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教拼音都氣得直罵,那麼古代的小朋友,讀書識字該怎麼辦呢?

2020-12-13 柒個娃

家長們都是從小學開始學習漢語拼音,這便造就了大家都有很深的漢語拼音功底,但在輔導小孩的時候很是困惑,小兔崽子為什麼總是讀錯呢。

便責怪孩子「上課為什麼不好好聽講?」「別人都會讀了,為什麼就你不會?」

現在的小朋友讀書識字都是從這些基本的拼音開始的,拼音學習雖然開頭讓家長痛苦,但基本一個學期就能打好基礎。然而,拼音是近代才有的,那麼在古代的小朋友們,想要讀書識字該怎麼辦呢?

古代漢字如何標註讀音

其實古代也有為漢字標註讀音,只不過是用漢字標註罷了。主要有直音法和反切法兩種方法。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注音。

1、直音法:

直音法,意思就是用和這個字讀音相同的文字來注音,一般都是用一個簡單字為複雜字注音。

例如,「懿」這個字,教書先生就會直接告訴你,這個字和「憶」同音,寫作「懿,音憶」。直音法一般遵循的規律是:用一個常見字去標註一個罕見字。直音法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有的字找不到和自身相同的讀音。在這種方法之下,還是有大量的字需要口傳的,而且,有些複雜字同音字幾乎沒有,直音法也注不出來。

2、反切法:

反切法,彌補了直音法的局限性。自上古開始一直沒有「聲」、「韻」的概念,後來隨著西漢佛教傳入,西域僧人以梵文與漢文互相標音,梵文是一種拼音文字,輔音元音分得很清楚,受梵文的啟發,逐漸有了聲韻分開的意識,於是反切法就誕生了。

反切法就是,用兩個字去拼切一個不常見字的讀音,例如 「對,地歲切」、 「誇,苦瓜切。」反切法一般遵循的規律是:反切上字(第一個字)為聲母,反切下字(第二個字)為韻母。這樣的注音方法還是必須要口傳一些簡單字,解決了難字同音字少的問題。

在歷史的長河中,也衍生出其他很多為文字標註的方法,反切法流傳時間最長,自漢至清末一直在被使用。就是這樣的方法使我們璀璨的中華文化傳承了下來。

漢語拼音的緣

漢字用拉丁字母注音,僅有70多年的歷史。明朝萬曆年間,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就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後來法國的傳教士金民格寫了一部《西儒耳目資》,用了25個字母給漢字注音。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便於西方人學習和掌握漢語漢文。後來又陸續出現過多種以 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漢浯拼音方案。

1、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是1955-57年研製,1958年頒布的。但是歷史上用其它字母標記漢語讀音的嘗試遠不止這一種。1918年民國教育部頒布過注音字母,就是現在中國臺灣還在使用的「老拼音」。

2、漢語拼音用的是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歐洲許多語言共用的,拉丁語是歐洲語言共同的古代祖先。

3、拼音還有幾個方面的作用。首先,是掃盲。這是漢語拼音方案制訂的初衷之一。其次,方便國際交流,給外國人學漢語讀漢語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第三,方便資訊時代的信息溝通,為漢字的錄入提供了方案基礎,成為了不需要學習成本就可以掌握的,最普遍的輸入方法。拼音方案在資訊時代的重要作用,是它的設計者也始料未及的。

古人沒有拼音雖也無妨,但拼音在今天發揮的作用,也是古人難以想像的。

(上述資料整理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這方法絕了!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這方法絕了!小編想問問大家都是怎麼識字的呢?是不是對照著每個字上面的拼音一個一個讀的呢?可以說拼音就是我們認字很重要的一個工具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沒有拼音的話怎麼認字呢?拼音是用什麼寫的呢?
  • 古代沒有拼音,該如何識字認字呢?原來我國有這麼多語音
    識字要先識音,現在小孩子入學,首先要學習的是漢語拼音,其實拼音是現代才發明出來的,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政府制定了一套拉丁文體系的拼音方案,那麼在古代,沒有拼音,人們又該如何去讀字識字呢?
  • 拼音民國才出現,那古人是如何識字呢?難怪古代讀書人受尊敬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古代的知識,現在讀小學的人都知道,我們識字都是依靠拼音的,不過拼音並不是古代就一直存在的,而是在民國時期才完善的,那麼古代的人是如何識字的呢?如果沒有拼音的話,古代的人是怎麼讀出來的呢?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吧。
  • 古代有漢字卻沒「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絕了
    古代有漢字卻沒「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絕了如今的漢字不僅僅對中國影響深遠,對全世界的影響都越來越大了。漢字博大精深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也是傳承文化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與漢字一樣重要的還有漢語拼音,也就是發音的方式,但是漢字和漢語拼音的關係卻不是那麼親密,因為漢字的歷史時間遠遠超於其拼音,而拼音卻是從清朝才有了雛形,到了民國時期才真正出了方案。那麼沒有拼音的時候古人在讀書識字的時候是怎麼學習漢字發音的呢?
  • 古代還沒拼音的時候,是怎麼教人識字發音的?我們有自己的辦法
    隨著我國在國際上地位的逐步回升,漢文化也變得越來越受歡迎,有不少外國人想要學習漢語,作為我們最傳統的文化之一,雖然說內容比較複雜難懂,但是我們也在後來發展出了拼音供大家方便學習,這也是我們和國際接軌的一個方式。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這法子,厲害了!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是沒有漢語拼音的,不止是很早以前沒有,就連清朝都沒有!也就是說,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文明裡,雖然有漢字存在,卻一直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識字」的?並且還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據史料記載,中國的漢字拼音運動,是從清末民國時候才開始的。
  • 徐健順:古代兒童六歲前過識字關
    古代的教育,是在蒙館解決識字問題的。進了學館,先生不管識字,就是沒有識字課的專門內容。先生會教怎麼查字典,學生有了難字也可以請教,但是,沒有專門教識字的時間。因為我們採錄了六七百位私塾出來的先生,而且有大量的文獻為證。古代編有《不二字》,把蒙學中重複出現的字去掉,剩下的就是生字表。《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共是2250個不二字,其中2000個左右都是常用字。
  • 小小拼音用處大,識字讀書需要它——阜南十二小趣味拼音教學
    運營總監:鮑安常LJ0072020年12月12日整理小小拼音用處大,識字讀書需要它;幫助學習普通話,我們一起學好它。孩子們佩戴各種各樣的拼音小頭飾,將自己裝扮成「拼音王國小精靈」。一碰面他們就高興地相互問候。瞧,老師們和小朋友們來到了「拼音王國」玩起了不同的小遊戲,「拼音扭一扭、拼音蘿蔔蹲、趣味開火車……」,各式各樣的拼音小遊戲,真是有趣啊!
  • 拼音與識字學習注意順序和時間,為孩子的一年級語文打好基礎
    如果孩子早中班以前甚至牙牙學語的時候就開始學英語了,英語很紮實,那麼拼音從大班期間開始學習沒有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很多我們自己那一輩學英語的時候,我們都要學習音標的,通過音標來學習拼讀。但是現在市面上流行「自然拼讀」法,也就是英文是可以和拼音一樣拼讀的。舉例而言,Bee(蜜蜂)這個單詞,就是B-ee兩個音的拼讀。而英文中B的發音和拼音b的發音是相近卻不同。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現在還在用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現在還在用小時候我們剛剛踏進學堂,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學會識文辨字,尤其是老師們教導一定要學會漢語拼音,這樣即便是再怎麼複雜深奧的詞彙,都能夠辨認出來。不過說到這就有人好奇了,拼音是近代才發明的呀?要知道中國古代可是沒有什麼拼音,為什麼漢字卻能夠一直的延續下來,古人們究竟是怎樣識文斷字的呢?據說中國人學習拼音的歷史還是民國時期,當時的梁啓超等人學習了西方先進技術這才發明了漢語拼音的雛形,後來更是經過盧戇章的幾次修訂,這才在1918年的時候正式的公布了出來。
  • 拼音怎麼學?拼音能否在家教?語文老師有話說
    我問了一圈身邊的寶媽,大家紛紛表示,自己教起識字、算術來,那心氣兒,可真是足。可一旦切換到學拼音,就像洩了氣的皮球。為啥自認為高學歷高智商的爸媽,也教不好孩子拼音?ch-i 真的讀吃嗎?帶著這 2 個疑問,我找到教小學語文的老同學。
  •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別人連鼻韻母的拼讀都朗朗上口了,他聲母表還都背不下來呢!語文老師在群裡點我名,接著曬出米粒同學的辣雞作業辣我眼睛。大家還記得,我為此專門寫過一篇怎麼教拼音的文,這都是被孩子的學習給逼的。本來我此生只打算當個安靜的美少女,沒想到還是得拼才華。
  • 古代小朋友,要認識多少字呢?
    PK說到識字,我們今天的小朋友可是很有自信呢!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規定:1~2年級,小朋友需要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到中學階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達3500個左右。那和我國古代相比,小朋友認識多少字呢?提問1:中國古代的小朋友,他們認識多少字呢?
  • 是到該放棄拼音識字的時候了
    從出土的甲骨文,到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用拼音識字也就僅僅五十多年的時間。如若不重新回歸傳統的識字方式,等到那些私塾先生都一個一個的離開人世,中華傳統的識字又要進行考古論證,萬人去挖掘了。那時候,漢字的精髓全無,只剩下一根根空心白骨。那時候具有生命力的漢字也像其它消失的古文字一樣會埋入地下。讓這個唯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從地球上就會慢慢消失了。
  • 先識字後拼音 一年級語文大變臉
    「以前在一年級的教學中,是識字的教學完成後才會安排漢語拼音的學習,隨後穿插課文和識字的學習。但實際上,據我們了解,不少一年級新生在幼兒園和暑假都學過了拼音,這也為孩子們入學時更好地實現『幼小銜接』打下基礎。」   她解釋,這是為了幫助孩子們建立對漢字原初的感覺,一上學第一印象就學漢字,而不是拼音字母。「現在很多學校小學一年級就學英語,如果先學漢語拼音,孩子們很容易和英語混淆。」
  • 古代沒有拼音,那麼古代人們是怎麼判斷讀音的?
    大家都知道,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才有了正式的一套拼音體系。我們現在遇到了一些不熟悉的字,都能夠打開字典,通過偏旁部首找到這個字,並且利用拼音知道這個字的準確讀音。但是我們現在所用的新華字典,以及裡面所配備的標音,這種方式方法用了才幾十年而已,那麼在拼音發明之前,尤其是在中國的古代社會,人們是怎麼確定一個字的讀音的呢?其實古人可聰明著呢,今天的故事,小編就和你聊一聊,沒有拼音的那些時光裡,古代的讀書人們是怎麼確定字的讀音的。
  • 拼音怎麼在家教?小學語文老師有話說
    我還期待人家幫助我填補一個知識盲區呢,結果人家氣憤地大喊:就是讀吃!就是讀吃!大家紛紛表示,自己教起識字、算術來,那心氣兒,可真是足。可一旦切換到的英語和拼音,就像洩了氣的皮球。為啥 985 畢業的爸媽,也教不好孩子拼音?ch-i 真的讀吃嗎?
  • 寶貝識字五步走,有趣又有效
    最近收到家長的後臺留言:「奇米老師你好,我家孩子現在4歲,給她買了很多識字的拼音掛圖,還有認字的卡片,平時有空就會教她,但是孩子的漢字依然不認得幾個,怎麼辦? 我到底應該怎麼教?」說實話,奇米老師看到這個消息也是非常震驚,都2020年了,怎麼還有家長在用掛圖教孩子認字?
  • 海南小學語文教材大"變臉"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一年級新生,先識字再學拼音!24日記者獲悉,今秋開學,海南省部分市縣小學新生的語文課本大「變臉」,將使用新改版的人教版語文教材!語文第一課不再是拼音「a、o、e」,而是漢字「天、地、人」。除此以外,新教材在學習書寫、閱讀教學等方面都有了調整。   「先接觸漢字,小朋友在學拼音的過程中會覺得拼音是有用的,學好拼音是為了認識更多的漢字。
  • 幼兒園不教拼音?家長教不好拼音?怎麼辦?
    於是,寶媽群又開始熱鬧了:「孩子一點拼音基礎都沒有,上小學跟不上怎麼辦?」「幼兒園沒有學拼音,校外輔導班也沒法報名學拼音,該怎麼辦?」教育部發文治理幼兒園小學化,規定幼兒園不能教小學內容了,拼音、計算、識字統統都不許教了。原來,幼兒園不教拼音,並不是老師「偷懶」,而是教育部有所規定。話雖如此,但家長們仍然很焦慮。家長的焦慮不少家長擔心孩子「白紙一張」進小學,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