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新著:我是中國領導人的翻譯

2020-12-15 日本頻道

原標題:周斌新著:我是中國領導人的翻譯

回憶錄作者周斌,現年80歲,是中國外交部老一輩日語翻譯。自1959年從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部日語專業畢業後進入外交部,周斌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擔任中日外交的一線翻譯,親歷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後的激動歲月,始終處於中日關係最前線。1984年,他轉任人民日報社國際部記者,1987年赴中國光大集團香港總部工作,1992年任香港晨興集團高級顧問。2004年退休。

周斌在80年的人生中,有67年與日本和日本人相關,是名符其實的「日本通」,也是中日翻譯界屈指可數的元老級人物。作為歷史見證人和參與者,他在《我是中國領導人的翻譯》一書中記述了很多珍貴的史實和資料,講述了親眼看到、親身接觸的周恩來總理、田中角榮、大平正芳兩位總理,以及眾多中日關係友人的風採。

為了祝賀周斌新著在日出版,也為了感謝他為中日關係史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資料,由眾多知名日本友人共同發起,舉辦了本次出版祝賀會。共同呼籲人包括:天兒慧、大平裕、海江田萬裡、加藤千洋、韓慶愈、久能靖、佐藤純子、朱建榮、白西紳一郎、高原明生、谷野作太郎、田畑光永、辻康吾、中野良子、野田毅、野田英二郎、服部健治、菱田雅晴、藤村幸義、村岡久平、毛裡和子、橫堀克己、凌星光、林斯福等。當天,原自民黨眾議員森田一、民主黨參議院議長橫路孝弘、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吳寄南教授等中日友人紛紛到會祝賀,向周斌致敬。

周斌在發言中回憶說:我一生從事中日翻譯工作,迄今為止,參加一小時以下的中日翻譯近10000次,兩小時以上的中日翻譯約6000次,過去十年來發表有關中日關係史的演講200餘次。中日翻譯,意味著中日有交流、交涉、談判的需要。通過這個工作,我與日本各界要人都有接觸,其中擔任過首相的就有20多人。

相關焦點

  • 周恩來逝世40周年︱周斌:我如何成為周總理的翻譯
    周斌是中國外交部老一輩日語翻譯,曾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擔任中日外交一線翻譯,親歷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後的歲月。1934年他出生於江蘇南通,1954年被保送進入北京大學攻讀語言文學,畢業後被外交部選中,曾為周恩來等重要領導人擔任日語口譯。
  • 老一輩日語翻譯周斌 回憶「在周總理身邊的日子」
    人民網上海1月14日電(張西美朵) 1976年1月8日,中國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同志與世長辭。四十載光陰逝去,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地銘刻在人民的心底,人民還在深切懷念這個不朽的名字。 近日,為紀念周恩來總理逝世40周年,上海市日本學會邀請中國外交部老一輩日語翻譯周斌先生口述珍貴歷史。
  • 張文宏新著英文版13人翻譯團隊名單出爐
    張文宏新著英文版13人翻譯團隊名單,今天正式宣布。3月27日,復旦大學出版社官微發布了張文宏教授新書《2019冠狀病毒病——從基礎到臨床》海外翻譯出版招募令,向全社會招募翻譯志願者,引發社會廣泛關注。3月31日招募截止,海內外郵件如雪片般飛來。短短四天,共收到應徵郵件和試譯稿606份。
  • 揭秘中國領導人的翻譯團隊:外貌不是決定因素
    「後來我看了他擔任領導人高翻的一些片段,翻譯得很準確。」孫寧的高中老師曾向媒體介紹,孫寧17歲時就曾幫助老師審校英語書,獲得過中澳英語能力競賽兩次特等獎。從學生時代即是「明星」,這也是幾乎所有外交部「高翻」的相同履歷。
  • 風光背後是辛苦:走近中國領導人身邊的高級翻譯
    風光背後是辛苦:走近中國領導人身邊的高級翻譯然而當走近他們時,你會發現,這些年輕的高級翻譯和普通人一樣有著平凡的喜怒哀樂,不過他們身邊擺放的厚厚的工具書又提醒著他們工作的特殊性質,這4位年輕的高級翻譯曾為江澤民主席、朱總理和胡錦濤副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做過翻譯。據了解,翻譯室集中了英、法翻譯,主要負責外交文件、文書的筆譯以及國家領導人和外交部領導外事活動的口譯。昨天與網友在線聊天的4位年輕翻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
    工作 提前整理領導人常用詩詞 給領導人做翻譯,看似風光,實則背後辛苦。外交部翻譯室副主任許暉去年與網友交流時也提到,「翻譯室的工作強度非常大,有的同志一年要在外面出差100多天」。 「給主席、總理當翻譯,都選擇最好的翻譯。比如十八大,指定誰做翻譯,兩三個星期甚至一個月之前,這個翻譯就開始準備了。」過家鼎說,「像習近平主席出訪這樣的領導人出訪,會帶一個翻譯團隊。」 領導人講話,除了會說很多專業詞彙,有時還會引用古詩詞。這對於翻譯來說,是更高的要求。翻譯張璐2010年在母校外交學院講座時談到了準備總理記者招待會的經驗。
  • 外交部翻譯眼中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就像預言家
    張維為離開外交部已經20餘年,曾是外交部翻譯室第三代「翻譯國家隊」成員,只要回憶起曾經陪同過的領導人,他依舊眉飛色舞。「那一代領導人講話都非常有個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後來鄧小平跟我說,這次記者招待會還有點意思,上次那個是一杯白開水。」  對施燕華而言,鄧小平更像個和藹的長者。  大多數時候,會見結束後,一場宴會必不可少。鄧小平也喜歡在宴會上與外國領導人私下交流,因而作為他的翻譯,施燕華經常顧不上吃飯。
  • 中國哪些領導人是英語達人 李肇星當場糾正翻譯錯誤
    李肇星當場糾正翻譯錯誤  有些英語好的領導人,還會當場「搶白」翻譯。2012年3月4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李肇星頻秀英語,還多次指出現場翻譯人員的口誤。當英國記者提出關於中國軍費的問題時,翻譯人員使用了「which is on my mind(說我想說的)」,李肇星馬上糾正是「which is quite a lot(我要說的很多)」。
  • 揭秘領導人翻譯工作:提前整理領導人常用詩詞
    「簡單地說,翻譯室的翻譯是層層選拔,給領導人做翻譯的人,更是優中選優。」一位外交部地區司的工作人員對本報記者說,「他們平時都很好相處,跟大家差不多。」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外交部會挑一些在入部考試中外語成績比較優秀的人,對他們組織培訓,然後參加考試,最後定下來誰會留在翻譯室。他剛進入外交部工作時,也參加過培訓。「當時我那一屆,法語和英語加在一起,也只有30多個人參加培訓。」
  • 領導人翻譯,了解不少秘密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環球人物》雜誌報導,在與中國的交往中,澳大利亞政治家陸克文有個獨特的優勢:精通中文。不久前,他在北京參加一個活動時談到,中外交往「常常是翻譯問題讓我們錯過了彼此」。比如,中國有個成語「韜光養晦」,翻譯成英文是要隱藏力量、逐步發展,這讓其它一些國家感到緊張。其實,「韜光養晦」來自中國的哲學觀念,意思是要用很長時間培養自己的能力,並沒有威脅之意。
  • 領導人翻譯怪癖:蘇聯翻譯必帶《花花公子》
    比如,中國有個成語「韜光養晦」,翻譯成英語是要隱藏力量、逐步發展,這讓其它一些國家感到緊張。其實,「韜光養晦」來自中國的哲學觀念,意思是要用很長時間培養自己的能力,並沒有威脅之意。陸克文在6月26日戰勝吉拉德,再次當選澳執政黨工黨黨魁,並重新出任該國總理。他的中文又有了用武之地。
  • 揭秘領導人翻譯:習主席翻譯G20峰會期間累倒
    24日,《國際先驅導報》刊發文章,揭秘中國領導人翻譯的故事。文章揭示,外交部翻譯室,是負責中國領導人重要外事活動翻譯工作的骨幹力量,而外交學院的學生幾乎佔據「半壁江山」。這裡集結了英、法兩個語種的高翻人才,大約七八十人。翻譯室副主任許暉曾向外界透露,這支中國領導人「高翻」隊伍平均年齡只有31歲,其中女幹部佔全體人數70%。
  • 領導人的翻譯忙 多帥哥美女純屬巧合
    「後來我看了他擔任領導人高翻的一些片段,翻譯得很準確。」  孫寧的高中老師曾向媒體介紹,孫寧17歲時就曾幫助老師審校英語書,獲得過中澳英語能力競賽兩次特等獎。  從學生時代即是「明星」,這也是幾乎所有外交部「高翻」的相同履歷。
  • 揭秘: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領導人翻譯今何在?
    外交部翻譯室前主任過家鼎稱,選拔翻譯「主要看發音怎麼樣,反應如何」圖為發布會上的女翻譯。習近平主席就任後首次出訪,在電視鏡頭和照片中,人們又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小個子——外交部翻譯孫寧。在兩會期間,由於給李克強總理記者會擔任翻譯,孫寧「火」了一把,其實,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孫寧就已是隨行翻譯了。「他一直在給領導人做翻譯,只不過沒有那麼顯山露水。」
  • 愛做泡菜的領導人翻譯
    ——楊春城  楊春城  性別:男  籍貫: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去世原因:病逝  終年:87歲  生前職業:朝鮮語翻譯家  生前住址:北京復興路乙4號院  「這是毛主席和金日成會見時,他在旁邊翻譯的照片。」  「這是他在朝鮮勞動,朝方人員進行慰問。」
  • 周總理翻譯:因懂的多被啟用
    周斌是中國外交部老一輩日語翻譯,曾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擔任中日外交一線翻譯,親歷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後的歲月。1934年他出生於江蘇南通,1954年被保送進入北京大學攻讀語言文學,畢業後被外交部選中,曾為周恩來等重要領導人擔任日語口譯。2016年1月6日,上海日本研究中心、上海市日本學會為紀念周恩來總理逝世40周年舉辦特別演講會,邀請周斌講述「在總理身邊的日子」。
  • 在中央領導人身邊做翻譯,是一種什麼體驗?
    (圖源網絡)上個月,原中國駐法國大使、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出了一本新書《吳建民談外交》。南方周末記者看過書之後,發現裡面的許多內容很精彩。比如吳建民講到,他在許多中央領導人如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身邊做翻譯,就披露出中國對外交往中的很多細節。經過出版社授權,南方周末記者今天摘取書中的部分內容,帶你看看在領導人身邊做翻譯,到底是一種什麼體驗。
  • 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 選拔主要看發音、反應
    「簡單地說,翻譯室的翻譯是層層選拔,給領導人做翻譯的人,更是優中選優。」一位外交部地區司的工作人員對本報記者說,「他們平時都很好相處,跟大家差不多。」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外交部會挑一些在入部考試中外語成績比較優秀的人,對他們組織培訓,然後參加考試,最後定下來誰會留在翻譯室。他剛進入外交部工作時,也參加過培訓。「當時我那一屆,法語和英語加在一起,也只有30多個人參加培訓。」
  • 揭秘領導人的翻譯團隊:高強度工作致暈倒
    11月中旬布裡斯班G20峰會期間,王燕老師打開電視,她發現跟在習主席身邊的翻譯換了一個人,不再是北京APEC時的高翻孫寧。這個疑問直到近日才有了答案,記者從外交部獲悉,曾在「兩會」記者會上一鳴驚人的翻譯孫寧,因為高強度的工作負荷而在G20會程期間暈倒,摔破縫了好些針,從而錯過了再次「出鏡」的機會。「這兩年,中國領導人的出訪行程更加密集,翻譯室的人員可不忙飛了嗎?」
  • 【雅昌專稿】周斌:一場持續365天的「自我改造」計劃
    我相信好的創作狀態取決於人本身,因此展覽之後,我把更多的思考放在了如何改造我這個人上。」通過高強度,持續性的思考和創作,周斌在完成365件作品後談到「非常慶幸當時開始這個項目,也慶幸我把它完成了」。周斌: 這個創作項目讓自己的精神和身體持續緊繃了一年,最後一件作品是在青城山上的一座寺廟中完成的,做完後我暗示自己要保持心態的平靜,節奏不要亂,但我能感受到發自心底深處的很強烈的欣慰。我自己一個人開車下山,開的很慢,儘量情緒平靜,但很強烈的有想流淚的感覺,我知道自己完成了一件難度很大的創作項目,對自己來說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