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這方法絕了!
小編想問問大家都是怎麼識字的呢?是不是對照著每個字上面的拼音一個一個讀的呢?可以說拼音就是我們認字很重要的一個工具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沒有拼音的話怎麼認字呢?拼音是用什麼寫的呢?英文字母,可是古時候哪裡有英文字母啊?那就說明,古代是真的沒有拼音的,那古人怎麼認字呢?就像古代那奇特的樂譜一樣,古代人認字,自然也是有他們一套獨特的方法的。不然,我們又怎麼給這些古漢字注音呢?其實古人識字是有好幾種方法的,總結出來就是形聲字、直音法、讀若法和反切法。
先來說說這直音法,通俗的來說呢,就是用一個字來標註另一個字的讀音。大家學英語的時候有沒有幹過一件事就是把漢字注在英文單詞上的來記讀音呢?其實這個就是一種直音法。所以為什麼我們那麼多的同音字?小編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跟古人用直音法來注音認字。有的字已經有了大家都認可的讀音,然後就用來給其他的字注音。至於按照什麼標準,其實小編也不知道。
下一種叫做讀若法。這個東西,好像也是用一個字來給另一個字注音,只不過,不同的是,這個找的是讀音相近的字,而不是相同的,所以大概是沒有那麼準確的,會有一些偏差。小編覺得,古人的書還真是複雜,畢竟真的是字上加字,你還得分得清哪個是用來注音的,哪個是真的要認的。要放現在,又得弄瘋一批熊孩子了吧?
一種方法是形聲字,這個好理解吧,有時候我們遇到不認識的字也幹這事,只不過有些對,有些不對吧。其實這也是門學問,也是有專門的人去研究那些字是當做聲旁用來發音,哪些是用來表示類別的。我們尋常人又不研究這個,所以呢會遇到那種搞不清聲旁又只讀一半的情況,就出現了偏差。不過古人就很擅長了,不然他們要怎麼識字呢?
最後一個是反切法,這個方法呢小編覺得應該是最複雜的了,因為他用的是兩個字來給一個字注音,也就是一個字取一半來用給另一個字注音。但這種方法流傳是最廣的,也是我們現在研究漢語拼音讀音的主要材料依據。大概這樣的注音,會讓這些古書像那些奇怪的琴譜一樣,寫著都是些我們看不懂的符號吧!
看到這裡,小編真覺得漢語拼音是個偉大的發明,不然要小編對著這些東西認字估計真的得瘋掉,認字都困難,更別說讀書、寫作了。所以漢語拼音,其實也更好地推廣了我們的漢字吧!所以說,古代的孩子還是比我們厲害得多了,老祖宗發明的這些方法,真的是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