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歷史
【課標】
運用地質年代表等資料1,簡要描述2地球的演化進程3。
【課標解讀】
1.「運用」的要求是指學生會運用圖文、圖表和視頻資料,從資料中提取、整合歸納信息;要求學生會運用《地質年代表》和其他相關資料,這些資料可以是有助於學生理解地球地質演化發展的文字和圖像;在使用地質年代資料時,要清楚講明白「地質年代」「代」劃分的依據是什麼?這個內容需要學生建立相應地質年代地球表面的自然圖景和不同地質年代之間的關係,形成一種宏觀視角下的時空組合。許多內容較為抽象,需要用大量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圖像等材料為支持
2.「描述」,即學生會用語言或者文字說出地球的演化進程,教學中要提供學生「描述」的機會
3.「地球的演化過程」指「界(代)」的更替過程,包括距今的年份、地球的基本面貌、地殼運動的情況、古生物情況等。在描述的過程中,要求學生突出各年代的特徵,注重動態發展的內容和年代間的轉變,最終獲得對地球演化整體性的認識
本節課的內容需要較多的鋪墊性知識,如地層、地殼和古生物的相關知識以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和描述
【教材解讀】
本節講述的是地球形成後的演化過程,從宏觀視角對地球的歷史有一個較為基本的認識,為後續的自然地理學習奠定一個基礎
教材中給出了比較多的圖表和文字資料,內容上較為瑣碎和碎片化。因此在課堂上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歸納和整理,使得學生可以系統化、條理化去理解和記憶
同時教材中一些概念和背景知識是缺失的,需要對其進行一定的補充
【教學重點】
地球演化歷程
【教學難點】
地質年代表的劃分依據、時間單位和識記
【教學目標】
1.理解並說出「古生物化石」「沉積巖地層」和地質年代表構建的關係
2.理解地質年代和界(代)的劃分依據
3. 通過地質年代表等資料,簡要描述不同地質年代的時間尺度
4. 描述不同地質時代的年份、地球的基本面貌、地殼運動情況和古生物情況
【講義】
1.化石與地層的關係
2.生物演化歷程
3.生物演化歷程-海陸變遷,生物演化,礦產
【參考書籍】
1.《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普通高中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地理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普通高中教科書地理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鼎尖教案人教版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冊》,延邊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