成非法行醫;非法行醫作為侵權行為的一種,也符合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

  案情

  被告人柳德培系重慶市巫山縣巫峽鎮人,於1996年7月畢業於四川省巫山縣技工學校衛生專業。2003年12月,被告人柳德培取得從業藥師資格證書和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後,先後在巫山縣巫峽鎮巫峽路松林汽修2號門市、巫峽路660號門市經營江南大藥房誠信藥店,從事藥品零售業務。在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及醫生執業資格的情況下,在藥店或者在患者家中開展輸液等醫療業務。2009年11月17日,巫山縣衛生局在檢查中發現被告人柳德培在藥店為患者胡某進行靜脈輸液的醫療活動時,對其作出罰款1000元的行政處罰。2010年6月2日,巫山縣衛生局在檢查中發現被告人柳德培在為患者鄭某某、李某某進行靜脈輸液的醫療活動時,對其作出罰款1500元的行政處罰。在被巫山縣衛生局行政處罰兩次以後,被告人柳德培仍繼續為任某某等多名患者進行輸液等非法醫療活動。

  裁判

  巫山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柳德培在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及醫生執業資格的情況下非法行醫,被衛生行政部門行政處罰兩次以後,仍然進行非法行醫活動,情節嚴重,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36條第1款之規定,構成非法行醫罪。被告人柳德培到案後,如實供述犯罪事實,可依法對其從輕處罰。公訴機關建議對被告人柳德培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至1年6個月的量刑建議,符合罪刑法定原則,予以採納。鑑於被告人到案後如實供述犯罪事實,認罪、悔罪,可依法對其從輕處罰並宣告緩刑。

  巫山縣人民法院判決:一、被告人柳德培犯非法行醫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並處罰金3000元。(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二、追繳被告人柳德培的違法所得。

  判決後,被告人未上訴,判決已生效。

  評析

  「非法行醫」的具體表現主要為:(1)沒有執業醫師資格,而從事診療活動;(2)有執業醫師資格但沒有取得執業證書而從事醫療業務;(3)被吊銷醫師執業證書之後,從事醫療業務;(4)有執業證書但是未經批准擅自從事醫療業務。

  本案中被告人既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又無醫生執業資格。有觀點認為,行為人在什麼機構從事非法行醫,是個人私開診所,還是幾人共同成立非法的醫療機構,抑或在合法醫療機構中進行非法行醫,對於本罪非法行醫行為的認定沒有影響。原因如下:

  1、所謂非法行醫罪,是指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非法行醫,情節嚴重的行為。按照目前我國刑法學界的通說,本罪的基本構成要件是:(一)侵犯的客體是複雜客體。即本罪不僅破壞了國家的醫療管理秩序,尤其是破壞了國家對醫務人員的從業管理秩序,而且由於非法行醫者不具備從事醫生職業的資格和基本條件,醫療服務質量差,極易導致危害就診人的生命、健康安全的後果,因而,還直接危害國家公共衛生。(二)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非法行醫,情節嚴重的行為。(三)本罪的犯罪主體是自然人且是特殊主體,即「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四)本罪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不具備執業資格而仍實施非法行醫行為。

  2、非法行醫是指非法的從事應由醫生從事的醫療、預防和保健業務。非法行醫與合法行醫在「行醫」的含義上是相同的,其區別在於適法性判斷。「非法」即不符合法律規定。醫生是特種職業群體,國家法律法規不僅對醫生從業的主體資格而且對醫生從業的方式等都作了較嚴格的規定。嚴格地講,凡是不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對醫療從業行為的規定的醫療行為均是非法行醫行為。但由於非法行醫罪在犯罪主體上明確規定為「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這樣本罪客觀要件的「非法行醫」也就相應的限制為不具備醫生執業資格的人所從事的醫療行為,即其行醫行為違反國家關於醫生執業主體資格方面的法律法規。因而,判斷非法行醫罪中「非法行醫」的非法性依據就是醫生執業資格的國家法律規定。不是在行醫主體資格上違法,而是在其他方面違反行醫規定,不作為非法行醫罪處罰。

  3、刑法將非法行醫罪的主體界定為「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有的認為「醫生執業資格」就是《執業醫師法》中所稱的執業醫師資格,因此,只要取得了執業醫師資格,不管是否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都不是非法行醫。筆者認為,醫生與醫師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醫生主要指職業群體,《執業醫師法》對從事醫生職業規定必須先要經過考試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有執業資格後方可申請註冊領取執業證書。取得執業證書之後才具有依法從事醫生職業的主體資格。刑法設立非法行醫罪不僅要保護就診人的身體健康安全,而且也要維護國家醫療管理秩序。有執業醫師資格,不經註冊取得執業證書,即開始從事醫療活動,是一種擾亂醫療管理秩序的行為。因此,從刑法立法本意理解,刑法條文規定的非法行醫罪中「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含義不應當是專指未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而應當是指沒有取得從事「醫生職業」的合法主體資格。所以,筆者認為,沒有執業醫師資格的人和有執業醫師資格而無執業證書的人以及有執業證書但是未經批准擅自從事醫生職業活動的人都是「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

  4、有醫生執業資格的人擅自離開其執業的集體性醫療機構而個體開業是否構成本罪主體?《執業醫師法》第19條規定:「申請個體行醫的執業醫師,須經註冊後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執業滿5年,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未經批准,不得行醫。」因此,個體行醫的主體資格需要另行審批,在原集體性醫療機構從業的醫師,並不理所當然的具有個體行醫資格,其擅自個體開業的,屬於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情節嚴重的應以非法行醫罪處理。

  (作者單位:重慶市巫山縣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護士未經醫囑配藥,患者輸液後死亡,非法行醫還是非法行醫罪?
    一、非法行醫和非法行醫罪的區別非法行醫,廣義上講包括民事上的非法行醫、行政上的非法行醫和刑事上的非法行醫。民事上的非法行醫,主要指醫療機構或者醫務人員違反法律、法規和診療規範等行為造成了患者損害,單純的需要進行民事賠償,無需其他任何處罰。
  • 非法行醫與非法行醫罪的聯繫與區別
    聯繫 非法行醫罪=非法行醫的人+「情節嚴重」 非法行醫定義:是指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開展診療活動和未取得醫師資格的人從事醫師執業活動的行為。 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行醫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造成就診人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 (二)造成甲類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有傳播、流行危險的; (三)使用假藥、劣藥或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衛生材料、醫療器械,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 (四)非法行醫被衛生行政部門行政處罰兩次以後
  • 一瓶自製藥酒換十年刑期,非法行醫必嚴懲,非法行醫者且行且珍惜
    法院審理認為,楊某的行為構成非法行醫罪,但是楊某到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並當庭認罪,屬於坦白,依法可以對其從輕處罰,加上楊某通過家人與被害人張某的近親屬已經就民事賠償達成一致意見,並已經實際履行,而且被害人的近親屬也出具了諒解書
  • 祖傳膏藥構成非法行醫罪嗎
    一、祖傳膏藥構成非法行醫罪嗎《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條 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非法行醫,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造成就診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 諸城男子多次非法行醫,被當場抓獲!正在起訴
    2019年12月18日因涉嫌非法行醫罪,被諸城市公安局取保候審,2020年4月23日經本院決定被取保候審。本案由諸城市公安局偵查終結,以被告人王某甲涉嫌非法行醫罪,於2020年4月22日向本院移送審查起訴。本院受理後,於2020年4月23日已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和認罪認罰可能導致的法律後果,依法訊問了被告人,聽取了值班律師的意見,審查了全部案件材料。
  • 主體身份不同如何認定共同瀆職犯罪
    瀆職犯罪中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與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能否構成共同犯罪、應如何定性?由於刑法立法中沒有專門涉及瀆職犯罪共同犯罪定性與處理的規定,理論界與實務界認識不一。筆者對此探討如下:  1.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能否成為瀆職犯罪的共同實行犯?
  • 偽造醫師資格證,患者輸液後死亡,構成非法行醫罪?應判多少年?
    王鑑辯護人辯稱:對公訴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及罪名均無異議,被告人王鑑的行為已構成非法行醫罪,但不符合「造成就診人死亡」的情節,鑑定意見不能全面反映出被告人非法行醫與被害人死亡之間有直接或主要的因果關係,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非法行醫罪。
  • 查處無證行醫案件數994起 煙臺重力打擊非法行醫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6日訊(記者 高寧 實習生 孫洪寬) 12月16日上午,在煙臺市「『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情況專場上,煙臺市衛生和計劃生育監督所所長楊昆介紹了煙臺市打擊非法行醫的相關情況。非法行醫對人民健康危害大,群眾反映強烈,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 我縣啟動打擊非法行醫颶風行動!首周取締非法行醫窩點2處
    近日,縣衛生監督所全面啟動打擊非法行醫「颶風行動」,重拳打擊非法行醫行為。行動首周,執法人員分赴丹東、丹西街道和石浦鎮,突擊檢查相關場所10餘處,查處取締非法行醫窩點2處,其中1處將移送公安機關處理。據了解,胡某某是名「慣犯」,之前曾因非法行醫被行政處罰過2次。其間,執法人員與衛生監督協管員多次回訪,告誡其不得再非法行醫,但胡某某卻抱著僥倖心理偷偷給人看病,終於在今年再次被抓現行。
  • 以案說法:非法行醫——針灸、按摩造成就診人死亡的定性
    原審判決認定的主要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罪準確,但適用法律錯誤導致量刑不當。故判決:一、維持一審判決第一項的定罪部分及第二項;二、撤銷一審刑事判決第一項的量刑部分;三、龐宗某犯非法行醫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 放心吧,醫生在列車上救人不是非法行醫!
    近日,女醫生高鐵上救人卻被索要醫師證一事在網絡上引發廣泛討論,此前,還有醫生列車上幫孕婦接生被判非法行醫的謠言在網絡上流傳。醫生在醫院外的救人行為,總會引起其是否非法行醫的熱論。上述規定是大家理解非法行醫的主要法律根源,因為顧名思義,非法行醫就是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診療等醫務活動。不在規定的執業地點和執業範圍內實施上述執業活動,就是非法行醫。當然,這只是民事、行政意義上的非法行醫,而不是刑法意義上的非法行醫。刑法意義上的非法行醫其主體根據刑法336條規定是「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不包括醫生。那麼,醫生在列車上救人是不是非法行醫呢?
  • 單位犯罪主體的界定
    (3)單位犯罪是為本單位謀取非法利益而實施的,這是單位犯罪的主觀心理狀態。二、單位犯罪是指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為本單位謀取非法利益,經單位集體決定或者由負責人員決定實施的犯罪。因為單位犯罪並不一定都要以單位的名義實施,如單位秘密繞關走私就是如此。相反,自然人打著單位的旗號,為謀取個人私利而實施犯罪的,則應按自然人犯罪而不是單位犯罪的有關規定處罰。   二、單位犯罪的主體結構  單位犯罪的主體如何理解,在刑法理論界主要有二種觀 點。
  • 醫療美容與非法行醫:掉進違法犯罪之中的美麗帶來的是終生的悔恨
    所謂的「黑醫生「就是非法行醫。非法行醫犯罪下,美麗的生命已經凋零案例一【案號:(2019)京02刑終***號】:張某某於2013年2月在京註冊成立北京歐美韓國際美容有限公司,並在本市東城區東興隆街58號某房間進行經營活動。
  • 兩年三次處罰依然無證行醫 男子寶雞非法行醫被拘留
    日前,寶雞市公安局渭濱分局西寶路派出所民警根據走訪摸排獲得的線索,快速成功破獲這起非法行醫案,依法將嫌疑人任某刑事拘留。4月22日,西寶路派出所民警在轄區走訪時,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在轄區相家莊村開設診所,長期從事非法行醫活動。得到線索後,西寶路派出所立即安排民警先期開展摸排取證。
  • 天長一男子「非法行醫」被判刑
    不曾想,魏某不思悔改,消停了幾個月後,2019年7、8月份,在秦欄鎮某車庫內繼續非法行醫。法網恢恢,9月4日,「開業」不久的魏某被該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工作人員當場查獲。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魏某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從事醫療活動,情節嚴重,其行為已經構成非法行醫罪。魏某非法行醫,並違規處置醫療廢物,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 非法行醫罪與非罪、罪輕與罪重的案例分析
    生效判決認為:本案患者死亡的主因是患者的自身疾病,應當認定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非法行醫的結果加重犯。被告人非法行醫行為與被害人的死亡存在因果關係,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條中的「情節嚴重」。被告人歸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的非法行醫罪行,可以從輕處罰。
  • 男子非法行醫導致病人服藥後中毒死亡,鎮雄警方將其逮捕
    雲南省鎮雄縣人民檢察院起 訴 書鎮檢一部刑訴〔2020〕513號  被告人徐延中,男,1968年**月**日出生,身份證號碼5224211968********,漢族,小學文化,戶籍所在地貴州省畢節市,住畢節市七星關區**鎮**組**號,因涉嫌非法行醫罪
  • 萍鄉一名高中生「牙醫」非法行醫被判刑
    萍鄉市一高中生「牙醫」也有夢想,夢想行醫賺錢但沒有醫師執業資格證,沒有醫師執業資格證就無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無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仍然給人治療牙齒就是非法行醫,非法行醫就要受懲罰。      近日,萍鄉市安源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非法行醫案件,被告人王某某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兩萬元並追繳非法所得。
  • ​非法經營犯罪研究系列(四)非法期貨交易平臺的行政認定程序
    作者:車衝律師非法經營犯罪研究系列(四)非法期貨交易平臺的行政認定程序那麼如何認定一個期貨交易平臺為非法期貨交易平臺呢?認定的程序又是什麼呢?關於行政認定主體的問題,從《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五條「國務院期貨監督管理機構對期貨市場實行集中統一的監督管理」的規定來看,證監會有權就行為人經營行為是否為期貨交易、是否經過行政主管部門核准等相關問題進行認定。
  • 行政訴訟:鄉村醫生擅自在家從事診療活動,因非法行醫被行政處罰
    【摘要】原告具有鄉村醫生執業證書,被告縣衛健局經群眾來電舉報鄉村醫生張某某在自己家中行醫。認定為未經註冊取得《執業醫師證書》擅自在自己家中從事診療活動,屬於非法行醫。決定予以罰款人民幣4萬元的行政處罰。原告對此不服,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