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這方法絕了!

2020-12-15 拐拐歷史解說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這方法絕了!

小編想問問大家都是怎麼識字的呢?是不是對照著每個字上面的拼音一個一個讀的呢?可以說拼音就是我們認字很重要的一個工具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沒有拼音的話怎麼認字呢?拼音是用什麼寫的呢?英文字母,可是古時候哪裡有英文字母啊?那就說明,古代是真的沒有拼音的,那古人怎麼認字呢?就像古代那奇特的樂譜一樣,古代人認字,自然也是有他們一套獨特的方法的。不然,我們又怎麼給這些古漢字注音呢?其實古人識字是有好幾種方法的,總結出來就是形聲字、直音法、讀若法和反切法。

先來說說這直音法,通俗的來說呢,就是用一個字來標註另一個字的讀音。大家學英語的時候有沒有幹過一件事就是把漢字注在英文單詞上的來記讀音呢?其實這個就是一種直音法。所以為什麼我們那麼多的同音字?小編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跟古人用直音法來注音認字。有的字已經有了大家都認可的讀音,然後就用來給其他的字注音。至於按照什麼標準,其實小編也不知道。

下一種叫做讀若法。這個東西,好像也是用一個字來給另一個字注音,只不過,不同的是,這個找的是讀音相近的字,而不是相同的,所以大概是沒有那麼準確的,會有一些偏差。小編覺得,古人的書還真是複雜,畢竟真的是字上加字,你還得分得清哪個是用來注音的,哪個是真的要認的。要放現在,又得弄瘋一批熊孩子了吧?

一種方法是形聲字,這個好理解吧,有時候我們遇到不認識的字也幹這事,只不過有些對,有些不對吧。其實這也是門學問,也是有專門的人去研究那些字是當做聲旁用來發音,哪些是用來表示類別的。我們尋常人又不研究這個,所以呢會遇到那種搞不清聲旁又只讀一半的情況,就出現了偏差。不過古人就很擅長了,不然他們要怎麼識字呢?

最後一個是反切法,這個方法呢小編覺得應該是最複雜的了,因為他用的是兩個字來給一個字注音,也就是一個字取一半來用給另一個字注音。但這種方法流傳是最廣的,也是我們現在研究漢語拼音讀音的主要材料依據。大概這樣的注音,會讓這些古書像那些奇怪的琴譜一樣,寫著都是些我們看不懂的符號吧!

看到這裡,小編真覺得漢語拼音是個偉大的發明,不然要小編對著這些東西認字估計真的得瘋掉,認字都困難,更別說讀書、寫作了。所以漢語拼音,其實也更好地推廣了我們的漢字吧!所以說,古代的孩子還是比我們厲害得多了,老祖宗發明的這些方法,真的是絕了。

相關焦點

  • 古代有漢字卻沒「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絕了
    古代有漢字卻沒「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絕了如今的漢字不僅僅對中國影響深遠,對全世界的影響都越來越大了。漢字博大精深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也是傳承文化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與漢字一樣重要的還有漢語拼音,也就是發音的方式,但是漢字和漢語拼音的關係卻不是那麼親密,因為漢字的歷史時間遠遠超於其拼音,而拼音卻是從清朝才有了雛形,到了民國時期才真正出了方案。那麼沒有拼音的時候古人在讀書識字的時候是怎麼學習漢字發音的呢?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現在還在用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現在還在用小時候我們剛剛踏進學堂,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學會識文辨字,尤其是老師們教導一定要學會漢語拼音,這樣即便是再怎麼複雜深奧的詞彙,都能夠辨認出來。不過說到這就有人好奇了,拼音是近代才發明的呀?要知道中國古代可是沒有什麼拼音,為什麼漢字卻能夠一直的延續下來,古人們究竟是怎樣識文斷字的呢?據說中國人學習拼音的歷史還是民國時期,當時的梁啓超等人學習了西方先進技術這才發明了漢語拼音的雛形,後來更是經過盧戇章的幾次修訂,這才在1918年的時候正式的公布了出來。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是如何認識漢字的?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現在的人們基本上通過拼音來認識漢字,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從我們求學開學,進入學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認字母,比如聲母表、韻母表。因為所有的拼音都是由字母組成,只有認識了字母,才能夠拼拼音,這是人們認識漢字的第一步。但是在我國古代並沒有拼音,那時候的人們是如何認識漢字的呢?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這法子,厲害了!
    古人的智慧到底有多厲害?今天我們又領教了「一招」!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是沒有漢語拼音的,不止是很早以前沒有,就連清朝都沒有!也就是說,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文明裡,雖然有漢字存在,卻一直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識字」的?並且還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 古代漢字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你看祖先們的方法有多巧妙
    古代漢字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漢字博大精深,字形也千變萬化,可以用最簡潔的字講出最複雜的含義,比如成語,就是典故的集大成者,漢字雖然歷史悠久,可與它相伴的拼音可就不是這樣了,因為拼音是民國時期才逐漸發展的一種識別漢字的方法,既然如此,那民國之前的古人,究竟是如何識字的呢?
  • 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如何認字發音?其實古人辦法很多,至今在用!
    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如何認字發音?其實古人辦法很多,至今在用!要學好漢語,首先要學好拼音,這就如同我們現代學習英語,要學好英語音標一樣,只有熟練掌握各種拼音技法,才能打牢認字的基礎。然而,中國古代並沒有漢語拼音,那麼在中華五千年的漫長歷史長河中,文字卻始終伴隨著我們,那麼古人靠什麼辦法來認字發音呢?據史料記載:清朝末年,為挽救民族危亡和振興中華的熱情,很多愛國知識分子紛紛提出了教育救國的主張,一些學者認為漢字的繁難複雜是教育不能全面普及的重要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場「切音字運動」。
  • 古代沒有拼音怎麼識字?不得不服古人的智慧,這方法至今都在用
    學習漢字的第一步是明確讀音,這樣才能達成下一步的溝通,讀音的學習從認識拼音開始。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漢語拼音方案》。之後,這一方案就成為小學生的必修課程進入全國小學的課堂。然而,古代並沒有拼音,古人又是怎麼識字的呢?
  • 拼音民國才出現,那古人是如何識字呢?難怪古代讀書人受尊敬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古代的知識,現在讀小學的人都知道,我們識字都是依靠拼音的,不過拼音並不是古代就一直存在的,而是在民國時期才完善的,那麼古代的人是如何識字的呢?如果沒有拼音的話,古代的人是怎麼讀出來的呢?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吧。
  • 古代沒有拼音,該如何識字認字呢?原來我國有這麼多語音
    識字要先識音,現在小孩子入學,首先要學習的是漢語拼音,其實拼音是現代才發明出來的,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政府制定了一套拉丁文體系的拼音方案,那麼在古代,沒有拼音,人們又該如何去讀字識字呢?
  • 拼音在清朝才有雛形,古人沒有拼音怎樣識字?古代注音法令人嘆服
    漢字是目前我們每個人都在使用的,中國的漢字有幾千年的歷史,古代的時候人們最初為了記事方便用在石頭上木頭上刻簡單的符號,這些就是漢字最初的模樣,隨著後來人類文明的發展,漢字逐漸被定行,出現特定的樣子和意思。
  • 古代沒有拼音,他們如何認識分辨生字讀法?不愧為老祖宗
    可是古代的時候,並沒有這些字母組成的拼音,他們又是如何認識分辨生字讀法?第一種直音法,這種方法是最簡單方便的,直接找一個跟它相同讀音的字,例如:布標不。通俗易懂,小孩子也可以立馬認識。但它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漢字太多,裡面的生僻字不少,有的根本就找不到同音的,有的即便能找到,都不認識,找也白找。例如: 懘與瘛(chì)。
  • 沒有拼音古人是怎麼認字的?這些方法腦洞大你可能也用過
    古代沒有拼音,那祖宗們是怎麼認識這麼多漢字的? 當時就震呆了!是啊,我們都是學拼音識字,那古人呢?其實,古人在造字時就考慮到了怎麼認字,哈哈沒想到吧!所以,沒有拼音古人也可以輕鬆認識這些字其實,古人還有幾種識字法,完全不用擔心不認識字! / 直音法 /就是找一個與被注字讀音完全相同的漢字來注音,就像你小時候不認識字時,就用認識的同音字標註一樣,原來這是古人玩剩下的!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是怎麼給漢字注音,怎麼讀出生字?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是沒有漢語拼音的,不止是很早以前沒有,就連清朝都沒有!也就是說,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文明裡,雖然有漢字存在,卻一直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識字」的?並且還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 在沒有漢語拼音的古代,古人這麼學習漢字,網友驚呼古人智慧
    漢語拼音的發明直接促進了中國漢字的發展進程,但是在中國的古代沒有漢語拼音的時候,古人是怎麼通過學習認識漢字的呢?而且老師是怎麼教學生識字?難道僅僅是憑藉直接看嗎?其實,就是下面這個道理,以「當」字為例:都,在古代的讀音標註中叫「韻部」——相當於拼音的聲母;郎,在古代的讀音標準中叫「韻腹/韻尾」——相當於拼音韻母。至於後面的「切」字是啥意思?注意,「切」本身是一個動詞,意思是讓我們在兩個字的組合讀音中,「切」出一個音來——可謂相當形象生動。這,就是傳說中的《切韻》了~!
  • 拼音在50年代才出現,那古代沒有拼音,是如何標註的呢?
    我們現在用的拼音是上世紀50年代才發明出來的,那麼在古代,沒有這麼簡潔明了的拼音,老祖宗們是如何學習漢字,讀漢字的呢?僅靠口口相傳顯然是不現實的,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數以萬計的漢字,如果沒有一個系統的方法,那簡直是很要命了,在古代,較主流的方式有形聲字、直音法、讀若法、反切法和譬況法等。第一種形聲字,它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形成的,這個方法比較古老,它由兩個文或字組成,其中之一表示事物的類別,另一個表示讀音,即所謂的形旁和聲旁。
  • 在家教拼音都氣得直罵,那麼古代的小朋友,讀書識字該怎麼辦呢?
    現在的小朋友讀書識字都是從這些基本的拼音開始的,拼音學習雖然開頭讓家長痛苦,但基本一個學期就能打好基礎。然而,拼音是近代才有的,那麼在古代的小朋友們,想要讀書識字該怎麼辦呢?古代漢字如何標註讀音其實古代也有為漢字標註讀音,只不過是用漢字標註罷了。主要有直音法和反切法兩種方法。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注音。
  • 可以教給孩子的冷知識:拼音出現才60年,那古人是如何識字讀音的
    那古代沒有拼音的時候,人們怎麼表達「duang」、「biu」這種沒字的音呢?  那我們就來說說古代人是怎麼識字讀音的。  現在漢字的讀音都分聲母韻母,其實在上古時期,人們還沒有把一個音節的輔音元音分開讀的意識,都是以音節為單位整體教學的。後來東漢佛教傳入,人們接觸了拼音文字梵語之後受到了啟發,才有了把漢字音節聲韻分開的意識。
  • 古代只有漢字沒有拼音,那麼老師如何教學呢?看完驚嘆老祖宗聰明
    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現在我們認識漢字是通過拼音來認識的。可是在古代的時候,古人們並不知道有拼音這麼一樣東西,那麼他們在認識漢字的時候又是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呢?其實中國的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也正是因為古人的智慧相當的深奧以及絕妙。而今天我們就來講解一下,究竟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來認識漢字的。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麼學習漢字的讀音?這些方法太高明了
    從小到大,我們都學習過古文典籍,認識和掌握了大量漢字,而使之得以實現的工具就是漢語拼音。然而,中國古代沒有字母,也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對於生僻字,又是以何種方式標註讀音的呢? 漢語是非拼音語系,從來未曾有過外來工具輔助,但這並不妨礙它發揚光大,因為古人早就創造了高明之法來為其注音。
  • 你有沒有想過:古人沒有漢語拼音,他們是如何進行識字教學的?
    中國古代沒有漢語拼音,他們是進行識字學習的呢?但是也存在問題,比如韻母和聲調還沒有脫離開等等。說起漢語拼音最早的雛形,不得不說到唐朝的阿拉伯人,他們到中土生活,漸漸定居,他們結合自己的阿拉伯文字來標註漢字的讀音,但是由於他們當時標註的西北方言比較多,最後還是流傳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