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成功的人放個屁都是有道理的,失敗的人所有的道理都是放屁。」
這句話想必各位都是能感同身受的,當你只是個小角色的時候,別說你想發表意見了,你牌桌都上不去,你拿什麼來玩。
也有人說這是社會的一種病態,說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鼓勵成功者,激勵失敗者。
這句話看似價值觀「飽滿」,誰也不得罪,但其實我覺得大可不必,這種現象也稱不上是一種病態行為。
因為現實會告訴你什麼叫【成王敗寇】,這個道理從古至今都是這樣。
之所以說以上這些話,是因為前段時間泡泡瑪特上市後,出現的一連串讓人啼笑皆非的段子。
一
網際網路人應該都知道,靠收割智商稅的韭菜盒子泡泡瑪特,通過一翻炒作成功上市,並且市值達千億。
好多人都一臉懵逼,覺得憑什麼一個成本價不到10塊錢的玩具,居然能讓泡泡瑪特三年營收超220%。
其實最開始我也是覺得挺不可思議的,一個小小的盲盒,居然能吸引那麼多人去玩,還能做成上市公司。
拽哥我直接好傢夥,連呼內行。
可能還有人不知道盲盒是啥玩意,我這裡簡單解釋一下。
盲盒其實就是一個韭菜盒子,在包裝上大致寫明內容物的樣式和類型,付完錢才能拆開一睹真容,不能退。
除此之外還有沒有畫在包裝上的隱藏款,泡泡瑪特幾十塊錢的盲盒,如果開出隱藏款,可以在二手市場轉賣幾百到幾千塊不等。
盲盒裡面通常裝的是玩偶、擺件之類的東西。
和大型IP公司合作,就可以出相關的官方盲盒,通常是動漫、影視的IP,走粉絲經濟,割的就更狠了。
此外,盲盒+粉絲經濟+IP售賣還能給app導流,粉絲必須去特定的app上,兌換相應的點數才能購買盲盒。
這個兌換點數,可能還綁定著其他附帶條件,導流再引流,順帶交代一下自己的個人隱私。
dior的一逼。
盲盒,玩的就是一個心跳和刺激。
我有一次和女朋友逛商場,就曾經好奇買過一次盲盒,結果打開一看,裡面是一個極其醜陋的藍臉怪物,再仔細一看,是全套系列裡最醜的那個,我一臉懵逼,就這?就這?
盲盒就這樣偷襲了我26歲的小同志,這完全是不講盒德!
屬實是我大意了,沒有閃。
正是這種不確定的刺激,讓越來越多沒有閃的未成年人開始對盲盒上癮,不斷花錢去購買盲盒,以博得自己心儀的玩偶。
幾十塊錢就能給消費者及時又經濟的滿足感,我想這正是泡泡瑪特成功上市的底層原因吧!
但今天我們要聊的,不是泡泡瑪特如何割韭菜做到上市公司,也不是年輕人為何如此偏愛盲盒。
而是開頭提到的,成王敗寇的問題。
二
因為泡泡瑪特的上市,讓曾經看不懂這個模式的投資人大變臉,從最開始的看不起,到後來的拍馬屁,可以說是非常的有意思。
網上的段子是這麼說的,泡泡瑪特上市之前,投資人對創始人王寧的評價是,學歷不高,沒有正經上過班,說起話來表情平靜沒有感染力,團隊也沒有精英。
反正意思就是說創始人王寧基本上沒什麼優點,幹不了啥大事。
雖然這看起來很像段子,但是當我翻閱了很多報導後發現,這其實是有出處的。它是來自當年36氪報導的一篇有關泡泡瑪特與投資者關係的文章。
有趣的是,當泡泡瑪特上市後,投資人立刻改口對王寧的評價,說王寧性格沉穩,話不多喜怒不形於色,擁有消費創業者的許多優秀品格,是一位很有耐心的企業家。
另一位投資人甚至還說,以前跟王寧的談話中,就能從他的眼神中看到他內心的沉著和冷靜。
於是很多人紛紛吐槽,說這些投資人挺搞笑的,人家沒成功的時候各種看扁,等人家成功後又各種往上攀。
於是驗證了那句,成功了放個屁都是經驗,沒成功所有的經驗都是放屁。
雖然這種現象勢利了一點,但我覺得這不就是人性嗎,你能保證自己不是一個想攀關係的人?
前面說了,這世界從古至今看的就是成王敗寇,人們也更願意向成功者學習。
大多數時候,之所有會有吐槽,就是因為很多人沒有換位思考。
假如你家族裡出了個明星,即便血緣關係隔了好幾代,吹牛逼這事兒我想各種應該能做到信手拈來。
再比如,你認識了某個比自己高几個臺階的大佬,你會不會有想和大佬合影的念頭。
其實沒什麼可吐槽的,大家都是普通人,我有機會和心中的偶像吃頓飯,照樣會忍不住拍照發朋友圈裝逼。
虛榮心是大部分人與生俱來的特質。
類似的段子其實還有,因為王者榮耀的團隊在成都,最開始十年都沒做出過什麼好產品。
於是就有專家下結論,在成都這麼安逸的地方,能做出什麼好遊戲。
但是王者榮耀爆火之後,有專家上門學習取經後下結論:只有在成都這麼安逸的地方,才能打磨出這樣的遊戲精品。
彩虹屁十足,諷刺意味也絲毫不差,但這不就是人性嗎!
還有之前關於美團王興的評價,最早的時候,有人說他做事欠考慮又很敏感,是個不怎麼愛說話的技術男,性格上不太成熟。
投資人還說他不善於企業管理,比較適合做飯否這樣的網站,不適合進入團購行業。
結果到後來,開始有媒體寫:王興好奇心旺盛,熱愛探索,非常驕傲,又謙遜。說他一直是【既往不戀、縱情向前】的踐行者。
所以只要你是網際網路從業者,現在你都會時不時的看到,王興但凡在飯否上說點啥,都會有人轉發到朋友圈琢磨半天。
就像看待聖經似的。
在掙錢面前,資本家是「真香」最快的。
拿著成功人士昨天的話教育自己,今日很可能成功人士早就滑跪掙錢去了。
不贏房子不贏地的,話多聽,事也要多做嘛。
別說我今天寫的都是毒雞湯,那些每天把成功人士的話當做聖經的人才是真正的有毒。
成功人士說的話叫經驗,成功學人士說的話叫紙上談兵。
美團王興的話是不是聖經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現在有些商家已經開始在玩盲盒外賣、盲盒生鮮了。
很多人說,有了生鮮盲盒,就能解決不知道吃什麼的難題,抽到什麼就炒什麼。
對此我只想說,扯J8蛋。
首先,生鮮盲盒在開始的時候,確實能通過滿足用戶好奇心來達到營銷的目的。
但是這是種衝動消費,一旦模式泛濫,用戶的新鮮感降低,也就不會再有炒作的價值。
盲盒之所以成為行業現象,除了獵奇,還有裡面的玩偶有收藏價值,才導致很多小朋友去玩。
再來看看生鮮,套上盲盒概念除了能製造噱頭,對它的根基業務基本幫不上啥忙。
生鮮講究的是強大的供應鏈和倉配,而不是新鮮感。
生鮮套上盲盒,就有點像老母豬帶胸罩,一套又一套。
你以為是模式的顛覆,其實就是為了追個潮流,處理處理庫存。
生鮮保質期都很短,所以會導致庫存量大,一旦滯銷,商家就只能賠錢。
所以盲盒模式剛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痛點,以前即便是再怎麼打折,可能都對促銷沒啥幫助,但這時候生鮮盲盒出現了,就能很大程度上完成促銷。
這玩意就像刮刮樂,消費者能不能賺不知道,但是商家一定不會虧。
除了外賣盲盒,生鮮盲盒,現在甚至買鞋,買內褲都能開盲盒。
真是啥J8都能搞盲盒。
我他媽裂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