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眺望:董源《寒林重汀圖》(傳)等名跡現身日本岡山

2020-12-17 澎湃新聞

山水畫的意義,就在於畫家以真實山水的遊歷體驗為基礎,去描繪出一個可遊可居的理想世界。即在畫作面前有身臨其境之感。日本岡山縣立美術館

正在舉辦的「身臨其境的山水:眺望廬山古今的目光」特展,無不展現了人們對山水畫與真山水之間的一系列思考。展覽以「

廬山的

考察寫生與古人山水畫作品的對照」

為線索,進而開始了身臨其境、只在此山中的意境體驗。屆時,包括(傳)董源的《寒林重汀圖》、(傳)李成的《喬松平遠圖》、燕文貴的《江山樓觀圖卷》等重量級作品都在展覽之列。8月31日,「身臨其境的山水:眺望廬山古今的目光」特展在日本岡山縣立美術館對外展出,並將持續至9月30日。

五代 董源《寒林重汀圖》局部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日本岡山縣立美術館獲悉,此次展覽是以「廬山」為著眼點,於流傳日本各地的書畫名品中,加入現代畫家山部泰司筆下新的風景表現視角,由新的角度來介紹山水畫的魅力。展覽分為三個單元,共計展出55件(組)的中國宋元、日本室町時代——明治時期的書畫名品,以及現代畫家山部泰司的山水畫作品。

「身臨其境的山水:眺望廬山古今的目光」特展

其中,「山水禮讚」單元,主要介紹宋元時代的山水畫名品,及山部泰司從中獲取靈感而製作的作品。其中包括(傳)董源的《寒林重汀圖》、(傳)李成的《喬松平遠圖》、燕文貴的《江山樓觀圖卷》等重量級作品。「廬山憧憬」單元,呈現以廬山為主題的山水作品,其中系以玉澗《廬山圖》為首,共含括中國明清時代以迄日本近世、近代甚至現代的作品。而「繪畫的變容——山部泰司的現代山水」單元,則是由山部泰司曾致力投入的現代性表現活動,到使用紅色或深青色等有機性單色繪畫表現的發展過程中,按年代順序展示其帶有「山水畫」共通要素的作品,特別是其在山水畫上採用帶有嶄新視點的手法,相當值得注目。

南宋 玉澗《廬山圖》

岡山縣立美術館藏

然而,從日本岡山縣立美術館給出的展品清單來看,一些重量級的展品所展出時間有所不同,分為前、後兩期展出。即(傳)董源的《寒林重汀圖》、燕文貴的《江山樓觀圖卷》、佚名《秋江魚艇圖》、張瑞圖的《 太白觀瀑圖》、江上瓊山《滝山水圖》的展覽時間為8月31日至9月17日;傳)李成的《喬松平遠圖》、(傳)夏珪《山水圖》、石濤《廬山觀瀑圖》 則為9月17日至9月30日展出。

在展覽中,日本岡山縣立美術館以雪舟和浦上玉堂的館藏為首選,且展示了與岡山縣有所淵源之畫家的水墨山水畫,以及他們所憧憬學習的中國繪畫作品。其中,1993年10月入藏的玉澗《廬山圖》,可謂館藏水墨山水畫名品的代表,而同為館藏的雪舟仿玉澗《山水圖》(重要文化財產),則是自玉澗習得潑墨技法的作品,足見作品間有深厚的淵源關係。此外,廬山所在的江西省和岡山縣於1992年締結友好合作關係,25年來始終保持著相互交流。

展覽展品介紹

1958年生於岡山縣的畫家山部泰司,在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經歷了多樣化藝術表現的「關西新浪潮」,以單色風景畫為中心,追求繪畫的各種可能性。近年來則憑藉與(傳)董源《寒林重汀圖》之相遇,製作出大尺幅(259×388釐米)的《橫斷流水圖》,繼而學習來自(傳)李成《喬松平遠圖》(澄懷堂美術館藏)的巖石與松等畫面的構成元素,以及平遠法的構圖,從而讓人感受到山水與雲氣的繪畫表現上所呈現出的新發展。2016年夏天,他實地訪察廬山,於當地獲得靈感,又創作出系列作品,並在和雪舟有淵源的寶福寺(岡山縣總社市)上展覽。2017年5月,他以具備與古典名作相通之魅力的畫風而受到好評,並獲得了第30回「京都美術文化賞」大獎。在「廬山」此一被日本視為嚮往之地而不斷到訪的主題中,作為現代畫家加入自身的新詮釋,且致力於大型作品之製作,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此外,展覽期間還將同時舉辦與展覽相關的活動。

五代 董源《寒林重汀圖》 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藏

五代 董源《寒林重汀圖》局部

《寒林重汀圖》是被董其昌定為五代時南唐畫家董源的作品,描繪的是隆冬時節的江南景色。圖中山丘靜穆橫臥,水汀幽深綿延,落盡葉片的樹木無言挺立,纖纖蘆葦瑟縮於風中,溪上小橋空寂清冷,掩映於荒丘寒樹間的屋舍闃無聲息,所有景象構成一個蕭瑟悽清的無人之境。此圖山坡以披麻從坡腳上皴,由密而疏,直至坡面方留空白。又於山坡起伏處加上苔點。圖中皴筆以方折增強動勢,粗闊勁健,苔點則兼用渴筆、焦墨、亂鋒,運筆迅疾。力量勁猛,增強了畫面的生動和逸趣。在堤岸畫法上,作者以長披麻與碎筆亂點結合,為畫面帶來了節奏感和運動感。汀渚則用長披麻溼筆平拖,具有酣暢渾樸的特點。

五代 董源《寒林重汀圖》局部

五代 董源《寒林重汀圖》局部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關於這幅現藏日本西宮市黑川古文化研究所的歷史名跡《寒林重汀圖》的作者到底是誰,在學術界是一個並沒有定論的爭論。董其昌認為,此畫不僅是五代南唐畫家董源的真跡而且還是董源的傑作,並題跋了「魏府收藏董元畫天下第一」(董元與董源相通),而這個觀點並不為後人所接受。張大千認為,《寒林重汀圖》不是董源的作品,而是趙幹的作品——趙幹也是五代南唐的傑出畫家,他在後主李煜朝時為畫院學生,擅畫山水、林木、人物,長於構圖布局。啟功支持張大千的觀點,他說張大千「這個論斷十分有力,《江行卷》(即趙幹《江行初雪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今有精印本,互相印證,自是有目共睹的。」啟功說:「記得五十年前在故宮院長馬衡先生家看畫,在座的有張大千先生,張先生向我說起《寒林重汀》,以為應是趙幹的筆跡。」所以,現在有些出版物上將《寒林重汀圖》的作者標明是董源(傳),也有的標明是趙幹(傳),並沒有定論。

五代 衛賢《高士圖》 上海博物館藏

而陳佩秋在《名畫說疑》中表示,判定董源與趙幹的繪畫風格,是與當時的時代氣息有關。即畫家在相同時代背景下,有著類似的筆墨觀念與習慣。《溪岸圖》與趙幹的《江行初雪圖》,包括衛賢的《高士圖》在內,它們在技法上有著相近的時代氣息。因此,陳佩秋贊同《溪岸圖》被認定為董源的真跡。由此可知,筆者贊同董其昌的判定,《寒林重汀圖》為董源的作品,是因為它和趙幹的《江行初雪圖》有在坡石、樹木等方面有著相似的技法處理。

燕文貴(967-1044),北宋山水畫家,吳興(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太宗時至汴梁於街頭賣畫,被畫院待詔高益發現並加以舉薦,後進入翰林圖畫院,甚得太宗賞識。作畫時常自出機杼,落筆命意不因襲古人,所畫景物清潤秀雅,又善於把山水與界畫相結合,將巍峨壯麗的樓觀閣榭穿插於溪山之間,點綴以人物活動,刻畫精微。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的《江山樓觀圖》描寫了江景,氣勢開闊曠遠。卷首寫江邊丘陵起伏,近處碎石散布,雜樹迎風搖曳,遠處江水浩瀚。畫中溪山重疊,景物繁密,山間山濱布置臺榭樓觀,筆法細緻嚴謹,是典型的「燕家景致」。

此畫款為:「待詔州筠縣主簿燕文貴」,是現存最古老的一幅「紙本」山水畫作品,畫面描繪的景物頗符合《聖朝名畫評》中「舟如葉,人如發,而牆帆槹櫓,指呼奮踴,盡得情狀;至於風波浩蕩,島嶼相望,蚊蜃雜出,咫尺千裡,何其妙也」的敘述。

宋 燕文貴 《江山樓觀圖》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據日本學者島田英誠的研究所示,這幅作品反映出燕文貴畫風的特殊性,在於他巧妙地融合華北和江南山水畫的地方性傳統。如卷尾處表現高遠的主山,使用頓挫轉折而斷續的用筆來勾勒輪廓線,並且在石面上施以尖細斜砍的短皴來描繪粗礪的巖石肌理,這些手法與同時代的畫家範競相近。另外,本幅圖中平遠的構圖方式,樹木和沙洲的形態,注意風雨明晦的氣候變化,以及溼潤墨法的運用,卻又是屬於江南董源畫風的系統。

此畫的創作年代,美國學者方聞從其空間結構,認為它大約是11世紀初期的作品。畫面上的主山結構是以相似形的正面性山塊垂直或往兩側重疊累加,塊面銜接的立體處理尚未成熟。同樣地,在景深的處理,近、中、遠三段景觀水平地由下往土疊架,其間以煙嵐或河水隔開,尚缺乏合理延伸的地平面來表現空間深度,以上這些皆是11世紀山水畫的結構特徵。 根據上述兩位學者的研究成果,《江山樓觀圖》已經逐漸被公認為燕文貴的真跡作品。此畫代表的重要意義在於其綜合 「三遠」的構圖形式與融會不同地域畫風的企圖,深刻地影響後來神宗朝的畫家郭熙。

(傳)李成的《喬松平遠圖》 日本澄懷堂美術館藏

而(傳)李成的《喬松平遠圖》表現的是冬日寒冽窠石坡陀上挺然生長著的長松老樹,背後映襯平川遠山,坡石壯如雲頭,送針細利,筆墨清潤,樹根部隱然可見李成款識,而傅申以為款識系後世添寫,而且此畫與郭熙《早春圖》的畫法有驚人的相似,加之郭熙為李成的學生,此圖鮮明地顯示了李成畫風本色,應該為郭熙所畫。對於李成的傳世作品,早在北宋米芾生活的年代就有了「世間無李論」的說法,因而如今李成的繪畫真跡是少之又少的。

————————————

延伸閱讀

展品清單

(圖文部分來源於岡山縣美術館)

相關焦點

  • 與荊浩、關仝、巨然其名,南派山水董源,水墨類王維著色類李思訓
    董源和當時的肖像畫家高衝古、仕女畫家周文矩、界畫家朱澄和花鳥畫家徐崇嗣等合繪紀實性大作《賞雪圖》,畫中的雪竹寒林由董源主繪。此後,有關史籍皆沒有載錄董源在南唐末年的活動,極可能逝於南唐末年,享年約七十歲左右。
  • 董源《溪岸圖》(傳)領銜,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近觀中國書畫
    、馬遠《月下賞梅圖》、黃庭堅《草書廉頗藺相如傳》(卷)、趙孟頫、趙雍、趙麟的《三世人馬圖》(卷)、吳鎮《蘆灘釣艇圖》等,以及最為重量級的(傳)董源(元)《溪岸圖》。(傳)五代董源《溪岸圖》(局部):前景繪臨水一亭,一位文士坐倚亭檻,靜觀風起雲湧,旁側其妻抱子,有僕童侍立。
  • 無款的《雪景寒林圖》為何會和北宋書畫名家範寬聯繫上?
    《雪景寒林圖》本身無款,藏在樹中的「臣範寬制」四字款是後來添加的。雖然沒有證據證明這就是範寬親筆,但肯定是一張宋畫。《雪景寒林圖》中的雪景小院 選自大風號北宋繪畫有個特點,山林氣重,深山深水,要天不大、要地沒有,畫面很擠,都是大全景式的真山真水。而且宋畫上面吃飯的、住店的、擺攤兒的、相面的都有,文人畫特徵還不強。
  • 日本大正時代,內藤湖南與崛起的關西收藏家
    後來,他們造訪了當時第一的收藏家端方的宅邸,看到以(傳)郭熙《溪山秋霽圖卷》為首的許多件「令人驚訝的傑作」,那些都是在以前傳入日本的中國繪畫中不曾見過的作品。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內藤湖南對中國書畫、特別是中國繪畫的眼界大開。回國後,他馬上把此次親身見聞告訴大阪朝日新聞社的社長上野理一,這也成為上野理一轉而關注中國美術的一個契機。
  • 北宋範寬《雪景寒林圖》欣賞
    範寬《雪景寒林圖》北宋時期的山水畫,以李成、範寬、郭熙、燕文貴、王希孟等名家最有成就。《雪景寒林圖》是範寬的傑作之一,收藏於天津博物館,是天津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畫面布局雄奇而巧妙,近景描繪細緻入微,質感強烈,中景挺拔蒼秀,遠景空靈而幽遠。這是範寬的典型特色,山峰巍峨挺拔,給人以高曠雄奇之感。《雪景寒林圖》中高峰巨壁式的峰巒,在中段穩定著畫面的重心,使人產生震撼的視覺效果。用留白體現雪的質感,洋洋灑灑鋪設開來,主次分明,營造貫通之氣韻。
  • 天津博物館成立百年:北宋範寬《雪景寒林圖》領銜展至10日
    範寬《雪景寒林圖》領銜精品陳列為迎接天博百年華誕,「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調整了部分展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範寬《雪景寒林圖》真跡時隔6年再次展出(僅展至6月10日)。《雪景寒林圖軸》,宋,範寬宋代畫家範寬所作《雪景寒林圖》是天津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該圖為三拼絹的大幅畫作。全畫布置嚴整,筆墨濃重潤澤,層次分明而渾然一體,皴擦、渲染並用,盡顯山石和枯木銳枝的質感,被公認為範寬的傑作。
  • 古代名跡的小寒:或江岸行旅,或寒林雪霽,或圍爐烹茶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是小寒,這一節氣在古代書畫名跡中有著充分的表達。
  • 千金盡散名跡留芳:那些民國時期的收藏家
    千金盡散名跡留芳:那些民國時期的收藏家心和美術轉載▼標籤:雜談千金盡散名跡留芳:那些民國時期的收藏家隋代·展子虔《遊春圖》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張大千更是憑藉其敏銳的眼光和雄厚的財力,大肆收購歷代名跡,他曾花數百兩黃金收購了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和五代董源的《瀟湘圖》,還曾用500兩黃金加20幅明代字畫換購董源的力作《江堤晚景圖》。
  • 孤篇橫絕——評王希孟和《千裡江山圖》
    傳為隋朝展子虔的《遊春圖》氣象高古,好像剛剛從圖案裡生出來,那種美,介於圖案與繪畫之間,在「有我」與「無我」之外。南宋趙伯驌《萬松金闕圖》蕭然有林下風,單是那海邊的松林,便令我心生羽化仙去之想。展子虔的《遊春圖》局部
  • 溪岸蔥蘢竹籬笆,亭臺水榭隱世悠——名畫賞:董源《溪岸圖》
    《溪岸圖》,絹本,設色,長221.5釐米,寬110釐米,五代畫家董源創作,現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溪岸圖》描繪江南溪岸景象,以立幅構圖的方式表現山野水濱的隱居環境。上半部左右相對兩座山峰,兩峰之中遠山隱現。
  • 日本岡山車站直通,「岡山高島屋」伴手禮選購指南
    「岡山高島屋」就位於日本山陰山陽地區重要樞紐的岡山車站旁,與JR岡山站地下街相連,是選伴手禮的絕佳去處!包括岡山代表名物「吉備糰子」、又大又甜的清水白桃和麝香葡萄等當季水果、倉敷丹寧布等文創商品、備前燒茶杯等。
  • 百代標程,範寬繪《雪景寒林圖》欣賞
    他也擅長畫雪景,這幅《雪景寒林圖》兼具了範寬技法的一切特徵。整幅作品畫的是,雪後群山巍峨佇立的美景。近處天寒地凍水波不興,靠近岸邊密林深處有數間屋舍。屋舍後有一條逶迤山路直通山間樓閣。北宋 範寬 雪景寒林圖範寬作為「北宋三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歷來就是臨摹學習的典範。範寬畫樹也有他自己獨特的技法,他筆下的樹木,密林成片,樹幹用濃墨勾勒,樹枝細短而繁密。
  • 三說範寬《溪山行旅圖》真偽(圖)
    《溪山行旅圖》中的房屋《溪山行旅圖》中的人物(傳)五代關仝《秋山晚翠圖》龐鷗當代鑑定大家張珩先生在《怎樣鑑定書畫》一文中創造性的將書畫鑑定的方法歸納為:主要依據和輔助依據兩個方面,「鑑定的主要依據應該看書畫的時代風格和書畫家的個人風格。」所謂「主要依據」就是鑑定書畫主要依託的方法和主要的根據。
  • 岡山日本關西小瑞士
    驢行天下文/記者羅磊圖/受訪者提供驢友檔案劉家怡愛好旅遊,先後前往國內東北、華北、華東和西部地區,現正在日本短期留學。本期目的地:日本岡山岡山縣位於日本本州島面對瀨戶內海,北面呈帶狀地,從東到西分布著中國山地,中國山地的南面延續著吉備高原和津山盆地,再往南是面臨瀨戶內海的岡山平原。驢友印象一般人去日本,往往都是選擇東京、大阪及沿線的京都等大城市,其實要想深入了解日本,本州島中國地區的岡山地區是不錯的選擇。
  •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都現身,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今天,遼博中國古代書法展、中國古代繪畫展終於正式對公眾開放,其中的古代名跡如唐代歐陽詢的《仲尼夢奠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張旭《草書古詩四帖》,五代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圖》,北宋徽宗趙佶的草書《千字文》、《瑞鶴圖》,元代趙孟的《紅衣西域僧圖》、《秋聲賦》等只是展品的一小部分。兩大書畫展廳共計展出85件珍貴館藏書畫展出。
  • 生活在岡山
    除了同學們的友情、房東的熱情外, 被開貞稱作「第二故鄉」的岡山的豐饒自然風景環境與家鄉四川有幾分相象這一點,也大大地引發了開貞因擅自離開家鄉獨自遠行、又在東京度過了超強負荷緊張學習生活之後的平緩而帶來的強烈思鄉之情。       每次渡橋開貞都要在「相生橋」上佇足片刻.如果每天可以憑欄眺望旭川及操山的風景,豈不美哉!
  • 日本岡山商科大學孔子學院舉辦中國文化沙龍(圖)
    日本岡山商科大學孔子學院舉辦中國文化沙龍(圖)   中新網8月30日電 據國家漢辦網站消息,日前,日本岡山商科大學孔子學院特邀請大連外國語大學副教授、現任韓國仁川孔子學院教師的張景業老師,舉辦了第二屆中國文化沙龍――中國書法。
  • 日本岡山——新晉深度遊的最佳選擇之一!
    在了解這片絕美藍色海灘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岡山地區日本岡山地區 岡山地區位於日本的西南部,但是不屬於我們的常說的「關西地區」。 看了上面的GIF是不是對圖中的蔚藍海灘特別感興趣?
  • 岡山三連勝 蓄勢名古屋(圖)
    至於名古屋決戰,郎平說:「我們早早晚晚能夠獲得奧運會出線權,我感謝岡山的球迷對我們的大力支持。名古屋最後一站的三場比賽都很重要,希望全隊出色地完成名古屋的最後三場比賽。」  朱婷演繹 大聖歸來  朱婷就是中國女排的「齊天大聖」,在岡山養傷一段時間之後,她將在名古屋上演朱婷版的《大聖歸來》。  毫無疑問,現在如果沒有朱婷,中國女排就沒有了名古屋決戰的最大資本。岡山站比賽恰巧讓朱婷得到了難得的休息時間,而且朱婷每天在岡山都跟隨中國女排訓練,保持了不錯的競技狀態,這就讓「大聖歸來」成為可能。
  • 岡山 探訪桃太郎的故鄉
    岡山位於日本本州島的中國地方東南部,北部分布著山和溫泉,南部是美麗的瀨戶內海,交通基礎設施完善,自然風景優美,氣候溫暖,日照時間長,擁有晴天王國的美譽,盛產葡萄、桃等水果,也被稱作水果王國。境內有許多史跡和有歷史的建築物,溫泉資源豐富。先來介紹日本三大名園之一:後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