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家庭容易養出學霸?美國大數據研究結果,顛覆了傳統認知

2020-12-11 小婷老師育兒觀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身邊有不少家庭為了培養孩子付出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有一擲千金買學區房的、有放棄升職機會在家陪讀的、有全家老小齊上陣輔導作業的……

不過,到底什麼樣的家庭才更容易培養出學霸呢?我們一起看看美國大數據的研究結果吧!

「學霸家庭」可能和傳統認知不太一樣

傳統的觀念下,我們都會認為父母管得嚴、家庭完整、有學區房的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成學霸。

而美國教育部進行過一項「童年早期的縱向研究」調查,顛覆了傳統認知!

調查人員從1000所學校中抽出的兩萬名學生,對他們從幼兒園到五年級的成績和家庭情況進行數據分析發現:很多我們傳統認知中的因素其實對孩子的成績影響不大,同時大數據也揭示了真正與孩子學習成績有明顯相關性的幾個家庭因素。

什麼樣的家庭更容易養出學霸?

1、父母學歷高的家庭

學歷高的父母,要麼智商水平高、要麼自律性強、要麼有優秀的學習習慣,當然還有不少「神仙父母」這幾點都具備。

因此,就算高學歷的父母在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和學習習慣方面會有更強的優勢,而且高學歷父母的學習能力更強,接觸到的教育、育兒方面的資源也更豐富,能用更科學的方式育兒

像梁啓超一家就獲得了「九子皆才俊,一門三院士」的美譽,著名的作家錢鍾書先生也出身於書香門第,他與楊絳先生的女兒錢瑗最終也成為了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2、經常參與家長、教師聯誼活動的家庭

根據大數據的分析,學霸孩子多出現在重視教育的家庭中。

經常參與家長、教師聯誼活動的父母,能從老師和其他家長處獲得更多的育兒經驗和其他幫助,同時也會更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而將美國的聯誼會概念,轉換一下也就是,更積極的與其他家長、老師溝通,儘量參與家長會和學校親子活動的父母,更容易養出學霸孩子。

3、母親生育第一胎的年齡在30歲以上的家庭

之所以孩子的成績會與母親的生育年齡有關,是因為大部分高齡生育第一胎的女性都有較高的學歷,或有較強的工作能力

這樣的家庭,大概率是一個文化程度、智力水平和家庭的收入水平較高的家庭。

4、藏書多的家庭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寫過這樣一句話:「三十年的經驗使我相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

藏書多的家庭有兩個優勢,一是至少有一位家長經常閱讀,二是有較好的閱讀環境(單獨的書房、豐富的書籍等)。

楊絳先生就曾說過:「榜樣作用很重要,言傳不如身教。」

她還回憶,自己和丈夫從沒刻意教女兒錢瑗閱讀,只是兩人愛讀書,屋子裡擺滿了書、經常舉行「讀書比賽」、談書,女兒見了便學著父母的樣子讀,逐漸就入了門道。

而且,就算是家長不喜歡讀書,我也建議家長要儘早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讀書、少接觸電子遊戲總是好的。

至於培養的方法,我覺得就兩點:一要讓孩子看他感興趣的書,二孩子看書的時候家長不要在旁邊做其他的娛樂項目(包括遊戲、聊天、看電視等),最好也能找本書看看。

最後我整理了兒子小學時期比較喜歡的幾本書,列了一個小書單,家長們可以參考下:

《爆笑科學》

作者:喬冰

出版社: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適齡:7-14歲

主題:小學生課外閱讀、科普、漫畫(8冊)

上榜理由:

科普書是最適合培養孩子的求知慾與探索欲的書籍了,孩子可以從這套書中學到包括常識、地理、物理、化學、數學等多種方面的科普知識。

《爆笑科學》這種題材幾乎沒有孩子能拒絕,它以漫畫為載體,以孩子的同齡人(幾個10歲的小朋友),配合驚險刺激的情節,再加上科普內容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歷史畫中話》

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

適齡:10歲以上青少年

主題:課外閱讀、歷史、漫畫(分2輯,每輯10冊,共20冊)

上榜理由:

對孩子來說,歷史完全可以當做故事來看,而在這些故事中他們又能學到不少道理!

這套《歷史畫中話》是一套漫畫歷史故事書,它按照時間遠近將歷史中流傳的故事通過漫畫的形式展現,人物活靈活現、故事跌宕起伏,特別吸引人,有時候我翻起來也不願意放下。

我家孩子現在看了兩輯,第一輯包括遠古時期、夏商、西周、春秋(上、中、下)、戰國(上、下)、東周(上下)

第二輯包括秦帝國(上、下)、西漢(上、中、下)、東漢(上、下)、三國(上、中、下)

兩套書看下來,孩子了解了一百多個歷史典故,認識了不少歷史上的人物,更是懂了不少道理。

《魔法拼音·名家經典系列》

作者:沈石溪、張秋生、湯素蘭、管家琪、王一梅、周銳、任溶溶、湯湯

出版社: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適齡:6-14歲

主題:小學生課外閱讀、名家經典兒童文學作品(共8冊)

上榜理由:

這套讀本集合了沈石溪、張秋生、湯素蘭、管家琪、王一梅等8位知名兒童文學家的作品,比如沈石溪的《第七條獵狗》、湯素蘭《笨狼的故事》、管家琪的《從現在開始》。

讀本的內容按照統編教材的編校規則,為了貼合兒童的閱讀習慣,每一篇故事都有大字注音,對孩子識字、學習拼音都有很大的幫助,隨書還附贈了拼音表和輔助學習工具。

想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家長,別錯過這套《魔法拼音名家經典》。

這裡是小婷老師育兒觀,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什麼樣的家庭容易養出學霸?大數據表明:父母通常是這3種職業
    也有很多家長好奇,什麼樣的家庭容易養出學霸?其實關於這一點,早就有多調查。其實這三種職業並不是說可以給孩子提供多好的物質條件,畢竟醫生、律師、金融等家庭收入肯定是要比這3種家庭要多的。之所以這3種家庭更能夠培養出學霸,主要原因還是給孩子提供的學習氛圍更濃烈。
  • 什麼樣的家庭出學霸?美國大數據研究結果,或許跟你想得不一樣
    但事實或許跟你想得不一樣,美國大數據的研究結果顯示,上述的所有因素都與孩子成為學霸無關。這項大數據研究來自美國教育部的「童年早期的縱向研究」。>,從幼兒園到小學五年級,為了更精確地推測出能成為學霸的孩子,與家庭哪些因素有關,這個調查非常詳細。
  • 什麼樣的家庭出學霸?大數據研究結果,顛覆你的認知
    所以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學霸」,以後才能有所作為。於是,家長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報很多課外補習班,目的是希望自家孩子可以成為真正的「學霸」。可見家裡不是有錢就能培養出學霸來,而是這幾種家庭,我們一起來了解吧!01父母都是高學歷的家庭高曉松也是娛樂圈裡的一股清流,網友們調侃他能混娛樂圈,靠的不是顏值,是才華。他曾經是清華大學的學霸,在小編的眼裡能考上清華大學的人,都是值得膜拜的,都是神一樣的存在。
  • 什麼樣的家庭出學霸?這個研究結果,顛覆你的認知
    結果,他們得到了一組極其豐富的數據,只要問題能問到點子上,這些數據就能呈現出出人意料的規律。 以上的這些影響因素,來源於美國教育部20世紀90年代末開展的一項「童年早期的縱向研究」,項目調查了1000所學校,每所學校抽取了20名從幼兒園到五年級的學生作為樣本,對調查取得的大數據進行研究分析,來揭示究竟哪些因素最後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明顯的相關性。
  • 什麼樣的家庭出學霸?美國大數據研究表明:多具備這6種特徵
    文 | 青青的育兒秘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什麼樣的家庭容易出學霸呢?我想大部分的家長都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吧!像梁啓超先生的9個兒女就都個個成才,被稱為是:「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而且,這樣的學霸家庭並不少,可見子女有怎樣的成就,離不開家庭環境的影響!
  • 學霸出自什麼樣的家庭?美國大數據研究結果,或許跟你想得不一樣
    然而,經歷了這些的孩子,就真的一定能成為學霸嗎?或許你會認為,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理應學習成績比別人好!但事實或許跟你想的不一樣。美國教育部的大數據「童年早期的縱向研究」顯示:上述的這些因素都與孩子成為學霸無關。
  • 「老大憨老二精」,二胎家庭哪個孩子更有出息?結果顛覆傳統認知
    莫非傳統認知中的「老大憨老二精」是真的?二胎家庭中的老大真的不如老二聰明、有出息嗎?有不少研究人員對家庭中孩子的出生順序是否會影響孩子的智商做了統計和分析。挪威的一項相關研究統計了24萬名孩子的智商,結果表明,頭胎孩子的平均智力比二胎孩子的平均智力高出3分左右,而二胎孩子的智力又比三胎孩子的智力高出1分左右。美國學者也曾對4.3萬名參與實驗者進行了調查,結果同樣表明,頭胎孩子的智商普遍比二胎孩子高3.28分,學者們將這種現象稱為家庭出生順序的「臺階效應」。
  • 跟蹤研究結果,顛覆我們認知
    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學生,家長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心血都是非常大的,特別是一些事業有成的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樣會遭遇「滑鐵盧」。那麼,能提升孩子成績的是什麼?學區房、陪伴?對於這個問題,國外權威部門就針對這一現象,進行了長達多年的跟蹤研究,調查對象涉及到1000所學校及20000名學生。
  • 「學霸」都有的5個特點!什麼樣的家庭最容易培養出「學霸」?
    建立目標的第一步是對自己當前的學習狀態有一個全面的認知,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板,再針對這些特點進行強化或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一頭霧水,也可以參考老師們的意見。2懂得堅持、知難而上任何一項能力的提升都伴隨著痛苦,正因如此學習這件事本身註定不會太「舒適」,打破自己現有桎梏的過程往往是漫長而迷茫的,就好比一道大家都解不出的難題:有人放棄,最終停在原地;也有人咬牙堅持,最終打通了「任督二脈」。堅持是學習中最重要的品質,沒有一個「學霸」會在遇到困難時輕言放棄。
  • 研究發現:這種家庭往往能培養出學霸,孩子成績差不了
    現代社會已經很先進,但是受傳統的功名觀念影響,許多父母仍然認為,只有將自己的子女培養成「學霸」,他們才能在將來獲得成功。為了讓孩子們學習得更好,大多數父母還向孩子施壓,告訴他們:「如果現在不努力,長大後就要去討飯了... 「好像孩子在學業上取得了多少成就,完全取決於孩子自己。但是,一些研究發現,家庭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影響不容忽視。
  • 文化水平高的家長更易養出學霸?大數據給的答案,讓不少家長意外
    而且,這些學霸們的父母的學歷也都不會太低,有45%以上的學霸父母是本科學歷,有10%的學霸父母是研究生學歷。 所以說,從大數據給的結果來看的話,父母的職業和學歷,對孩子的學業有著很大的影響。
  • 什麼樣的家庭出學霸?為此記者走訪調查,結果出乎意料
    「虎媽」所代表的,是一種控制與規劃的養育方式,雖然她把兩個女兒雙雙培養成了獨立有主見的哈佛學霸,也並未產生任何心理或社交問題,但有關此種教育方式的爭議,仍舊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有意思的是,雖說「虎媽」爆紅後一度引發眾多家長模仿,但如果仔細研究近些年學霸們的家教方式,卻會發現「虎媽」未必是主流。
  • 什麼類型的家庭容易培養出「學霸」孩子?答案沒準和你想的不一樣
    現如今,幾乎每個中國家長的內心都希望能夠培養出成績好的孩子,所以「學霸」一詞越來越火熱,其實,學霸是代指那些成績出眾,能夠輕輕鬆鬆取得好成績的學生,是所有老師和家長都喜歡的類型,同時也是所有學生都羨慕嫉妒的對象。所以家長都把「學霸」當成模板,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成為一名「學霸」。先來看一項研究報告吧。
  • 什麼樣的家庭最容易培養出「學霸」?不是家裡多有錢,而是這4種
    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來學霸呢? 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學習成績密切相關,哪些家庭更容易出學霸呢? 1、父母雙方學歷高的家庭容易出學霸
  • 從小就是學霸的人,一般出自什麼樣的家庭,調查結果很意外
    在我們的學生時代,每個班級裡都會有那麼幾個學霸,他們不管是頭腦,還是學習能力,還是自律性,都會超出同班同學很多。同時,家長們也都希望能夠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學霸,可培養一個學霸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除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之外,還需要一些如:基因、父母家庭等外在因素的影響,那相信應該有很多人都想問了,從小就是學霸的人,一般出自什麼樣的家庭呢,調查結果很意外。
  • 科學研究:這幾種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孩子,結果跟你想的不一樣
    再加上傳統的名利觀念的影響,許多父母認為,只有將自己的子女培養為「學霸」,他們才能在未來有所作為。所以,父母早早開始為孩子報許多課外補習班,希望他們能成為真正的「學霸」。為了研究孩子的學習成績取決了哪些因素,美國「童年早期的縱向研究」調查組織於1998年聯合多個部門,縱向追蹤了來自不同家庭的22,000名兒童。
  • 顛覆認知:大規模研究發現,吃得越鹹,壽命越長?
    該研究發現,高鹽飲食通過調節骨髓來源的抑制性細胞(MDSCs)的活性來激活抗腫瘤免疫監測,從而抑制小鼠腫瘤的生長。這項研究成果表明高鹽飲食並非總是有害的,至少對於癌症治療來說。詳情:如果說上述研究只是在動物層面,並不能顛覆高鹽飲食對人類有害的共識,那麼接下來這項人類臨床研究,確實是顛覆了我們以往的認知。
  • 九一八事變前後,日本東京大學兩份問卷調查,結果顛覆了傳統認知!
    可以說,這是日本長期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然而問題就出在「必然」這兩個字上,一些言論認為「九·一八事變」是日本關東軍私下行動,並不代表整個日本的「民意」。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日本京都大學講授教育學的竹內洋教授,在其著作《丸山真男的時代》中,講述了一個可怕的時代,讓人不由的感慨「原子彈下無冤魂」!
  • 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3種家庭很難養出優秀的孩子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過:「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家庭教育中無小事,每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擴展為孩子的一個好習慣或壞毛病。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3種家庭很難養出優秀的孩子!1、事事包辦的家庭父母包辦一切,喪失了鍛鍊時機。
  • 認知語義學改變傳統語言研究圖景
    作者:王馥芳  內容摘要:認知語義學是對語言「體驗現實化」的描述和解釋,其通過對意義生成機制的再闡釋、以構式語法顛覆形式句法,並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語言研究圖景。那麼,認知語義學則是對語言「體驗現實化」的描述和解釋,其通過對意義生成機制的再闡釋、以構式語法顛覆形式句法,並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語言研究圖景。構式語法顛覆形式句法傳統上,語法本質上被認為是形式句法,而認知語義學則以「構式語法」顛覆了形式句法。構式語法的支持者則試圖尋求語言認知處理和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人腦能儲存的信息量比預想的要大得多,而心理對句法的在線處理方式也和預想的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