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一起教育登陸納斯達克,又一家在線教育上市公司映入眼帘。
這得益於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原本就紅紅火火的在線教育市場推向了轟轟烈烈的高峰。
據《2020年(上)中國在線教育市場數據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約達4230億元,同比2019年3468億元增加21.97%。
環境因素導致的教育在線化,不僅是線下教育機構開拓線上轉型路徑的窗口,還是老牌在線教育機構進一步深耕擴大、搶佔市場的風口,更是初創在線教育機構開拓市場、提升知名度的時機。
無論是對於企業還是對於資本來說,在線教育都進入了期望膨脹期,玩家瘋狂湧入,資本瘋狂砸錢,是機遇也是挑戰,是投資也是豪賭。疫情加速了在線教育的行業發展進程,而當泡沫破滅,行業成熟之時,併購洗牌的流血戰役已然開啟。
而哪家企業,能夠笑到最後呢?
01
分羹熱鬧非凡,上市前赴後繼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3.81億,佔網民整體的40.5%。
巨大的用戶規模給所有玩家和資本都畫了一張漂亮的餅,外加教育行業本身的多領域、多層次、多理念的特點,聚焦不同教育領域、不同教育階段、不同教育理念的在線教育機構在疫情的推動下呈現爆發式增長。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超過28萬家從事在線教育相關業務的企業。截至10月21日,以工商登記為準,2020年前三季度共新增超過5.2萬家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同比增長6.8%,平均一天新增190家企業。其中第三季度新增超過2.1萬家相關企業,環比增長4.8%,平均一天新增228家企業。
網際網路巨頭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塊蛋糕,憑藉強大的資本、資深的線上運營、良好的品牌和活躍的用戶流量,各大派系爭先恐後「試水」,整合現有在線教育機構,以平臺優勢從中分羹。
1月23日,騰訊教育聯合小鵝通,拓課雲,微吼課堂等100多家機構平臺,發起「不停學聯盟」;
6月22日,淘寶宣布正式進軍教育領域,發布了「一億新生計劃」,搭建全新的在線教育基礎設施,預計未來三年幫助超1000家教培和知識付費機構獲取10萬名以上新生;
4月13日,字節跳動上線「瓜瓜龍思維」,隨後在8月21日,收購數理思維啟蒙教育產品「你拍一」。短視頻平臺也開啟了在教育領域的快速投放,抖音、快手相繼推出知識內容創作者計劃,為教育機構及個人創作者提供精細化運營輔導。
各大私募巨頭也開始玩起了「砸錢遊戲」。
6月29日,作業幫宣布完成7.5億美元的E輪融資;
7月30日,趣記憶獲得4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8月17日,伴魚宣布完成1.2億美元的C輪融資,一個月後,又獲得了數千萬美元的新一輪融資;
8月27日,開課吧獲得5.5億元的A輪融資;
10月12日,火花思維宣布完成2.5億美元的E輪融資;
10月22日,猿輔導宣布完成22億美元的G輪融資,投後估值達155億美元;
11月8日,豌豆思維宣布完成1.8億美元的C輪融資……
《商業數據派》最新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2020年在線教育行業披露的融資金額共計約388億元,較比2019年同期的108.75億元,增長了256.78%,而僅在今年9月,教育領域的融資就高達30起。
在資本的推動下,在線教育企業的上市也是前赴後繼的。
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統計,截至2020年中,聚焦在線教育內容服務的上市公司共計73家,分布在A股、港股、美股、新三板等市場。
02
騎虎難下:瘋狂燒錢的困局
當資本大量湧入的時候,意味著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而如火如荼的紅利背後,是各家企業通過短期燒錢來搶佔市場份額,從而達到規模效應,倒逼市場出清,再降低成本實現盈利的競爭模式。
資本對在線教育市場的參與,一如兩年前的共享單車、四年前的外賣O2O、六年前的打車軟體一般,轟轟烈烈卻也加劇市場的淘汰與整合。
燒錢,首先就要燒在營銷上,只有廣告投放得夠多、夠精準,才越有可能為在線教育機構帶來更多的用戶量。
2020年,猿輔導冠名《最強大腦》,連續三季成為該節目選手報名和選拔通道,並且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贊助商;
有道精品課4月官宣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作為品牌代言人之後,其廣告開始在各大衛視黃金時段播放,也在《嚮往的生活》《奔跑吧》《極限挑戰》等熱門綜藝中插入映前和映中廣告;
字節跳動在《乘風破浪的姐姐》《妻子的浪漫旅行4》中植入旗下在線教育品牌;
跟誰學也冠名了《極限挑戰》《中國好聲音》等綜藝節目。
今年暑期猿輔導、學而思網校、作業幫和跟誰學四家在線教育大品牌的營銷推廣預算,分別為15億元、12億元、10億元、8億元,共計45億元。
巨額營銷所帶來的曝光度,的確在短期為在線教育機構帶來了不小的用戶效果。
今年三季度,學而思網校長期正價版超過290萬人次,增長率達到116%;
跟誰學K12在線課程正價課付費人次達到114.7萬,同比增長140.5%;
猿輔導暑期正價課用戶數據為150萬人次,秋季正價課付費人次達到220萬;
作業幫暑期正價課學員為171萬人次。
然而,鋪天蓋地的廣告投放帶來了用戶規模的增長,但續課率卻並不高。
據招商證券研究表明,在線教育的轉化率(低價轉正價的比例),夏轉秋平均為15%-30%;留存率(正價用戶續班的比例),平均在50%-80%,轉化率和留存率均處於較低水平。這意味著,廣告投放永無止境,獲客成本進一步推高。
03
優勝劣汰,誰能笑到最後?
瘋狂投放最為直接的影響便是企業的巨額虧損,並且以頭部企業首當其衝。
好未來在2020財年虧損1.28億美元,這是好未來上市9年來後首次出現虧損,過高的營銷費用成為2020財年發生虧損的直接原因。
2016財年到2020財年,好未來營銷費用由0.74億美元一路增加至8.53億美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由11.87%增加至26.05%,而近三年的同比增速為92.14%、99.92%和76.20%,均顯著高於營收增速。
與此同時,2020年第三季度,跟誰學淨虧損9.33億元,網易有道淨虧損8.78億元。
虧損同樣也影響到了企業的資本市場聲望,第三季度財報披露後,跟誰學股價一度跌了22%。而三年累計虧損25.95億元的一起教育在流血上市後,發行當天僅微漲0.67%。
燒錢,還要燒在老師上。
名師是在線教育機構真正留住用戶的關鍵因素,決定了平臺的課程質量和內容,也決定了是否有更多的學生、家長願意買單,進而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
據悉,跟誰學的一位名師就可以貢獻7600萬的營業收入,淨收入的46%是由排名前10位的名師貢獻。
因此,各大在線教育機構在搶奪名師方面也是不計成本。
猿輔導的校招教師年保底25萬元-50萬元,社招教師年保底20萬元-80萬元;
網易有道的主講老師年薪可高達40萬到100萬元;
字節跳動旗下清北網校的主講老師竟開出年薪200萬起步,上不封頂的條件。
當整個行業都在進行燒錢大戰,獲客成本便越推越高,而中小型企業也早已身不由己。
如果跟進燒錢,公司會陷入巨額虧損,但如果不跟進燒錢,則可能意味著更小的市場份額,這對重視用戶群數量的在線教育機構來說打擊更大。
面對兩難,大部分企業不得不選擇燒錢。正因為市場中的企業普遍需要燒錢,融資便成為企業活下去唯一的出路。
而資本參與其中時為了減少風投的不確定性,便更青睞頭部企業,進一步加速中小型企業退出市場。
2020年上半年,排名前十的在線教育平臺融資額佔比總融資額約為91%,在線教育行業的馬太效應日漸凸顯。
當整個行業都陷入到比拼燒錢的發展期時,巨額的沉沒成本讓企業只有繼續燒錢這一條路可走,可最終有多少玩家能夠撐到盈利?誰都說不準,誰都不好說。
要想在激烈的資本對抗中留存下來,融資能力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最主要的比拼還是各企業的運營能力。
回顧兩年前共享單車的百團大戰,任誰也沒有想到如今的贏家是青桔和美團,而ofo和摩拜的衰落,似乎也是在給後來人警醒:如何花錢比會撈錢更為重要。
對於在線教育而言,風雲巨變,洗牌的號角已經響起。
投稿及轉載請添加微信:minggongzi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