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8月3日電(孫瑤) 東北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李文星曾一心想成為一名JAVA工程師。他選擇了通過網際網路招聘平臺「BOSS直聘」尋找這麼一份工作,並最終得到了offer——這對於一名大學畢業生來說是一件稀鬆平常,同時也值得慶賀的事。然而誰也沒有預料到,在獲得這份工作僅僅兩個月之後,李文星竟殞命他鄉。公安部門根據李文星隨身攜帶的傳銷筆記等物證,分析認為李文星極有可能誤入了傳銷組織。這家傳銷組織,據稱正是冒充了一家正規企業,在BOSS直聘上給李文星發出了offer。
李文星畢業照
儘管BOSS直聘隨後對李文星之死進行了回應,表示「願意承擔法律責任」。但一個傳銷組織居然能如此堂而皇之在一家知名招聘平臺上發布了信息,這不禁讓人細思極恐。
從BOSS直聘到傳銷組織
用了幾步?
今年23歲的李文星去年剛從東北大學的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畢業。他並不想找與本專業有關的工作,因為總要出遠門,不能照顧父母。他想找份IT行業的工作,做個JAVA工程師。
於是,他天天宅在北京天通苑的出租屋裡,刷BOSS直聘——一款號稱BOSS與牛人直接開聊的免費招聘工具。專業的不對口使他獲得的面試機會很少,他每天跟幾十位「BOSS」打招呼,大多石沉大海,直到一家名為「北京科藍公司」的人力「薛婷婷」回復了他。
經過電話面試後,該公司用個人郵箱給他發了offer,通知他去天津濱海高新區軟體園報到。對工作的渴望讓李文星放鬆了警惕,這個細節沒有引起他的注意。5月20日,他去了天津濱海新區。
發現李文星屍體的水坑 圖片來源:芥末堆看教育
去公司「報到」後不久,家人和朋友發現李文星開始變得態度冷淡、頻繁失聯、多次借錢,種種反常跡象讓人懷疑他是不是陷入了傳銷組織。直到7月14日,李文星的屍體在天津靜海區一處偏僻的水坑裡被發現。
公安部門根據在李文星屍體上發現的傳銷筆記等物證,分析認為其極有可能誤入傳銷組織。
那麼李文星應聘的「北京科藍公司」就是那家致其殞命的罪魁禍首,傳銷組織嗎?
事實好像又不是這樣。
有媒體採訪了給了李文星「offer」的「北京科藍軟體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卻表示,和李文星聯繫的「薛婷婷」並非該公司員工。此外,他們的郵件都是通過企業郵箱發送給求職者,而不是個人的QQ郵箱。
也就是說,在BOSS直聘上與李文星聯繫的所謂「北京科藍公司」是一家冒名招聘的「李鬼」公司。而這家公司,又是怎樣進入BOSS直聘平臺的?
明星招聘平臺
和沒有審核的職位發布
根據官網介紹,「BOSS直聘」是北京華品博睿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旗下產品,創建於2014年7月,是一款「讓牛人和未來BOSS直接線上開聊的方式找工作」的應用。用戶可在APP上採用聊天的方式,與企業高管,甚至是創始人一對一溝通,更快速地獲得offer。
BOSS直聘的宣傳海報
BOSS直聘自創立以來一直是致力於招聘的「明星公司」,曾獲數輪千萬級融資,包括今日資本、順為資本等機構先後對其進行投資。
那麼,這個明星招聘網站是如何審核企業資質的?8月2日,《新京報》記者以手機號註冊BOSS直聘,在填寫個人姓名,虛構公司全稱、簡稱以及職務後,隨即成功發布了一條招聘「視覺設計師」的虛假廣告。在發布虛假招聘廣告的一個小時內,已有19人查看相關職位,並有6人發來了簡歷。
而此前,虎嗅作者朱利安以「前BOSS直聘市場公關經理」的身份爆料了BOSS直聘的審核程序:
第一道審核來自於企業自主的登記,此階段由北京運營總部僅負責收集信息,因為總部沒有甄別全國如此多的城市中如此龐大的企業資質登記信息的處理能力。
第二道審核來自於本地區的銷售人員,他們具有審核企業資質的權力,但大部分時候僅有完成銷售工具達成其KPI的義務,他們獲取企業信息的方式大部分僅限於網絡。
第三道審核,即能夠掌握本地區所有企業名錄的把關人是本地區的商務總監、城市經理。雖然名為審核的最後一關,但卻是地區銷售業績的直接獲利者,其審核資質的注意力集中於該企業的發展程度能否給平臺支付付費工具從而帶來足夠的廣告收入。
顯然,這樣的審核機制並不能將冒名招聘的「李鬼」公司拒之門外。而李文星也不是唯一的受騙者。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自去年以來,已有數十名網友在網上發帖,稱在BOSS直聘平臺遭遇「招聘騙局」,其中多人自稱「被騙去天津」。
今年6月畢業的江蘇大學生張明(化名)稱與李文星有相似經歷,在BOSS直聘平臺上發布簡歷後收到一位自稱杭州某網絡科技公司招聘人員的消息,卻要求要先去天津出差2個月。張明前往天津,對接的招聘人員不斷變換約定地點,要求按照對方的路線走。張明懷疑自己被傳銷組織騙了,立即決定回程。
大學應屆畢業生餘陽(化名)稱,在BOSS直聘上投了簡歷後,接到一家掛名在山東公司的聯繫,被告知需先去天津培訓3個月,認為可能是騙局就沒去。
對於種種質疑,BOSS直聘在回應「李文星事件」時說道,「我們意識到2015年初以來,平臺執行的『只發一個職位,資料合規,可以先發;不觸發舉報,可以招聘』這一機制,存在很大的問題。」並宣稱「BOSS直聘從8月3日凌晨開始,全面進行了調整,對於所有招聘者執行事先審核認證的流程。」
不能不說的網絡招聘亂象
廣州市青年就業創業導師程敏在接受《工人日報》採訪時表示,「不少網絡招聘的受騙者都是剛剛畢業的職校生或者大學生,急於找工作的心理和缺乏社會經驗的弱點容易被利用。同時,對網際網路招聘的監管不到位,處罰力度不夠,違法成本過低也讓一些投機者有機可乘。」
之前,早有公開媒體報導過諸多國內知名招聘網站因監管不力,頻陷「坑騙」風波:
新華社7月21日報導,在號稱「中國最大的生活服務平臺」58同城,網友自訴被騙的涉及多個生活服務領域,其中找工作、找兼職、租房等領域比較突出。其中,58同城官方微博評論區一位網友留言說,他在58同城「被騙過三次」。還有一位大學生網友說,找工作推薦培訓公司,培訓公司一開口就要一萬塊。網友「少年無煩惱」說:「58同城裡邊的騙子差點把我騙進傳銷,還打著別的公司旗號招搖撞騙。」
《工人日報》也曾報導過網際網路招聘的那些「坑」:記者登錄多家求職網站發現,各類招聘信息眼花繚亂,有的崗位招聘幾乎「零門檻」。記者填寫了簡單的個人資料和手機號碼就獲得了一家電商公司的面試資格,不過,記者的手機隨後就收到了繳納200元報名費的簡訊。求職者在網際網路招聘中遇到的「坑」並不算少,除了辦理從業資格證,交培訓費也是常用的「幌子」。
「許多招聘網站,不進行驗證,即可發布招聘廣告,這不是技術漏洞,更多的是管理漏洞。」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亞太網絡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劉德良建議,招聘網站應加強監管,以避免再次發生類似李文星的悲劇。
「對於這種事件,關鍵是要追究詐騙者的責任,但如果招聘網站平臺對此知情,則不論是否具體參與實施了詐騙活動的後續環節,亦可作為共犯處理。」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新年認為。對於顯而易見的,平臺應當獲知的違法信息,平臺負有監測排除的義務。「特別是經過受害者反映投訴或公安機關通報,平臺已經獲知的違法信息,如果未及時刪除而造成的損害擴大部分顯然應當承擔責任。」
網上求職怎麼辨別虛假招聘
程敏告誡畢業生,網際網路招聘騙局往往利用畢業生急於找工作,且沒有社會經驗的弱點。她建議畢業生在投簡歷時,要提前了解公司的背景、是否有負面新聞等,一般來說,正規公司是不會向應聘者收押金、培訓費用的。
另外,虛假招聘還有以下8個顯著特徵,希望就業者擦亮眼睛,多加留心!
1、招聘單位沒有名字,查不到任何信息,只有手機號碼和電子郵件的單一聯繫方式。
2、收取「服裝費、夥食費、體檢費、報名費、辦卡費、押金、培訓費」等各種費用。
3、告知無需任何條件即可直接面試、上崗。
4、通知面試職位明顯與實際工作崗位不同。
5、期許薪資明顯高於同職位同工種薪資水平。
6、扣押、或以保管為名索要身份證、畢業證等證件。
7、公司地址含糊不清,面市場所不正規,類似臨時租借來的賓館等地。
8、非正常工作時間段預約面試,或面試地點在很偏遠的地方。(文中未標明出處的圖片均來自網絡)(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