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法研究【2】普通法的起源

2021-03-02 土星報
1.2制定法

接下來我將考察馬修·黑爾在《英格蘭普通法史》(The History of the Common Law of England)中對普通法起源的歷史考察。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黑爾本人即是普通法法律人的傑出代表。這本書是按法律人的歷史觀寫成的,能夠排除現代史學的偏見。

英格蘭的法律可以分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兩類。成文法包括制定法或者議會法。成文法分為兩類:在法律追憶期之前已經被制定出來的,和在法律追憶期之中或者之後被制定出來的。追憶期是令狀中的時效基準(tine of limitation),例如理查一世於1189年7月6日加冕,該日期就是追憶期的開始。

在追憶期以前制定的成文法,都可以視為不成文法。這是因為「在法律追憶期之前意味著沒有明確的開端,至少沒有法律被公示的那種開端,但是他們是經由純粹的自古依賴的慣例或習慣而獲得力量。」[1]這種追憶期以前的制定法,可以被認為是普通法的一部分。

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追憶期之前制定的成文法,並不會因為沒有檔案而失傳。因為,儘管沒有書面證據,「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傳統,即古代和現代的答辯狀和已經被普遍承認的意見和聲望,以及在法律上造詣頗深的法官們的認可,使它們成為了法律。」[2]但是沒有公開的議會法則另當別論,若無證據,則應該視為不存在。

1.3不成文法

不成文法也有書面材料,否則就會失去確定性,書面材料包括教皇敕令、起訴書、訴訟過程、判決書、司法決定、博學之士的論證中等。之所以稱之為不成文法,不是因為沒有書面證據,而是因為它們的權威來源不是以書面形式確定下來的,而是因為「在長時間無始無終的使用中藉助習慣的力量和在這個王國被接受的事實而取得了約束力和法律的效力」。[3]

不成文法分為普通法和特別法。普通法包括(1)與財產有關的私法(2)法律程序。特別法包括教會法和民法。普通法優於特別法,因為普通法法院能夠管轄特別法法院,並決定這些法院的管轄權。

第一,普通法的確決定了這些習慣中什麼是好的、合理的,什麼是不合理的、無效的。第二,普通法給被斷定合理的習慣上的義務以效力和效果。第三,普通法決定多長時間足以成就這樣一個習慣。第四,普通法幹預並權威性地決定這些習慣的解釋、限制和擴展適用。[4]

這裡就引出了普通法的理性問題。普通法並非機械地接受習慣,而是理性地影響習慣。那麼,這樣普通法與理性的立法又有什麼區別呢?這個問題將在下一章探討。

普通法為什麼叫普通法?它是「普遍正義得義實施的普遍規則」[5]。普通法可以祛除王國政府的正當秩序由於人們或時代的錯誤而遭到的破壞。普通法的維護人盡皆知的人與人之間的權利和正義的公正、普遍的規則。[6]普通法叫普通法,可能有幾個原因:(1)與制定法相區分(2)和地方法相區分(3)表明它是國內普遍的規則,對任何人都是普遍適用的

黑爾認為,對普通法的起源給出一個滿意的推測是非常困難的。理由如下:

(1)法律要符合民族的處境、需要和便利,因此法律不可能不變化。普通法的記錄也有可能不是連續的,會缺失檔案。但是,普通法的改變和添付並不否認普通法仍然是連續的。

(2)與作為法律適用對象的民族有關。首先,法律源頭沒有確定的記錄。其次,法律受到外來民族的影響,使之產生了很多分支,為這些分支找到源頭是不可能的。但是,重要的不是法律的源頭。黑爾評價道,由於法律的約束力源自接受和認可,因此尋找法律的源頭是無意義的。這也隱含了否定諾曼徵服的意義,我將在下一小節進行探討。

法律的力量、約束力及其形式特徵不是依賴於將它們帶到這裡來的丹麥人、撒克遜人或諾曼人,它們是因為被接受並被認可才成為法律並在這個王國裡有約束力的。[7]

那麼,什麼賦予了法律以權威呢?黑爾認為包括(1)共同慣例、習慣或實踐(2)議會法(3)司法判決。司法判決即使不是法律,也更好地證明了法律是什麼。如果司法判決是法律,則因為它是對法律或習慣的明確判斷、因為它是通過法律推理得出的、因為它是對法律條款的準確解釋。

1.4 諾曼徵服的意義

黑爾認為,無知和有偏見的人往往認為,英國的法律是諾曼徵服的後果,帶有屈從徵服者意志的標識。但是,實施諾曼徵服並沒有改變整個王國的法律。對此,黑爾提出了五點理由來反駁:

(1)何謂徵服?發生於何時?有什麼權利?黑爾提出這個問題,是想說明徵服者威廉並沒有取得絕對的權利。簡言之,若被徵服者不認可徵服者的權利,那麼他們仍然會捲土重來,徵服不可能徹底。如果要獲得徹底的徵服,必須依靠被徵服者的同意,而不是依靠武力——武力總有一天會被反彈。同意是徵服權利的基石,同意要求尊重被徵服者先前的法律。因此,徵服者威廉根本沒有從徵服權中獲得改變普通法的權利。

(2)徵服的種類。簡言之,威廉對英格蘭的徵服不是對人民的徵服,而只是對君主的勝利,因此不能引出改變人民的法律的權利。

(3)在徵服者威廉到來之時,英格蘭法如何傲然屹立?因為在威廉來英國以前,普通法就已經是有效的了,所以威廉沒有改變普通法的必要。

(4)威廉事實上有沒有改變普通法?黑爾認為這關鍵要看有沒有人被剝奪財產,事實上是沒有。其次,威廉儘管引入了諾曼第法,但是這並未在實質上改變了普通法。對此,黑爾研究了普通法和諾曼第法的相似之處。

英格蘭法和諾曼第法之間的相似性早已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但有些人不好好考慮這些相似之處,而是假定這就是徵服者權力導致的現象,是這種權力讓英國法符合諾曼第法的。……事實上,這一論斷荒謬至極。[8]

這可以讓我們聯想到後世以霍布斯、施米特為代表的主權決斷論等法律學說。但是,主權決斷論是及其簡單化的思維。黑爾為了反駁這種思維,討論了幾個問題:

(1)英格蘭王國和諾曼第公國受同一個統治者統治的時間總共持續了多長時間?這個問題可以看出歷史觀的差別:諾曼人統治雖然是新的事件,但是並未給更長久的歷史造成變化。

(2)關於諾曼第法律,我們有什麼證據?《諾曼第大習慣法》即是唯一普遍認可的證據。

(3)英格蘭法和諾曼第法的相似性表現在哪些方面?黑爾認為,首先,有一些法律從未在英格蘭適用過,例如《諾曼第大習慣法》第15、第27章在英格蘭從未適用過。其次,有一些適用於諾曼第的法律在諾曼徵服之前很久就在英格蘭適用了。例如陪審團制度。第三,在某些方式上,諾曼第法和英格蘭法在事實問題上保持一致,但在程序上不一致。第四,完全相同。(案例略)

(4)相似性的基礎和原因是什麼?黑爾認為,有兩點前提必須明確:第一,相似性不是由徵服者造成的;第二,相似性是因為諾曼第法模仿英格蘭法,而不是相反。英格蘭和諾曼第的交流使得諾曼第法逐漸趨向於英格蘭法。黑爾認為這是不言而喻的。一個重要的證據就是《諾曼第大習慣法》是在亨利二世時期彙編的,這個時期英格蘭法已經完善,因此諾曼第法遵循的是格蘭維爾的模式。黑爾論證道,如果諾曼第法已經被彙編成大全,那麼它就早於徵服者威廉而存在於諾曼第,因而不可能是威廉用主權創立的。

對此我們可以參照英格蘭法輸入蘇格蘭的過程進行對比。黑爾認為:「發掘英格蘭法對蘇格蘭的輸出跟此前所展現的對諾曼第的輸出相得益彰。」[9]黑爾不可能認為英格蘭法是通過武力輸入蘇格蘭的,否則就會自相矛盾。愛德華一世為了統一蘇格蘭,最好的辦法就是使蘇格蘭的利益成為英格蘭的利益,而要這麼做最好莫過於在這些地方確立一種普遍使用的法律和正義準則。這麼做之所以可能,是因為英格蘭法契合蘇格蘭的氣質。

他(愛德華一世)當然知道英格蘭法是如此優越完全契合被統治民族的氣質,能夠勝任司法管理之需,能夠保障一個王國的和平,並且也能夠維護政府的安全。[10]

這就引出了新的問題:普通法是具有普世性的嗎?我在最後再討論這個問題。

相關焦點

  • 英國普通法的起源
    在英國法中,我們經常言及的「遵循先例原則」、「陪審制」等原則,都是從普通法中發展起來的。在學習英國法的過程中,首先要明了普通法發展的基本脈絡。  1066年是英國與歐洲史上一個重要的年份,在這一年,諾曼人徵服英格蘭。這以前的時期,英國稱為盎格魯撒克遜法時期。雖然羅馬人統治不列顛達400年之久,但羅馬人撤離後,接踵而至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徵服不列顛,英國早期的法律和法律制度才開始出現。
  • 英國的普通法
    2003-10-23 10:32:18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楊 俊 忻賢麟 王 元 薛 振   英國普通法是以令狀訴訟制度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 鄭戈 如何閱讀《普通法》
    伯林的這篇文章(或這本書)旨在探討列夫·託爾斯泰的歷史觀,託爾斯泰在那裡被描述為一隻偽裝成刺蝟的狐狸。這個比喻對我們理解霍姆斯或許會有所幫助。1880年11月-12月,時年39歲的波士頓律師奧利弗·文德爾·霍姆斯應邀在羅威爾學社[2]作了一系列關於「普通法」的公開演講。這些演講的講稿於1881年3月出版,這就是被波斯納稱為「由一位美國人撰寫的最偉大的法學著作」的《普通法》[3]。
  • 普通法的精神
    龐德在書中涉及到幾個我比較感興趣的問題:一是關於普通法。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從教科書上了解的普通法的特徵是遵循先例、法官造法、陪審制。也許已經過很多年,殘存的記憶不一定準確,但大體上的印象是這樣的。龐德認為,普通法具有三個特徵:1、法律至上;2、判例和先例;3、辯論式訴訟程序。他把法律至上作為首要特徵,我敢肯定地說,我學的教科書上是沒有。
  • 實踐理性與普通法方法
    狹義而言是指現在的普通法國家,特別是英美的某些實體法,再寬泛而言是指任何由法官通過司法裁決而形成的判例法,最寬泛來說是一種思考政治法律問題的方式,如斯託納所說,「普通法的精神包括某種思考政治自由的方式,而不僅僅是在法庭上解決案件」[1]。我肯定不是在提倡狹窄意義上的普通法,也沒有任何要把具體的英美普通法規則照搬到中國來的意思。
  • 普通法和大陸法有什麼區別?
    普通法,又叫英美習慣法,大陸法,即大陸成文法,這是世界上的兩種法律體系。這兩種法律體系都源自歐洲。
  • 普通法世界的司法技藝
    普通法法官的司法技藝,是指普通法法官在司法過程中為解決糾紛而可能運用到的各種技藝。因為我們很少在歐陸法中談起這個問題;即使是在普通法中,儘管不時有人提起這類東西或用到類似的語詞或表述,但也很少有人專門將之拿出來作專題討論。但我認為在普通法法官那裡,司法技藝是存在的。  首先,這種技藝集中體現在如何將規則適用於手頭的案件以解決糾紛、警示未來甚至是發展法律方面。許多研究已經表明,不是說有了規則,將既有規則適用於手頭的案件解決糾紛就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 英國普通法究竟有何魅力?
    主要表現在,比如,無法對普通法中的某些現象給出屬於自己的、具有足夠說服力的解釋,在與本土的普通法法律家溝通時經常因為缺乏必要的背景而無法真正深入,或只能自說自話,無法真正有效地對普通法進行借鑑。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當然很複雜,但單從專業本身的視角來看 最根本的還是因為我們尚未對普通法形成一種系統、整體、內在的理解和認識。
  • 人大與牛津大學法學院、英中協會合作建設普通法中心
    人民網北京9月4日電(記者徐雋)為提升我國法學界對普通法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水平,促進我國與以英國為代表的普通法系國家在法律理論與實踐領域的合作交流,日前,中國人民大法學院與牛津大學法學院、英國協會協商決定共同建設普通法中心。
  • 紳士的功課:普通法經典讀物推介
    當然,布氏說的法律主要是普通法。因為普通法是英國本土的,是世代傳承的,更是自由的,蘊藏著英國「先進政體的精髓」。對此,布氏不吝讚美之辭:普通法這門學科,它是一門設定判斷是非的標準,弘揚正義,阻止、懲治和糾正罪惡的學科;它的理論匯聚了最高尚之人的思想精粹,它的實踐又運用了人類心靈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美德;它涵蓋甚廣又可普遍適用,既考慮到每個人作為一個個體的需要,同時又顧及整個團體。
  • 清教革命與英國普通法的現代化|哈羅德·伯爾曼
    作者|哈羅德·伯爾曼(Harold J.Berman)世界知名的比較法學家、國際法學家、法史學家,是法與宗教關係研究領域最著名也最具代表性的學者
  • 施展:普通法承諾的不是善惡有報
    作者:施展(外交學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文章要點:1.《大憲章》並不是民主的產物,《大憲章》承諾的也不是民主,而是自由。因為籤訂《大憲章》的人一共就幾十個貴族和約翰二世,加一塊兒才幾十個人,離民主遠著呢。
  • 普通法的歷史邏輯:英國如何走向近代法治國家?
    在西方的法律體系中,只有控制著人們日常生活關係的普通法,非常獨特地從英國發展起來,最終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英國法治傳統。這種法律史上的獨特現象,一直是學者們關注的焦點。筆者認為,這一結果是英國法制體系經由三個相互聯繫,又獨具特色的歷史階段演變而形成的。由於目前國內學術界對此問題基本上沒有涉及,因此,本文準備就此談談自己的一些研讀體會,或許能對史學界加強對英國法治問題的研究起到某種拋磚引玉的作用。
  • 《民法典》解讀11:民法典的法律適用原則,特別法優於普通法
    民法根據其適用範圍的不同,可分為特別法和普通法,它們都是由同一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規範性文件,屬於同位法。同位法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權限範圍內施行。其中,普通法適用於一般情況,特別法適用於特定情況。特別法優於普通法。是指具體民事法律事務中,有特別法規定時應適用特別法,而不適用普通法,只有無特別規定時才適用普通法。
  • 《英國普通法的形成》序與跋
    程序至上的特點在早期普通法中的一個體現就是訟師制度。訟師身兼證人(訴訟參與人)和裁判者雙重身份,訟師的數目比較龐大,有半專業性的,有純臨時性的;訟師制度表明,知情人在糾紛解決中有充分發表意見和做出裁判的機會。我們不能不承認,這樣的訴訟程序是理性和公正的,而公正的程序通常能夠產生公正的判決——當然,這樣的公正是具有時代性的,是歷史的和相對的。
  • 鬱迪|取徑於法學的史學探源——波考克的普通法與封建法研究
    文章腳註[1]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王寅麗教授較早對《馬基雅維利時刻》有所關注,發表數篇波考克與阿倫特的對比研究;天津師範大學政治學系劉訓練教授執行主編的《政治思想史》月刊對波考克思想也多有關注;而在2017年5、6、7月,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劉小楓教授連續刊發《「馬基雅維利時刻」與美國政制》(《甘肅社會科學》)、《波考克如何為馬基雅維利辯護
  • 普通法與特別的關係就好似法典的總則與分則的關係
    研修法律學,尤其是在在面對具體的法律部門及其法律條文規定時,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係是始終繞不開的,因為這是法律的適用問題,最為直觀的一次體現,牽涉到具體該適用哪部法律的條文,其結果可能存在著重大的差異。因此、對比特別法,針對某一方面,「特事特法」,正是普通法所不具備的,當然普通法也有非常特別細緻的地方,但相對於特別法的「特別」凸出,普通法的規範還是不夠的。另外,還得要說一句,所有的法律反映的都是社會中的現象的規制性為題,但是法律對於極其罕見的社會內容是不會做出具體的規範的。
  • 梁愛詩:《基本法》在普通法制度下得以充實發展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在座談會上說,《基本法》與普通法的交匯,要經過一個磨合期。《基本法》的第160條條文,超過1/3已經法院作出過裁決,透過這些訴訟的案例,《基本法》在普通法制度下得以充實和發展,並充分顯示它的生命力。
  •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世界史研究網報導我院召開的「歷史比較視野中普通法與大陸法」學術研討會
    (河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巨永明院長致辭)  會議由河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張建輝博士主持,河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巨永明教授致開幕詞,他首先對各位遠道而來的專家學者表示歡迎,之後介紹了河南師範大學以及歷史文化學院的歷史沿革,表明召開此次研討會的目的在於為法學界與歷史學界搭建一個平臺,從歷史的視野出發,探討普通法與大陸法的異同
  • 環球普通法大不同系列 | 專家證人——(1) 基本概念及隱藏的雷區——「默示放棄特權」
    《IBA規則》第5.2c條要求專家在報告中作出其獨立於當事人、當事人法律顧問和仲裁庭的聲明。該規定的主要目的不是要排除與案件參與者或案件有任何聯繫的專家,而是要強調由當事人指定的專家有責任以獨立和中立的方式評估案件。特別是,如果該專家對案件的結果有經濟利益,或者與他人的關係妨礙其提供誠實和坦率的意見,則該人將失去作為當事人指定專家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