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企業瘋狂燒錢,誰來為它們降溫?

2020-12-17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陳曦

來源/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對於在線教育機構來說,暑假所在的第三季度的業績至關重要。

近期,各在線教育上市公司第三季度財報密集披露期,「螳螂財經」想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在線教育企業的第三季度究竟表現如何。

今天要對比的,是在11月下旬陸續披露2020年Q3財報的有道、流利說、51Talk和跟誰學。

誰的表現更好?

梳理有道、流利說、51Talk和跟誰學的Q3財報,從營業總收入上來說,跟誰學的表現最優,當季營業收入為19.66億元,增長率也是最高的,同比增長252.93%。

網易有道以8.96億元的收入位居第二,增長率也同樣可觀,達到了159.04%。

51Talk,這個號稱中國在線教育赴美上市第一股,其Q3營業收入同比僅增長31.61%,在行業增長率普遍高企、拉高平均值的環境下,實在不算表現優異。

值得一提的是,流利說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相比去年同期,營業收入降低8.6%。

收入的巨大差異,與四家在線教育機構的主營方向有關。跟誰學和有道的主要賽道是K12教育。跟誰學K12在線課程的收入為17.57億元,佔總營收的89%;有道K12課程銷售額為人民幣6.76億,佔總營收的75%。

51Talk和流利說的賽道主要在英語在線教育,其中51Talk主要關注K12青少年英語,流利說則從青少年到成人都覆蓋。

在線教育機構能夠做到盈利的不多,這四家教育企業中,2019年Q3,沒有一家盈利,到了2020年,51talk的稅前利潤由負轉正,流利說的虧損在收窄,反觀跟誰學和有道,一個虧得比一個狠。

是什麼在消耗在線教育企業巨額的收入呢?這就必須要說到最重要的一個指標——營銷費用。

對於在線教育企業來說,營銷費用就是續命費用,要想招到新生,就勢必要燒錢。有業內人士稱,目前的獲客成本已經達到3000元了。

那這四家企業的燒錢速度如何呢?

收入最高的兩家也是燒錢最狠的兩家,跟誰學和有道的銷售費用均高於了營業收入,有道的銷售費用佔總收入的128%,而跟誰學這一數字為114%。另外兩家總體銷售費用水平雖然不算高,但是一旦和收入相比,均超過了70%,也是高得驚人。

燒了這麼多錢,到底拉來了多少新增收入呢?誰燒的錢更有用呢?我們再來對比一下銷售費用增速和營業收入增速。

跟誰學和有道的銷售費用高的嚇人,跟誰學銷售費用同比增長522%,但只帶動了253%的收入增長,而有道的銷售費用同比增長397%,帶動的收入增長為159%。

51Talk的銷售費用和營業收入幾乎是同步增長的,均為31%左右。而流利說,罕見地減少了銷售費用支出,同比下降36%,收入也同比下降了9%。

誰的模式更優?

在投資者眼中,誰的模式更優呢?

從股價來看,截止到2020年11月28日收盤,虧的最多的跟誰學股價最高,63.61美金,市值152億,有道的股價是31.38美金,市值35億,51Talk是27.61美金,市值5.9億美金,而流利說的股價僅1.71美金,市值僅0.84億美金。

很明顯,從市值來看,在線教育領域K12全科>K12英語>全年齡段英語。

跟誰學和有道的賽道相近,打法也相近。它們的關注點都主要在K12全科上,模式也主打雙師大班。

雙師大班原本是跟誰學的特色課程。在2019年,靠著雙師大班,跟誰學是唯一獲得盈利的在線教育企業。

這是因為線上大班課具有規模效應,上課的教學成本攤到每一位用戶身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沒多收一名學生,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淨收入。

現在,跟誰學還在進一步擴大雙師大班的規模。今年2月,在跟誰學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陳向東表示,跟誰學的在線大班課平均一堂課在線人數達到1700人,屬於業內最高水平。而沈楠提供的最新數據是,平均班容量升至2800人。

跟誰學的這個模式獲得了主流認可,各個在線教育企業都推出了雙師大班。比如有道。

有道的CEO周楓一直在極力推廣這個模式,還專門在自己的公眾號發表過一篇名為《超越傳統教學:名師互動大班》的文章。在文章中,周楓大談「有道名師互動大班」的運營模式,力陳其合理性和優越性。

目前,有道的主流課程也均為雙師大班。比如一個針對六年級的寒假語文班,採取的方式就是雙師:

但不管線上大班的模式被吹得怎麼樣,都改變不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它無法兼顧用戶體驗。一個老師面對成百上千的學生,是無法做到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的,更不用說回應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了。而且這些學生,都還是坐不住的十來歲的孩子。

在線教育企業顯然深知雙師大班的弱點,所以它們還嘗試著用科技提升質量,通過AI、即時通訊、互動設計等手段實現更個性化的教學。但如果看看它們對研發費用的投入水平,就能發現,力度還遠遠不夠。

跟誰學的研發費用是2.2億元,佔營業總收入的11%,看著不少,但營銷費用是研發費用的9.3倍。

有道的情況也差不多,研發費用1.21億,佔營業總收入的13.5%,營銷費用是研發費用的9.48倍。看上去研發費用佔總收入比這個數字,有道要比跟誰學高,但不能忽略的是,有道還有硬體,也佔用了相當部分的研發費用。

51Talk採取的策略和跟誰學、有道不同,它顯然知道大班教學無法提供高質量的英語體驗,故而主打一對一口語戰略。

然而,一對一雖然提升了質量,但是在消費端價格不菲,在企業端又失去了規模效應。

為了拉低成本,51Talk採取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做法,那就是請菲教而不是英美加澳等英語主流國家的老師。

這種情況是否似曾相識?十年前外教剛剛進入中國時,大量線下培訓機構用黑人老師(非英美加澳籍)來教學。

51Talk稱之為「用平價享受高品質」。是否高品質,還有待驗證,但平價和擺脫「Chinglish」的模式,還是有不少家長買單。51Talk銷售收入的增長就能說明問題。至於會不會陷入「Phinglish」了?至少追求平價的家長也驗證不出來。

流利說相比於51Talk,很難說是更好或者更差,流利說主打的是「北美AI」,關鍵詞是「標準語言輸入」,只是對話的另一端是一個機器人。

這套北美AI為主打的產品,顯然花了流利說不少錢。2020年Q3,流利說的研發費用是0.46億,佔總收入的19.2%,遠遠高出跟誰學的11%,有道的13.5%。

但市場顯然並不買帳,流利說的股價和跟誰學、有道的股價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

流利說的定位其實是模糊的。

是語言標準輸入更重要還是情感交流更重要?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成人或許能接受AI,但成人的錢不好賺;少兒英語的目標群體是3-12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情感的交流、情緒的把控的重要性或許應當放到更高的優先級。

在線教育已經成為了燒錢的遊戲

人們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一直有一個這樣的邏輯:用戶的重要性高於營收,營收的重要性高於利潤。甚至很多公司都直言:規模比盈利更重要。所以它們不計成本地拉新,翻陳出新地花錢。

據QuestMobile發布的《2020移動網際網路廣告洞察報告》的數據顯示,教育行業目前處於燒金營銷模式階段。據第三方估計,在線教育頭部10家機構僅僅7月、8月的暑期市場投放量,可能超過100億元。像跟誰學,它的廣告已經打到了《極限挑戰》《中國好聲音》等知名綜藝節目上;而有道請了郎平做代言人,投放海量的線下公交站牌廣告和電影院線貼片廣告,今年還請了頂流王源做代言人。

以至於連幹了30年教育的俞敏洪都不得不發出感嘆:「在線教育之所以興旺,靠資本輸血。每收入1分錢,要花掉2塊錢,行業融了這麼多錢,收入只有幾百億元。」

很明顯,在線教育已經徹底成為了燒錢的遊戲,而且越是規模大的公司,燒錢越厲害,勢要燒出一片天地,燒出絕對的市場佔有率出來。

燒錢,到底有沒有用?能持續多久?

在線教育行業要做得好,拼的不是拉新,而是留存率。要留存率高,教學質量就要高。

家長們選擇在線教育,而不是線下培訓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圖它便宜和方便。不過便宜是把雙刃劍,便宜就意味著試錯成本低,轉換容易。一旦在線教育的收費標準向線下機構看齊,而家長和孩子的需求又無法被滿足時,回流線下就成為了一個備選項。事實上,線下教育正是一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行業,只要某個老師教得好,一傳十、十傳百,生源是不愁的。

俞敏洪曾說過,教育行業如果續班率低於80%,這個模型是跑不通的。然而,很多企業根本達不到80%這個標準,在公眾號「深燃」的報導中,一位在線教育業內人士曾提到:「行業內做得最好的企業,續班率也就是70%-80%,代表著到下個季度永遠會有20%-30%的學生流失。」

在線教育燒錢歸燒錢,就目前來看,還沒有誰燒出了一片天。據公眾號「深燃」披露的數據,這麼多年來,新東方和好未來兩家的市場份額加起來僅能達到5%-6%,那麼跟誰學、有道、51Talk、流利說這些後生們,在整個教育行業的市場份額就更小了。

目前在退錢還要五百年的ofo、將年輕人趕出殼的蛋殼紛紛暴雷之後,燒錢之勢是不是應該降降溫了呢?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跟誰學、有道營銷費用大於營業收入,在線教育企業燒錢大戰何時休?
    跟誰學和有道的主要賽道是K12教育。跟誰學K12在線課程的收入為17.57億元,佔總營收的89%;有道K12課程銷售額為人民幣6.76億,佔總營收的75%。51Talk和流利說的賽道主要在英語在線教育,其中51Talk主要關注K12青少年英語,流利說則從青少年到成人都覆蓋。
  • 瘋狂的在線教育,4家企業兩個月燒掉45億!燒錢能燒出未來嗎?
    不過,隨著行業的入局者越來越多,在線教育行業逐漸出現了"內捲化"的情況,頭部企業開啟燒錢大戰,中小型企業則相互惡鬥,在線教育已經逐漸脫離了教育的本心,成為了資本圈錢的利器。如今,隨著中小學寒假的提前到來,在線教育行業的硝煙已悄悄響起。一邊是瘋狂買量、燒錢獲客,一邊是需要慢下來的教育事業,在線教育的未來將如何演繹?燒錢真的可以燒出在線教育的未來嗎?
  • ​ 瘋狂的在線教育:巨頭進場、燒錢、二三梯隊出局
    而據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2020年的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4800億,千億的市場同樣受到了資本的熱捧,融資、燒錢、併購成為了2020年在線教育的關鍵詞。這樣的瘋狂景象,不僅讓在線教育賽道火熱,也深深吸引了網際網路巨頭們,並紛紛在2020年布局全新的教育業務,寄希望高速增長的在線教育成為公司新的增長極。
  • 越虧越燒錢,誰先停下來誰就輸?在線教育為何如此瘋狂?
    新華財經上海1月12日電(記者 胡潔菲)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在線教育因其授課靈活等原因開始受到資本的關注。「9.9元五節課」「給你家孩子一個愛上數學的機會吧」等廣告語充斥線上社交平臺和線下商圈廣告牌。然而,網際網路的「流量思維」「唯快不破」打法是否真的適合教育行業,行業「燒錢大戰」背後企業能否持續運營?一切似乎都還是未知數。
  • 在線教育燒錢大戰:剩者為王!作業幫等四大巨頭,誰是最後贏家
    一個瘋狂燒錢的夏天疫情之下,2億中小學生從線下湧向線上。頭部玩家燒錢大戰愈演愈烈。2020年的暑假,是在線教育昂貴的夏天。在線教育成為最被廣告從業者喜歡的金主,投放金額甚至超過了電商和遊戲。中國父母的感知更為明顯。
  • 在線教育營銷瘋狂燒錢,YiYi英語靠什麼優勢「獨佔山頭」?
    為了吸引用戶的注意,獲得更多的用戶,各大在線教育頭部平臺不惜成本,通過各種燒錢的營銷打開平臺知名度。疫情加快了大眾多在線教育的認知,也為在線教育免費帶來了一大批潛在用戶。暑假檔期作為教育企業爭奪的關鍵時段,2020年的暑假在線教育行業掀起的廣告燒錢大戰,打得比以往更為激烈。
  • 燒錢白刃戰:跟誰學狂砸近60億,在線教育掀起「搶地盤」浪潮?
    文|港股解碼 覃漢計編輯|彭尚京在線教育簡直瘋了。疫情為國內的在線教育提供了極佳沃土,於是,為了爭奪客源,在線教育企業們大手腳砸錢投廣告、搞研發,燒紙都沒如此快。這樣的瘋狂程度,不亞於十多年前的「千團大戰」和五年前的「千播大戰」。
  • 跟誰學主動終結盈利「神話」 打響在線教育「燒錢」最終戰
    今年8月底,猿輔導被曝出融資12億美元,10月22日猿輔導官方確認了融資消息,真實的融資額其實為兩輪共22億美元;6月29日,作業幫完成7.5億美元融資。  有了充足彈藥的在線教育機構開始瘋狂「燒錢」營銷,跟誰學加入了這場「大戰」,今年以來的營銷費用高達40億元,而2019年全年才10億元。
  • 在線教育燒錢是個堅硬的泡沫局
    文/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作者/王文文2020年,諸行業艱難,本應受疫情利好的在線教育行業,也同樣冰火兩重天。在線教育頭部企業紛紛上演融資大戲,動輒以「億美元」為單位,行業頭部機構壟斷融資的聲音四起,但在「螳螂財經」看來,在線教育頭部機構燒錢大戲,是一場對未來不確定的困獸之鬥。
  • 先燒錢再上市 K12在線教育機構的歸途在何方?
    未來網北京12月8日電(記者 李盈盈)2020年,在很多行業感嘆遭遇資本寒冬,在夾縫中艱難求生時,在線教育行業卻因融資最多且燒錢最厲害備受矚目。如果要論2020年資本市場最熱的領域,一定非在線教育行業莫屬,資本為其輸入了近1000億元左右的資金。在此背景下,各大機構的燒錢大戰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 在線教育「內捲化」:燒錢大戰一觸即發
    這意味著,即將到來的寒假將難以延續2020年寒暑假的低獲客成本,「燒錢營銷」勢在必行。資本雖持續湧入,頭部機構摩拳擦掌。與此同時,大批中小型在線教育企業資金鍊卻難以為繼,恐難熬過寒冬。2020年年底被傳破產的學霸君便是一例。2020年12月31日,教育產業觀察人士夏飛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在線教育賽道的玩家來說,比賽尚未到達賽點,選手們只能備好糧草持續行進。
  • 燒錢燒不出未來,在線教育需要重估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作者 | 唐亞華編輯 | 黎明在線教育在「暑期大戰」後的首次大考中交出了一份糟糕的答卷。11月20日,跟誰學發布2020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淨虧損9.33億元,而去年同期為盈利190萬元。財報發布後,跟誰學股價一度暴跌超過22%,當天收盤股價跌幅有所收窄,最終下跌約8%。
  • 瘋狂燒錢融資的猿輔導,正和教育漸行漸遠?
    瘋狂融資難盈利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2012年的猿輔導,主要業務除了為中小學在線輔導外,也包括小猿搜題、猿題庫、斑馬速算等多款在線學習產品。成立之初,創始人李勇最先涉獵的領域其實是成人教育,最初公司開發的公務員考試猿題庫備受關注,然而不到半年,李勇在嗅到K12教育領域的商機之後,果斷帶隊轉戰線上K12教育領域。
  • 老師=演員+銷售,燒錢燒不出未來的在線教育
    財報發布後,跟誰學股價一度暴跌超過22%,當天收盤股價跌幅有所收窄,最終下跌約8%。而此前在10月21日,因券商看空,跟誰學當天股價暴跌31%。一個月時間,跟誰學的市值已蒸發超過三成。無獨有偶,好未來在10月22日發布第三季度財報後,股價也下跌11%。不只這兩家,近來多家教培類中概股股價集體下跌,有道最大日跌幅為12.47%,上市不久的洪恩教育,最大日跌幅曾高達20.88%。
  • 教育企業營銷大亂鬥:「燒錢」就能換來生源嗎?
    01瘋狂的教育營銷,教培機構化不開的生存焦慮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教育行業投資金額和數量雙雙下滑,同比分別下降385.9%和48.4%。2020年2月至3月中下旬,超過400家中國教育企業註銷,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著生存危機。
  • 教育企業營銷大亂鬥:「燒錢」就能換來生源嗎?
    今年,眾多教育企業對營銷獲客的熱情仍未減退。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教育企業紛紛轉戰線上,從19年12月到20年2月僅3個月時間,教育廣告行業在整個網際網路廣告市場的佔比就從6.82%增至8.18%。01、瘋狂的教育營銷,教培機構化不開的生存焦慮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教育行業投資金額和數量雙雙下滑,同比分別下降385.9%和48.4%。
  • 在線教育:洗牌流血戰開始
    環境因素導致的教育在線化,不僅是線下教育機構開拓線上轉型路徑的窗口,還是老牌在線教育機構進一步深耕擴大、搶佔市場的風口,更是初創在線教育機構開拓市場、提升知名度的時機。無論是對於企業還是對於資本來說,在線教育都進入了期望膨脹期,玩家瘋狂湧入,資本瘋狂砸錢,是機遇也是挑戰,是投資也是豪賭。
  • 燒錢大戰後或成「月光族」,跟誰學融來的57億能花多久?
    時值寒冬,但在線教育領域似乎依然瀰漫著暑假燒錢大戰的餘熱。這不,之前曾有人擔心暑假燒了20億的跟誰學資金難以為繼,12月7日人家就公告將增發融資8.7億美金。這說明大資金依然信心十足,圍繞K12的燒錢大戰還將延續。
  • 跟誰學巨虧:被流量費吞噬利潤,在線教育燒錢大戰無上限
    猿輔導、作業幫這兩家教育獨角獸企業成為2020年暑期兩個燒錢大戶,不僅在線上平臺進行了「刷屏式」投放,還對《嚮往的生活》《快樂大本營》等熱門綜藝和熱門影視劇進行了品牌冠名和投放大量的貼片廣告,可謂廣告狂轟濫炸,賺足了眼球。
  • 在線教育燒錢大戰一觸即發 新東方半年虧損6億-7億
    這意味著,即將到來的寒假將難以延續2020年寒暑假的低獲客成本,「燒錢營銷」勢在必行。資本雖持續湧入,頭部機構摩拳擦掌。與此同時,大批中小型在線教育企業資金鍊卻難以為繼,恐難熬過寒冬。2020年年底被傳破產的學霸君便是一例。2020年12月31日,教育產業觀察人士夏飛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在線教育賽道的玩家來說,比賽尚未到達賽點,選手們只能備好糧草持續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