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常熟來到山東,最不適應的要數我的孩子了。
她們像是從天堂一下子跌入人間,各種抗拒,想著逃離。
實際上,我的孩子在南方也沒有待在天堂,因為沒有人手,但是,起碼吃喝隨意,物質上豐裕,而且她們爸爸也比較慣著,隨時隨地,盡力滿足著她們的一切需求。
可來到山東,再沒了為所欲為,也不能想要什麼都可以唾手可得了。她們就天天想著逃離山東,回到南方。
簡單看看,在孩子的養育上,南北詫異著什麼?
(一)比堂妹家孩子大兩歲的大女兒,曾經表現得不如妹妹懂事
前些年,當時老二尚未出生,我只帶著老大,來到山東,在堂妹家住了幾天。那時她應該比堂妹家孩子大兩歲吧,六七歲的模樣,人家孩子四五歲。
可幾天相處下來,跟人家一比較,她身上的驕橫,任性,不懂事就特別刺眼。
人家小小的孩兒,牽著手街上走,乖得讓人心疼。比如想要買什麼,告訴她,這個不好,碰到好的再買,她就自己跟著念叨上了:不好,不買。可我自己的孩子呢,想要什麼你不給買,就開始鬧了,不走,賭氣,甚至哭鬧。
那個小妹妹有一個玩具,是我給買的,只適合小孩子玩,我女兒自己在家都不要玩了的那種,可她非得跟人家搶,我氣的想揍她,兇她,可她就是在人家裡哭鬧,沒辦法,堂妹趕緊騎車跑出去又給她買了一個。
感覺,哪怕她比人家大兩歲,可滿身的驕橫不懂事、當然,孩子小,不指望她多懂事,可跟人家一比呢?她完全是一種油鹽不進的狀態。
我想,這跟生活環境有關吧。堂妹家孩子粗養,很小就放託兒所,平時忙,帶著孩子幹活也是經常的事,也沒有很多時間和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養育,自然也不會是竭盡全力地去滿足她的一切需求,所以,那孩子哪怕想要什麼,說一句,得不到也不會過多糾纏。那孩子身上,自然也就沒了驕橫,任性了。
但是,現在到處都在宣揚要放飛孩子的個性,讓孩子自由生長。我也搞不懂了,放飛到後來,哪怕在人家家裡,也如此任性不討喜,跟比自己小兩歲的妹妹爭玩具,爭不到就撒潑打諢的,果真好嗎?
當時我覺得很難為情,可等我帶孩子回到常熟,在將她放到其他孩子堆裡,反倒發覺她比人家還懂事那麼一點。
南方的孩子,尤其是本地人家的孩子,全家老少就供養一個,那些孩子,從頭到腳的被立體環繞包裝,風雨不透,更是不知人間疾苦。比如,上輔導班,還得老師反過來對孩子迎合,讓孩子開心,自尊心得到滿足。
物質上更不用說了,一切都是頂配。
我不知道這種養育方式究竟如何,但是看常熟本地人,現在一種很明顯的現象就是,六七十歲的老爹老媽還在努力工作,騎著電動車風雨裡穿梭,上下班。而自己的孩子,剛畢業就配上幾十萬的汽車了,而且稍微辛苦一點的工作,都不要去做。
是不是溫室裡養出來的花朵,就根本不知道風雨的悽厲,不接受生活的寒暑呢?
(二)當我的孩子在早餐店裡哭鬧時,店主的兒子在幫忙收桌子,上餐
今早,孩子非得鬧著要吃灌湯包,天氣又不好,懶得做飯了,就帶她們去縣城一家灌湯包店。
店裡有稀粥,免費送的,小兒非得喊口渴,讓她喝粥,就是不幹,非得要我去買礦泉水喝。如果她爸爸在,那肯定立即就去買回來了,可我不慣著,告訴她,就喝粥,還有營養。她就是不幹,在那裡哭鬧,還將一個碟子打碎在地上。
她在哭鬧時,店主的兒子進來了,感覺比我家老大都還小,進門就將一些桌子上,客人吃過後的碗筷蒸籠收走,將桌子擦好。有客人進來,他還幫著端上來包子。我孩子喝粥要湯勺,他就立即給拿來勺子。
大街上,隨處可見孩子自己背著書包上下學,雖然經過了這麼多年,但是這裡的孩子依然還是一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模樣。這裡孩子的學習,多數還只是孩子自己去學習,而不會反過來壓到家長身上。而且,很多孩子反過來還是需要對家裡幫忙。
村裡去世哥哥家的那個男孩,天天自己上學,放學,寫作業,學習,自己吃飯。媽媽天天上班,回到家已經很晚很晚了,可他學習依然名列前茅。
是不是,這裡的學習,還是保留著教育原始的模樣,是一種落伍嗎?我也不知道了,在江蘇,感覺我的孩子天天在寫作業,寫到後來,四年級就戴著300多度的眼鏡,而且我也快被累死了。
我甚至對這裡的教育生態很嚮往啊,起碼把父母解放出來吧,不是應該孩子有孩子的生活,父母有父母的生活嗎?怎麼就搞得父母的生活被無限壓縮,甚至必須搭上爺爺那一輩呢?
好想要一個早當家的孩子啊,哪怕做個窮人,哈哈。
(三)假如讓孩子過窮人的生活
假如就將她們摁在大山腳下這個村莊裡,一切都是自食其力的狀態。
需要自己燒火做飯。需要自己去撿柴火,放學後或者周末,將撿柴火的工作分配給她們,抽出半個小時,撿回來一袋子柴草,才能燒熟晚飯。
菜園裡長著蔬菜,需要收割回來。如果我忙了,吩咐她們一聲,她們挎一個菜籃,將菜一會就割回家。
不然再養些雞鴨,每天可以撿雞蛋,誰有空了,給撒一把吃食,早晨聽它們打鳴,下蛋後聽它們咯咯噠地叫個不停。
周末有空了,幫忙去田地裡幹活。天氣好了,去山上採野菜,採野花.........
假如這麼幹,我是不是就變成一個壞媽媽了,哈。而她們,是不是就變成村姑了?從此告別了養尊處優,告別了城市的浮華,從此要安在這貧瘠單調的鄉下。
這是不是一種退步呢?
可我好想讓她們早當家,讓她們看看村裡每個人汗流浹背的模樣。希望她們能從心底裡真正生出力量,這種力量,能夠託起她們的升學考試,能夠幫她們穿過未來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坎坷。
是不是,又是一種異想天開,一種脫離了實際的幻想呢?
可我感覺,南方靡靡樂,北方風沙磨,待在南方,我自己都呆的沒了力量,都越來越迷茫。
感覺南方太柔了,一切都像水一樣,一不小心就是一副隨波逐流的狀態了。
可回到北方,卻能感覺出風沙的勁力,似乎是一種張力。
在南方,幹一點活就覺得很累,在這裡,幹好多似乎都沒有那麼累。怎麼回事呢?跟山風有關嗎?
環境,是的,環境,這裡的環境有一種催逼的力量,一種山石縫隙裡,鑽出草木的不屈和倔強。
天哪,我快打住吧,感覺又要找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