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事件本身的一個看法
人民日報評論深圳先送禮後舉報事件,教師「身正則不怕挖坑」:
深圳市南山區某學校六年級一位班主任被某家長舉報「收禮」遭到校方的調查。但數位家長反映,這名班主任一直以來公平公正,深受學生們愛戴,此次遭到班上某位家長的陷害,是因為沒有滿足這名家長要孩子當班長、評優等不正當要求,希望校方還班主任一個公道。
在這件老師與家長的矛盾事件中,我們先不管誰對誰錯。我們就像看待平常事一樣去思考,我們社會倡導的就是公平、公正,這是寫入了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中的,就是在整個社會層面提倡這種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
如果家長為學生虛名、虛職等利益與老師形成閨蜜關係,並給這位閨蜜老師挖坑、設陷阱,那麼其居心極端叵測,完全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小人舉動。這樣的事情,一定要給予嚴厲的懲罰,甚至是數倍於平常的處罰。
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得不收禮,或者說後面也向學生家長回禮,甚至金額也不菲的情況下,那麼老師是做到了身正為師、德高為範的榜樣,是我們各位老師學習的典範。
這是對此次深圳收禮老師事件的一個基本看法。
關於送禮界限的看法
在這個事情背後,涉及到的是關於是否給老師送禮問題所引發的討論。有一個詞語「界限」很是受到爭議,私人生活還是工作職責,之間的界限似乎不好界定,甚至還要討論弄出一個具體的規範。其實哪裡沒有規範界定這些事情呢?但是,有界定的人,也同樣會有鑽空子的人。法律條文那麼多,難道就把那些鑽漏洞的人完全杜絕了嗎?還不是在不斷增加新條文,防範新的不良行為。
那有沒有一個真正的界限呢?其實一直就有的,國家提倡的「不忘初心」指的是什麼心,不就是我們做事的時候,心中冒出一個想法的源頭嗎?所以,我們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不斷地去審問我們的「初心」是什麼,用內省、反思的方法提升自己的個人修養。
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有家長以送禮的方式幫助我們老師渡過難關,這樣的禮我們收還是不收?尤其是當這個困難都危及到家人性命的時候,這個禮是收還是不收?
禮重還是人的性命重?
我們強調內心的修養是希望每一位老師都能學會自我省察,提升個人品質,但也不可避免會排除部分老師只會按一些基本的規章制度辦事。對此,一般情況下,我們要求老師只準收學生自己親手做的手工作品為禮物,而且就是用簡單的紙張、卡片製作而成,那這部分禮物可以收。對於其他涉及財物等貴重物品的禮物一律拒收。
雖然,有所界限,有所規則,我們還是要弄清楚最根本的規則還是在我們的「初心」上面,而不是外面的物品。如此才能真正培養出有優秀品格的好老師、大先生。
結束語
古人清楚告訴我們「身正不怕影子斜」,所以老師只要身正,根本不用害怕被「挖坑」。但是怕的就是我們老師無法領會「初心」的內省方法,把注意力放在外面的各種誘惑上,迷失了老師應有的良心。
我們國家需要有「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的「大先生」不斷湧現出來!
我是@童教雷鳴,很高興為您解答,如果喜歡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