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出現一流人物的家族不在少數,但是像裴氏家族這樣的絕無僅有,延綿兩千多年,其中興盛就長達八百年,出現的文人墨客更是數不勝數。
裴柏村,被譽為「中國宰相村」,別看現在的裴柏村是一副典型的農村形象,但是遠在漢唐時期,這裡可是屬於經濟、政治、培養人才的重心範圍,就是典型的中原之地。據記載,裴氏家族最早是以放牧為主的氏族,經歷了好幾個世紀的薰陶磨練,到春秋時期才完全融入中原文化,可能就是因為這種厚積薄發,才讓裴氏家族徹底的發生了改變。
到了漢末魏晉之時,一向低調的裴氏突然爆發,隨後開始綻放在歷史的舞臺上面,整整延續了長達八百年之久。並且在史書上有一句話是這樣形容裴氏家族的「自秦漢以來,歷六朝而興,至隋唐而盛極,五代以後,餘芳而存」
裴氏家族的史譜,第一位立傳的人是裴潛,聽到這個名字,大家或許很陌生,但是說他是曹操身邊的軍事參謀,大家可能就會有點印象了。在曹魏立國之後,裴潛以優秀的才能,得到賞識,並封其為陽亭侯,這是裴氏家族的第一個宰相。俗話說得好:從零到一很難,但是從一到多很容易。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錯,尤其是對於這樣的裴家。
在裴潛之後,他的兒子裴秀跟侄子裴楷,都並列晉朝公侯,最重要的是,在後面時期他們的兒子,在晉室中也同為宰相,從裴潛開始,祖孫三代,皆為宰相,像這樣的家族,達到這樣的輝煌絕對是少數的。可更令人沒想到的是,這才只是剛剛開始而已。真正巔峰的時刻是在唐朝,有學者統計,在史冊上面名字有跡可查的裴氏家族,就高達600餘人,其中在唐朝就出現了17位宰相,可以說是風華一時。不過五代以後,裴氏家族就開始逐漸衰落,偶爾才有大人物拋頭露面。
為什麼裴氏家族的人才密度如此之高,其中的聯姻、世襲、自強是裴氏強盛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裴晉公祠裡面的這16個字:「重教守訓,崇文尚武,德業並舉,廉潔自律」。這16個字便是裴氏的家訓核心,當中的「重教」更是首當其衝,重中之重。重視教育並且廉潔自律,在一個強的家族是很難長時間做到的,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但是裴氏家族卻做到了,在長達八百年的強盛裡,嚴格的遵守著家訓。
然後循序漸進的發展,裴氏家族並不會像其他家族一樣,出現「偏科」的狀況,歷史上,很多這樣的家族,出得了文臣,出不來武將,或者與其相反,楊家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是裴氏卻做到了,文才武略樣樣不差,這才是真正的「崇文尚武」吧。
古諺說: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家法其實就是家風,據說裴柏村歷代人口數沒有超過1000人,然後卻出現了59個宰相和59個大將軍,以及各個行業的各種人才,這種奇蹟並非偶然,道德傳家才是良好家風的根本。
(以上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