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是我們在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師招聘考試(部分地區)會用涉及到的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很多考生往年都會在這裡栽跟頭。
教師之夢微信公眾號在之前也發過不少教學設計模板和一些萬能模板,需要的同學可以在後臺回復教學設計進行查看。
《地球的結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藉助地震波傳播速度和距離地表深度的關係圖,說出劃分地球內部三個圈層的主要依據和主要界面,並分析說明界面附近地震波傳播速度的變化特徵。
2.說出地球的圈層結構,分析概括出地球各部圈層的主要特點。
3.學會繪製簡單的地球圈層示意圖。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閱讀教材、圖片分析等方式,知道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速度及特點,明確地球內部的圈層劃分及各圈層的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激發學生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和強烈欲望,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從而樹立正確的環境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難點】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和地球內部物質組成的關係;軟流層的位置及巖石圈的範圍。
三、教學方法
小組討論法、問答法、圖片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導入】我們吃雞蛋的時候,剝開雞蛋,都知道雞蛋是幾層的,有沒有同學想過構成這種適合人類生存環境的地球可以分為幾層呢?他們在結構上有何特點呢?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將獲得問題的答案。
環節二:新課教學
過渡:與吃雞蛋不同,我們要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肯定不能把地球剝開看看到底有幾層,那麼我們怎麼才能知道地球的內部結構呢?
1.劃分依據——地震波
【教師引導】
(1)夏季我們挑選西瓜的方法。為了能夠吃到可口的西瓜,我們通常把西瓜託在手上,用另一隻手敲打西瓜,靠聽這種敲打產生的震動在西瓜內部傳播的聲音來判斷西瓜的生熟、質量的優劣。
(2)播放「汽車從柏油路駛向高速公路」的視頻資料。
通過上述材料啟發學生可以用震動速度的變化來探索地球內部結構。
【學生活動】讀教材閱讀部分「認識地球內部結構」,思考問題:什麼叫地震波?地震波一般有哪兩種?各有什麼特點?
【師生小結】地震的能量以波動的方式向外傳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縱波和橫波之分,縱波傳播速度較快,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都隨著所通過物質的性質而變化。
【展示圖片】PPT展示圖片「地震波傳播速度和距離地表深度的關係」。(先展示左半部分)
【提出問題】
(1)縱坐標與橫坐標分別表示的含義?
(2)在什麼深度上有明顯的變化?怎麼變化?
(3)在兩個不連續面上,地震波波速的突然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4)推測2900千米深處的不連續面兩側地球物質的狀態可能是什麼?
【小組討論】學生讀圖思考後針對問題展開討論,小組代表發言,其他成員可適當進行補充。
【教師小結】地球內部有兩個不連續面。一個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處(指大陸部分),在這個不連續面以下,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這個不連續面是奧地利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首先發現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個在地下2900千米深處,縱波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則完全消失。這個不連續面是德國地震學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2.三大圈層:地殼、地幔和地核
【學生活動】根據「地震波傳播速度和距離地表深度的關係」左半部分圖片和教師小結內容思考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學生交流後再展示右半部分驗證自己的猜想。
承接:科學家通過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突然變化,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為界面,把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以上我們了解了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劃分,那麼,各圈層有何特點呢?
(1)地殼
【展示圖片】展示「地球內部圈層示意圖」。
【教師引導】利用地球儀和「地球內部圈層示意圖」指出: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一層很薄的固體外殼,叫做地殼。
【教師提問】出示「地殼結構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在空間分布和厚度上各有何特點?能否用一句話總結地殼厚度的變化規律?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大陸地殼較厚;海洋地殼較薄。地球大範圍固體表面的海拔越高,地殼越厚,海拔越低,地殼越薄。
過渡:地殼主要是由90多種化學元素組成,這些化學元素組成了多樣的礦物並最終形成了三大類巖石。那麼,構成地殼的化學元素有哪些?在地殼中的分布有何特點?
(2)地幔
承轉:以上我們了解了地殼的有關知識,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思考回答有關地幔和地核的相關問題。
【提問】
①什麼叫地幔?厚度怎樣?地幔主要由哪些物質組成?其含量從上到下怎樣變化?
②地幔可分為哪兩部分?上、下地幔的物質性狀有何特點?
③上地幔頂部還存在一個什麼層?是如何形成的?
④巖石圈的範圍包括哪些?
【學生活動】對照教材「地球內部圈層示意圖」,帶著這一系列問題自主閱讀教材或合作探究後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PPT展示「圈層剖面圖」(結合圖示總結精講)
①地幔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間,處在地殼與地核之間,又叫中間層。深度從5~70千米以下到2900千米。它仍是固體,主要物質成分是鐵鎂的矽酸鹽類,由上而下,鐵鎂含量逐漸增加。
②以地下1000千米深處為界,地幔又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兩部分。上地幔具有固體特徵,主要由含鐵、鎂的矽酸鹽類礦物組成。下地幔的溫度、壓力和密度都增大,物質在這樣的高溫高壓下呈現可塑性固體狀態。
③在地下50~250千米範圍內的上地幔頂部,存在一個軟流層,根據推理,它可能是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蛻變生熱而形成的高溫異常、局部是熔融狀態的圈層,稱為軟流層,一般認為這裡是巖漿的發源地。
④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是由巖石組成的,合稱巖石圈。
(3)地核
【教師提問】什麼叫地核?地核可分為哪兩部分?各自的厚度和物質性狀怎樣?
【學生自學】對照教材插圖「地球內部圈層圖」,自學課文後進行交流,教師針對回答進行點撥。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可以用半熟的雞蛋來形象直觀地記憶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和物質組成。蛋殼為地殼;蛋白為地幔,由於是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漿代表軟流層中的巖漿;蛋殼與蛋白之間的膜和地殼合起來就是巖石圈;蛋黃為地核。
環節三:課堂小結
結束語:地球在結構上的一個明顯特徵是圈層構造。依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突然變化的兩個不連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將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環節四:課後作業
繪製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並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進一步認識地球的圈層結構。
五、板書設計
《地球的結構》說課稿
說課過程: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節地球的結構。
一、 說教材
本節課是繼前面三節學習了地球的宇宙環境和地球自轉及公轉的地理意義後,繼續學習地球自身的特點,為後面章節地理環境的發生、發展、變化的學習打下基礎。
本節內容為第一章第四節,該章以宇宙環境知識為大背景,由遠及近、由大到小安排了從宇宙環境——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地球自身的運動屬性和意義——地球的圈層結構四節內容,從認識地球角度看,第四節是該章不可缺少的一節
同時自然環境是巖石圈、大氣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層的有機整體,在空間範圍上與地球的圈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該章也是後面2、3、4章的一個引言,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學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⑴通過學生閱讀材料及圖片,讓學生了解地球內部的劃分、邊界及特徵,地殼的組成元素及分布,地球的外部圈層結構。
⑵從圖1-21中掌握地震波的傳播規律和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的依據,讓學生學會自己看圖。
⑶掌握各圈層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
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界面、地殼厚度變化規律外部圈層的劃分及各圈層與人類活動的關係。教學難點為: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地幔及軟流層和巖石圈;外部圈層的界線。
三、說教法和和學法
為了使教學貼近學生實際情況,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在本節內容上,我主要抓住:「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圖,並自主歸納及分析」這方面來設計教學方法,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述法、看圖讀圖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學習法。
採用這四種教學方法的依據為:
高一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地理,具有一定的地理學習基礎,但是在讀圖分析圖這方面還是比較欠缺,所以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時,要讓學生自己學會看並分析圖中所反映的地理信息,當學生不理解圖時,就可以讓同學們通過討論合作學習,老師則運用講述法講解。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對教材結構和學生情況的分析,以及更好的將教學目標實現,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⑴首先複習上節課的內容:地球自身的運動屬性和意義。然後到講地球的結構特點。讓學生先閱讀課本25頁的閱讀內容,了解人類是通過什麼方式來探究地球內部結構的,並結合圖1-21,讓學生觀察地球的`內部圈層劃分為那些圈層,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在地球內部圈層是怎麼變化的。
學生從圖中分析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後,老師再詳細分析,並講解地球內部各圈層的特點。
在多媒體圖片中以及閱讀材料中,讓學生歸納地殼的範圍,組成地殼的元素;地幔的範圍和地核的範圍。其中,在講解地幔的過程中要區分好軟流層和巖石圈位於地幔的哪個部位,以及巖石圈和地殼的區別和聯繫。
在講解內部圈層的過程中,可以拿半熟雞蛋和學生講解,用半熟雞蛋的內部構造來比喻地球的內部圈層,這樣學生比較容易記憶。
⑵地球的外部圈層,通過多媒體圖片讓學生說出地球的外部圈層的劃分,還有生物圈所處的位置在什麼範圍。然後老師再對各個圈層的特點一一講解。
⑶在教學的最後,我適當設計了部分課堂練習題和課外思考題,課堂練習是對本節所學知識運用的檢測和延伸,並起了總結的作用。課外思考題是增加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本文提供的教案,適用於教師考試和在職教師參考,試講的朋友可以在原基礎上在進行精簡,小編爭取為大家整理全面!需要其他題目的模板請在本頁面底部進行留言(格式:小學語文:白鵝),小編會根據點讚數排名高低進行逐步推送,謝謝大家!
希望大家點下右下角並且多多轉發
支持一下我們的,非常感謝!
註:以上「說課稿」來源於「中公教育」,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wangyao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