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居民超重肥胖問題凸顯 河北被劃入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

2020-12-27 河北新聞網

國新辦日前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歲至17歲、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9%和10.4%。為積極防控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發布了《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其中所附《分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流行水平分類表》顯示,河北被劃分為高流行水平地區。

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12月23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城鄉各年齡組居民超重肥胖率繼續上升,有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歲至17歲、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9%和10.4%。

《報告》顯示,膳食結構不合理問題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居民畜肉攝入較多,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續上升,城鄉合計已達到34.6%,農村首次突破30%推薦上限。水果、豆及豆製品、奶類消費量仍然偏低,膳食攝入的維生素A、鈣等不足依然存在。家庭人均每日烹調用鹽與每日5克的推薦量相比差距仍然較大。家庭人均每日烹調用油達43.2克,超過一半的居民高於30克/天的推薦值上限,同時,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斷上升,食堂、餐館、加工食品中的油、鹽也應引起關注。

其次,兒童青少年經常飲用含糖飲料問題已經凸顯,18.9%的中小學生經常飲用含糖飲料,應重視其對兒童健康的影響。隨著居民職業勞動強度的普遍降低、出行的日益方便以及家務的明顯減少,居民身體活動不足問題仍然普遍存在,同時居民主動鍛鍊的比例不高,每周至少進行1次體育鍛鍊的成人比例不足四分之一 。

6部門聯合發布《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

超重肥胖已成為影響我國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為切實加強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工作,有效遏制超重肥胖流行,促進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發布了《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根據《方案》,防控目標分為全國目標和分地區目標。其中分地區目標,根據各地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現狀,將全國各省(區、市)劃分為高、中、低三個流行水平地區(見附表)。2020年至2030年,高流行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線基礎上下降80%,中流行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線基礎上下降70%,低流行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線基礎上下降60%。

根據《分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流行水平分類表》顯示,河北被劃分為高流行水平地區。

兒童肥胖可以延續至成人期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營養膳食科主任邸海玲表示,兒童肥胖不僅不利於兒童的身心發展(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注意力不集中等),還可以延續至成人期。有研究數據表明,10~20%的肥胖嬰兒將成為肥胖兒童,40%的肥胖兒童將成為肥胖青少年,75~80%的肥胖青少年將成為肥胖成人。

家長們要對孩子的肥胖問題重視起來,積極幫助家裡「小胖墩兒」減肥。邸海玲指出,兒童期應選擇科學的方法改善飲食,包括控制熱卡、合理的葷素搭配及健康的烹飪方式,結合運動,增加機體消耗,使孩子能夠有計劃地健康減肥,平衡膳食、合理三餐、改變生活、增加運動。

平衡膳食

限制糖果、奶油蛋糕、肥肉、巧克力、甜飲料等,多喝白開水。為不使兒童產生飢餓感,控制飲食時注意選擇體積大、熱量少的食品,如芹菜、蘿蔔等蔬菜以及蘋果、梨、橙子等水果,可保證維生素供給。炒菜時儘量少油、少鹽、清淡飲食。

合理三餐

早餐要吃好、午餐別太飽、晚餐儘量早。制定每天、每餐的進食量。少吃多餐,細嚼慢咽,睡前不能進食。

改變生活

改變生活習慣,鼓勵孩子做家務;多陪孩子一起進行戶外活動,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多玩耍跑動。

增加運動

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慢跑、快走、爬山、遊泳、慢速跳繩等。儘可能選擇孩子感興趣的1~2種運動,每周三次,每次45分鐘,最好家長進行陪練,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切記不能因運動量增加而飯量大增。(河北新聞網綜合國家衛健委官網、第一財經、河北新聞網,編輯馬南)

相關焦點

  • 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
    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發布了《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該報告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水平持續改善,但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
  • 我國成人平均身高繼續增長,超重肥胖問題凸顯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陳聰)國務院新聞辦23日就《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根據報告,我國成人平均身高繼續增長,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水平持續改善。與此同時,我國居民超重肥胖形勢嚴峻,城鄉各年齡段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續上升。
  • 國新辦發布|過半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油鹽用量遠高於推薦值
    12月23日,國新辦就《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國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慢性病患病/發病仍呈上升趨勢。
  • 超重肥胖問題凸顯,肺癌和乳腺癌分居男、女性發病首位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齊徵)今天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慢性病患病/發病仍呈上升趨勢。18歲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體重分別為69.6千克和59千克,與2015年發布結果相比分別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城鄉各年齡組居民超重肥胖率繼續上升,18歲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4.3%和16.4%;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11.1%和7.9%;6歲以下兒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6.8%和3.6%。
  • 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 6歲以下兒童達到10%
    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較快、流行水平較高、全人群均受影響來描述當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勢,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只要努力,超重肥胖的防控還在機遇期。」 趙文華說。
  • 我國超一半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成年男性平均身高接近1米7,女性...
    國新辦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李斌介紹,我國18-44歲的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別為169.7釐米和158釐米,與2015年相比分別增加1.2釐米和0.8釐米。此外,我國居民超重肥胖的形勢嚴峻,城鄉各年齡段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續上升。
  • 電子產品普及是居民超重肥胖直接原因
    他指出,各個年齡人群的職業勞動程度普遍降低,出行越來越方便、電子產品普及導致了居民靜態生活時間普遍增加,成為導致個體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除了營養不足、微量營養素缺乏症這兩種人們比較熟知的營養不良以外,第三種形式的營養不良是超重肥胖。」談及我國居民面臨的突出營養問題,趙文華表示,超重肥胖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種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 ...專家:我國過半成年居民超重肥胖,控制要從女性備孕、母親孕期開始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營養學博士趙文華在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發布會上說。超重肥胖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種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2015-2019年這一輪的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
  • 兒童肥胖問題凸顯 營養不均衡困擾青少年健康
    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 題:兒童肥胖問題凸顯 營養不均衡困擾青少年健康  新華社記者 史林靜、周暢、駱飛  近日發布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指出,我國7歲以上學齡兒童超重、肥胖達3496萬,營養不均衡成困擾青少年健康的難題。  肥胖只是當前兒童「舌尖」安全面臨的諸多困擾之一。
  • 齊抓共管防控兒童青少年肥胖
    摘要: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已成為威脅我國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那麼要如何更好防控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呢?
  • 成年居民過半超重肥胖,疾控專家建議鼓勵生產低油低糖食品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介紹,監測結果顯示,中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  新華社發  趙文華介紹,超重肥胖是在營養不足、微量營養素缺乏症以外的第三種營養不良表現方式,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種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較快、流行水平較高、全人群均受影響來描述當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勢,這也預示著這項工作將面臨巨大挑戰。」但趙文華也表示,只要努力,超重肥胖的防控還在機遇期。
  • 廣西出臺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
    上升快: 我區6個設區市「小胖墩」不少實際上,在全國各省區裡,廣西的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不算高。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等國家六部門共同印發《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公布了分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流行水平情況。在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低流行水平地區中,廣西在列。
  • 超重肥胖已屬營養不良 為你定製的「減肥良方...
    中國網 倫曉璇 攝中國網12月21日訊(記者 郭澤涵)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表示,營養不良有三種形式,分別是營養不足、微量營養素缺乏症和超重肥胖。超重肥胖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種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 齊抓共管防控青少年兒童肥胖
    前不久,《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出臺,受到全社會關注。本期大家談,我們邀請三位專家學者,探討如何更好防控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編 者防控形勢刻不容緩馬冠生2017年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顯示,近年來主要大城市0到7歲兒童肥胖率約為4.3%,7歲以上學齡兒童肥胖率約為7.3%。兒童肥胖率不斷攀升、「小胖墩」現象日益普遍,提醒我們防控兒童肥胖刻不容緩。
  • 中國健康大數據公布,肥胖率竟如此之高
    報告顯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至17歲的兒童青少年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10%;兒童青少年經常飲用含糖飲料問題已經凸顯,18.9%的中小學生經常飲用含糖飲料; 中國的超重或者肥胖肥症人口將達到2億,未來20年將會增長一倍,超重、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了。 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胖」會引發很多慢性病,特別是會加重心血管的負擔。有數據顯示,肥胖患者發生心絞痛和猝死的機率提高了足足4倍。肥胖會引發哪些慢性病?
  • 「肥」同小可:兒童和青少年肥胖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危機
    而中國已成為近年來兒童、青少年肥胖率上升最快的國家之一,最近一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7-18歲學生的超重及肥胖檢出率為19.4%,僅肥胖率就比1985年增加了55.8倍。而在上海等城市地區這一比例更是上升到每三位兒童或青少年中就約有一位是超重或肥胖者。
  • 半數以上成年人超重 中華飲食結構有了"直筒腰"?
    我國超過一半成年人超重或肥胖飲食結構的「直筒腰」帶來了驚人的影響。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癌症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等單位開展了2015—2019年的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近6億人口,形成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表明,超重肥胖率繼續上升,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4.3%和16.4%。「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斷上升,食堂、餐館、加工食品中的油、鹽應引起關注。」
  • 您家娃超重了嗎?中國學者建立兒童肥胖預測模型,準確率達70%
    20多年前,90後的零食回憶殺裡寥寥無幾,無非就是大大卷、唐僧肉、跳跳糖,而現在孩子們的零食五花八門,其中不少都是高糖、高熱量、高脂肪。,預計到2030年,我國學齡兒童超重和肥胖率將達到28%,波及近5千萬名孩子[1]。
  • 過半成人超重 中華飲食結構有了「直筒腰」?
    我國超過一半成年人超重或肥胖飲食結構的「直筒腰」帶來了驚人的影響。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癌症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等單位開展了2015—2019年的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近6億人口,形成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表明,超重肥胖率繼續上升,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4.3%和16.4%。
  • 中考將體重指數納入分數考察,能解決青少年兒童的肥胖問題嗎?
    其實這個體重指數的考核,就是3-5分的範圍,孩子們的成績頂多能差2分,教育部門這麼規定,無非是想要給孩子和家長起到一個引導作用,讓學生們注意身體,加強體育鍛鍊,因為我國青少年兒童的肥胖率增長的越來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