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逝世40周年︱周斌:我如何成為周總理的翻譯

2020-12-14 澎湃新聞

周斌是中國外交部老一輩日語翻譯,曾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擔任中日外交一線翻譯,親歷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後的歲月。1934年他出生於江蘇南通,1954年被保送進入北京大學攻讀語言文學,畢業後被外交部選中,曾為周恩來等重要領導人擔任日語口譯。

2016年1月6日,上海日本研究中心、上海市日本學會為紀念周恩來總理逝世40周年舉辦特別演講會,邀請周斌講述「在總理身邊的日子」。

活動當天,82歲的周斌先生站著進行了3個小時演講,不用話筒,沒有休息,神採飛揚。觀眾問他是否需要喝口水,他大手一揮:「當翻譯習慣了,不用!」臺下掌聲一片。他回顧了自己走上翻譯道路的歷程和在總理身邊的幾次重要的翻譯經歷。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整理部分口述內容與讀者分享。

周斌在演講現場

不情不願學日語

我中學畢業於上海華師大附中,後來被保送到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系主任是季羨林教授。當時黨和國家急需這方面人才。其實我高中擅長數理化,不喜歡外文,覺得英文是美帝國主義的語言,沒有用,只是為了升學而學習,成績還可以,完全沒興趣。但因為是組織推薦去北京大學東語系,我猶豫了一下還是去了。

當時北大東語系有日本語、蒙古語、越南語、朝鮮語、印地語、緬甸語、阿拉伯語等9種語言。那時,尼赫魯訪問了中國,中印關係很好,我就報了印地語。在印地語系才上了一天課,黨組織就找我談話,第一句話是:你不要學印地語了,改學日本語吧。

我很震驚,我說我絕對不能學日本語,我是日本侵略的受害者啊!我父親在南京的磚瓦廠當卡車司機,死於南京大屠殺,母親是蘇北的農民,也死於日軍刀下,我那時還不到5歲。

總支書記和副書記做我的思想工作,我回答說:「我什麼都可以聽黨的話,就是不能學日語!來東語系,不學數理化,我聽黨的。但是這事,總得尊重我的選擇吧!」我想通過訴苦改變領導的決定,但是沒有用。原來,當年每個專業要配一個黨員做團支書,印地語專業已經有一個了,日語專業正好缺一個。書記最後使出殺手鐧,說你是共產黨員,應該服從組織決定。我沒辦法,只好點頭踏進日語專業。

一開始我對學日語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國讎家恨在心,怎麼學得進去呢?後來真正的轉折,是當時57歲的周總理在北大的五分鐘演講。

那時他陪同緬甸總理烏努來做一個關於佛教如何改變緬甸的演講。烏努最後說:「我敬愛的朋友周恩來先生,他不相信佛教,而相信從遙遠歐洲傳來的一個主義,但是我不怪我的朋友。他不是對佛教有成見,而是他沒有切身體會到佛教的偉大。如果周恩來先生能在緬甸生活一年半載,一定會像我一樣成為虔誠的佛教徒。」

其實,聽周總理講話才是我們臺下四百多師生代表的目的。我們高喊「歡迎周總理講話!」他實在推辭不過,就講了五分鐘。那五分鐘演講的內容我終身不忘。周總理說,「百家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我們不僅要在中國貫徹,而且將來在世界上與各國的交流,我們也要貫徹。有些錯誤的意見也可以發表。有些國家攻擊中國沒有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完全是說謊,今天烏努先生不就講得很好嘛!至於烏努先生希望我成為一個佛教徒的美好預言,恐怕永遠不能實現了,我遺憾地告訴你,因為30年前我經過嚴格的比較和選擇,我挑選了從歐洲傳來的主義,因為它能夠幫助我們認識中國的問題、解決中國的問題。

我當時深深地被周總理的智慧和風度所折服。這讓我暗暗下決心,既然答應組織上學習日語,將來要當日語翻譯,我將來一定要站在他身邊,為他做翻譯。

從此開始了一千多個日夜的北大苦學,學到幾乎神經衰弱。頤和園、圓明園遺址離北大就一點路程,同學們都去玩,我從來沒去過。但我人生中最滿意的事就是沒有浪費北大的學習時光,所有的周末都在圖書館裡。

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我這樣學語言,是半途出家,19歲才從字母學起,怎麼能成為一流的翻譯?很難很難。語言要從小開始,我沒有這個條件。要用後天努力彌補先天不足。這個理想鼓舞我成功了。    

1958年畢業時,我的18門必修課全部成績都是滿分5分。畢業時季羨林教授握著我的手說:小周你替北大東語系爭光了,1946年創立以來你是第一個全優生。希望你到外交部以後繼續加油。

組織上的特殊培養

1961年,外交部確定了18名甲級翻譯,其中只有一個日語翻譯,就是我。甲級翻譯就是在政治上和專業上都通過審查,才可以給國家領導人當翻譯。

但即便我那樣努力學習,語言上的先天不足很難補足。直到現在我還有這種感覺,我已經80多歲了,還是常常感覺日語不到家。比如最近我在想,「指示」和「批示」,在日語中應該怎樣翻譯出差別來?仍然需要學習。

後來之所以能在翻譯上做出一點小小成績,除了北大苦讀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組織上的特殊培養。

當時中國對日外交和對其他國家不一樣。因為長時間與日本沒有外交關係,外交部亞洲司日本處人很少,對日工作一直是周總理直接領導,主要工作是外辦常務副主任廖承志負責。廖承志同志生在日本長在日本,是當時中國頭號日本專家。廖承志下面有四位中層幹部,叫「四大金剛」,處一級的叫「十八羅漢」,我就是小和尚。

廖承志同志常常帶著我,他是特別好的領導。其實外交部四個日語翻譯中,兩位大姐、一位大哥的水平都高於我,我到現在也承認。但我的長處是精神飽滿、喜歡學習、不怕批評。他們培養我,但凡三位主要翻譯在場,我可以作為見習翻譯跟在身邊,這是最好的學習。

不久後我成為正式翻譯,心裡還有點慌,但廖承志同志和另外三位大哥大姐都鼓勵我。我翻譯得好,廖承志會摸摸我的頭——那時我的頭髮還很茂盛——把我的頭髮弄得亂七八糟。我翻譯錯了,他會發出英明指示——

有一次,日本各界名人組織民間代表團訪問北京,在1000多人的政協禮堂作報告。請他們講日本的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婦女運動,這個難不倒我。最後一個發言的,是京都的一位91歲老和尚,佛教界權威。我事先問他,為了翻譯的質量,您能不能先告訴我您發言的內容?他說,周君,憑你的日語,毫無問題,放心。

結果老和尚一講我就懵了,他大段引用佛經,我只能聽懂30%的詞彙,世界啊和平啊亞洲啊,其他的無論如何翻譯不出來。第一次在大庭廣眾之下出洋相,我都要哭了。正好廖承志同志是會議主持人,坐在我後面,發現了我的異樣。我問他怎麼辦,他發出了英明指示:

「他胡說,你胡翻。」

六個字。只有懂得日語又愛護部下的領導才會發出這樣的指示,他不想讓一個年輕的翻譯為難。這是難以想像的寬容。

於是我就按照自己的理解,說了一通世界和平、中日友好,聽眾竟然熱烈鼓掌。結果老先生興致很高,一般每人20分鐘的發言他講了40分鐘。

下來以後廖承志同志一句話也沒批評我。我問他,你聽懂多少?他說我懂一半。我就知道有差距了,我只懂30%。他又摸摸我的腦袋:「小周,你將來會成為出色的翻譯,不僅有翻譯的本事,還有胡編的本事!」

周恩來總理與廖承志(右二)、王國權(右一),左二為周斌、後排兩人為速記員。

第一次給總理當翻譯的失敗經驗

給總理當翻譯就不能胡編了,一個字都不能胡編。外面盛傳周總理懂幾國語言,其實不很準確,他主要是三門外語:懂一些日文,因為19歲那年到日本去留學,待了一年多;留法4年,懂法語;中學在南開學的是英文,所以有英文基礎。

不過第一次給總理當翻譯的寶貴機會終於來了,我卻犯了錯誤。

那天我正好滿25歲,總理還不認識我。日本的一位自民黨的老政治家來北京訪問,談中日民間關係的改善。

周總理說,明天陪日本政治家去北京郊區密雲水庫,看看中國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乘一段小火車,從北京車站到密雲水庫。他對接待班子講:明天請客人先上小火車,我一到,火車馬上發動。總理日理萬機,這樣能節省時間。我還不知道這個「馬上發動」是多麼精確的概念。

第二天,四位隨行的日本記者先上了火車,看周總理還沒到,就想四處轉轉。當時的北京火車站是為了紀念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新建的,他們拍照去了。我攔住他們,他們說就在附近不會走遠,我就只好在車上等著。

總理乘坐的轎車呼地到了,直接停在火車門口,跨兩步就上了火車,火車嗚地就發動了。我嚇了一跳,第一次見這種場面,原來「馬上發動」是這樣分秒不差啊!而那四位日本記者——來自日本三大報紙和NHK的記者只能在車外面拼命喊,但火車已經開走了。

總理走進會議室,發現記者不見了,就問是誰負責的。我後悔得不得了,只好認錯,說我沒想到您從汽車上下來走兩步就上了火車啊。還好周總理很寬容,他說:「小同志,你沒有經驗,下次可不能再這樣了啊。」

我想我心心念念要為總理當翻譯,結果第一次就幹這種糊塗事啊。

因知識儲備而被總理啟用

後來,我自己總結,是因為兩次偶然的機會受到周總理的重視,他願意用我當翻譯。這兩次,不是因為語言,而是知識。

因為對日工作的特殊性,周總理經常召集廖承志和「十八羅漢」、「四大金剛」開討論會,其他國家的外交事務是沒有這種體制的。我就旁聽他們的討論。有一次研究日本大選。當時日本五個政黨——自民黨、社會黨、公民黨、共產黨,再加上社民黨,每個黨派的參選情況都要討論。

總理說,今天只有一個半小時,是不是請哪位同志先把這次選舉的情況總體介紹一下,各個黨得票多少,佔多少比例,比上一次增加、減少多少,先講個十五分鐘。然後我們再討論。

「十八羅漢」、「四大金剛」沒有一個人站出來,那怎麼辦呢?總得有人出來系統講一下,這不能來虛的,要講很多數字。我看沒人講,就起來說:「總理,我講可以嗎?」

總理說:「當然可以,小同志。」他叫我小同志。我就看著表,15分鐘把這個比較複雜的情況,像背書一樣背出來,一個數字都不差,各個黨當席的議席數、代票數、主要特徵等等。總理就表揚我:「小同志,你不錯嘛。」

還有一次,那是中蘇關係陷入僵局的時候,總理急匆匆來開會,進門就發脾氣,說你們注意到沒有!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相當於我們的副總理)到東京去參加蘇聯商品展覽會的開幕儀式,一下飛機就在記者招待會上大罵中國!我們這些工作人員都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啊。「趕快通知新華社和《人民日報》,指名道姓地寫批判文章。明天就見報!」

總理坐下來,氣稍微消一點了,說,哎呀,這小子叫什麼名字?這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叫什麼名字?一時想不起來了,誰想得起來?沒有人回答。又是我,我說總理,叫瓦西裡·諾維科夫!他是勃列日涅夫的親信,剛過四十歲,就當上了部長會副主席,負責對外貿易。總理說:「又是你啊!」

就是這樣兩件事,讓總理記住我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老一輩日語翻譯周斌 回憶「在周總理身邊的日子」
    人民網上海1月14日電(張西美朵) 1976年1月8日,中國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同志與世長辭。四十載光陰逝去,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地銘刻在人民的心底,人民還在深切懷念這個不朽的名字。 近日,為紀念周恩來總理逝世40周年,上海市日本學會邀請中國外交部老一輩日語翻譯周斌先生口述珍貴歷史。
  • 周總理翻譯:因懂的多被啟用
    周斌是中國外交部老一輩日語翻譯,曾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擔任中日外交一線翻譯,親歷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後的歲月。1934年他出生於江蘇南通,1954年被保送進入北京大學攻讀語言文學,畢業後被外交部選中,曾為周恩來等重要領導人擔任日語口譯。2016年1月6日,上海日本研究中心、上海市日本學會為紀念周恩來總理逝世40周年舉辦特別演講會,邀請周斌講述「在總理身邊的日子」。
  • 周斌新著:我是中國領導人的翻譯
    原標題:周斌新著:我是中國領導人的翻譯 回憶錄作者周斌,現年80歲,是中國外交部老一輩日語翻譯。自1959年從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部日語專業畢業後進入外交部,周斌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擔任中日外交的一線翻譯,親歷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後的激動歲月,始終處於中日關係最前線。
  •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冀朝鑄逝世,曾擔任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領導...
    據澎湃新聞消息,我國著名外交家、聯合國原副秘書長冀朝鑄於4月29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冀朝鑄曾擔任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領導人的翻譯,並見證了朝鮮停戰談判、中美建交談判等歷史性時刻。從1957年開始,冀朝鑄開始擔任周恩來總理的英文翻譯,在此崗位上一幹就是17年,先後參加過「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中國代表團的工作和中美建交談判工作。他還曾為毛澤東、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當過翻譯。1955年4月,周總理率代表團赴印尼參加萬隆會議。當時,國民黨特務在代表團包機——克裡米亞公主號上放了炸彈。
  • 著名外交家、聯合國原副秘書長冀朝鑄逝世,曾擔任周總理翻譯17年
    記者從冀朝鑄先生親友處獲悉,中國著名外交家、聯合國原副秘書長冀朝鑄於4月29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據《人民政協報》此前報導,冀朝鑄1929年7月生於山西省汾陽縣,早年留學美國。從1957年開始,冀朝鑄開始擔任周恩來總理的英文翻譯,在此崗位上一幹就是17年。冀朝鑄曾隨周總理於1963年12月13日至1964年3月1日出訪亞非14國。此次出訪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總理在回國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訪問亞非14國的報告時,特地提到了擔任翻譯工作同志的功勞。周總理說:「這次訪問如果沒有齊宗華(時任法文翻譯)和冀朝鑄二人當翻譯,就很困難。」
  • 緬懷周總理逝世45周年:願這盛世,如您所願
    每每提起周恩來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那些曾學過的課文《十裡長街送總理》《難忘的潑水節》《飛機遇險的時候》《一夜的工作》《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深秋的早晨》......2021年1月8日,是周總理逝世45周年紀念日。當年十裡長街送總理的靈車,已經回到恩來故裡。
  • 回憶我為周總理當翻譯的日子
    原標題:回憶我為周總理當翻譯的日子   20世紀50年代初,我作為新中國首批赴阿爾巴尼亞的留學生,到地拉那大學學習,1957年畢業回國,同年進入外交部工作。隨著中阿兩國關係的持續發展,以至形成「特殊友好」的歲月,我有幸於50年代後期至70年代初期,逾百次為周總理做阿語翻譯。周總理的言傳身教、入微關懷,使我倍感親切,受益終生。
  • [周總理名人名言]周恩來語錄
    [周總理名人名言]周恩來語錄 2012-02-27 18:22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 I love you 」的其它翻譯方式,周總理的回答引人淚奔!
    太宰治對於「 我愛你 」的翻譯比夏目漱石的翻譯固然顯得更為深沉,但卻能從這些文字中品味出愛情對於一個將死之人的感動。對於「 I love you 」,三毛的翻譯就是為愛而生,愛你是我生命延續的意義,為了你們,我願意做不死鳥!
  • 冀朝鑄為周總理做翻譯 表現出色獲讚揚
    從1957年開始,冀朝鑄開始擔任周恩來總理的英文翻譯,在此崗位上一幹就是17年。  雖然冀朝鑄的英文水平堪稱一流,但第一次給中央領導人當翻譯時,也著實有些緊張,因此出現了紕漏。在周總理為尼泊爾首相阿查利亞(PrimeMinister Archarya)舉行的國宴上,冀朝鑄本來是為尼泊爾首相的隨從人員當翻譯,坐在最後一桌。
  • 周恩來的日本"弟弟":周總理是聖人 地位超孔子
    杜修賢鏡頭下的周恩來本文作者系全日本航空公司總裁岡崎嘉平太之子1963年在人民大會堂,周總理第一次接見我們因為我跟貿易訪華團無關,所以我排在最後。周總理同來訪的每一個人一一握手後,站在我面前,第一句話問:「會不會說普通話?」我說:「不會。」第二句用法語問我:「會說英語嗎?」我講:「英語會說一點兒。」然後他用日語說:「我的日語忘光了。」清清楚楚的日語,使我吃驚。他說完哈哈笑了一聲。我並沒問他會不會日語,他自己用日語這麼說的,其後我問他會不會廣東話,他就笑著不答而叫了廖承志先生。當然他是會說廣東話的。
  • 紀念周恩來逝世三十周年 清粥小菜化外交幹戈
    周恩來曾說過:「我不能坐,一坐下就會睡著。」面對紛繁的國事和別人無法代勞的難事,他又事必躬親。他說:「我們這一輩子和這一個時代的人多付出一點代價,是為後代更好地享受社會主義幸福。」  周總理是新中國首任外交部長,接受採訪的老外交官們這樣評價:「周總理是將外交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純熟結合的成功典範,是我們外交官的偶像。」
  • 周恩來對翻譯工作要求嚴格:常當場指出翻譯錯誤【2】
    章含之不懂「越俎代庖」,周總理說:「要加強學習了!」   1962年,31歲的過家鼎第一次給周恩來當翻譯,就見識了周恩來對翻譯工作的嚴格要求。   周恩來聽得懂英文,常會當場指出翻譯上的錯誤,有的翻譯第一次為周恩來工作甚至暈倒。
  • 周恩來對翻譯工作要求嚴格:常當場指出翻譯錯誤
    聽到這段話,範承祚愣了一下,不知如何翻譯才好。他對毛澤東說,翻譯「孫悟空」,我沒有把握。毛澤東微笑著為他做了一個註腳:「你就說孫悟空是中國神話裡的猴王,足智多謀、力大無比,玉帝及其派去鎮壓的天兵天將對他亦無可奈何。」就這樣,毛澤東幫範承祚解了圍。  還有一次,是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在會見阿爾巴尼亞客人時,引用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詩句,形容兩國關係。
  • 一位總編輯的少年剪報情懷:人生崇拜的第一個人是周總理
    今天(3月5日)是周恩來總理119周年誕辰日。在日前舉行的《大外交家周恩來》新書發布會上,主持人人民出版社總編輯辛廣偉展示的他40年前中學時代的剪報吸引了所有與會者的目光。這是近40年前他從報紙上剪下的一篇文章——《回憶周總理最後一次會見外賓》。他說,看到《大外交家周恩來》一書,他立即就想到了這張剪報。當年看到這篇文章時的情景歷歷在目。當時不僅讀了許多遍,且都能背誦下來。
  • 周恩來侄兒:四十年後,我們紀念伯伯什麼?
    周爾均想起一個「90後」女孩兒在參觀了「你是這樣的人——緬懷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珍品巡迴展」後,在留言簿上寫下的一段話:「何其有幸,讓我通過大量的書籍、透過歷史的長河去遇見你。即使在有你的年代不曾有我,但慶幸的是,在有我的年代,依然有你。」周恩來精神並未因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周總理逝世已經四十年了。「四十年後,我們紀念總理,紀念他的什麼?」帶著問題,周爾均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中。
  • 今天,是周總理生日!告慰,唯以一個更好的中國!
    △周恩來參加日內瓦會議人民受苦,我憑什麼還神採奕奕1961年4月,周恩來總理出訪歸來,第二天看到報紙上有消息說「周總理神採奕奕地走下飛機」。1952年4月底,秘書何謙想要把這十幾個臺階拆除修平,方便周總理直接在院子裡上下車。正當在研究工人出入規定、路線、制度時,遇到周恩來從外面回來。問清楚情況後,周恩來果斷地制止了:「不準修。有這臺階,我上上也是一個鍛鍊嘛。國家經濟還很困難,不能把錢花在我這裡。」
  • 給周總理當過中文翻譯的語言天才
    卡亞馬丁·萊伊·巴爾拉斯:一位懂得十國語言的語言天才;一位曾給周總理當過翻譯的留學生;一位中國民族音樂的發燒友;一位喜愛包餃子的外交官……  採訪開始前,翻譯告訴我,大使先生要求用中文接受我們的採訪。為什麼一個阿富汗人會要求說別國的語言?原來,巴爾拉斯先生曾經在中國留過學,怪不得對自己的中文這麼自信。
  • 叢文滋訪談錄:周恩來晚年出訪的幾個特點
    周總理預計到該公告公布後將在全世界產生巨大的震動,於是考慮在公布前親自赴越南和朝鮮向兩國領導人通報中美會談的情況和我國的原則立場。經請示毛主席同意後,周總理於7月13日和15日,分別赴越南、朝鮮向兩國領導人做了通報。赴越南僅12個人。赴朝鮮則是11個人,除了外貿部部長李強未去、翻譯換為朝文翻譯外,其他人均為去越南的原班人馬。
  • 周總理訪問柬埔寨,國王開飛機帶總理巡視,陳毅得知嚇出一身冷汗
    在訪問越南時,便收到了柬埔寨國王逝世的消息。周恩來一得知,便命秘書發電致哀。等到訪問印度時,有了空閒時間,周恩來便命秘書去採購白色西裝,出訪人員一人一套。機要秘書秘書何樹英不解為什麼要穿白色西裝去柬埔寨?周恩來說:"穿白色西裝,到柬埔寨也算是我們的悼念!""我們出訪柬埔寨,是外賓,他們國王死了,我們還給他穿孝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