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絡)
寶寶如出現發熱,媽媽一定不要僅憑自己的手或額頭的「感覺」來判定哦,還得老老實實用正規測量體溫的工具,買個踏實。畢竟,小兒發燒無小事,可馬虎不得。而小兒群體因其特殊性,測量體溫也有其特殊性。究竟如何特殊,且聽專家怎麼說:
寶寶由於年齡尚小,在測量體溫時往往因為害怕或不舒服而哭鬧或動彈,很難配合,進而影響其體溫的準確性。我們建議給不同大小的寶寶量體溫可選擇不同的方式,不論是測腋溫、肛溫還是口腔溫度,只要保證密閉加緊,測出的溫度都是準確的。
1、肛溫測量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
適用人群:嬰幼兒(1歲以內)
工具:常規家用體溫計
步驟:
①檢查溫度計水銀柱是否在35℃以下,如沒有,則用手腕力甩動使其下降到標準刻度;
②在體溫計的球狀頂端塗上一點凡士林保持潤滑(防止因體溫計過幹損傷寶寶直腸黏膜);
③將寶寶側身抱坐在大人一條腿上,大人兩腿夾住孩子兩下肢,露出肛門,將準備好的體溫計輕輕插入肛門不超過5cm米深處;
④手扶體溫計避免因寶寶動彈而移動位置,停留2~3分鐘,取出體溫計,用紙巾擦淨後讀取刻度。
善諾貝兒溫馨提示:將體溫計拿起,置於兩眼水平線前方,翻轉體溫計至不透明的水銀柱一面正對雙眼,即可讀出刻度。2、腋溫測量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
適用人群:1歲以上兒童
工具:常規家用體溫計
步驟:
①同肛溫檢測方法;
②在確認溫度計水銀柱在35℃以下後,把寶寶腋下的汗液擦乾;
③將準備好的溫度計(水銀那一端)由前方斜向後上方插入寶寶腋窩正中,緊貼皮膚;
④讓寶寶的手臂僅靠胸廓,再披上衣物,儘量使腋窩處形成封閉的空間,5~6分鐘後可取出體溫計讀取刻度。
3、口溫測量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
適用人群:4歲以上兒童
工具:常規家用體溫計
步驟:
①同肛溫、腋溫檢測方法;
②在確認溫度計水銀柱在35℃以下後,將有水銀球一端斜放入小朋友舌下熱窩(舌系帶兩側)處,並囑咐他緊閉口唇,勿用牙咬,5分鐘左右取出。
4、耳溫測量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
適用人群:所有兒童(尤其適合新手媽媽在寶寶新生兒時期使用)
工具:耳溫槍
步驟:
①將寶寶耳廓往後上方拉;
②順著耳道方向將它插入外耳道入口,探頭對準耳朵內的鼓膜,獲取溫度。
⑴測量前不進食熱的食物,以防體溫出現偏差。
⑵嬰幼兒在劇烈活動後體溫偏高,會影響測量結果,所以不宜在活動後量體溫。
⑶下午寶寶有正常的體溫偏高現象,如測出的讀數不正常,只要沒有超過37.5℃,媽媽們也不必太過緊張啦。
⑷寶寶洗澡後體溫會應洗澡水溫變化而有些微的升高或降低,應儘量避免在寶寶洗澡後不久量體溫。
⑸測量的部位不同,其溫度高低也各有標準。嬰幼兒正常體溫在37℃左右,正常情況下腋溫較口腔溫低0.3℃~0.5℃,肛溫比口腔溫高0.5℃。如以口腔溫度為準,口腔溫高於37.5℃就是發燒,37℃~38℃是低燒,38℃~39℃是中度發燒,39℃~41℃是高燒,41℃以上為超高燒。媽媽們要牢記哦。
善諾貝兒最後想說的是:
體溫是身體健康的警鈴,寶寶體溫升高表明體內有了變化。對低燒和中度發熱,一般不要立即用退燒藥(醫學上規定嬰幼兒在體溫超過38.5℃並有持續上升趨勢時需要使用退熱藥),要請醫生查清原因。對高熱和超高熱,立即採取物理和藥物降溫,並儘快送至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