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一家入住率100%的養老機構,他是怎麼做到的?

2021-02-13 養老產業諮詢

北臺灣叄芝沿海,萬坪公園綠地、仿雪梨歌劇院的大教堂旁,一家特別的「排隊店」,坐落於碧海藍天之中。


它是雙連老人安養中心,全臺灣最熱門的養老院。總床數430床,入住率100%,預約人數達1700人,現在開始排隊,約23年後才排得到。全臺養老院提供9.9萬多個床位,尚有3萬多張空床,這裡卻一位難求。

它沒有聘僱外勞,人力比為1比2,是政府規定的4倍;每位老人平均空間23平米,是政府規定的4.6倍;它對老人「讓利」,卻年年有盈餘。

臺灣內政部每3年評比一次老人機構(業務現移交衛福部),分優等、甲、乙、丙、丁五級,連3次評比,雙連均為優等,是全臺1033家老人院中,連續3次獲得優等的五家老人機構之一,佔比僅0.48%。

它,紅遍海內外,參訪團平均每月二十個,國內,來自大專院校、EMBA;國外,來自日本、香港。老年人口高達兩億的中國,參訪團更是周周報到,去年迄今,已來了一百四十六團,北京、上海、天津、溫州、武漢,黑龍江團,都跨海來請益。

它,為什麼這麼熱門?

雙連安養中心是雙連教會所設立,包括生活能自理的「安養」區、部分或全部不能自理的「照護」區,以及失智區。

二十年前,辦松年大學(基督教設立的老人學校)多年的雙連教會,看到高齡者需求,決定打造養老院;當時,教會團隊花六年時間,參觀全球二十五國、走訪全臺逾百家養老院,找出「顧客」真正的需要。


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系講座教授黃富順指出,老人的心裡是憂鬱的,因為這個階段,「失多得少」,工作沒了、身體老化、親友凋零、社會網絡窄,失去遠比得到的多。

此時,老人最需要的是,「被尊重的感覺」,黃富順說。

於是,政府規定可請外勞,雙連卻一個外勞也不請,就是為了讓老人與照顧者的溝通無障礙,願意說出需求,心裡舒服,就有被尊重的感覺。

但雙連不是一開始就掌握「尊重」這堂課,而是摔跤後的體悟。

初開業八個月時,雙連做了老人的滿意度調查,其中不滿意項目竟高達51項。連精心挑選的詩肯柚木沙發,都因為過軟、長輩站起來吃力,而被嫌棄。

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蔡芳文這才明白,照顧老人,要更謙卑,尊重其感受,「因為你不曾老過,不能說你是專家,真正的專家是這些阿公阿婆。」於是,蔡芳文找廠商研發、請長輩試坐,直到他們滿意為止。

問卷大家都會做,但願意面對、徹底改善的機構,並不多。如今,照顧老人,雙連有100多個細節要遵守。

這裡,人力比(總人力比總床數)是1比2,是政府規定的4倍;每人平均23平米空間,是政府規定的4.6倍;房間外的看海長廊,讓長輩在房間裡,一抬頭就看見大海,但陽光卻不會太曬;走廊有四種燈光,白天、黃昏、夏天、颱風天,都不同,合適的燈光,讓長輩心情安定、感覺溫暖。

臺灣幾乎沒有養老中心沒裝監視器,雙連卻堅持一支也不裝。

政府規定,老人房間不能裝監視器,但公共空間並未設限,因此,多數養老院為避免意外事件的責任、風險,都會在公共空間裝監視器。

曾有一次,兩位老人家發生衝突,其中一位被推倒,骨折,由於沒有監視器,雙方家屬為了誰是誰非,爭執不下,結果,雙連承擔責任,支付醫藥費。

事件後,監視器還是沒裝。

「難道,為了這兩位老人家,就要讓其他四百多位不舒服嗎?」蔡芳文認為,這是一種人性關懷,如果老人坐在咖啡廳聊天,抬頭,發現有監視器,心裡會舒服嗎?除夕千人大圍爐,更是年度大戲。

這是雙連舉辦十多年的傳統,每年除夕,在大廳席開百桌,家屬陪伴長輩過年,營造以長輩為重心、子女回家團圓的除夕夜。

此外,更為子女打造「孝順平臺」,增設76床家屬「陪伴床」,給探訪的家屬住,家屬來訪不用像「沾醬油」般,屁股沒坐熱就走;如今假日滿床,暑假更一床難求。


這裡,讓長輩「覺得自己有用」山水畫、卡拉OK、日語,都是入住者在教。

尊重長輩、將他們捧在手心,填補「失大於得」的心理缺口,是第一步;第二步,要讓長輩「覺得自己有用」。

雙連一周開出30堂課,老人是學生,也是老師。三分之一課程,像山水國畫、卡拉OK、日語、健美操,都由入住者擔任老師。

黃富順說,老人一定要動腦,因為神經細胞要靠神經軸突連結,動腦時,軸突會一直連結細胞,腦力就不會退化;不退化,就有自主權。

開課,看似簡單,做到卻不容易。

另一家政府評比優等的北部老人安養中心,某日上午陽光燦爛,偌大的空間,卻顯陰暗;兩位老人呆坐大廳,面無表情;牆上的老人功課表,活動大半空著,只剩健康操、心靈課。

30堂課與2堂課的差距,寫在老人表情裡。

要行動自由,又要確保安全,更須精心設計

每層樓走廊,都有上下雙層扶手,扶手的直徑,是參考拔河繩子而來,讓手剛好可握穩;老人不論站著走或坐輪椅,有扶手做依靠,就能靠自己的力量,走動串門子。電梯是碰到一張紙就會停,讓老人搭電梯上下樓、穿梭走廊,沒有後顧之憂。

上課,讓老人動腦;煮食,讓老人動手;扶手,讓老人動腳,這三動,打造出老人的有用感。

它能留住員工!工作3班制、給薪高同業,流動率僅3%

然而,雙連比起其他評比優等的機構,收費不算高,當資源有限,如何既對老人讓利,又能確保永續經營?

訣竅是「該花一定花;不該花的,我們也不花,」蔡芳文強調。

取捨,從損益表看出端倪。雙連年營收約1億5千萬元,超過九成來自費收入,其他收入,包括政府補助、捐款、利息收入等;支出面,有高達65%花在人力

臺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常務理事、海青老人安養中心執行長賴添福,今年完成老人養護機構經營績效調查報告,發現人力支出佔最大比重,平均是58.8%。雙連則高出6個百分點。

若按照政府規定合法請外勞,一年現省800萬元,但雙連不但全僱用本地人,給付薪資也在同業之上;基層服務員月薪28000元,二技畢業29000、大學畢業30000元起跳,連同年終、績效獎金,年薪14個月,3班制輪班。合理的工時與待遇,換得2%至3%的低流動率。

員工無後顧之憂,才能落實「抹布精神」。抹布精神,是雙連教會牧師陳溪圳所創,就是將自己當成抹布,將自己放到最小,去關心、照顧人。

養老院是人力密集的行業,人力質量好,服務才到位。雙連人力支出乍看可觀,卻賺到滿住率、捐款、顧問收入,與大筆土地捐贈

雙連的土地價值驚人,這些土地,來自老人安息前,因感念雙連的照料而捐贈。

目前雙連名下受捐贈而來的土地資產,包括新莊、石牌、淡水、臺南等農、商、住土地,共約3600平米,公告現值約6億元,估計市價達30億元

另外,雙連從今年開始,多開發一項顧問業務,將13年照顧老人的經驗,變成服務輸出,目前大陸3家新的大型養老院,和雙連籤下合作意願書,總共4400多床,另外,還有七個案正洽談中。今年這項收入約一、兩百萬元。

「這是可以做的行業,顧客一住進來,如果照顧得好,提供一次購足服務(健康安養、生病養護),他會住很久。」蔡芳文說。長輩如果70歲入住,至少有15年以上穩定的現金流。

它能搞定家屬!發生意外不卸責,避掉訴訟糾紛

「人力」是該花的,不該花的呢?是呆帳及訴訟。一般養老院常見的呆帳,雙連一件也沒有。許多養老院碰到老人繳不出月費,通常列呆帳停損,然後請社會局接手,把老人接走,公事公辦。

但,雙連卻透過與個案或家屬協商,分期繳款,大部分人過一段時間,就恢復正常繳款;完全繳不起錢的,則靠募款協助。

意外事件帶來的訴訟,是經營養老院最大風險,雙連卻連一件訴訟也沒有

《養老機構照料護理系列》詳情了解點擊乾貨推薦

一位新北市養護機構,最近發生一件訴訟案。一位失智老人不慎跌倒,家屬提告,要求賠償80萬元,負責人說:「他住這邊2年,才賺他10萬!」

賺10萬,卻有賠80萬元的風險,雖然多數機構會投保意外險,轉嫁賠償風險,但仍須部分負擔。

雙連雖也投保,思維卻全然不同。蔡芳文說,就像汽車出車禍,客人坐在你車子裡,駕駛要負責,老人在雙連發生意外,雙連第一時間就負全責,降低家屬不滿,就不會走向訴訟。

「老人發生意外,不是買保險就好了。」保險保障了機構,但公事公辦的結果,顧客會留不住,入住率降低,現金流就出問題,陷入惡性循環。

為降低意外事件風險,雙連更製作「意外事件報告單」,雙面A4表單,資料巨細靡遺,且每月統計,找出最容易發生意外的地點、時間,加強改善。

維持零呆帳、零訴訟,表面上,雙連「給」很大,但長期下來,獲得更多。雙連歷年平均淨利率是2%至3%。賴添福調查指出,臺灣100多家50床以上的大型養護機構,平均淨損率13%。雙連淨利率在大型機構中,屬於前段班。

這顯示,找到長輩需求,才能啟動養老產業的良性循環。

(來源:臺灣《商業周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詳情

康養策劃|籌備運營|旅居養老|

銷售代理|養老培訓

138 1137 5603

相關焦點

  • 在中國,有一家入住率100%的養老機構,看他們如何運營?
    北臺灣叄芝沿海,萬坪公園綠地、仿雪梨歌劇院的大教堂旁,一家特別的「排隊店」,坐落於碧海藍天之中。它是雙連老人安養中心,全臺灣最熱門的養老院。總床數430床,入住率100%,預約人數達1700人,現在開始排隊,約23年後才排得到。全臺養老院提供9.9萬多個床位,尚有3萬多張空床,這裡卻一位難求。
  • 多年入住率100%、無數人來參觀,這家養老機構是怎麼做到的?
    它是全省第一座「連續性」養老照護小區,被全省40位社福專家、10個協會在千餘家老人機構中評選為「推薦度最高的前十大老人照顧機構」之第一名。在全省1033家老人院中,連續3次獲得優等的五家老人機構之一,佔比僅0.48%。它連續多年入住率100%,預約人數達1700人,現在開始排隊,約23年後才排得到。全省養老院提供9.9萬多個床位,尚有3萬多張空床,這裡卻一位難求。它沒有聘僱外勞,人力比為1比2,是政府規定的4倍;每位老人平均空間23平米,是政府規定的4.6倍;它對老人「讓利」,卻年年有盈餘。
  • 微課堂 這家養老機構是怎麼做到一床難求的?
    總床數430床,入住率100%,預約人數達1700人,現在開始排隊,約23年後才排得到。全臺養老院提供9.9萬多個床位,尚有3萬多張空床,這裡卻一位難求。它沒有聘僱外勞,人力比為1比2,是政府規定的4倍;每位老人平均空間23平米,是政府規定的4.6倍;它對老人「讓利」,卻年年有盈餘。
  • .| 中國養老創新模式探索與實踐:社區嵌入式小微機構、旅居養老...
    在人力方面要做到人員精簡、崗位界限模糊、能力相互彌補,讓一個人的價值可以發揮到最大,比如護士可以去帶活動、護理員去做飯。這樣一來,每個分院的團隊都像蛙人特種部隊——自主、靈活、有紀律、有凝聚力。在食品採購方面,如果做到不用第三方供應食材、不將食堂外包,依據每日市場菜價的變化制定食譜等,就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開支。
  • 南京民營老年公寓入住率很低 收費高成主因
    邵女士稱,至少入住率達到一半,養老院才有望達到收支平衡。「大家都說養老是朝陽產業,但實際狀況,只有進入這個行業的才清楚。」邵女士說。  老年公寓投資似乎出現了「圍城」現象。在下關伍佰村路1號,2012年6月份新開了一家幸福天地老年公寓,而在附近的五塘新村1號,有一家開了13年的幕府康復護理院。
  • 臺灣代表性養老機構全面考察之旅
    塗心寧女士擔任臺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的理事長、新北市身心障礙者利促進協會的總幹事,也是臺灣行政院國家訓練品質計評核委員會委員,臺灣政府居家服務評鑑委員會委員。她有從事養老行業20多年的經驗,在居家和日託服務領域有很豐富的管理經驗。她還承接政府的培訓項目,對服務人員和骨幹提供培訓。
  • 疫情衝擊倒逼養老機構變革 健康養老產業迎來發展新模式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陸肖肖 北京報導疫情下的養老機構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入住率和現金流都受到了影響,但疫情也使得機構得到歷練,改變了機構的運營策略。在新時代下,養老思路也需要轉變,牢固樹立產業思維,把握新商機。
  • 面對疫情,我們終於看到了養老機構「抗經濟波動」的一面
    用W先生的話說:「都說養老不掙錢,怎麼會不掙錢呢?我是幹餐飲的,我覺得養老院的利潤並不低」。的確,W先生是幹餐飲起家,目前除了養老機構和養老驛站,他還經營著幾家餐館,春節前所有餐館早已訂滿了年夜飯,為此他提前儲備了大量食材,留下了餐館的額全班人馬,準備像往年一樣大幹一場。
  • 看到疫情下的真實養老機構
           圖:百度疫情實時大數據發布,襄陽確診人數高居湖北省前5  春和人家老年公寓建築面積2200㎡,共設有54個單人間,3個雙人間,總床位60張,於2018年開業投入運營,短期內即實現100%入住率。
  • 疫情之下,陷入短暫困境的養老機構如何找到突破口?
    養老機構反思:疫情防控到位嗎?應急預案到位嗎?「封閉式管理對很多入住率低的小型養老機構來說,肯定很痛苦,至少還要再熬一個月。」有著11年養老行業從業經歷的資深人士朱平這樣預判。一方面,養老機構內的疫情防控工作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在太平洋人壽健康養老事業中心首席醫務官邵曉軍看來,在疫情前,各大小機構服務質量存在參差不齊,在疫情中以及疫情後,也考驗著它們如何把老年人的安全照護做到統一標準。「大型養老機構受的影響並不大。
  • 福州又一家大型養老機構來了!
    福州又一家大型養老機構來了!福利中心內老人的菜園子長者林依伯說,他今年80多歲,在得知這家養老院後,親自來看了看,感覺生態環境非常好。海都君了解到,晉安區社會福利中心、長青頤養園2個項目800張床位列入國家城企聯動普惠養老項目,也是全市唯一一個推動開展國家城企聯動普惠養老項目的縣區。五星級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數量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已實現政府購買基本養老服務全覆蓋。綜合:福州晚報原標題:《五星級!
  • 魅力花園本土化的「品質」養老模式 驅動中國養老市場發展升級
    Cole Wright(高瑞)作為第五代家庭成員,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於2010年親自在中國上海設立了總部。他認為:「秉承著魅力花園的美好願景 -- 以領先的服務改善中國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實踐務實,能夠重塑中國老年人的退休光景。」
  • 為什麼養老機構留不住年輕人?-虎嗅網
    三年專科,學完養老機構管理與服務、老年人康復治療與訓練、老年人際溝通與活動組織、老年社會工作等課程後,方佩進入了一家醫養結合模式的養老機構。工作兩年來,她「一直在堅持」,但最近,她打算放棄了。「身體累我不怕,主要是心累。」方佩工作的養老機構分為失能、半失能、失智和獨立四個護理區。
  • 濟南老年公寓入住率不足6成 花費高成「攔路虎」
    據了解,目前,濟南市現有老年公寓69家,床位7820張,平均入住率不足6成。據業內人士介紹,老人們心疼花錢是造成老年公寓入住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老年公寓多個體經營 政府主辦養老機構偏少  據了解,濟南市的老年公寓分為5大類型,分別是養生型、享受型、基本生活型、託老病房型和臨終關懷型,目前以基本生活型為主。
  • 關注冬季候鳥式養老②丨「遷徙」旅遊正興起 多機構分羹銀髮經濟
    養老機構文化養老醫療健康下功夫面對客源流失的現狀,重慶本地養老機構應該怎麼辦?市老幹部事業發展協會副秘書長馬馳表示,以歌樂山地區為代表的重慶養老,歷史上一直存在冬季客源流失的普遍現象,而當前各個養老機構也都主動採取了相關措施,如購置空調、增加暖氣設備等採暖設施,但更需要在文化養老和醫療健康方面進行跟進。機構經營者想老人留下來,其實老人也未必就想遠行做「候鳥」。隨著年齡的增加,留下來不願走的人群正在大幅的增加。
  • 浙江:杭州2019市民心目中十佳「醫養結合」民營養老機構出爐
    濱江綠康陽光家園是集「養老、醫療、康復、護理、助殘」為一體的「公建民營、醫養結合」社會化運營項目,也是目前杭州規模最大的公建民營養老院,自年初試運營以來,已有160位老人分批入住。陽光家園佔地近100畝,建築面積逾10萬平方米,有養老院、康復醫院、餐廳、多功能活動中心等10幢建築,總床位2000張,其中養老總床位1800張,包括800張健康養老床位和1000張失能失智護理床位。
  • 日本養老機構是如何做到「好好吃飯」的?
    住在養老機構裡,有獨立行走能力的老人前往餐廳用餐,和護理人員,其它老人有互動和交流,形成日常社交。有些有認知症的老人,記不得時間了,這時候三次就餐就好像是無形的鬧鐘,把他們的一天劃分成三個板塊。 並且,通過記錄老人的飲食情況,往往能快速的了解老人的身體情況和日常喜好,觀測到她們生理心理上的變動。
  • 民政部辦公廳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優秀案例...
    16.江蘇省蘇州愛心護理院經驗做法:蘇州愛心護理院於2006年成立,從初期的100張床位,發展到目前具有410張床位,入住率達90%以上。還創建「1+1+x」養老服務品牌,通過引入網際網路信息技術、開展連鎖化經營,打造一家旗艦店、一個綜合管理雲平臺、多家服務周邊社區的連鎖型養老機構服務品牌,以集中展示、統一管理、分散布局、覆蓋輻射的服務方式,精心培育養老服務品牌連鎖化發展。
  • 平潭6家民辦養老院取得養老機構許可證
    養老院良好的環境讓老人們居住得很舒適14日,記者從區社會事業局民政處了解到,經過全面安全整改,我區6家民辦養老院已正式取得養老機構許可證。當天下午,記者走進位於福勝西路的安心養老院,院內環境整潔、乾淨舒適,每個房間都配置了噴淋裝置、煙感火災探測報警器等設備,為老人創造了安全穩定、溫馨舒適的養老環境。在安心養老院二樓大廳裡,幾位老人正在看電視、聊天。在213房間,醫生正耐心地為一位老人測量體溫,家屬薛女士也陪伴在老人身旁。「我父親之前都住在鄉下,一次幹農活的時候不小心摔了腿,我們便把父親接上來。
  • 探訪滬上非營利性養老機構——上海頤和苑
    如何才能做到「老有所養」一直是老齡化社會面臨的一大挑戰。  老年人需要什麼樣的服務?在養老服務中又有哪些問題值得關注?近日,記者實地走訪上海頤和苑老年服務中心,看這家與丹麥著名養老機構Danish Deacon Homes(簡稱DDH,丹麥執事家園)進行管理合作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是如何做到以「家」為目標管理,「田園」為生活環境,從而實現幸福養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