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寶寶體溫,到底該查肛溫還是腋溫?

2021-01-20 Sunnober澳洲
寶寶發熱甚至高燒,是常事。有時候寶寶也會在睡覺醒來時感覺身體有短暫的體溫升高,尤其是後腦勺等部位,可怎麼知道寶寶到底是因天氣熱緣故還是病理性發熱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寶寶如出現發熱,媽媽一定不要僅憑自己的手或額頭的「感覺」來判定哦,還得老老實實用正規測量體溫的工具,買個踏實。畢竟,小兒發燒無小事,可馬虎不得。而小兒群體因其特殊性,測量體溫也有其特殊性。究竟如何特殊,且聽專家怎麼說:



寶寶由於年齡尚小,在測量體溫時往往因為害怕或不舒服而哭鬧或動彈,很難配合,進而影響其體溫的準確性。我們建議給不同大小的寶寶量體溫可選擇不同的方式,不論是測腋溫、肛溫還是口腔溫度,只要保證密閉加緊,測出的溫度都是準確的。



1、肛溫測量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


適用人群:嬰幼兒(1歲以內)


工具:常規家用體溫計


步驟:


檢查溫度計水銀柱是否在35℃以下,如沒有,則用手腕力甩動使其下降到標準刻度;


在體溫計的球狀頂端塗上一點凡士林保持潤滑(防止因體溫計過幹損傷寶寶直腸黏膜);


將寶寶側身抱坐在大人一條腿上,大人兩腿夾住孩子兩下肢,露出肛門,將準備好的體溫計輕輕插入肛門不超過5cm米深處;


手扶體溫計避免因寶寶動彈而移動位置,停留2~3分鐘,取出體溫計,用紙巾擦淨後讀取刻度。

善諾貝兒溫馨提示:將體溫計拿起,置於兩眼水平線前方,翻轉體溫計至不透明的水銀柱一面正對雙眼,即可讀出刻度。


2、腋溫測量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


適用人群:1歲以上兒童


工具:常規家用體溫計


步驟:


同肛溫檢測方法;


在確認溫度計水銀柱在35℃以下後,把寶寶腋下的汗液擦乾;


將準備好的溫度計(水銀那一端)由前方斜向後上方插入寶寶腋窩正中,緊貼皮膚;


讓寶寶的手臂僅靠胸廓,再披上衣物,儘量使腋窩處形成封閉的空間,5~6分鐘後可取出體溫計讀取刻度。


善諾貝兒溫馨提示:用體溫計給寶寶測完體溫取出後,只要不再甩動,水銀柱就不會因外界溫度變化而變化哦。


3、口溫測量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


適用人群:4歲以上兒童


工具:常規家用體溫計


步驟:


同肛溫、腋溫檢測方法;


在確認溫度計水銀柱在35℃以下後,將有水銀球一端斜放入小朋友舌下熱窩(舌系帶兩側)處,並囑咐他緊閉口唇,勿用牙咬,5分鐘左右取出。


4、耳溫測量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


適用人群:所有兒童(尤其適合新手媽媽在寶寶新生兒時期使用)

工具:耳溫槍


步驟:


將寶寶耳廓往後上方拉;


順著耳道方向將它插入外耳道入口,探頭對準耳朵內的鼓膜,獲取溫度。



測量前不進食熱的食物,以防體溫出現偏差。


嬰幼兒在劇烈活動後體溫偏高,會影響測量結果,所以不宜在活動後量體溫。


下午寶寶有正常的體溫偏高現象,如測出的讀數不正常,只要沒有超過37.5℃,媽媽們也不必太過緊張啦。


寶寶洗澡後體溫會應洗澡水溫變化而有些微的升高或降低,應儘量避免在寶寶洗澡後不久量體溫。


測量的部位不同,其溫度高低也各有標準。嬰幼兒正常體溫在37℃左右,正常情況下腋溫較口腔溫低0.3℃~0.5℃,肛溫比口腔溫高0.5℃。如以口腔溫度為準,口腔溫高於37.5℃就是發燒,37℃~38℃是低燒,38℃~39℃是中度發燒,39℃~41℃是高燒,41℃以上為超高燒。媽媽們要牢記哦。


善諾貝兒最後想說的是:

體溫是身體健康的警鈴,寶寶體溫升高表明體內有了變化。對低燒和中度發熱,一般不要立即用退燒藥(醫學上規定嬰幼兒在體溫超過38.5℃並有持續上升趨勢時需要使用退熱藥),要請醫生查清原因。對高熱和超高熱,立即採取物理和藥物降溫,並儘快送至醫院。


相關焦點

  • 寶寶發燒:測量肛溫的方法
    正確量體溫  寶寶發燒與否,媽媽千萬不能以手或自己的額頭去「感覺」,必須通過測量體溫的工具去實地測量。一般人測量身體溫度的方法有:口溫、耳溫、腋溫、肛溫等四種;但1歲以下的寶寶無法測量口溫,所以改以背溫替代。
  • 腋溫肛溫背溫,寶寶發熱究竟該測哪?醫生這樣說
    人體不同部位對發熱的定義不一樣,肛溫超過38℃、腋溫超過37.5℃、口腔溫度超過37.8℃、背溫超過37.5℃即為發燒。而醫學上普遍將肛溫>38℃,腋溫>37.5℃定義為發熱。寶寶有發熱症狀時,首先要量體溫。雖然水銀體溫計度數更準確,但容易碎,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所以,建議使用電子體溫計更方便、安全。那麼,腋溫、肛溫、背溫、口腔溫度對發燒的定義都不一樣,究竟測哪個部位是最好的呢?寶寶發熱該測哪?
  • 耳溫、肛溫、腋溫、口溫到底多少度是發燒?什麼體溫計最可靠?
    口溫+0.5℃=人體中心溫度,腋溫+1℃=人體中心溫度。額頭溫度受環境影響起伏較大,一般不建議。  二、給孩子測量體溫哪種方法最好?  一般建議測量肛溫、腋溫或者口溫這三種。其中嬰幼兒首選測量肛溫,因為這種方法適用於各個年齡段的孩子,所得的數值也較準確,但是腹瀉嚴重的寶寶不建議測量肛溫。  三、哪種體溫計最適合家庭使用?  首選數位化的電子體溫計。
  • 寶寶肛溫怎麼測量,測量時要注意這些!
    作者:寶寶知道 成長育兒測量寶寶的體溫最準確的部位是直腸,也就是肛溫。但很多媽媽並不知道測量肛溫具體怎麼操作,本文就為大家介紹下寶寶肛溫怎麼測量,測量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寶寶肛溫怎麼測量1、用醫用酒精或肥皂擦淨體溫計末端。用涼水浸泡。
  • 正常體溫是多少度?測量時,口溫、耳溫、腋溫、肛溫,哪個更準?
    特殊期間,大家的防護措施做的都比較好,為了減少被感染,不管是在家還是去上班,每天都需要測量體溫,就是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身體狀況,以免給自己、身邊人帶來麻煩。測量體溫時,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正常的體溫是多少?可能有人隨口就會說出36度5,或者是37度,這真的是正常體溫嗎?
  • 腋溫、耳溫、額溫、肛溫,娃發燒時選哪個?
    給發熱的寶貝測量體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候三個體溫計三個溫度,真是讓老母親凌亂啊……市面上溫度計的種類繁多,到底該如何給選擇溫度計呢?怎樣正確測體溫?當感覺孩子發熱,不要憑經驗判斷孩子是否發燒,以及燒多少度。這個時候應該找到合適的體溫計給孩子測量體溫,確定孩子是否診斷髮燒,以及發燒的溫度。
  • 【乾貨】寶寶體溫分口溫、肛溫、耳溫和腋下溫度不同,你都傻傻分不清楚
    玻璃水銀體或電子體溫計玻璃水銀體或電子體溫計檢測口腔或肛溫經濟有效,但水銀測溫計易斷裂,發生水銀洩漏,導致玻璃碎片損傷,用於嬰幼兒應慎重。肛溫肛溫的正確測量方法:在末端擦上少許凡士林等潤滑劑,最好的姿勢是讓幼兒腹部朝下俯臥,並將小孩放於成人的大腿或床上,用一手扶著幼兒臀部上方的下背部,另一手將體溫計伸入距肛門口深度約1.5至2.5cm處,電子體溫計伸入2-3cm,不要過深。
  • 給寶寶測肛溫,體溫計斷在體內
    給寶寶測肛溫,體溫計斷在體內 2017年4月27日     本報長沙訊  用水銀體溫計給孩子測肛溫,體溫計不慎斷在體內,這可把家人嚇得不輕。    鄧女士家住瀏陽,4月23日晚,她發現女兒佳佳有發燒的跡象,便去買了體溫計給佳佳測體溫。「聽說肛溫測出來會準一些。」誰知鄧女士剛把體溫計插進去,佳佳就開始大哭。鄧女士仔細一看,發現體溫計好像是歪的,她趕緊將體溫計拔出來,卻發現另外一頭斷在裡面。鄧女士連夜將佳佳送到了湖南省兒童醫院。
  • 寶寶發燒了,要不要去醫院?別只盯牢體溫
    醫生,寶寶體溫超過了37.5℃,到底該不該去醫院呀?其實,該不該去醫院,不能只看體溫。判斷寶寶是不是發燒了?其實37.5℃這個分水嶺指的是,腋溫或者耳溫超過37.5℃,而口腔和肛溫並不相同,分別是37.8℃、38℃。
  • 寶寶發燒媽媽焦慮,到底該不該去醫院?
    最近,患發燒的寶寶比較多,眼看要過年了,媽媽一見寶寶生病更焦慮,寶寶發燒怎麼辦?到底該不該去醫院? 小熊請來了重慶小米熊兒童醫院內科專家、副主任醫師盧燕,為大家講講寶寶發燒的那些應對方法,希望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 寶寶肛溫該如何測量?做好這4點,一步一步來
    寶寶發燒了,家長需要測量其身體溫度,其中,測量肛門溫度是最準確也較安全的測量方法。那麼,寶寶肛溫該如何測量呢?給寶寶量肛溫有哪些注意事項?寶寶肛溫該如何測量?1、使用醫用酒精棉花或者肥皂來擦拭體溫計測量末端,消毒後用涼水浸泡。
  • 寶寶發燒 這11種情況快送醫|寶寶|發燒|體溫|送醫_網易親子
    孩子發燒時,到底哪些類型的發燒可以先觀察,哪些則需要立刻送醫院?發熱出汗好不好?要不要用藥?父母該怎麼護理?快來跟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醫師學一學。發熱測體溫 推薦測腋溫人體的不同部位對發熱的定義不一樣,肛溫超過38℃、腋溫超過37.5℃、口腔溫度超過37.8℃、背溫超過37.5℃即為發燒。
  • 寶寶發燒這11種情況快送醫 體溫超過38℃可口服退燒藥
    寶寶發燒這11種情況快送醫  推薦使用電子體溫計測腋溫,體溫超過38℃可口服退燒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白恬)寶寶發燒實在太常見,但新手爸媽遇到這種情況經常會手忙腳亂,不是盯著溫度計上的數字不敢鬆懈,就是慌慌張張地抱起孩子往醫院跑,結果可能問題並不大,被醫生勸回家觀察
  • 董醫生教你口溫、腋溫、肛溫、耳溫、額溫的區別
    所以,董醫生覺得在當下這個特殊時期,已經很有必要向老百姓科普下,到底怎樣的體溫才叫發熱?!老百姓的傳統觀念普遍認為體溫37℃以下就是正常的,但其實並非如此,正常體溫是受不同的測試部位、時間、季節及個體差異等因素影響的,正常體溫不能簡單以一個數字37℃來表示。口溫(36.3-37.2℃)、腋溫(36-37℃)、肛溫(36.5-37.7℃)。
  • 寶寶測體溫 最好量肛溫
    原標題:寶寶測體溫 最好量肛溫   腋溫或口溫這兩種測量方式都容易低估實際體溫,寶寶中暑切忌擅自口服退熱藥   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段即將到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譚小華介紹,高溫模式下,更要當心嬰幼兒中暑。
  • 38.5℃吃退燒藥,腋溫還是耳溫?如何測溫才準確?
    由於寶寶新陳代謝旺盛,一天之中變化很大,體溫常常會出現波動。清晨較低,白天略上升,晚上比較高。每個寶寶代謝的速度不一樣,因此體溫也會稍有不同。想要了解寶寶的體溫是否正常,寶媽首先要知道寶寶的基礎體溫,也就是清晨睡醒,還未起床前的體溫。
  • 給寶寶量肛溫 溫度計竟斷體內
    原標題:給寶寶量肛溫,溫度計竟斷體內   並非個例,省兒童醫院每年接診50例 醫生建議先考慮量腋溫   用溫度計給寶寶量體溫,你一般是在哪裡量?通過小屁屁測肛溫可能是很多媽媽的選擇。三歲的圈圈(化名)前幾天感冒了,有發燒症狀,媽媽用水銀溫度計在她屁屁中量體溫。
  • 額溫槍到底好不好用?值得買嗎?看完後很多寶媽都有答案了
    判斷幼兒是否感冒發燒,在家量體溫是檢測的第一步。這一步看似簡單,其實操作起來,還是讓很多人尤其是新手爸媽感到頭大。珠海的90後媽媽小梁有一對龍鳳胎,剛14個月。有天,女兒不知怎麼的一直在哭,她抱起來哄,感覺寶寶身子有點熱,懷疑是不是發燒,便拿起體溫計測。孩子太小,小梁不敢放進嘴裡。先是放在腋窩下,孩子又是哭又是亂動,怎麼都測不好。
  • 讓他來告訴你,為什麼每天要測三次體溫
    直腸溫度36.5~37.5℃嬰幼兒的新陳代謝率較兒童的高,體溫會些許偏高;老人新陳代謝率低,感染後會導致低熱症狀;女性在生理期也會出現體溫些許偏高情況。註:額溫波動大,一般不易準確測量,需根據外界環境、身體狀態、飲食、衣著、劇烈運動等來判斷。
  • 在家自測體溫為啥數值往往偏低?測腋溫到底要不要+0.3℃?
    疑惑:測腋溫要不要加0.3℃3 月 1日,家住石橋鋪天鴻龍宇金座的吳先生告訴記者,他上周日在家加班,快到中午時,感到頭有些暈,便去拿家裡的水銀體溫計測體溫。「我測了兩次,最高才 36℃。」市民劉女士說,但她最近聽說腋下體溫要比其他部位的溫度低,測出來後需要再加 0.3℃ 左右,「想想也有一定的道理,測出來一直偏低,加了之後會更接近於 37℃。但另一方面,如果測出來剛好 37℃,難道就意味著已經發燒了?」對此,劉女士表示很糾結:測腋下體溫到底要不要加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