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階段開展音樂欣賞活動對幼兒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在音樂欣賞時,幼兒學習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藝術表達可獲得內在發展,同時,幼兒間的差異可引起認知上的衝突,促使幼兒順利建構更高層次的思維。同伴評價為幼兒體驗衝突、解決衝突、相互支持提供了條件,不僅影響幼兒對音樂欣賞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還影響幼兒欣賞音樂時的情感體驗和表達表現。
但是,現有的教育實踐存在以教師評價為主且維度較為單一,教師對幼兒在音樂感受、理解與表達環節中的同伴評價言行較少給予回應和支持等問題。為破解這些難題,我們精準分析目前音樂欣賞活動中同伴評價的現狀,然後參考《幼兒園音樂領域教育精要:關鍵經驗與活動指導》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核心經驗設計了觀察評價表,分階段推進同伴評價的實施策略。
同伴評價的四大實施策略
策略一:「語言互動式」中積極賦能的同伴評價。「積極賦能」即教師用積極的提問態度和語言引發幼兒對同伴進行正面的評價。「語言互動式」的同伴評價,指的是幼兒在音樂欣賞活動過程中對同伴發起評價語言,被評價幼兒也用語言做出回應,是評價幼兒與被評價幼兒用語言相互評價、回應的方式。我們發現,當幼兒聽到積極的評價語言後,他們會表現出滿臉笑容,同時也會用積極的評價語言給予回應,在後續的音樂欣賞活動中會表現得更為活躍,反之則不然。
例如,音樂欣賞活動中,幼兒對《魔王宮殿》進行了自主表達,之後教師提問:「你們覺得好朋友剛才哪裡很棒?」幼兒A評價幼兒B:「我覺得你能合著音樂的節奏敲木魚,很好。」幼兒B聽後也正面評價了幼兒A:「我覺得你的音樂節奏也很好,動作有的時候快,有的時候慢,和音樂一樣。」在後續的音樂表達中,幼兒B也開始努力用肢體動作的快慢來配合音樂的快慢。
策略二:「留白記錄式」中自主互賞的同伴評價。這類同伴評價,指的是幼兒關注音樂欣賞活動中同伴的言行表現,對同伴的整體表現情況進行正面的評價,並用自己看得懂的方式記錄下來。我們在研究中設計了「讚美故事」,並在後期同伴評價表中設計了「同伴哪裡很棒」。「讚美故事」是同伴評價顯性化的媒介,彌補了「語言互動式」中評價環境稍顯薄弱的問題。「留白記錄式」評價範圍較廣,沒有固定的評價指標,以發現同伴的閃光點、激發幼兒對音樂作品本身的興趣為主要目的。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幼兒在這類同伴評價中,評價語言逐漸豐富,積極評價同伴的意識逐漸加強,評價內容易於分享,便於幼兒相互吸取經驗,互學共成長,而且欣賞音樂的積極性增強了,同伴間的評價互動更賦生機。
策略三:「讀圖填空式」中經驗引領的同伴評價。這類同伴評價,指的是研究者依據音樂欣賞核心發展經驗,細化評價內容,引導幼兒對同伴的音樂感受、理解與表達三部分的核心內容進行評價。考慮到幼兒直覺形象思維的特點,我們為相關評價指標配上相應圖標,便於幼兒解讀。「讀圖填空式」的評價是評價幼兒與被評價幼兒共同完成的。首先,幼兒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依據評價表中的內容框架記錄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表達的方式。然後,幼兒相互交換評價表,對同伴記錄的結果和實際表現逐個進行評價。該同伴評價策略關注幼兒音樂審美能力的發展,拓寬了前兩個策略中以評促學的發展維度。同時,平衡了幼兒對音樂欣賞關鍵經驗的發展需求。我們發現,幼兒在「讀圖填空式」的同伴評價中,容易抓住音樂欣賞需要掌握的重點內容。感受、理解與表達遞進式的設計,能幫助幼兒清晰音樂欣賞的思路。
策略四:「開放交互式」中自主互學的同伴評價。這類同伴評價,指的是教師整合同伴評價的內容,幼兒在自主、自由的環境中,自然地發起「語言互動式」的同伴評價,並結合同伴評價記錄表引發幼兒基於音樂欣賞核心經驗的引領相互評價記錄,在互評互動中共成長。該評價策略的實施,突破了集體音樂欣賞的活動背景,改善了幼兒同伴評價內驅力日益減弱的現象,幼兒真正在認知衝突中發展,在互賞互學中成長。同時,探尋到了前期無細化評價項目與後期有細化評價項目間的平衡點,解決了前三個策略實施中遇見的幼兒同伴評價空間受到限制的難題。
同伴評價的三個實施要點
第一,評價指標聚焦於音樂欣賞關鍵經驗。評價指標參考《幼兒園音樂領域教育精要:關鍵經驗與活動指導》一書,從音樂感受、理解與表達三個維度出發,結合《指南》和高寬課程評價中的相關指標確定。評價指標不僅是幼兒評價同伴的主要內容和依據,同時幼兒可以透過評價指標了解自己該從哪些方面去感受、理解音樂,運用哪些適合的方法表達音樂。因此,聚焦於音樂欣賞關鍵經驗的評價指標,是幼兒欣賞音樂和評價同伴路上的一盞明燈。
第二,評價導向根植於同伴間的互學成長力。同伴評價秉承「以優促優」的教育觀,引導幼兒關注同伴在音樂欣賞中的情緒表達和行為表現,發現並清晰表達同伴的優點。在相互賞識的環境中,不僅可以互相學習,還能激發被評價者的自信,保持對音樂欣賞的熱情。當然,有時被評價幼兒也會受到夥伴的質疑,此時幼兒在同伴評價中發生了認知衝突,在一次次的衝突解決中萌發了成長型思維。
第三,評價方式依託於幼兒自主、開放的互評。同伴評價主要以自主結伴兩兩互評、自主選擇小組互評和自由結伴合作共評三種方式展開,同時以開放的「讚美故事」和具體的評價指標為主要內容。在合適的契機中展開同伴評價,讓幼兒在自主、開放的互評中體驗音樂欣賞的樂趣,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同伴評價對學習共同體的改變
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師幼是一個學習共同體。同伴評價策略的實施對幼兒各方面發展有積極影響,這不僅表現在幼兒音樂水平的提升、音樂審美情趣的激增上,而且表現在音樂審美思維的逐漸形成上。在音樂欣賞時,師幼共同營造了積極的同伴評價環境,幼兒在同伴的認可和讚美中不斷接受正面強化,從而愛上音樂,快樂欣賞。評價指標是音樂欣賞思路的體現,點亮了幼兒音樂欣賞的方向,梳理了音樂審美的思路,明確了音樂欣賞的意義,在一次次同伴評價中拉近了幼兒與音樂的距離,幫助幼兒逐漸建構適合自己的音樂審美思維。
此外,幼兒在社會性方面也有成長。同伴評價是在相互賞識的理念下展開的,幼兒逐漸將音樂欣賞中同伴間的相互肯定與讚美延伸到日常交往中,賞識性同伴評價成為幼兒交往的一種有效策略。幼兒通過誇誇夥伴的優點,認識了新的夥伴,解決了夥伴間的矛盾,提高了社會交往能力。
同伴評價策略的實施給教師也帶來了積極影響。一方面,教師評價觀念轉變了,開始關注幼兒身上的優點,對幼兒進行積極的評價,與幼兒共同營造積極的評價環境;另一方面,教師善於關注、解讀、助推幼兒的個別化發展了。同伴評價中記錄了每名幼兒音樂欣賞的軌跡,教師從幼兒的真實表現中分析幼兒在音樂欣賞時的關注重點、欣賞水平和互動情況等,並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建構有效的學習支架,與幼兒共成長。
當然,同伴評價需要基於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宜的方式展開。它比較適合在幼兒園大班階段展開,需要一段循序漸進的歷程。這個過程充滿了孩子們之間的智慧互動,是一種動態式的互學共成長模式。
(作者單位:浙江師範大學幼教集團第一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20年09月13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