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要做手術,血糖管理看這裡 | 探「泌」指南

2020-12-19 澎湃新聞

原創 辣醬 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本文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圍手術期的血糖管理,這裡理全了!

良好的圍手術期血糖控制對患者至關重要。

調查顯示,圍手術期的糖尿病患者常會存在血糖異常包括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波動,其中以高血糖為主。高血糖狀態會增加患者術後併發症(感染)風險及住院天數。

然而,目前臨床醫護人員對圍手術期患者的血糖監測重視程度仍然不足,201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中國,術前僅3.03%的患者進行血糖監測,術後也只有15.15%的患者進行了血糖監控。

我們該如何改善?來看看《成人圍手術期血糖監測專家共識》(後簡稱《專家共識》)怎麼說!

多學科協作,管好血糖第一步!

患者圍手術期的血糖管理十分複雜,需多科室協作,包括內分泌科、外科、麻醉科、營養科、檢驗科等科室之間的溝通協調以及患者教育。

對於多學科團隊的建立,《專家共識》給出了3大推薦。

推薦1:構建多學科圍手術期血糖管理團隊(B級推薦,II級證據)。其中指出,血糖監測多學科支持團隊的組成需要包括高年資內分泌科醫師和護士、手術科室醫生和護士及手術室護士。

推薦2:對圍手術期相關科室醫護人員進行專科培訓(B級推薦,IV級證據)。

培訓內容:血糖監測方案、血糖管理目標、血糖管理路徑、飲食管理、危機狀況的識別與處理等;

培訓方式:專題培訓、現場指導、會診、病例討論、執業醫師培訓、院內信息化平臺課堂等。

推薦3: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糖尿病教育(B級推薦,V級證據)。《專家共識》中強調了教育時機選擇的重要性,包括在術前、術後、出院前以及在患者就診時,教育的內容包括影響血糖的因素、血糖監測頻率、飲食方案、體力活動方案、胰島素及其他降糖藥物應用的注意事項等。

那麼血糖具體應該如何監測呢?

圍手術期血糖監測,看這就對了!

目前,臨床上較為常用的圍手術期血糖監測方式有4種,包括末梢血糖監測、糖化血紅蛋白監監測(HbA1c)、糖化血清蛋白監測及持續葡萄糖監測(CGM)。

末梢血糖監測

《專家共識》指出,首先應將床旁快速血糖儀用於血流動力學穩定患者的圍手術期血糖監測,並注意血糖監測的影響因素(A級推薦,V級證據)。

其次,在血流動力學受到影響時,採用動脈(靜脈)血糖監測。可攜式血糖儀監測末梢血糖具有快速方便、操作簡單、需血量少、適合日常監測等優點,常用於圍手術期快速血糖監測。而影響末梢血糖檢測結果的因素包括紅細胞壓積、血壓、末梢循環、血氧濃度、pH值和藥物。但需要注意的是,血糖儀需要定期進行校準,當血糖值過低時血糖儀測的數值顯示Low,應採用靜脈血對照。

危重、低血壓、重度水腫、感染、末梢血液循環障礙的患者不適合末梢血糖監測,建議監測靜脈血糖。而對於貧血、高脂血症、高膽紅素血症、正在使用血管加壓藥等情況的患者同樣不適合末梢血糖監測,應採用動脈/靜脈血氣監測血糖。

HbA1c監測

臨床上應根據圍手術期糖化血紅蛋白來選擇手術時機。《專家共識》推薦,對於擇期手術前血糖>7.8mmol/L,無3個月內的HbA1c資料的患者,需要監測HbA1c(B級推薦,IV級證據)。

對於糖尿病高危人群患者行心臟外科、神經外科、骨科、創傷外科、器官移植等擇期手術前,篩查HbA1c(B級推薦,V級證據)。

糖化血清蛋白監測

首先對於骨科和心臟手術圍手術期,糖化血清蛋白的測定有助於降糖治療策略的調整、減少術後併發症的風險(B類推薦,III級證據)。此外,糖化血清蛋白可用於評估術前血糖控制是否達標、術後短期內血糖控制水平(B類推薦,III級證據)。

CGM

幫助醫生直觀看到患者血糖全貌、波動及具體情況,目前較為常用的方式包括持續血糖監測(即CGM)及掃描式葡萄糖監測(FGM)。

對於圍手術期CGM的推薦,《專家共識》指出,CGM聯合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CSII)可用於血流動力學穩定的糖尿病患者,有助於提高圍手術期患者血糖達標率(B級推薦,IV證據),同樣,FGM也可用於血流動力學穩定的糖尿病患者(B級推薦,V級證據)。

需要注意的是,MRI檢查前必須先移除CGM,目前尚無評估CT及X光對CGM的影響;使用抗壞血酸可能會導致傳感器葡萄糖讀數升高、水楊酸可能會導致傳感器葡萄糖讀數輕微降低,結果偏移的程度取決於體內活性幹擾物質的量。

圍手術期血糖控制目標,3點記牢!

對於成人圍術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標,《專家共識》給出3種推薦:

寬鬆標準:HbA1c<8.5%,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8~10mmol/L,2小時餐後血糖(PBG)或不進食時任意時間點8~12mmol/L,短時間<15mmol/L也可接受(A級推薦,V級證據)。

一般標準:空腹血糖(FBG)或餐前血糖(PMBG) 6~8mmol/L,2小時PBG或不進食時任意時間點血糖水平8~10mmol/L(A級推薦,V級證據)。

嚴格標準:FBG或PMBG 4.4~6.0mmol/L,2小時PBG或不進食時任意時間點血糖水平6~8mmol/L(A級推薦,V級證據)。

對於妊娠糖尿病和孕前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專家共識》推薦,對於妊娠糖尿病患者,餐前血糖應≤5.3mmol/L,餐後2h血糖≤6.7mmol/L,特殊情況下可測餐後1h血糖(≤7.8 mmol/L);HbA1c<5.5%(B級推薦,V級證據)。

對孕前糖尿病患者,要求空腹、餐前及夜間血糖控制在3.3~5.6mmol/L,餐後峰值血糖5.6~7.1mmol/L,HbA1c<6.0%(B級推薦,V級證據)。

同時,新指標目標範圍內的時間(TIR)也可作為評估治療方案的有效參數,TIR是指24h內葡萄糖在目標範圍內(通常為3.9~10.0mmol/L,妊娠患者為3.5~7.8mmol/L)的時間(用min表示)或其所佔的百分比(用%表示)。《2020ADA 診療指南》、《2019TIR國際共識》推薦TIR作為評估短期血糖控制的參數,TIR與HbA1c相關,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應患者的血壓控制水平。

圍手術期的血糖監測方案,幫你理好了!

所有手術的成人住院患者在圍術期都應進行血糖監測。

對於術前的血糖監測方案,《專家共識》中指出,術前對於糖尿病或糖代謝異常的患者,應根據血糖控制情況、病情危重程度及治療需要,每日監測血糖4~7次,禁食者每4~6小時監測一次血糖(A級推薦,V級證據)。

對於成人圍術期術中的血糖監測方案,《專家共識》指出2點。

第一點:術中使用生理鹽水(非葡萄糖溶液),血糖監測1次/2h,如需胰島素輸注,需同時給予5%葡萄糖注射液(GS)(40ml/h)或10%GS 20ml/h,血糖監測1次/h(A級推薦,V級證據)。

第二點:對於術中血糖<4.4mmol/L的患者,靜脈注射至少10%GS 100ml或50%GS 25~50ml,血糖監測1次/15~30min;

對於術中血糖在4.4~5.5mmol/L的患者,靜脈注射5%GS 40ml/h或10% GS 20ml/h,血糖監測1次/h;

對於術中血糖在5.5~10mmol/L的患者,血糖監測1次/2h,血糖>10mmol/L,皮下或靜脈胰島素治療,血糖監測1次/h(A級推薦,V級證據)。

對於成人圍術期術後的血糖監測方案,《專家共識》給出4大推薦。

對妊娠糖尿病患者,《專家共識》推薦對於產前使用胰島素治療的孕婦,應每日監測血糖7次,包括3餐前30min、3餐後2h和夜間血糖。對於餐前不需要胰島素治療的孕婦,至少監測空腹及3餐後2h末梢血糖(B級推薦,V級證據)。

此外,連續動態血糖監測可用於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孕前糖尿病或血糖異常而需要加用胰島素的妊娠糖尿病孕婦(B級推薦,V級證據)。在產程中,採用快速血糖儀監測血糖,1次/1~2h,根據血糖值調整胰島素或葡萄糖輸液的速度(B級推薦,V級證據)。

本文綜合整理自《成人圍手術期血糖監測專家共識》。

本文首發: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本文整理:辣醬

本文審核:徐乃佳

原標題:《糖尿病患者要做手術,血糖管理看這裡!| 探「泌」指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最新指南要點來了!|探「泌」指南
    全球多家肝病學會定期發布多版指南,並實時更新,每一個野心勃勃的內分泌醫生都少不了這些學會的指南:美國肝病學會(AASLD)、歐洲肝臟研究學會(EASL),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歐洲肥胖研究學會(EASO)、中華肝病學會和中華內分泌學會等,奈何書厚難啃,無從下嘴?今天,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高鑫教授教你吃透四大指南!
  • 虛驚一場,準媽媽的甲亢原來是…… | 大內「泌」探
    虛驚一場,準媽媽的甲亢原來是…… | 大內「泌」探 2020-10-23 1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ADA2016 指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最新頒發了 2016 年版老年糖尿病管理指南:指南推薦:1.
  • 你太天真了 | 大內「泌」探
    圖2 患者的甲狀腺功能檢查報告綜上,這位患者骨質快速丟失,是甲狀腺功能亢進所致[2]。患者在服用抗甲狀腺藥物(甲硫咪唑片)治療2周後,疼痛消失。因此,對骨轉換標誌物明顯增高的疼痛患者,要注意儘早尋找原因。痛痛痛!確診骨質疏鬆,卻不是因為它!一年前,我科收治了一位69歲的女性患者,曾在本院做DXA骨密度示骨質疏鬆。詢問病史,患者訴1個半月前在挑重擔後出現背痛。
  • 全面、創新、優化治療方式,內分泌科糖尿病管理的探索與實踐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而傳統的糖尿病就醫模式主要是進行藥物治療並輔以健康教育。為使糖尿病病人血糖規範達標,東昌府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從全院血糖管理、院外血糖管理、糖尿病健康教育三方面開展多項工作,結合病人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血糖控制目標,為臨床治療護理提供重要指導和幫助,使糖尿病病人血糖規範達標。
  • 你可能漏了這個問題 | 大內「泌」探
    原創 醫心 醫學界內分泌頻道臨床上成年起病的糖尿病多為2型糖尿病,近年來,2型糖尿病年輕化逐漸明顯,這往往會給作為臨床醫生的我們帶來些許思維慣性。今天要聊到的這種疾病比較隱匿,往往會被我們忽略,在此與大家分享。
  •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運動指南,每條都是乾貨
    一直是困擾糖尿病患者的大問題今天我們結合《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講講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飲食篇1.主食定量,粗細搭配,全穀物、雜豆類佔主食總攝入量的1/3每天攝入液態奶250~300ml酸奶應選不含蔗糖和蜂蜜的無糖酸奶大豆及堅果類共30~50g/d餐間零食可選淡堅果5.清淡飲食,足量飲水,不推薦糖尿病患者飲酒
  • 近視眼可以做手術嗎?根據患者自身條件來做決定
    近視眼就屬於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危害,一旦患有近視的情況下,給人們就會帶來很多的不便,於是有很多的近視眼患者想要通過手術方法來進行矯正。那麼近視眼可以做手術嗎?  近視眼會有哪些症狀?出現這五項便可以確診是否患有近視:  1、遠視力減退:患有近視眼的患者會出現遠視力減退,但是近視力正常,看遠處目標的時候,會經常性不自覺的眯起眼睛。
  • 糖尿病患者經常頭暈?8個原因,不能忽視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需要我們終身也抗病治療,加上在日常生活中小心調理才能控制中,而且糖尿病的併發症很多,如果我們沒有認真護理好我們的身體,就有可能會導致併發症。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自身發生的一些症狀,它可能在警示著我們身體出現問題了。
  •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原則
    今天,看到網上不少關於糖尿病的內容,不盡讓我想起了,身邊患有糖尿病的親戚,朋友,同學,從他們的言談舉止中,發現他們對糖尿病這個病,並不太重視?真的替他們捏把汗呀!因此,我想在這裡,以這種方式,善意的提醒一下患有糖尿病的人們,注意一下,飲食原則與方法……。
  • 【長程管理大家談】陳秋教授:做好院內院外銜接,保持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種進展性疾病,隨著病程進展,血糖有逐漸升高的趨勢,部分患者需要住院治療以實現血糖達標。但臨床中仍有不少患者在血糖達標出院後一年內再入院,其主要原因是嚴重血糖異常。研究證實,從臨床醫生和患者層面進行幹預可以降低部分患者的再入院率,其中一項舉措就是完善T2DM患者從住院到出院後的血糖長程管理方案。
  • 做什麼檢查,可以發現和預防糖尿病!
    ,35.6%,33.0% 以上數據來源於2018年《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 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 所以糖尿病防控的核心在於: 1、早期發現 ;2、血糖管理 ;3、預防併發症
  • 飲食+運動指南,糖尿病患者必備,滿滿都是乾貨
    目前,中國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達到11.6%,糖尿病前期人群高達50.1%,換句話說,每兩個成年人當中,就有1個是糖尿病後備軍。I型糖尿病需要終身使用胰島素,糖尿病患者有很多美食不能吃。糖尿病不僅給生活帶來不便,還會給健康帶來極大危害,其併發症高達100多種。
  • 論道糖尿病管理 三諾生物「助陣」CDS 2020
    據了解,此次大會聚焦科研前沿,包含關於藥物研究的最新證據、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前沿領域的交流,涵蓋了糖尿病遺傳學、轉化醫學、循證醫學科研熱點追蹤等多個版塊。三諾生物以智能化技術為突破口,積極探索醫聯體內慢病管理,邀請多名專家開展專題論壇,圍繞糖尿病管理作出思考與分享。
  • 這樣解說,糖尿病患者自己也能看懂化驗單
    檢驗醫學網如何跟患者解析糖尿病的檢驗報告單?患者教育對於糖尿病這樣的慢性疾病來說非常重要,但大多數醫生都面對著2個問題——「沒時間和患者解釋那麼多」、「我說了患者根本聽不懂」。這時候,就需要一篇專業的科普文章來幫忙了!
  • 高血壓患者一定要篩查糖尿病
    高血壓患者一定要篩查糖尿病!這是因為高血壓和糖尿病常常相伴相生,而糖尿病是「寂靜」的、隱匿的疾病,不篩查不容易發現。有調查發現,1/3以上的高血壓患者合併糖尿病;還有人檢查門診的高血壓患者,合併糖尿病的要佔1/4左右;再加上各種的血糖不正常(空腹血糖高或者餐後血糖高),高血壓合併糖代謝異常的比例要在70%左右。而在糖尿病人裡,也有70%以上合併高血壓和/或血脂異常。所以,高血壓和糖尿病,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發現了高血壓,就得想著查糖尿病。
  • 即使沒感覺糖尿病患者也要定期檢查眼睛
    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眼科主任張立軍指出,黃斑區相當於眼睛的「心臟」,基本上90%的視覺細胞都集中在這裡,我們能看到五顏六色的世界就是依賴於黃斑。如果黃斑發生水腫,就會導致細胞死亡和變性,導致視力嚴重下降,甚至失明。
  • 糖尿病飲食:美國新版膳食指南的幾個建議值得參考
    作者:糖覽天下《中華糖友》小糖醫生美國的居民膳食指南每5年更新一次,最新版(2020-2025年)剛剛發布。這份新的指南有什麼看點呢?與糖尿病患者有關的又有哪些看點呢?小糖今天給您解讀一下。1、關於酒精的限制美國的膳食指南是一個專家委員會回顧總結5年來的科學證據,並提出修改意見,然後由政府部門來完成最終版本。
  • 問答|糖尿病患者一周一次用藥,可能嗎?
    問:糖尿病患者一周一次用藥,可能嗎?答:對於中國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一周一次的注射用降糖藥真的來了。數據顯示,近四成患者不完全按醫囑使用口服降糖藥物;超過一半糖尿病患者不能堅持使用胰島素。如果每日用藥能變成每周用藥,是否是就輕鬆多了?對於中國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一周一次的注射用降糖藥真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