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堂 這家養老機構是怎麼做到一床難求的?

2021-02-13 天佑安康養老集團

北臺灣叄芝沿海,萬坪公園綠地、仿雪梨歌劇院的大教堂旁,一家特別的「排隊店」,坐落於碧海藍天之中。


它是雙連老人安養中心,全臺灣最熱門的養老院。總床數430床,入住率100%,預約人數達1700人,現在開始排隊,約23年後才排得到。全臺養老院提供9.9萬多個床位,尚有3萬多張空床,這裡卻一位難求。

它沒有聘僱外勞,人力比為1比2,是政府規定的4倍;每位老人平均空間23平米,是政府規定的4.6倍;它對老人「讓利」,卻年年有盈餘。

臺灣內政部每3年評比一次老人機構(業務現移交衛福部),分優等、甲、乙、丙、丁五級,連3次評比,雙連均為優等,是全臺1033家老人院中,連續3次獲得優等的五家老人機構之一,佔比僅0.48%。

它,紅遍海內外,參訪團平均每月二十個,國內,來自大專院校、EMBA;國外,來自日本、香港。老年人口高達兩億的中國,參訪團更是周周報到,去年迄今,已來了一百四十六團,北京、上海、天津、溫州、武漢,黑龍江團,都跨海來請益。

雙連安養中心是雙連教會所設立,包括生活能自理的「安養」區、部分或全部不能自理的「照護」區,以及失智區。

二十年前,辦松年大學(基督教設立的老人學校)多年的雙連教會,看到高齡者需求,決定打造養老院;當時,教會團隊花六年時間,參觀全球二十五國、走訪全臺逾百家養老院,找出「顧客」真正的需要。


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系講座教授黃富順指出,老人的心裡是猶豫的,因為這個階段,「失多得少」,工作沒了、身體老化、親友凋零、社會網絡窄,失去遠比得到的多。

此時,老人最需要的是,「被尊重的感覺」,黃富順說。

於是,政府規定可請外勞,雙連卻一個外勞也不請,就是為了讓老人與照顧者的溝通無障礙,願意說出需求,心裡舒服,就有被尊重的感覺。

但雙連不是一開始就掌握「尊重」這堂課,而是摔跤後的體悟。

初開業八個月時,雙連做了老人的滿意度調查,其中不滿意項目竟高達51項。連精心挑選的詩肯柚木沙發,都因為過軟、長輩站起來吃力,而被嫌棄。

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蔡芳文這才明白,照顧老人,要更謙卑,尊重其感受,「因為你不曾老過,不能說你是專家,真正的專家是這些阿公阿婆。」於是,蔡芳文找廠商研發、請長輩試坐,直到他們滿意為止。

問卷大家都會做,但願意面對、徹底改善的機構,並不多。如今,照顧老人,雙連有100多個細節要遵守。

這裡,人力比(總人力比總床數)是1比2,是政府規定的4倍;每人平均23平米空間,是政府規定的4.6倍;房間外的看海長廊,讓長輩在房間裡,一抬頭就看見大海,但陽光卻不會太曬;走廊有四種燈光,白天、黃昏、夏天、颱風天,都不同,合適的燈光,讓長輩心情安定、感覺溫暖。

臺灣幾乎沒有養老中心沒裝監視器,雙連卻堅持一支也不裝。

政府規定,老人房間不能裝監視器,但公共空間並未設限,因此,多數養老院為避免意外事件的責任、風險,都會在公共空間裝監視器。

但,雙連堅持不裝,即便為此付出代價。

曾有一次,兩位老人家發生衝突,其中一位被推倒,骨折,由於沒有監視器,雙方家屬為了誰是誰非,爭執不下,結果,雙連承擔責任,支付醫藥費。

事件後,監視器還是沒裝。

「難道,為了這兩位老人家,就要讓其他四百多位不舒服嗎?」蔡芳文認為,這是一種人性關懷,如果老人坐在咖啡廳聊天,抬頭,發現有監視器,心裡會舒服嗎? 除夕千人大圍爐,更是年度大戲。

這是雙連舉辦十多年的傳統,每年除夕,在大廳席開百桌,家屬陪伴長輩過年,營造以長輩為重心、子女回家團圓的除夕夜。

此外,更為子女打造「孝順平臺」,增設76床家屬「陪伴床」,給探訪的家屬住,家屬來訪不用像「沾醬油」般,屁股沒坐熱就走;如今假日滿床,暑假更一床難求。

這裡,讓長輩「覺得自己有用」山水畫、卡拉OK、日語,都是入住者在教。

尊重長輩、將他們捧在手心,填補「失大於得」的心理缺口,是第一步;第二步,要讓長輩「覺得自己有用」。

雙連一周開出30堂課,老人是學生,也是老師。三分之一課程,像山水國畫、卡拉OK、日語、健美操,都由入住者擔任老師。

黃富順說,老人一定要動腦,因為神經細胞要靠神經軸突連結,動腦時,軸突會一直連結細胞,腦力就不會退化;不退化,就有自主權。

開課,看似簡單,做到卻不容易。

另一家政府評比優等的北部老人安養中心,某日上午陽光燦爛,偌大的空間,卻顯陰暗;兩位老人呆坐大廳,面無表情;牆上的老人功課表,活動大半空著,只剩健康操、心靈課。

30堂課與2堂課的差距,寫在老人表情裡。

每層樓走廊,都有上下雙層扶手,扶手的直徑,是參考拔河繩子而來,讓手剛好可握穩;老人不論站著走或坐輪椅,有扶手做依靠,就能靠自己的力量,走動串門子。電梯是碰到一張紙就會停,讓老人搭電梯上下樓、穿梭走廊,沒有後顧之憂。

上課,讓老人動腦;煮食,讓老人動手;扶手,讓老人動腳,這三動,打造出老人的有用感。


它能留住員工!工作3班制、給薪高同業,流動率僅3%。

然而,雙連比起其他評比優等的機構,收費不算高,當資源有限,如何既對老人讓利,又能確保永續經營?

訣竅是「該花一定花;不該花的,我們也不花,」蔡芳文強調。

取捨,從損益表看出端倪。雙連年營收約1億5千萬元,超過九成來自費收入,其他收入,包括政府補助、捐款、利息收入等;支出面,有高達65%花在人力。

臺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常務理事、海青老人安養中心執行長賴添福,今年完成老人養護機構經營績效調查報告,發現人力支出佔最大比重,平均是58.8%。雙連則高出6個百分點。

若按照政府規定合法請外勞,一年現省800萬元,但雙連不但全僱用本地人,給付薪資也在同業之上;基層服務員月薪28000元,二技畢業29000、大學畢業30000元起跳,連同年終、績效獎金,年薪14個月,3班制輪班。合理的工時與待遇,換得2%至3%的低流動率。

員工無後顧之憂,才能落實「抹布精神」。抹布精神,是雙連教會牧師陳溪圳所創,就是將自己當成抹布,將自己放到最小,去關心、照顧人。

養老院是人力密集的行業,人力質量好,服務才到位。雙連人力支出乍看可觀,卻賺到滿住率、捐款、顧問收入,與大筆土地捐贈。

雙連的土地價值驚人,這些土地,來自老人安息前,因感念雙連的照料而捐贈。

目前雙連名下受捐贈而來的土地資產,包括新莊、石牌、淡水、臺南等農、商、住土地,共約3600平米,公告現值約6億元,估計市價達30億元

另外,雙連從今年開始,多開發一項顧問業務,將13年照顧老人的經驗,變成服務輸出,目前大陸3家新的大型養老院,和雙連籤下合作意願書,總共4400多床,另外,還有七個案正洽談中。今年這項收入約一、兩百萬元。

「這是可以做的行業,顧客一住進來,如果照顧得好,提供一次購足服務(健康安養、生病養護),他會住很久。」蔡芳文說。長輩如果70歲入住,至少有15年以上穩定的現金流。

「人力」是該花的,不該花的呢?是呆帳及訴訟。一般養老院常見的呆帳,雙連一件也沒有。許多養老院碰到老人繳不出月費,通常列呆帳停損,然後請社會局接手,把老人接走,公事公辦。

但,雙連卻透過與個案或家屬協商,分期繳款,大部分人過一段時間,就恢復正常繳款;完全繳不起錢的,則靠募款協助。

意外事件帶來的訴訟,是經營養老院最大風險,雙連卻連一件訴訟也沒有

一位新北市養護機構,最近發生一件訴訟案。一位失智老人不慎跌倒,家屬提告,要求賠償80萬元,負責人說:「他住這邊2年,才賺他10萬!」

賺10萬,卻有賠80萬元的風險,雖然多數機構會投保意外險,轉嫁賠償風險,但仍須部分負擔。

雙連雖也投保,思維卻全然不同。蔡芳文說,就像汽車出車禍,客人坐在你車子裡,駕駛要負責,老人在雙連發生意外,雙連第一時間就負全責,降低家屬不滿,就不會走向訴訟。

「老人發生意外,不是買保險就好了。」保險保障了機構,但公事公辦的結果,顧客會留不住,入住率降低,現金流就出問題,陷入惡性循環。

為降低意外事件風險,雙連更製作「意外事件報告單」,雙面A4表單,資料巨細靡遺,且每月統計,找出最容易發生意外的地點、時間,加強改善。

維持零呆帳、零訴訟,表面上,雙連「給」很大,但長期下來,獲得更多。雙連歷年平均淨利率是2%至3%。賴添福調查指出,臺灣100多家50床以上的大型養護機構,平均淨損率13%。雙連淨利率在大型機構中,屬於前段班。

 

這顯示,找到長輩需求,才能啟動養老產業的良性循環。

 

來源:臺灣《商業周刊》

■版權聲明:所有內容均註明出處。若無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犯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 

▼通知➔天佑安康養老微課堂


相關焦點

  • 「一半空置」與「一床難求」並存,養老機構為何差距如此大?
    民政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養老機構床位數429.1萬張,收住老年人214.6萬人,近一半床位被空置。另一方面,部分養老機構卻「一床難求」,光大證券養老報告提到,全國某公立養老院全院只有1100張床位,排隊登記的老人已經超過1萬人,每年只能輪候入住幾十人,入駐通常要等好幾年。 「一半空置」與「一床難求」並存,養老機構為何差距如此大?
  • 高端養老矛盾待解:養老社區一床難求 斥資數百萬仍要等一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每周報告丨高端養老矛盾「旋渦」待解:引入海外模式水土不服 售房圈地短期逐利卻一床難求一位私人銀行業務主管近日遇到一件煩心事,多位高淨值客戶希望他能儘早安排高端養老社區房間床位,讓他們父母安度晚年。
  • 在中國,有一家入住率100%的養老機構,他是怎麼做到的?
    總床數430床,入住率100%,預約人數達1700人,現在開始排隊,約23年後才排得到。全臺養老院提供9.9萬多個床位,尚有3萬多張空床,這裡卻一位難求。它沒有聘僱外勞,人力比為1比2,是政府規定的4倍;每位老人平均空間23平米,是政府規定的4.6倍;它對老人「讓利」,卻年年有盈餘。
  • 多年入住率100%、無數人來參觀,這家養老機構是怎麼做到的?
    1993年,他們決定成立一處「綜合性社會福利園區」。1995年購買基地現址,獲準同意籌設綜合性照顧老人432床,本基地隔年獲準變更編定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首期182床之興建在2000年落成啟用,開始提供服務安養及養護長輩,同時除了自籌款項外也獲得政府的獎助及補助款,運營1年後全部住滿。
  • .| 中國養老創新模式探索與實踐:社區嵌入式小微機構、旅居養老...
    智慧養老、醫養結合、旅居養老、社區嵌入式小微機構養老等創新養老模式層出不窮,正是這些創新養老模式為整個行業注入了全新的生機與活力。養老機構的潛在客戶儘管有很明確的消費意願,但是願意付費的上限也是很明確的。這群客戶並不是說機構越豪華,就願意多花錢,因為機構並不是客戶的唯一選擇,相反客戶具有多樣化的選擇,比如保姆、家裡的子女,這些都是養老機構的競爭對手。由於養老機構的替代品很多,所以客戶對於價格相當敏感。因此,當養老機構的價格遠超出客戶的心理預期,客戶就不會選擇這家機構。
  • 一床難求 全臺灣最熱門的養老院,需排隊23年...
    總床數430床,入住率100%,預約人數達1700人,現在開始排隊,約23年後才排得到。全臺養老院提供9.9萬多個床位,尚有3萬多張空床,這裡卻一位難求。它沒有聘僱外勞,人力比為1比2,是政府規定的4倍;每位老人平均空間23平米,是政府規定的4.6倍;它對老人「讓利」,卻年年有盈餘。
  • 【新快專題】雪梨華人養老院「一床難求」 需求大位置少
    許多年長體弱的華人移民並不精通英文,在雪梨尋找適合他們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的高齡服務機構並不容易。本報記者走訪多日發現,基於華人養老院數量少、位緊張、輪候名單長以及等候期不確定等因素,提供中式護老服務並由華人運營的養老院存在「一床難求」的情況。造成這樣的原因何在以及如何破解這一困局?
  • 探索養老新模式 揚州這家醫院「養老醫療一張床」
    走進室內,一室兩床,空調、電視、衣櫃、中心供氧、傳呼、獨立衛生間和淋浴設施功能齊全,且24小時供應熱水。  「我本來是來這裡走親戚的,來試住一周後就決定留在這裡。」84歲的張同英是上海人,老伴去世之後,為了減輕子女的養老負擔,她打算住進養老機構,可是一直沒有找到滿意的。「不是環境不理想,就是缺乏專業醫療服務。
  • 合肥44家醫院產科床位網上可查 解決產科一床難求難題
    中安在線3月4日訊 據安徽商報消息 「輾轉數家醫院,終於住進了某家醫院產科」、「半夜老婆要生了,可開車跑了幾家醫院都沒有床位」……近兩年,由於「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合肥市產科一床難求的報導經常見諸報端,各家醫院特別是三甲醫院普遍存在床位緊張、醫護人員緊缺的情況。
  • 這裡的民宿一床難求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裡的民宿一床難求 2020-10-04 2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曲靖如何破冰老年大學「一座難求」?其實很簡單,將分校開到群眾家門口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老年人選擇退休後進入老年大學「深造」,文化養老需求大,老年大學熱門專業「一座難求」問題逐步顯現。曲靖市積極探索老年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新辦法,多舉措破解老年大學「一座難求」問題。
  • 河北:推動養老機構「打開圍牆」,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
    同時,截至2019年底,全省養老機構達到1507家,床位達到19.8萬張,入住老人10.23萬,全省農村互助幸福院超過3.1萬個。進一步降低了「門檻」,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養老機構的管理從事前審批,變為事中事後監管,提升了開辦養老服務機構便利性。建立健全獎補政策,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服務。
  • 杭州首次誕生五星級養老機構
    17年前,安吉的王有琴才37歲,她在老鄉的介紹下,進入杭州市福利中心做一名養老護理員。17年來,她照顧了28位老人,也送走了20位老人。讓他們在人生這最後一站,能愉快地度過,是她最大的心願。  一家好的養老機構,對老人或家屬來說,絕不是冷冰冰的一流設施。每個老人身體狀況、需求、性格都不同,他們更需要的是養老護理員如家人般的護理和個性化的服務。
  • 是什麼讓這家西湖景區民宿在疫情中『一房難求』
    然而,有那麼一些民宿,不僅在「寒冬」中挺過來了,甚至在疫情當中沒有受到絲毫影響,在3月疫情緩解可以開張後,這家民宿甚至出現了「一房難求」的景象。這家民宿就是坐落於西湖景區,「吳山天風」城隍閣之下,河坊街之上與吳山廣場、柳浪聞鶯相鄰而居,地理位置上面,充分可以感受到最傳統的杭州韻味。
  • 【孝德智能】養老機構不可錯過的智慧解決方案
    卻無人發現而離世、疫情下機構無接觸智能消毒場景、機構出入管控場景……養老難題一幕幕放在養老人的面前。 護士工作站+生命體徵監測 只需要2名護士即可完成工作,每張床位的生命體徵監測設備,可以做到主動監測老人的在床
  • 北方候鳥老人築巢 昆明將試點"候鳥式"養老機構
    昆明市近期提出:要重視老齡事業,加快建設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隨後,昆明市老齡委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朱開明表示,昆明將建設32個綜合養老服務機構,針對外地老人在昆的需求,還將試點建立「候鳥式」的養老有償服務機構。
  • 裕中西裡28號院養老機構護理床及護理床墊購置項目中標公告
    新華招標有限公司受北京市西城區民政局的委託,就「裕中西裡28號院養老機構護理床及護理床墊購置項目」項目(項目編號:XHTC-HW-2019-1241)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XHTC-HW-2019-1241
  • 近150名上海市人大代表兵分六路,視察養老服務工作
    2005年起,上海著力構建「9073」養老服務格局(90%由家庭自我照顧,7%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3%享受機構養老服務),基本形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社區養老服務格局。「公建民營」式養老機構被代表稱讚當日下午,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跟隨其中一路代表們前往虹口區。
  • 【理論微課堂】第1203期:做到「兩個維護」重在知行合一
    【理論微課堂】第1203期:做到「兩個維護」重在知行合一 2020-10-01 16: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探訪滬上非營利性養老機構——上海頤和苑
    如何才能做到「老有所養」一直是老齡化社會面臨的一大挑戰。  老年人需要什麼樣的服務?在養老服務中又有哪些問題值得關注?近日,記者實地走訪上海頤和苑老年服務中心,看這家與丹麥著名養老機構Danish Deacon Homes(簡稱DDH,丹麥執事家園)進行管理合作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是如何做到以「家」為目標管理,「田園」為生活環境,從而實現幸福養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