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人翻譯,了解不少秘密

2020-12-11 環球網

2005年,賈邁勒(右二)為老布希(右四)出訪中東當翻譯。

2013年5月28日, 阿曼達在英國出席一個活動。

1973年6月19日,蘇霍德列夫(左二)在華盛頓為勃列日涅夫(左一)當翻譯,右二為尼克森。

2000年,賈邁勒(左二)在柯林頓(左一)與阿拉法特會談時當翻譯。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環球人物》雜誌報導,在與中國的交往中,澳大利亞政治家陸克文有個獨特的優勢:精通中文。不久前,他在北京參加一個活動時談到,中外交往「常常是翻譯問題讓我們錯過了彼此」。比如,中國有個成語「韜光養晦」,翻譯成英文是要隱藏力量、逐步發展,這讓其它一些國家感到緊張。其實,「韜光養晦」來自中國的哲學觀念,意思是要用很長時間培養自己的能力,並沒有威脅之意。

陸克文在6月26日戰勝吉拉德,再次當選澳執政黨工黨黨魁,並重新出任該國總理。他的中文又有了用武之地。不過,在世界各國的領導人中,像他這樣精通外語的畢竟是少數,即使懂外語的領導人,也無法像用母語一樣清晰表達所思所想。所以,領導人之間會談和外事活動,總是有「中間人」。他們很少被注意,但其作用非常重要,他們就是翻譯。他們的人生故事,充滿著傳奇色彩。

蘇聯翻譯愛帶《花花公子》

蘇聯時代的「第一翻譯」 蘇霍德列夫如今早已退休。他舒服地坐在莫斯科郊區的家中,談起自己的職業選擇,口氣裡透著自豪:「這是一種很神奇的感覺,你拉近了人們的距離,使交流變成可能。」從赫魯雪夫會見艾森豪,到戈巴契夫會晤裡根,整整30年,蘇聯領導人與美國總統會面時,身邊站著的永遠是面目清秀、又高又瘦的蘇霍德列夫。他參加過的峰會、經歷過的風雨比誰都多。他最後被派往美國,任聯合國秘書長特別助理,並以公使頭銜退休。

蘇霍德列夫在倫敦長大,父親是軍方情報人員,母親在蘇聯駐英貿易代辦處工作。白天母親上班去了,小蘇霍德列夫就噔噔噔地跑上樓,到樓上的郵遞員叔叔家玩。「正是那對英國夫婦讓我學會了英式禮儀,使我受益終身。」他8歲到蘇聯使館學校讀書,小小年紀就為老師當起了翻譯。「從那時起,我就堅信長大後我會成為口譯員,而且會做得特別好。這個信念我一生都沒動搖過。」

12歲,他回到莫斯科,一路坦途,從外語學院畢業後進了外交部翻譯局,經常出入克裡姆林宮,成了赫魯雪夫的貼身翻譯。那時,他的頭腦「就像高速運轉的電腦,反應時間不能超過一秒」。為赫魯雪夫當翻譯很讓他頭疼。赫魯雪夫總是讀了稿子的開頭,就扔下稿子開始自由發揮,還總說些很難翻譯的俗語、土話,言辭也很粗魯,稱美國工會領導人為「跟屁蟲」,威脅西方「我們要把你們埋了」,這都讓蘇霍德列夫非常尷尬,不知如何翻譯。赫魯雪夫喜歡長篇大論,經常一談就是幾個小時,蘇霍德列夫要翻譯,還要記錄談話要點。1962年,赫魯雪夫與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在維也納會談,蘇霍德列夫忙了整整一天一夜。

比起赫魯雪夫的「豪放」,勃列日涅夫則太拘謹,離了文稿就說不出話。1979年,他參加蘇美首腦會晤。蘇霍德列夫根據美方可能提出的問題,為他準備了長短兩種答案。對方提出了一個小問題,蘇霍德列夫將便條紙上的長答案劃掉後,把紙塞給他。沒想到,他讀到被劃掉的部分,突然轉頭問:「剩下的部分不用讀了嗎?」全場大笑,蘇霍德列夫也很尷尬。

作為頭號翻譯,蘇霍德列夫常隨領導人出國。每次去西方國家,他都會偷帶幾本《花花公子》雜誌回來。在當時的蘇聯,這算是黃色書刊,但他喜歡雜誌中那些有趣的隨筆。有時,他並不贊同領導人的說法。有一次,赫魯雪夫在出訪美國時說,蘇聯人對車子、房子一點興趣也沒有,蘇霍德列夫一面翻譯,一面在心裡說:「我想有車,我想有房。」

奈及利亞翻譯拒絕小布希

領導人的翻譯要求極高,許多國家有專門機構選拔人才。美國國務院下設的語言服務翻譯局為總統等政要提供翻譯服務,篩選人才時除了要考察語言能力外,還要了解時政、軍事、地理、財經、科技等各方面知識,並且要在同聲傳譯室內翻譯兩大段文章才能過關。為俄羅斯領導人服務的俄外交部語言保障司口譯處有20多位翻譯,都受過良好的語言教育,有的曾派到聯合國工作過,不少人讀書時就被外交部看中。

也有的國家,領導人的翻譯是自由職業者。奈及利亞的穆伊瓦就是如此。從1973年開始,他服務過的領導人包括曼德拉、柯林頓、卡特等。他會說5種語言,這在當地極其罕見。而他學外語事出偶然。1969年,他父親把他送去法國學醫。「在準備報考醫學院時,我突然想起自己暈血,看到血就會吐,怎麼學醫呢?」穆伊瓦開始琢磨今後能幹什麼。有一天,他住的旅館裡來了個孕婦,百無聊賴的他上前攀談。「我告訴她我正在學法語,但對前途感到很迷茫。她突然說『你為什麼不當翻譯?』我愣住了,我從來沒想到過這個。」他因此豁然開朗,此後苦學外語,自學了西班牙語、德語等。

精通幾國語言有意想不到的好處。他去過50多個國家,總是住最好的酒店,收入也不錯,口譯員的報酬是「每6小時不少於500美元」。「這個工作很耗費精力,而且沒法『混』。即使聽眾不懂原文,他們也能聽出你翻得好不好。整個奈及利亞成功的口譯員不到50個。」但是,「你能與國家元首坐在一起,吃飯聊天,他們在尷尬時尋求你的幫助,你還能目睹政治風雲變化」,這都是讓他喜歡之處。

但當翻譯也有為難時。「即使那個政客在胡說八道,你也必須忠實地譯出來,口氣還得讓人信服,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有人在大白天說現在是午夜,我不能抬頭看看天,心想『這是個瘋子』。」不過,他也有最後的手段:拒絕。「過去40年裡,我為1000多位領導人當過翻譯。但當我受邀為小布希當翻譯時,我拒絕了。我不喜歡他的暴力個性。」

為柯林頓奔走的阿語翻譯

有些翻譯在某一領域最後成了專家,甚至總統也會倚重他們。

2000年7月,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柯林頓斡旋巴以和談。他派出自己的阿拉伯語翻譯賈邁勒去見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希望說服後者接受自己的和平計劃。柯林頓說:「賈邁勒了解中東局勢,阿拉法特也喜歡他。他與阿拉法特的私交無比珍貴。」那次談話持續了一個半小時,一直是賈邁勒在說,阿拉法特認真地聽。「我告訴他,一切都在他手中,如果他放棄這次歷史性的機會,天知道下一次機會來臨時,巴勒斯坦還能剩下多少領土。」雖然最後阿拉法特拒絕了賈邁勒,但這件事本身,已讓賈邁勒在中東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賈邁勒是埃及人,上世紀70年代移民美國。在擔任翻譯的10多年裡,他見證了一次次中東危機。1991年,海灣戰爭一觸即發。時任美國國務卿貝克帶著賈邁勒飛往日內瓦,向伊拉克使者下達最後通牒。那次會談長達6個小時,貝克交給對方一封時任美國總統老布希的親筆信。賈邁勒回憶:「那是我第一次參加重要的會議,非常緊張,也很害怕。薩達姆的使者讀信時手一直在抖。他看完信後站起來說,這不是外交語言,是赤裸裸的威脅。」貝克厲聲喝道,如果伊拉克不從科威特撤軍,就會被攆出去,而伊拉克軍隊會被「打回石器時代」。賈邁勒翻譯時,聽得膽戰心驚,「事實上,我一直在發抖」。

後來,賈邁勒成了中東問題專家,柯林頓、小布希和歐巴馬都曾就有關問題諮詢過他。2003年,他陪小布希去埃及參加一次峰會,會場在沙漠地區,條件簡陋,他臨時搭建的同聲傳譯室被設置在室外,氣溫高達46攝氏度。他在小屋裡翻譯了一個多小時。「我穿了西裝,打著領帶,感覺快昏厥了。」當他從屋內出來後,全身被汗水浸溼。小布希走過來,拿一塊溼毛巾幫他擦去額頭的汗水。這一幕被白宮攝影師拍下,傳為佳話。

如今,賈邁勒已經退休,成立了自己的諮詢公司,他在中東的人脈成了他的最大財富,他的第一個客戶是埃克森美孚公司。

薩科齊的知心女翻譯

翻譯們長期與領導人一起工作,往往也會建立友情。曾為3位法國總統當了20多年翻譯的阿曼達就是如此。

阿曼達出生在英國,父親是位語言學家。他把4個孩子送去學不同的語言,大兒子學德語,大女兒學西班牙語,二女兒阿曼達學法語,而小女兒學英語。他在家中定下規矩,孩子們可以選擇說一種自己喜歡的語言,但不能夾雜著說。這樣,幾個孩子都精通了多種語言。為研究語言,他曾半夜把阿曼達搖醒,大聲說「著火了」,看她會選擇什麼語言回應,因為人從熟睡中驚醒後,脫口而出的語言就是最熟悉的語言。他很早就認定,口譯員這一職業適合女兒,既優雅又收入不菲。阿曼達嘗試過多種工作,最終發現父親的選擇是正確的。

能講流利的多種語言,讓阿曼達有了特殊的優勢。當上總統的翻譯後,她服務的第一位總統是密特朗。在阿曼達記憶中,「他非常聰明,從不洩露任何東西,你根本無法知道他在想什麼。直到現在,我都不知道他到底懂不懂英語。」多年來只有一次,密特朗在她面前乾巴巴地「幽默」了一下。那次,密特朗在晚上10點把她叫進辦公室,翻譯他與老布希的通話。當時,屋內只有他們兩人。「我有點害怕。但我沒想到還有更可怕的事。」阿曼達戴上耳機開始翻譯,卻聽不清,當時的電話機也無法調節音量。正在此時,密特朗養的一隻黑色拉布拉多犬撲向她,爪子抓住她的肩膀,將耳機也扯下來了。密特朗一言不發,面無表情地看著她。阿曼達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拿起耳機勉強翻完了整個談話。她正要轉身離開,密特朗叫住她讓她坐下,說:「你叫什麼?」「阿曼達。」「啊,山羊的名字!」密特朗說。阿曼達本來就有氣,脫口而出:「你胡說什麼!」密特朗乾笑著說:「我小時候,媽媽在我睡覺前總給我講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隻叫『阿曼達』的公羊,所以我一直認為那是羊的名字。」後來阿曼達回過味來,意識到密特朗是在「套近乎」,婉轉地表達了抱歉之意。

相比之下,席哈克要友善得多。有一次,阿曼達帶著自己7歲的教女逛街,突然接到電話要趕回去做翻譯。匆忙間,她只好把教女也帶進了愛麗舍宮,讓她待在隔壁小屋。工作結束後,席哈克看見這個小姑娘,得知那天是她生日,立刻招來自己的攝影師,讓小女孩在總統辦公室攝影留念。工作人員進來提醒他,有客人要到了,席哈克說:「別急。這對這個小姑娘來說很重要。」在舉辦宴會時,席哈克為了讓阿曼達有時間吃幾口,曾經對客人們說:「現在請大家都不要說話。」有一次,阿曼達坐在席哈克身後為他翻譯,席哈克把一片麵包從肩膀處遞給阿曼達。同桌的一位外國領導人覺得很感動,也想起了自己餓著肚子的翻譯,可他手邊沒有麵包,就端起碗湯遞給身後的翻譯。可憐的翻譯喝也不是放也不是,只好端著湯繼續翻譯。

總統的關心固然令阿曼達感動,但她更看重的是總統的尊重。「薩科齊非常信任我,這對一個總統來說是很難得的。有時,參加會談的其他領導人心有疑慮、希望我離開,他會很堅定地說:『她是自己人,很可靠』。」兩人長期合作,她甚至能猜到他的思路。有一次,薩科齊與歐巴馬會談,阿曼達不停地翻譯,突然意識到自己把薩科齊還沒說出的話都「譯」了。薩科齊停下來看了她一眼,對歐巴馬說:「阿曼達把我沒說完的話都譯了,你看這樣行不行,下次我們會談時,她來說,我來譯。」歐巴馬哈哈大笑,阿曼達也有點不好意思。她自然明白,稱職的翻譯應該忠實地傳遞領導人的原意,不多說一句話。但能猜到領導人的內心所想,這其實也體現出作為翻譯的更高境界。(《環球人物》雜誌記者 王寅佳)

相關焦點

  • 揭秘: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領導人翻譯今何在?
    外交部翻譯室前主任過家鼎稱,選拔翻譯「主要看發音怎麼樣,反應如何」圖為發布會上的女翻譯。習近平主席就任後首次出訪,在電視鏡頭和照片中,人們又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小個子——外交部翻譯孫寧。在兩會期間,由於給李克強總理記者會擔任翻譯,孫寧「火」了一把,其實,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孫寧就已是隨行翻譯了。「他一直在給領導人做翻譯,只不過沒有那麼顯山露水。」
  • 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
    工作 提前整理領導人常用詩詞 給領導人做翻譯,看似風光,實則背後辛苦。外交部翻譯室副主任許暉去年與網友交流時也提到,「翻譯室的工作強度非常大,有的同志一年要在外面出差100多天」。 「給主席、總理當翻譯,都選擇最好的翻譯。比如十八大,指定誰做翻譯,兩三個星期甚至一個月之前,這個翻譯就開始準備了。」過家鼎說,「像習近平主席出訪這樣的領導人出訪,會帶一個翻譯團隊。」 領導人講話,除了會說很多專業詞彙,有時還會引用古詩詞。這對於翻譯來說,是更高的要求。翻譯張璐2010年在母校外交學院講座時談到了準備總理記者招待會的經驗。
  • 領導人翻譯怪癖:蘇聯翻譯必帶《花花公子》
    不過,在世界各國的領導人中,像他這樣精通外語的畢竟是少數,即使懂外語的領導人,也無法像用母語一樣清晰表達所思所想。所以,領導人之間會談和外事活動,總是有「中間人」。他們很少被注意,但其作用非常重要,他們就是翻譯。他們的人生故事,充滿著傳奇色彩。蘇聯翻譯愛帶《花花公子》蘇聯時代的「第一翻譯」 蘇霍德列夫如今早已退休。
  • 揭秘領導人翻譯工作:提前整理領導人常用詩詞
    外交部翻譯室前主任過家鼎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外交部的翻譯是最好的。」  在一些重大場合,總是少不了翻譯的身影,張璐、朱彤等外交部翻譯早就為大眾所熟悉,但是很多人不了解,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  揭秘  翻譯速記本:個小學問大  外交部翻譯有一個專用速記本,不大但是很有學問。
  • 譯史|給國家領導人當翻譯這麼驚心動魄!
    編者按:擔任國家領導人的翻譯,進入各大高級別場合無疑是光鮮亮麗的,是眾多翻譯學子所夢寐以求的目標。張璐、孫寧、周宇等外交部高級翻譯用他們的專業和專注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領導人御用翻譯承受的責任和壓力也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 原來,給國家領導人當翻譯這麼驚心動魄!
    擔任國家領導人的翻譯,進入各大高級別場合無疑是光鮮亮麗的,是眾多翻譯學子所夢寐以求的目標。張璐、孫寧、周宇等外交部高級翻譯用他們的專業和專注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領導人御用翻譯承受的責任和壓力也是常人難以想像的。今天,Yee君就來帶你了解那些國家級高端會議口譯員不為人知的一面
  • 譯史||雙語:給國家領導人當翻譯這麼驚心動魄!
    擔任國家領導人的翻譯,進入各大高級別場合無疑是光鮮亮麗的,是眾多翻譯學子所夢寐以求的目標。張璐、孫寧、周宇等外交部高級翻譯用他們的專業和專注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領導人御用翻譯承受的責任和壓力也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 揭秘領導人翻譯:習主席翻譯G20峰會期間累倒
    編者按:11月中旬G20峰會期間,那個經常出現在習主席身邊戴著眼鏡,手拿公文包的翻譯孫寧沒有露面。這個疑問的答案直到近日才有了答案,原來是他在G20峰會期間,因高強度的工作負荷而暈倒,摔破縫了好些針,不得不進行休養。而據了解,即便負傷,孫寧也堅持「輕傷不下火線」,引得老外交官不禁感慨「外交隊伍的孩子很可愛」。
  • 在中央領導人身邊做翻譯,是一種什麼體驗?
    比如吳建民講到,他在許多中央領導人如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身邊做翻譯,就披露出中國對外交往中的很多細節。經過出版社授權,南方周末記者今天摘取書中的部分內容,帶你看看在領導人身邊做翻譯,到底是一種什麼體驗。毛澤東主席身材魁梧,臉色很好1959年我從北外法文班畢業,外交部從我們這期畢業生中挑選了幾個人送進外交部的高級翻譯班。
  • 揭秘領導人的翻譯團隊:高強度工作致暈倒
    11月中旬布裡斯班G20峰會期間,王燕老師打開電視,她發現跟在習主席身邊的翻譯換了一個人,不再是北京APEC時的高翻孫寧。這個疑問直到近日才有了答案,記者從外交部獲悉,曾在「兩會」記者會上一鳴驚人的翻譯孫寧,因為高強度的工作負荷而在G20會程期間暈倒,摔破縫了好些針,從而錯過了再次「出鏡」的機會。「這兩年,中國領導人的出訪行程更加密集,翻譯室的人員可不忙飛了嗎?」
  • 風光背後是辛苦:走近中國領導人身邊的高級翻譯
    外交部翻譯室英文處處長張建敏遺憾地說。昨天下午,300多位網友與外交部翻譯室的年輕翻譯張建敏、 雷寧、費勝潮和邵廷娟在線交流,由於網友提出了432個問題,所以當近兩個小時的在線聊天剛結束後記者見到這4位高級翻譯時,他們顯得興奮而又疲勞。  由於承擔的是國家領導人和外交部領導的外事活動的口譯,對於普通百姓而言,他們始終籠罩著一層神秘。
  • 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 選拔主要看發音、反應
    在一些重大場合,總是少不了翻譯的身影,張璐、朱彤等外交部翻譯早就為大眾所熟悉,但是很多人不了解,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  ■ 揭秘  翻譯速記本:個小學問大  外交部翻譯有一個專用速記本,不大但是很有學問。
  • 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七成是女性 外貌需端莊
    圖說:習近平出訪南非時,翻譯孫寧坐在習近平和南非總統祖馬身後。  【中國新聞周刊網4月9日綜合報導】在一些重大場合,總是少不了翻譯的身影。由於給李克強總理記者會擔任翻譯,孫寧"火"了一把。張璐、朱彤等外交部翻譯也早就為大眾所熟悉,但是很多人不了解,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  翻譯孫寧 未畢業就受外交部青睞  習近平主席就任後首次出訪,在電視鏡頭和照片中,人們又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翻譯孫寧。
  • 解密領導人回信:不少寫信者獲益
    與領導人的信件往來,成為人們最想探知的「中南海秘密」之一。  通過回信與普通群眾互動的傳統是否歷來就有?哪些「普通人」曾經得到過領導人的回信?怎麼給領導人寫信?如何收到回信?領導人回信風格如何?一封來自領導人的回信能產生怎樣的影響?
  • 翻譯曝領導人趣事:勃列日涅夫離了文稿說不出話
    不過,在世界各國的領導人中,像他這樣精通外語的畢竟是少數,即使懂外語的領導人,也無法像用母語一樣清晰表達所思所想。所以,領導人之間會談和外事活動,總是有「中間人」。他們很少被注意,但其作用非常重要,他們就是翻譯。他們的人生故事,充滿著傳奇色彩。蘇聯翻譯愛帶《花花公子》蘇聯時代的「第一翻譯」 蘇霍德列夫如今早已退休。
  • 揭秘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 需符合16字要求
    在兩會期間,由於給李克強總理記者會擔任翻譯,孫寧「火」了一把,其實,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孫寧就已是隨行翻譯了。「他一直在給領導人做翻譯,只不過沒有那麼顯山露水。」外交部翻譯室前主任過家鼎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外交部的翻譯是最好的。」 在一些重大場合,總是少不了翻譯的身影,張璐、朱彤等外交部翻譯早就為大眾所熟悉,但是很多人不了解,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
  • 領導人的翻譯忙 多帥哥美女純屬巧合
    「這兩年,中國領導人的出訪行程更加密集,翻譯室的人員可不忙飛了嘛!」外交學院著名的高翻老師王燕說。外交學院的學生幾乎佔據了外交部翻譯室的「半壁江山」,王燕曾經教過他們中的大多數。「忙歸忙,(學生)他們從來沒有抱怨過。這份工作也是種榮幸啊。」接受採訪時,王燕自豪地說。
  • 周斌新著:我是中國領導人的翻譯
    原標題:周斌新著:我是中國領導人的翻譯 回憶錄作者周斌,現年80歲,是中國外交部老一輩日語翻譯。自1959年從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部日語專業畢業後進入外交部,周斌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擔任中日外交的一線翻譯,親歷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後的激動歲月,始終處於中日關係最前線。
  • 揭秘國家領導人翻譯:女性佔七成 外形要端莊
    在兩會期間,由於給李克強總理記者會擔任翻譯,孫寧「火」了一把,其實,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孫寧就已是隨行翻譯了。「她一直在給領導人做翻譯,只不過沒有那麼顯山露水。」外交部翻譯室前主任過家鼎日前表示,「外交部的翻譯是最好的」。  在一些重大場合,總是少不了翻譯的身影,張璐、朱彤等外交部翻譯早就為大眾所熟悉,但是很多人不了解,領導人的翻譯如何煉成?
  • 領導人翻譯談總理記者會:提前整理常用詩詞
    圖為發布會上的女翻譯。  習近平主席就任後首次出訪,在電視鏡頭和照片中,人們又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小個子——外交部翻譯孫寧。在兩會期間,由於給李克強總理記者會擔任翻譯,孫寧「火」了一把,其實,2012年2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孫寧就已是隨行翻譯了。「他一直在給領導人做翻譯,只不過沒有那麼顯山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