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日前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歲至17歲、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9%和10.4%。為積極防控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發布了《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其中所附《分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流行水平分類表》顯示,河北被劃分為高流行水平地區。
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12月23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城鄉各年齡組居民超重肥胖率繼續上升,有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歲至17歲、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9%和10.4%。
《報告》顯示,膳食結構不合理問題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居民畜肉攝入較多,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續上升,城鄉合計已達到34.6%,農村首次突破30%推薦上限。水果、豆及豆製品、奶類消費量仍然偏低,膳食攝入的維生素A、鈣等不足依然存在。家庭人均每日烹調用鹽與每日5克的推薦量相比差距仍然較大。家庭人均每日烹調用油達43.2克,超過一半的居民高於30克/天的推薦值上限,同時,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斷上升,食堂、餐館、加工食品中的油、鹽也應引起關注。
其次,兒童青少年經常飲用含糖飲料問題已經凸顯,18.9%的中小學生經常飲用含糖飲料,應重視其對兒童健康的影響。隨著居民職業勞動強度的普遍降低、出行的日益方便以及家務的明顯減少,居民身體活動不足問題仍然普遍存在,同時居民主動鍛鍊的比例不高,每周至少進行1次體育鍛鍊的成人比例不足四分之一 。
6部門聯合發布《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
超重肥胖已成為影響我國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為切實加強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工作,有效遏制超重肥胖流行,促進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發布了《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根據《方案》,防控目標分為全國目標和分地區目標。其中分地區目標,根據各地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現狀,將全國各省(區、市)劃分為高、中、低三個流行水平地區(見附表)。2020年至2030年,高流行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線基礎上下降80%,中流行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線基礎上下降70%,低流行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線基礎上下降60%。
根據《分地區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流行水平分類表》顯示,河北被劃分為高流行水平地區。
兒童肥胖可以延續至成人期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營養膳食科主任邸海玲表示,兒童肥胖不僅不利於兒童的身心發展(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注意力不集中等),還可以延續至成人期。有研究數據表明,10~20%的肥胖嬰兒將成為肥胖兒童,40%的肥胖兒童將成為肥胖青少年,75~80%的肥胖青少年將成為肥胖成人。
家長們要對孩子的肥胖問題重視起來,積極幫助家裡「小胖墩兒」減肥。邸海玲指出,兒童期應選擇科學的方法改善飲食,包括控制熱卡、合理的葷素搭配及健康的烹飪方式,結合運動,增加機體消耗,使孩子能夠有計劃地健康減肥,平衡膳食、合理三餐、改變生活、增加運動。
平衡膳食
限制糖果、奶油蛋糕、肥肉、巧克力、甜飲料等,多喝白開水。為不使兒童產生飢餓感,控制飲食時注意選擇體積大、熱量少的食品,如芹菜、蘿蔔等蔬菜以及蘋果、梨、橙子等水果,可保證維生素供給。炒菜時儘量少油、少鹽、清淡飲食。
合理三餐
早餐要吃好、午餐別太飽、晚餐儘量早。制定每天、每餐的進食量。少吃多餐,細嚼慢咽,睡前不能進食。
改變生活
改變生活習慣,鼓勵孩子做家務;多陪孩子一起進行戶外活動,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多玩耍跑動。
增加運動
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慢跑、快走、爬山、遊泳、慢速跳繩等。儘可能選擇孩子感興趣的1~2種運動,每周三次,每次45分鐘,最好家長進行陪練,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切記不能因運動量增加而飯量大增。(河北新聞網綜合國家衛健委官網、第一財經、河北新聞網,編輯馬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