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自製糕點存安全隱患?品質還需食品機械「守護」

2020-12-23 食品機械設備網

在新零售模式的影響下,網購食品呈逐年上升趨勢,僅去年一年我國食品電子商務總交易金額300多億元。據筆者了解,在網售食品中,一些主打「無添加」「純綠色」「純手工」「獨家秘制」概念的自製食品,引得各路吃貨食慾大開,銷量甚好。

其實,網購食品改變了傳統的購物方式,本來是快捷方便的途徑,但是當標準化、規範化、機械化生產演變成小作坊、家庭加工之後,不禁讓人想到了食品安全隱患問題。

以自制糕點為例,在淘寶、微店等網絡平臺,貼著「私家」「手工自製」等標籤的「私房」糕點備受熱捧,不少商家月銷量五六千件。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趙力超認為,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糕點類食品的檢驗項目有20多個,如果朋友圈等網絡平臺銷售的「私家」糕點不是正規生產廠家、沒有保質時間、沒有食品生產許可等,安全與質量堪憂。

據悉,武漢市民黃某曾在朋友圈裡微店購買了8塊月餅,收到後,發現其中4塊蔓越莓月餅似乎已經變質了,氣味和外觀出現明顯異常。業內人士認為,大多數自製糕點(如月餅、曲奇餅)水分含量較高,如果食品加工設備消毒不徹底,未添加防腐劑,產品密封包裝不達標等,非常容易造成細菌大量繁殖,導致食品腐壞變質。

我們知道,糕點在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在機械設備的邊邊角角等「盲區」粘連物料,若是清潔、消毒不徹底,會容易滋生細菌,對糕點再次製作生產造成二次汙染。此外,在糕點的包裝環節,產品密封包裝不達標也將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品質。

筆者獲悉,為防止細菌和生物膜的積累,暫存罐和工藝管道必須定期清洗。為此,燕京啤酒衡陽公司通過引進CIP清洗系統,不僅能夠完全清除生物膜,而且還清除掉生產系統設備內部殘留的各種成分,達到殺菌、清潔雙重功效。同時,還能避免了因人為操作誤差造成的清洗液濃度波動,提高了清洗工藝的自動化程度,完全實現了全自動清洗。

當然,產品包裝有「漏洞」,密封性差對食品的品質也造成一定的影響。據悉,北京京晶科技研製的全自動密封性能檢測儀採用微電腦控制,全自動計時自動補充真空,通過對真空室抽真空,使浸在水中的試樣產生內外壓差,觀測試樣內氣體外逸情況,以此判定產品包裝的密封性。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食品密封性檢測儀器已廣泛應用於食品、飲料、藥品等行業的包裝袋、盒、瓶、罐等的密封性檢測,也受到很多糕點加工企業的青睞。

總而言之,隨著網購食品的盛行,網購自製食品可謂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綠色、健康、無添加幾乎是每家自製食品共同的「賣點」,但是網購族熱衷於自製糕點的同時也要警惕產品存在的安全隱患,自製食品的安全也需要食品機械設備來「守護」。

相關焦點

  • 滬營養師呼籲:網售美食需持證 "自製食物"也有安全隱患
    滬營養師呼籲:網售美食需持證 "自製食物"也有安全隱患2016-10-16 13:13:59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羅燕倩 選稿:田雨霖   本月起,隨著《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的正式執行,這些網上銷售的自製美食受到嚴格監管。
  • 網購食品隱患很多 食品安全需要法律護航
    近來,網購食品的興起更是滿足了人們不出家門就可嘗遍全球美食的心願。不過,令人擔憂的是,目前網購食品銷售準入門檻低、假冒偽劣和「三無」產品以及有瑕疵、質價不符的食品混雜其中,由此而引發的食品安全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 網購自製食品悄然走紅 真的可以放心吃嗎?
    像這種手工食品店鋪、美食團購群,基本上每個「吃貨」的手機裡都會存上一些。隨著網購的興盛,新媒體傳播手段的興起,自製手工食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許多微商也抓住了這個機遇,打著純天然、無添加的旗號,或在網上開店、或在朋友圈賣起自製食品,有自製蛋糕、壽司、酸奶,還有各種果醬、醃菜、葡萄酒、酵素等,許多自製食品更是價格昂貴,但是仍然不乏買家,頗受歡迎。
  • 網購自製食品 吃著放心嗎?
    網購食品本來是快捷方便的途徑,但是當工業化、標準化生產演變成作坊加工之後,食品安全的相關問題也紛至沓來。網絡自製食品衛生有保障嗎?自製食品如何監管?出了問題怎麼維權?連日來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市場 網購自製食品悄然走紅紐西蘭奶油、韓國糖粉、美國加州蔓越莓幹……看到這些介紹不要誤以為走進了某家進口食品陳列區。
  • 明確電商平臺責任 守護網購食品安全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涉網絡購物食品安全糾紛中電商平臺的責任承擔、「黑作坊」等現實問題都作出了規定,並明確不以人身受到損害為懲罰性賠償要件。《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網購自製食品需謹慎,這些事你可能不知道!
    網際網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微商的崛起,讓「自製食品」大行其道。很多人步入了銷售網紅食品的行列,利用微信朋友圈銷售網紅食品,然而微信朋友圈裡售賣的「自製食品」,製作者的健康狀況無法保障,製作過程的衛生安全同樣沒有保障。看看我們身邊,有哪些網紅,但是卻「危險」的零食。
  • ...爭議建議:跨境電商嬰幼兒配方奶粉存安全隱患 會一直關注食品安全
    針對網上的爭議,記者聯繫了李翠枝代表,她認為,「公眾對跨境電商嬰幼兒配方奶粉和乳製品行業的認識和了解還存在盲區和誤解,更痛心的是個別所謂的專家、行業人士發表了一些錯誤觀點,誤導了大家的判斷。」李翠枝強調建議的本意是加強對跨境電商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監管,降低這種特殊食品的安全隱患。
  • 立高食品IPO:綜合毛利率低於行業平均值 食品安全仍存隱患
    立高食品本次擬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4234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擬募集資金投資額12.88億元,主要投向「三水生產基地擴建項目 」、「長興生產基地建設及技改項目」、及「衛輝市冷凍西點及糕點麵包食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智能信息化升級改造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 「網際網路+美食」:明確電商平臺責任,守護網購食品安全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涉網絡購物食品安全糾紛中電商平臺的責任承擔、「黑作坊」等現實問題都作出了規定,並明確不以人身受到損害為懲罰性賠償要件。《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直接烘焙現象比比皆是 糕點託成食品安全消費盲點
    細心的消費者發現,各麵包店自製的糕點花樣繁多,其外面都少不了一個小小的糕點託。然而,糕點託是否符合衛生指標,是否能微波加熱,卻是不得而知的事情。近日,北京商報記者暗訪發現,糕點託直接烘焙的現象比比皆是,然而專家卻告誡:糕點託加熱不得超100℃,否則會存在安全隱患。
  • 網購自製蜂蜜吃後拉肚子 網上自製食品質量難保證
    劉道偉 繪  專家:網上自製食品多為三無產品,質量難保證   「農家自製」、「純綠色」、「全手工」……在網購大軍中,「舌尖」上的購物也毫不遜色,一些食品店主打出「自製」牌吸引買家。可是,不少「自製」食品店其實並沒有食品安全保障,缺乏最基本的食品經營資質,有的只是店主拍著胸脯的「良心保證」。
  • 網購食品需要知道的法律知識
    隨著網購的興起和日趨成熟,消費者早已不滿足於在網上買買服裝和日用品了;足不出戶便能品嘗各地風味美食,是當代百姓對於高品質生活的新的消費需求。然而,熱衷於網購食品的你或許不知道這其中隱藏的安全隱患。
  • 想在朋友圈賣自製食品? 要辦證才行
    原標題:想在朋友圈賣自製食品? 要辦證才行 重慶晨報永川讀本 記者 王珊 報導朋友圈裡,極品吃貨自製的滷豬蹄、私房牛肉乾、純手工製作的烘焙餅乾…未來或將不能再這麼個賣法了。那麼,網絡經營的土特產、朋友圈中流行的各種糕點、小菜、零食是否在監管範圍內呢?昨日,食藥監局相關人士對此予以肯定。辦法要求,網絡食品經營者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或者備案憑證,不得委託他人從事網絡食品經營。未取得許可或者備案憑證的,不得從事網絡食品經營活動。
  • 給食品網購戴上安全「緊箍」
    網購已成為公眾日常的消費方式之一。昨日,最高法發布《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下稱《解釋》),明確電商平臺責任承擔。近半數,食品類糾紛在網購糾紛中的佔比之高令人咋舌。高比例糾紛背後,既有食品易損易變質、物流倉儲問題等客觀因素作用,也有網絡銷售對食品安全監管不到位、「隔空」銷售模式易有商家渾水摸魚等人為變量影響。例如,很多人在網購生鮮水果時應該都遇到過磕碰損壞或是遭遇物流延遲影響保鮮的情況。應該說,食品類糾紛佔比高有一定的必然性。
  • 自熱食品存隱患 食用時千萬注意安全
    但最近一則「留學生在宿舍吃自熱火鍋引發火警鈴」的新聞引發熱議,像自熱火鍋這樣的自熱食品靠譜嗎?近日,鎮海消防大隊就此進行了實驗,他們提醒廣大市民千萬注意安全。  據了解,自熱火鍋類方便食品如今已走入不少市民家中,甚至一些國內的「大品牌」也推出了自己的特色產品。在某網購平臺上,自熱火鍋、自熱方便麵等食品日均銷量有數萬份之多。那麼,這些自熱食品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它們的發熱源是什麼材料?
  • 網購進口食品安全嗎
    在司法實踐中,進口食品領域是網售食品安全案件的高發區。那麼,網購進口食品安全方面有哪些突出的法律問題?消費者又該如何防範?案例一無檢驗檢疫合格證的進口奶粉能買嗎?新手媽媽米女士對進口奶粉情有獨鍾,經過精挑細選,她在一家網店購買了3罐日本某品牌嬰幼兒奶粉。
  • 給網購食品安全加上三道責任「安全鎖」
    食品類網購之所以容易引起糾紛,表面上看,是因為網購食品不像在實體店裡購買食品,可以更加直觀,甚至還可以試吃,將糾紛因素「消滅」在了初始階段。但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網購食品魚龍混雜,電商平臺、生產者和經營者責任不清,沒有盡到為食品安全把關盡責的基本義務。
  • 網購進口食品安全嗎?
    很多人喜歡網購進口食品,認為其性價比高,質量可靠。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在司法實踐中,進口食品領域是網售食品安全案件的高發區。那麼,網購進口食品安全方面有哪些突出的法律問題?消費者又該如何防範?案例一無檢驗檢疫合格證的進口奶粉能買嗎?
  • 「相信我你就下單」 自製「私房食品」還能再任性賣嗎?
    正是看中這一點,不少人都忍不住通過網絡下單購買過這類自製食品,而且因為貼上了「私人定製」的標籤,這類自製食品尤其受到年輕人的歡迎。  而從今年10月1日起,新版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後,對於網絡銷售食品首次有了明文規定,規定網絡食品經營者必須進行實名登記,並且要有相關許可證,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如不能提供經營者具體信息須擔責。
  • 鄭州二七區開展夏季餐飲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嵐 為嚴守食品安全底線,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昨天,鄭州市二七區市場監管局開始在全區開展夏季餐飲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此次整治的重點品種是:熟肉製品、涼拌即食食品(包括涼皮、米皮、涼拌菜類等)、裱花糕點、生食海產品、乳製品(包括鮮奶、酸奶、奶粉等)、豆製品(包括豆腐、腐竹、豆皮、豆粉等)、飲料(包括自製飲料、果蔬汁飲料、含乳飲料、植物蛋白飲料、功能飲料、茶類飲料、咖啡飲料等)、自製調味料、四季豆、扁豆、野生磨菇、河豚魚、山野菜、食用油、米麵製品、月餅等夏季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隱患較為突出的食品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