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的核心問題之一是社交障礙,因此,在融合環境中,相較於社交能力較好的普通兒童,自閉症兒童的社交障礙尤為凸顯,常常無法建立起良好的同伴關係,甚至可能出現被孤立或欺凌的現象。因此,星孩的融合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幹預者和家長關注的焦點問題。
近年來,同伴介入法被廣泛運用於改善孤獨症兒童社交能力的研究,研究表示,同伴介入法對融合環境下自閉症兒童社交技能有較好的幹預、維持和泛化效果。
同伴介入法(peer-mediated intervention )是通過對同伴進行社交技能培訓,再安排同伴與自閉症兒童相處,在互動過程中同伴進行示範、提示、主動發起或回應,從而幫助自閉症兒童發展社交能力。與以往的幹預不同,在同伴介入法中,成人不是主要實施者,而是以同伴為幹預主體。
一、同伴介入法的關鍵在於選擇同伴和對其進行相關社交技能培訓,選擇普通兒童作為同伴通常有以下幾個標準:
1、符合年齡發展水平的語言和社交能力;
2、熟悉自閉症兒童,在自然情景下可以與自閉症兒童積極互動;
3、可以理解成人指示,願意幫助有問題的兒童。
二、依據Odom和Strain 的分類,同伴介入策略可分為4種類型:
1、接近型:同伴未接受專業的社交技能相關培訓,僅讓同伴與自閉症兒童進行自由互動,目的是讓自閉症兒童在與普通兒童的自然互動中習得社交技能。
2、提示強化型:在幹預前先讓同伴接受提示和強化策略的培訓,讓同伴在與自閉症兒童的互動過程中提示其使用相應的社交技能,若自閉症兒童使用了恰當的社交行為,同伴給予強化。
3、主動發起型:在幹預前對同伴進行社交發起與維持策略進行培訓,讓同伴在與自閉症兒童相處中主動發起社交互動回合併使用相關的策略。
4、混合型:綜合使用上述幾種策略
同伴介入法是一種循證實踐幹預方法,眾多研究結果均證明該方法能夠有效提升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能力。除此之外,同伴介入法還有以下幾個優點:
首先,同伴介入法應用對象廣泛,包括不同功能水平、年齡、性別的自閉症兒童;
其次,選擇作為同伴的普通兒童不受年齡限制,不同年齡的兒童均可作為同伴參與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能力幹預,但一般選擇同齡或同班的普通兒童為宜;
最後,該方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幹預場所、同伴介入類型和時長,並能減輕家庭的時間壓力和經濟負擔。
自閉症兒童的社交問題是核心障礙,想要改善兒童的社交問題不能僅僅局限於機構,更重要的是在融合環境中習得恰當的社交技巧。這就要求家長能多創造合適的條件供孩子去學習。
同伴介入法是一種靈活且成本較低的有效幹預方法,可應用於小區、遊樂場、家裡、幼兒園等多種場合。家長可選擇合適的普通兒童作為同伴,對於非獨生子女家庭,安排星孩的兄弟姐妹使用相應的策略與星孩互動,是一種最為方便的方式。若為獨生子女家庭,家長可選擇同小區或者親戚朋友的孩子作為同伴,定期安排其與自閉症兒童互動。
選擇合適的同伴可能並不容易,但星孩終要步入融合環境,學會與普通兒童相處,融合幹預必不可少!
圖片來源:攝圖網正版圖庫
責任編輯:覓健星小編
參考文獻:
[1]連福鑫,王雁. 融合環境下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社會交往同伴介入幹預研究元分析[J]. 教育學報,2017,13(03):79-91.
[2]田金來,張向葵. 同伴介入法在自閉症兒童社交能力中的應用[J]. 中國特殊教育,2014(01):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