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中國網 倫曉璇 攝
中國網12月21日訊(記者 郭澤涵)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表示,營養不良有三種形式,分別是營養不足、微量營養素缺乏症和超重肥胖。超重肥胖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種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
「可以用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較快、流行水平較高、全人群均受影響來描述當前人群的超重肥胖形勢,這也預示著這項工作將面臨巨大挑戰。但是,也要看到,只要努力超重肥胖的防控還在機遇期。」趙文華指出。
趙文華介紹,人群的超重肥胖既是社會發展帶來的問題,也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密不可分。從人群層面來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超重肥胖發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方面,我國居民膳食結構不合理,脂肪供能比持續增加,高油高糖能量密度高、營養素密度低的食物攝入較多,蔬菜、水果、豆及豆製品攝入不足,主食精細化等等,導致個體能量攝入增加。另一方面,各個年齡人群的職業勞動程度普遍降低,出行越來越方便,電子產品普及導致了居民靜態生活時間普遍增加,也導致了能量消耗的減少,能量攝入和能量支出的不平衡,是導致個體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
從社會層面講,促進健康的食物供應系統和人們積極參與身體活動也十分重要。所以,超重肥胖的防控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需要社會、需要個人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趙文華表示,未來要繼續加大推進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要改善飲食和食物的供應環境,比如推動健康食堂、健康餐廳,鼓勵食品企業生產低油、低糖的食品,為居民選擇營養豐富的食物、實現合理膳食,提供更多的支持條件。要改善促進人們身體活動的支持環境,加強人行道、自行車道、健康步道的建設,鼓勵綠色出行。加大體育、健身、娛樂場所、公園等促進身體活動設施的建設,並且向公眾開放。
此外,要加大健康體重知識的宣教,繼續大力推進「三減三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中的健康體重專項行動,要教會居民選擇食物和端好自己的每日餐盤,掌握在工作、學習、出行、家務、鍛鍊等方面達到充足身體活動的方法。要鼓勵每個人經常測體重,知曉體重才會管理自己的體重。要加強個體化的體重管理服務,著力推進以吃動平衡為核心的健康體重管理適宜技術,加強對超重肥胖個體化的指導,通過合理營養和充足身體活動,把健康體重貫穿在全生命周期。
趙文華強調,超重肥胖的控制必須堅持預防為主,貫穿全生命周期,要從女性備孕、母親孕期開始,從兒童青少年時期抓起。
【來源:中國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