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盲盒)成功如此簡單,為何你我都沒有發現?

2020-12-20 騰訊網

近期直播帶貨和社區團購非常火,很多媒體和自媒體都爭相進行報導,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甚至還遭到了主流媒體的報導和點評。老書也寫過關於兩者的文章,不過都是從如何從中汲取經驗的角度上進行分析的,並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或者建議。今天老書要寫的不是再抄這兩者的冷飯,而是另外一個不怎麼受人關注,但是在資本市場卻一鳴驚人,甚至未來很可能成為趨勢的「新」商業模式:盲盒,而主人公就是號稱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

據公開信息顯示: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開盤股價翻倍,市值暴漲超千億港元。截至收盤,泡泡瑪特首日股價上漲近80%,最新市值953.29億港元。要知道這家公司之前在新三板,多年虧損,於去年摘牌退市,退市的時候市值只有20億元。是的,你們看錯,去年摘牌的時候只有20億,今年上市的時候差不多1000億,漲幅將近50倍!那麼,這家公司到底是做了啥,讓自己飛上枝頭變鳳凰了呢?下面跟著老書去一探究竟:

首先普及下概念:什麼是盲盒。 所謂盲盒,裡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心理學研究表明,不確定的刺激會加強重複決策,因此一時間盲盒成了讓人上癮的存在。

了解了盲盒的 概念之後小夥伴們是不是覺得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不是和小時候的買方便麵集龍珠卡片差不多?小夥伴還真說得沒錯,還真和買方便麵抽卡片差不多,只不過小時候買的是方便麵,現在是盲盒而已!然後就是以前方便麵裡只有龍珠卡片,現在盲盒裡面卻有不同的卡通IP而已。

看到這裡之後,小夥伴是不是想拍大腿!哎呀,尼瑪,賺錢這麼容易,我咋就沒想到呢!這種心情就好比站在現在去看以前的發明:這個竟然這麼簡單,要是我早生幾十年上百年我也能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這種心態很多小夥伴們都有,但是老書得澆澆冷水,就算讓自己回到過去,也發明或者發現不了,因為沒有現在的知識儲備和眼界格局。所以與其感嘆成功如此簡單,還不如分析下自己能不能夠趕上成功帶來的便利,該如何吃到這波成功的紅利,這遠比拍大腿或者拍額頭有用得多!下面我們來看下為啥泡泡瑪特突然就成功了。

老書查了一下資料,成功的原因在於企業本身業務的轉型,泡泡瑪特借鑑日本Dreams公司Sonny Angel的產品的成功經驗,雙方深入展開合作,最終靠著多樣化卡通IP的運營打開了市場,自然也收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這種模式沒有什麼技術門檻,競爭的關鍵在於打造的卡通IP是否受歡迎上。這就好比你家是葫蘆娃,我家是變形金剛、他家是鋼鐵俠,看誰家的卡通IP更多,誰家的IP更受歡迎。

基於這點,老書認為盲盒行業的護城河並不太深,進入門檻也不高,未來競爭也會趨於白熱化。當然,剛來進入的企業會有先發走勢,但這種優勢又會很容易被顛覆,畢竟在激烈的競爭中想一直抓住消費者的主流思想太難了。這就好比文化傳媒行業,沒有哪個企業能一直長盛不衰,可能會頻頻有爆款,但是不可能一直會有爆款。

雖然老書認為盲盒進入門檻並不高,但是不代表老書不看好盲盒這個新市場。老書小時候也買過方便麵集龍珠、集十二生肖,知道這種消費行為給精神上帶來的刺激和滿足感,尤其是對於某些將自己的意志賦予在了某個卡通IP上的小夥伴,那絕對是死鐵忠粉!老書覺得如果想讓這種遊戲一直玩下去,企業就必須控制IP的收集率,太難或者太容易都不行,長久下去都會失去市場。太容易容易失去新鮮感,太難又會讓玩家放棄。小夥伴們都玩過遊戲,應該能夠理解開寶箱的心情!

當然,如果企業能夠再高端一點,開啟兌換業務,那就更加能促進消費了!這就像當年的開健力寶瓶蓋領10萬大獎,如果收集一套完整的IP能夠兌付**大獎,那麼參與者肯定會更多。當然,老書不知道這種建議合不合法,因為畢竟加上這個之後,就有點買彩票開大獎的意思,給盲盒賦予了金融屬性。這個就不展開討論了,等著看盲盒最後怎麼發現發展就好。

最後老書談一下自己的體會:商機其實隨處都在,只是看怎麼去抓住消費者的內心。生意的本質就是通過向消費者提供服務然後領取報酬,而達成交易的條件就是你提供的服務有消費者為你買單,買單的人多,你的生意就能做大,買單的人少,你的生意就做不起來。所以與其抱怨自己晚生了幾十年或一個時代,倒不如現在去看看想想那些是未來大眾所需要的,受歡迎的!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的成功不止是盲盒
    盲盒究竟是不是在利用人性的弱點?有沒有打博彩的擦邊球?這種商業模式到底是否具有可持續性?而當盲盒成為線上線下賣小玩意的標配時,泡泡瑪特究竟還有什麼優勢?其實這些討論都默認了一個前提,那就是泡泡瑪特的成功就是因為盲盒。
  • 泡泡瑪特市值破1000億,盲盒為何如此賺錢?
    12月11號「盲盒一哥」泡泡瑪特在香港上市,開盤後,其85後創始人身價一度超過500億。泡泡瑪特客戶以95、00後的年輕人為主,去年光Molly系列的銷售額就高達4.56億。泡泡瑪特也因此被稱為印鈔機。
  • 我被泡泡瑪特「支配」的盲盒人生
    從入坑到現在,大概買了幾百個娃娃,其實大部分盲盒到手就跌價,什麼價值也沒有,後來才發現,閒魚、潮玩族小程序上有二手娃娃買賣,上面的泡泡瑪特玩具分為兩種,要麼就是加價的隱藏款,要麼就巨便宜的普通款。如果不想抽太多盲盒,直接上二手網站買就行了,我也在這些平臺上買過幾個款,之前特別傻,一直在實體店買。
  • 泡泡瑪特的盲盒心理學
    編輯導讀:泡泡瑪特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成長為火出圈的上市公司,背後反映的盲盒經濟的繁榮。有人讚揚這種新穎的形式戳中了當代年輕人對於潮和精緻的追求,有著遠大廣闊的市場,也有人覺得舊瓶裝新酒,潮玩+盲盒依然會是曇花一現的爆款。本文將從心理學的角度,探究為什麼盲盒經濟能如此火爆。
  • 泡泡瑪特的盲盒為何如此讓人上癮?這個模型理論解釋了一切
    Molly、盲盒、泡泡瑪特,這些詞相信你一定有所耳聞,並且發生在這一兩年內。盲盒以及背後的潮玩行業,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泡泡瑪特,這家成立於2010年的公司並不年輕,且曾於2017年掛牌新三板,2019年退市。近日,有消息稱,泡泡瑪特完成1億美元融資,最快下月赴港IPO。
  • 「盲盒毒藥」泡泡瑪特,是怎麼榨乾你錢包的?
    單價低、購買渠道廣、上新快、易上癮成習慣導致高復購率,泡泡瑪特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成為你戒不掉的「毒藥」、錢包收割機。繼「現在出門,馬上到」、「今天一定不熬夜」之後,「買夠100個盲盒就收手」,已成功入選當代社會第三大經典謊言flag。什麼盲盒?
  • 泡泡瑪特的「盲盒故事」還能講多久?
    泡泡瑪特自身也因「產品質量」、「被控抄襲」等問題頻頻「翻車」。利潤暴增,融資8輪,泡泡瑪特應該「並不缺錢」,那麼為何急著投入資本市場「懷抱」呢?在愛好者開始「退坑」的背景下,其盲盒故事還能講多久?從虧損到盈利,已完成8輪融資儘管現在的泡泡瑪特看起來是「金光閃閃」,有各種光環加身,但就在幾年前泡泡瑪特還在為盈利發愁。《每日財報》注意到,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成立之初只是一家類似於名創優品的店鋪,賣掉東西也是各種創意小百貨,雖然說什麼都賣一點,但的確也啥都賣不好。
  • 泡泡瑪特molly為什麼火,可能是想抽「盲盒」
    雖然在當地不斷開設實體連鎖店,但泡泡瑪特銷售的文化創意產品並沒有自己的品牌和獨家代理權,因此產品的利潤不高,很難與消費者產生吸引。王寧曾說過:「會讓我們感到困擾,賣的都是一些雜貨,這是一個非常空洞的概念,人們只會認出商品品牌,而不是渠道品牌。」
  • 泡泡瑪特盲盒不盲,這個泡泡還能吹多久?
    他們會賭盲盒裡面是隱藏款還是雷款,賭對了可以開心好久達到悅己的需求,賭錯了可以轉手,滿足他們的社交需求......可以說盲盒能夠出圈,並且助推泡泡瑪特達到千億市值,是順應了時代。泡泡瑪特千億市值的催化劑——盲盒並不是所有的盲盒都叫泡泡瑪特。
  • 泡泡瑪特IPO背後:「販賣」童真與盲盒焦慮
    細數泡泡瑪特的融資歷程可以發現,2013年5月份的天使輪融資開始,到2020年的最新融資,泡泡瑪特幾乎每年都能獲取一定的融資金額。零售專家張健認為,泡泡瑪特之所以能夠獲取資本青睞,主要還是因為泡泡瑪特的玩法迎合90後、00後消費群體的獵奇需求。然而,張健並不持續看好這種玩法。
  • 盲盒火熱!是泡泡瑪特還是「泡沫」馬特?
    新「魔法」 漫畫財經 王建明 【深圳商報/讀創訊】(記者 詹鈺葉)「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11日在港交所上市, 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其業務核心為IP運營,早期主要銷售第三方玩具、家居、數碼產品,還沒做成現在的「網紅」。在2017年1月,泡泡瑪特於新三板掛牌,但2019年4月從新三板退市,當時估值僅20億元人民幣。 盲盒文化起源於美國,興於日本,在日本街頭巷尾都能看見扭蛋機,這是比較早期流行的盲盒形式。
  • 千億泡泡瑪特背後:盲盒「印鈔」,Z世代「傾家蕩產」
    「Molly之所以能成為大家喜愛的形象,背後的邏輯更像是100個人心中有100個哈姆雷特,它把自己的靈魂掏空,你可以把你的靈魂裝進去。我覺得這是潮玩的一個魅力。」王寧以此來解答Molly的生命力。沒有故事的盲盒,情節全靠消費者腦補,更容易產生衝動性消費。而獨特個性的設計、未知的驚喜,收集盲盒的樂趣和滿足感高於買彩票。
  • 當潮玩走向主流,泡泡瑪特的「盲盒泡泡」能吹多大?
    如今,正是這個嘟著嘴巴,長著藍色大眼睛,沒有表情,看上去並無特別之處的小玩偶,把王寧成功送進了港交所。2020年12月11日,「潮玩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在港交所上市,股票代碼9992.HK,發行價38.5港元/股。
  • 泡泡瑪特市值千億背後,我們為什麼會為盲盒買單?
    後知後覺的我,可能之前有見到過這家店,也有見到過那個瞪著眼、嘟著嘴、板著臉的小玩偶,但我確實沒有留意這家玩具店就是泡泡瑪特。請原諒我的孤陋寡聞,但這成功地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只是賣些面無表情的搪膠玩具,就能估值翻翻到千億,到底是什麼讓泡泡瑪特這麼值錢呢?
  • 泡泡瑪特的AB面:是盲盒還是賭盒?
    所謂盲盒,就是一個個裝著款式不同的玩偶的盒子,這些盒子的外在包裝一樣,在用戶買到、拆封之前,不知道裡面裝的哪一款。而在泡泡瑪特的盲盒中,一個系列一般有13款,除了限定隱藏之外,其餘12款的樣式基本公開,由於不確定性一直存在,因此,作為買家,你無法知道,下一次購買,你究竟能買到哪一款。
  •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暗盤收漲103%
    延伸閱讀:  靠賣盲盒一年收入16億 泡泡瑪特的潮玩生意到底能火多久?  80後、90後的記憶裡都有一袋小浣熊乾脆麵和一堆水滸卡。  換卡集卡摸卡是當時的社交風潮,不少小夥伴整箱整箱買乾脆麵,「氪金」開卡。  如今一元一袋的小浣熊變成了59元一個的盲盒。
  • 我所知道的泡泡瑪特成長六七八事
    在麥剛的撮合下,我見到了非常年輕的王寧及其團隊,那時他們才六七個人,都非常年輕,沒有一個有大背景大資歷。我然後發現,早在幾個月前,王寧就給我打過電話想談IP合作,但因為那時我每天都會接到各種合作電話,又從未聽說過他們,沒搭理。
  • 主題: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是收割韭菜還是承載夢想?
    1、盲盒第一股在國內,第一家把盲盒生意做到數十億的公司12月11日在香港上市,它叫泡泡瑪特(POP MART)。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創始人王寧是一個85後,起初主要售賣玩具、化妝品等創意小百貨,什麼流行就賣什麼。泡泡瑪特一開始的定位讓王寧開始反省。「啥都賣,賣的都是雜貨。」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創始人火了
    導讀:「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盲盒在95後00後年輕人中流行開來。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依據公開信息,泡泡瑪特發行價為38.5港元/股,上市首日開盤漲幅100.26%,市值一度超1100億港元。
  • 泡泡瑪特中國式的IP成功之路
    作者 | 龐夢圓最近半年,王寧不再說自己要做「中國的迪士尼」,而是要做「世界的泡泡瑪特」。在某種價值產生順序裡,泡泡瑪特的成功來自於「造反」了經典的迪士尼模式。在故事的最開端,王寧也許都沒有想到過,泡泡瑪特走進了一個關於「IP類消費品」的中國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