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符號走過半個世紀-青年參考

2020-12-11 青年參考

表情符號走過半個世紀

○本報特約撰稿 森堡 《 青年參考 》( 2013年05月08日   39 版)

    簡單且富有創意的表情符號,因為能簡便地表達人們在文本交流時的情感,而大受歡迎,並風行整個網際網路及行動網路,發展出了為數眾多、風格各異的版本。如果以1963年美國商業藝術家哈維·鮑爾創作出著名的「笑臉符」算起,表情符號剛好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歷程,它的成長見證了人類資訊時代的發展。讓我們來例數一下是表情符號發展史上幾個重要的時刻。

    林肯總統發明表情符號?

    關於表情符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最早是1862年,《紐約時報》刊登的林肯總統演講稿中出現了「;)」符號。關於此符號究竟是一張眨眼的笑臉,還是排版中出現的錯誤,後來引發了不小的爭論。大部分證據表明,這其實是個錯誤而已。《紐約時報》排版工人讓林肯總統稀裡糊塗地成了表情符號「鼻祖」。

    在所有表情符號中,最為人所熟知的當然就是「兩點一弧」組成的笑臉符了。它幾乎已經是表情符號的代名詞,並成為後來表情符號設計的藍本,深刻地影響了美國文化。

    笑臉符的使用始於1963年,美國商業藝術家哈維·鮑爾受邀為一家保險公司設計Logo,以鼓舞員工士氣。鮑爾只用了不到10分鐘時間,就勾勒出了一張黃色的圓臉,臉上有2隻黑眼睛與1張大大的微笑的嘴。他的設計獲得了公司的認可,在整個60年代,這一設計被印在了成千上萬隻徽章上,被公司的推銷員與客戶攜帶。鮑爾只收到了45美元的報酬,之後就再沒有從自己的設計中賺到一分錢。

    不過,笑臉符的真正流行還是要歸功於之後來自費城的兩兄弟莫雷·斯班與伯納德·斯班的商業化推動。70年代初,兄弟倆看到了笑臉符巨大的市場潛力,開始大量生產並售賣一系列的笑臉符產品,包括徽章、保險槓貼紙、儲蓄罐與鑰匙扣。他們的產品受歡迎程度令人震驚,到1973年,斯班兄弟賣出了1200多萬隻徽章,營業額達150萬美元,兄弟倆也成了知名的「笑臉兄弟」。

    先有笑臉符,再有網絡

    需要指出的是,其實是先有笑臉符,再有網絡的。

    笑臉符出現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網際網路都處在雛形階段,因此並未在網上產生什麼影響。直到1982年,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在網絡論壇上第一次輸入「:-)」代表笑臉,表情符才逐漸流行於論壇並推及整個網絡世界。

    法爾曼注意到,當時論壇交流是用純文本的方式處理口語化的問題,言語之中往往會夾雜著討論者的情緒。在論壇發貼時,如果使用帶諷刺性的言語,容易引發激烈的口水戰,這會湮沒原來話題的主線,令原本可以優雅安靜的討論變成一場市井對罵。這時如果用「:-)」這樣的幽默字符代表直白的詞語,減弱冒犯的意味,就能大大減少衝突。

    法爾曼同時建議,用「:-(」來表示「待考慮」。但始料未及的是,它迅速成為表達不滿、沮喪及憤怒的標記。也許這種情緒在網上太過普遍了,網民們急需一種通用的表達方式,法爾曼的建議如同雪中送炭。

    風行網絡世界

    當網際網路及手機逐漸普及開來後,表情符號也迅速以星火燎原之勢蔓延整個通訊世界。上世紀90年代初,微笑符手機版開始頻繁地在日本手機上出現,背後原因可能是有些複雜的日文很難在手機上書寫,用表情符號表達更為簡捷。這一趨勢被移動運營商注意到,1999年2月,日本主要移動運營商之一的NTT多科莫公司推出了表情符號系統,用戶只需簡單的操作就能打出圖形化的表情符號。之後,其他移動運營商也迅速跟進。

    表情符號的複雜化、系統化趨勢也出現在網絡世界。1997年5月,美國在線(AOL)發布的即時通訊軟體AOL Instant Messenger能自動將微笑符轉換為圖形笑臉符號,並包含其他一些表情。後來發布的即時通訊軟體如ICQ、Yahoo! Messenger、MSN Messenger也紛紛推出類似的表情庫,於是才有了今天我們用即時通訊軟體聊天時經常用到的表情。

    表情符號返樸歸真

    到今天,表情符號已經發展到了黃金期,各大流行的郵箱、論壇、即時通訊軟體都提供風格各異的表情符號系統,有些還有三維圖形、動畫版表情。

    今年2月,美國人弗雷德·班奈森甚至根據小說《白鯨記》創作出了表情符號版《白鯨記》一書,該書還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成為首部被收錄的表情符號作品。

    但事情不總是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行。表情符號似乎有萎縮之態,例如iPhone簡訊功能並不自動支持表情符號圖形,Gmail Chat功能的默認表情符號設置是一些基於文本的簡單動畫。這讓人不禁懷疑,難道在走過半個世紀之後,表情符號已經淪落為俗套的玩意了?

    簡單且富有創意的表情符號,因為能簡便地表達人們在文本交流時的情感,而大受歡迎,並風行整個網際網路及行動網路,發展出了為數眾多、風格各異的版本。如果以1963年美國商業藝術家哈維·鮑爾創作出著名的「笑臉符」算起,表情符號剛好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歷程,它的成長見證了人類資訊時代的發展。讓我們來例數一下是表情符號發展史上幾個重要的時刻。

    林肯總統發明表情符號?

    關於表情符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最早是1862年,《紐約時報》刊登的林肯總統演講稿中出現了「;)」符號。關於此符號究竟是一張眨眼的笑臉,還是排版中出現的錯誤,後來引發了不小的爭論。大部分證據表明,這其實是個錯誤而已。《紐約時報》排版工人讓林肯總統稀裡糊塗地成了表情符號「鼻祖」。

    在所有表情符號中,最為人所熟知的當然就是「兩點一弧」組成的笑臉符了。它幾乎已經是表情符號的代名詞,並成為後來表情符號設計的藍本,深刻地影響了美國文化。

    笑臉符的使用始於1963年,美國商業藝術家哈維·鮑爾受邀為一家保險公司設計Logo,以鼓舞員工士氣。鮑爾只用了不到10分鐘時間,就勾勒出了一張黃色的圓臉,臉上有2隻黑眼睛與1張大大的微笑的嘴。他的設計獲得了公司的認可,在整個60年代,這一設計被印在了成千上萬隻徽章上,被公司的推銷員與客戶攜帶。鮑爾只收到了45美元的報酬,之後就再沒有從自己的設計中賺到一分錢。

    不過,笑臉符的真正流行還是要歸功於之後來自費城的兩兄弟莫雷·斯班與伯納德·斯班的商業化推動。70年代初,兄弟倆看到了笑臉符巨大的市場潛力,開始大量生產並售賣一系列的笑臉符產品,包括徽章、保險槓貼紙、儲蓄罐與鑰匙扣。他們的產品受歡迎程度令人震驚,到1973年,斯班兄弟賣出了1200多萬隻徽章,營業額達150萬美元,兄弟倆也成了知名的「笑臉兄弟」。

    先有笑臉符,再有網絡

    需要指出的是,其實是先有笑臉符,再有網絡的。

    笑臉符出現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網際網路都處在雛形階段,因此並未在網上產生什麼影響。直到1982年,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在網絡論壇上第一次輸入「:-)」代表笑臉,表情符才逐漸流行於論壇並推及整個網絡世界。

    法爾曼注意到,當時論壇交流是用純文本的方式處理口語化的問題,言語之中往往會夾雜著討論者的情緒。在論壇發貼時,如果使用帶諷刺性的言語,容易引發激烈的口水戰,這會湮沒原來話題的主線,令原本可以優雅安靜的討論變成一場市井對罵。這時如果用「:-)」這樣的幽默字符代表直白的詞語,減弱冒犯的意味,就能大大減少衝突。

    法爾曼同時建議,用「:-(」來表示「待考慮」。但始料未及的是,它迅速成為表達不滿、沮喪及憤怒的標記。也許這種情緒在網上太過普遍了,網民們急需一種通用的表達方式,法爾曼的建議如同雪中送炭。

    風行網絡世界

    當網際網路及手機逐漸普及開來後,表情符號也迅速以星火燎原之勢蔓延整個通訊世界。上世紀90年代初,微笑符手機版開始頻繁地在日本手機上出現,背後原因可能是有些複雜的日文很難在手機上書寫,用表情符號表達更為簡捷。這一趨勢被移動運營商注意到,1999年2月,日本主要移動運營商之一的NTT多科莫公司推出了表情符號系統,用戶只需簡單的操作就能打出圖形化的表情符號。之後,其他移動運營商也迅速跟進。

    表情符號的複雜化、系統化趨勢也出現在網絡世界。1997年5月,美國在線(AOL)發布的即時通訊軟體AOL Instant Messenger能自動將微笑符轉換為圖形笑臉符號,並包含其他一些表情。後來發布的即時通訊軟體如ICQ、Yahoo! Messenger、MSN Messenger也紛紛推出類似的表情庫,於是才有了今天我們用即時通訊軟體聊天時經常用到的表情。

    表情符號返樸歸真

    到今天,表情符號已經發展到了黃金期,各大流行的郵箱、論壇、即時通訊軟體都提供風格各異的表情符號系統,有些還有三維圖形、動畫版表情。

    今年2月,美國人弗雷德·班奈森甚至根據小說《白鯨記》創作出了表情符號版《白鯨記》一書,該書還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成為首部被收錄的表情符號作品。

    但事情不總是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行。表情符號似乎有萎縮之態,例如iPhone簡訊功能並不自動支持表情符號圖形,Gmail Chat功能的默認表情符號設置是一些基於文本的簡單動畫。這讓人不禁懷疑,難道在走過半個世紀之後,表情符號已經淪落為俗套的玩意了?

相關焦點

  • 心形表情符號:21世紀的愛情語言
    這可能不是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但據南澳大利亞大學的語言學家戴維·考德威爾(David Caldwell)博士說,二十一世紀的愛情語言與以往一樣深情和有意義。「現代愛情交流的特點是圖像(自拍或一對情侶在一起的圖像),表情符號和模因,以及單詞,聲音,圖像和動畫的許多其他組合,這些組合基本上起到了「情書」的作用。「通過線上通信,我們還可以前所未有地快速看到彼此的情書。情侶公開發表或宣布自己的感情並不罕見。」
  • 網絡青年群體傳播符號--表情包走紅體現時代變革
    表情包是一種流行於社交媒體平臺的特殊網絡傳播符號,主要形式為靜態圖片或動態GIF 圖片,具有表達詼諧、互動快捷等特點,使用者多為網絡青年群體。表情包的走紅存在社會文化、群體心理、傳播技術等原因,同時也對社會產生了利弊交織的影響。
  • 揭秘自然陽光:這個走過半個世紀的企業以高品質產品和服務贏市場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揭秘自然陽光,就帶領大家深入了解這個走過半個世紀的企業以及它獨到的健康養護經驗。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曾將大健康產業稱為繼IT產業之後的全球「財富第五波」。大健康產業包括營養保健產品、醫療保健器械、休閒保健服務、健康諮詢管理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
  • 玩轉輸入法-表情包和表情符號信手拈來
    最開始人們網上聊天多用表情符號,後來越來越生動都是動圖表情包。現在搜狗、百度等輸入法主推表情包,其實在聊天窗口表情包還可以,發個表情鬥個圖還可以,寫文章冷不防出來個表情包很難受,表情符號就不一樣了,哪裡都可以支持,文藝青年首選φ(゜▽゜*)。搜狗和百度表情功能較強,手心和QQ就一般般了,好在手心主打簡單好用,挺符合的。
  • 表情符號帶來全球看"臉"時代 不發表情圖怎麼聊天
    美國時代 先有笑臉後有臉書 如今,無論是外國人的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還是我們的微信、微博、QQ,都充滿了各種表情。表情符號成了現在網際網路的標配,不過表情符號的年紀卻比網際網路大得多。 早在19世紀,就有人用過表情符號了。1862年,《紐約時報》刊登的林肯總統演講稿中就出現了符號「;)」。
  • 笑臉表情符號歷史又提前了2個世紀
    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的人類歷史上首個「笑臉」表情符號存在於1862年的亞伯拉罕·林肯演講稿翻印本當中,不過來自文學評論家Levi Stahl的最新發現或許將把這一時間點再向前推近200年。
  • 俄媒:17世紀斯洛伐克律師畫下世界最早表情符號
    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導 俄媒稱,專家表示,世界最早的表情符號來自17世紀的斯洛伐克。據俄羅斯衛星網2月8日報導,當你在電腦或手機上輸入表情符號時,是否想過誰發明了這一「聊天神器」?斯洛伐克特倫欽國家檔案館近日宣布,一位17世紀的斯洛伐克律師可能是最早使用表情符號的人。報導稱,檔案館館長布林德扎表示,在一份1635年的文件中,一位名叫揚·萊德斯拉德斯的律師在籤名後畫了一個圈,並點了三個點——與當下的「微笑」表情符號十分相近。布林德扎說:「我不確定這是否是斯洛伐克或世界上最古老的表情符號,但至少在特倫欽它是最古老的。」
  • 中國網絡表情符號另有深意?「微笑」可能代表鄙視
    中國網絡表情符號另有深意?:劉羨 2017年04月04日 03:30 來源:參考消息網
  • 佔領世界的表情包:表情符號的語言學及跨文化交流
    國際知名的符號學、品牌和溝通領域專家;   他以符號學和青年文化領域的著作而聞名世界;   他發表過關於大眾文化的意義及其對社會進化的反映的論文,編寫過介紹語言學家和符號學的教科書,並出版了一系列主題為廣告的符號學的書籍。
  • 思享|楊學科:表情符號的法理
    2015年,牛津詞典將「喜極而泣的臉」(face with tears of Joy emoji)譽為「年度詞彙」,將emoji定義為「電子通信中用來表達想法、情感等的小數字圖像或圖標」,並認為傳統字母單詞已經難以滿足21世紀快速、以視覺為主的溝通需求,它的靈活、直接,甚至可以超越語言的界限。的確,表情符號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語言,現今社交媒體和網站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已經變成表情符號。
  • 誰發明了表情和情感符號?
    回溯到最早的字母書寫,其情況無疑是最糟糕的,完全沒有小寫字母、標點符號,甚至連單詞之間的空格都沒有。以古希臘文為例,可以想像到,一個人很難在第一次甚至是多次閱讀特定文本後就理解其含義。到公元前3世紀,標點符號在西方開始流行,儘管這一過程中不乏反對者。
  • 表情符號是如何改變我們的語言的?
    發表情符號可以點餐?用表情符號翻譯經典小說?我們的語言表達是否被表情符號改變了?快來看一看吧!
  • 表情符號定義社交新時代
    隨著表情符號傳入日本,日本人融合本國文化將其進一步發展,發明出橫式的表情符號。表情符號的日語發音意思是「圖的文字」,最著名的莫過於NTT Docomo通信公司員工慄田穰崇(Shigetaka Kurita)發明的系列表情。
  • 美媒:中國人發的表情符號可能另有深意
    &nbsp&nbsp&nbsp&nbsp最初於20世紀90年代在日本出現的表情符號是人們通過視覺信息進行快速交流的方式,但普通的表情下可能會另有深意。由於智慧型手機和社交媒體平臺的興起,表情符號已經成為各界各地主流的交流方式。儘管大家都很熟悉表情符號,但在不同文化中,同樣的表情會有不同的意思。中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網絡表情符號為何流行?"假"表情也能傳達真性情
    「假」與真的鴻溝現代模式的網絡表情符號一般被認為是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現的,這項技術來源於西方。但是,最早出現的網絡表情符號究竟是誰創造的,說法不一。有人認為,在1979年4月12日,由於計算機文本操作界面的單調,凱文·麥肯齊建議在E-mail枯燥的文字中加入一些類似表情的符號,比如「—)」表示吐舌頭等。
  • 2016年度表情盤點:「笑哭」霸佔表情符號之首
    2016年度表情盤點:「笑哭」霸佔表情符號之首  執劍寫春秋 • 2016-12-07 08:39:33
  • 心形表情符號,排名
    但是發送心臟表情符號?沒問題!在情人節那天,由於我們情緒沉重的手指向全球發送了愛的象形文字,因此心形表情符號的工作已告一段落。 但是,並非所有這些表情符號主食都是一樣的。根據Emojipedia的Jeremy Burge的說法,紅色心臟是Emojipedia在情人節那天搜索量最大的表情符號。
  • 社交媒體上常用表情符號7大理由
    有記錄可查的文件顯示,最早的表情符號出現在1982年,當時卡內基·梅隆大學教師斯科特·法爾曼(ScottFahlman)首次打出了微笑符號":-)",並提議使用這個符號作為發言者是在開玩笑的象徵。今天,表情符號的意思無需更多解釋。隨著社交媒體發展和字符數量縮減,表情符號在日常交流中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76受訪者微信聊天時頻繁運用表情符號
    最近發布的本年度全球網民表情報告顯示,全球最受歡迎的10個表情符號包括「愛心」「大哭」「微笑」「笑哭」等,其中表情符號「笑哭」雄踞榜首。如同文字,每一個表情符號都可以代表不同的含義和情感。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顯示,在使用微信聊天的過程中,76.0%的受訪者會頻繁運用表情符號。
  • 符號取代文字?只發表情也能聊好幾個小時
    表情符號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80年代,但直到20世界90年代中期,表情符號才隨著尋呼機的問世在移動端開花結果。那時候,作為尋呼機上的一個特色功能,這種表情符號廣受青少年人群歡迎。 時間到2011年,蘋果也採納了這一功能,將其帶入iOS 5平臺中。但這曾經繁榮於極客圈子和日本青少年群體的表情,如今搖身成為世界大眾的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