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漢語七大方言之客家話,日語部分用字和發音竟和他如此相似?

2021-02-11 粵港澳連接世界

按照世界語言去分類,可以把語言分為語族、語系、方言、次方言、片方言、方言小片、方言點等級別。根據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六版)》緒論第四頁中所寫的。我們漢語是屬於漢藏語族下的漢語語系,而漢語語系又分為了閩方言、粵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吳方言、官方方言、客家方言七大類。

其中北方方言又稱官話方言,以北京話為代表,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以北方話為代表,使用人口佔漢族總人口的73%。北方方言可以分為華北-東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個次方言,也就是說我們比較熟知的東北話、四川話、陝西話、河南話等等都是屬於是北方方言的一種。所以其實這些地方說話的話,除了地方特色詞彙,我們還是能夠多多少少聽懂一些對方的意思的。

而其他大多數分布在南方地區的方言,識別難度就比較高了,很多時候可能對方一句話甚至一個小時說下來,我們也就只能聽懂幾個詞彙。當然了,這些語言內部的變化也很大,即便是使用同一種方言的人,也互相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

客家話為例,客家話是漢族客家民系使用的一種方言,主要流傳於廣東、廣西、江西、福建、臺灣海南、四川等地區,是臺灣省的官方語言之一,也是蘇利南共和國的法定語言之一,全世界約有9610萬人使用客語。客家有傳統:寧賣祖宗田,勿忘祖宗言。因此客家話是客家民系的認同標誌,在很多地方,如果你有客家血脈而不會說客家話,也只會被認為說客家後裔而非客家人。

客家話可以分為南片(嶺南音系)和北片(嶺北音系)兩個次方言等級。而南片又可以細分為粵臺片、粵中片、潮漳片、粵北片四個方言小片,北片可以分為寧龍片、於桂片、銅鼓片、汀州片四個方言小片,共八小片。其下又有細分,比如汀州片所屬的上杭、長汀、永定、寧化等等地區其實語言差異性還是蠻大的,甚至於是各個縣、鎮之間都聽不懂對方說的話,就是各個方言點的差異。

客家話雖然隨著歷史的變遷也吸收了不少的其他民系的語言。但是同樣還保存著諸多中原古漢語的傳統用法,所以其實很多用法就跟我們在課本上的文言文一樣,還是挺有意思的。下面拿出幾個單詞來給大家對比一下:

現代漢語當中的「早上」,在客家話當中發音為「朝晨」。在明朝末年凌濛初編著的《初刻拍案驚奇》當中也有類似於的用法:少不得朝晨起早,晚夕眠遲。

現代漢語中的「走」,在客家話當中的發音為「行」,而現代漢語當中的「跑」,在客家話的發音為「走」。這個在古代詩詞當中出現的也比較多了。例如《論語》當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裡的「行」指的就是走。《木蘭詩》中的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還有《石壕吏》中的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這兩句詩當中的「走」都是「跑」的意思了。

現代漢語當中的「吃」,在客家話當中的發音為「食」,「吃飯」在客家話當中根據早飯、午飯和晚飯分別發音為「食朝」、「食晝」和「食夜」。這個和日語當中現在的「朝食」( ちょうしょく)、晝食( ちゅうしょく)和夕食(ゆうしょく)類似。因為日語中借用的漢字是在隋唐時代的,而漢語發展史上的中古時期,而客家話留了較多的中古音成分,才會有這樣的巧合了。同樣的,我在學習日語的時候,發現「麒麟」、「日本」、「一、二、三、四、九」、「客家」、「世界」等單詞的發音的時候,和客家話發音也是一致的,這個也是源於日語採音主要是採自隋唐時期的緣故。

此外,我們用客語朗誦中古漢語作品,如唐詩、宋詞,韻律方面比官話、普通話要吻合得多,能與《切韻》《唐韻》《廣韻》《集韻》等古代韻書記載的發音對應,客家話至今仍保留大量文言文字眼,所以許多客家的小夥伴們在學習很多文言文的時候遇到的障礙會相對小一些,因為可以直接用客家話去理解就好了。

當然了,現在蠻多的小夥伴們兒都還會爭論的一個事情就是,客家話是古漢語嗎?在此我的觀點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所有方言,都是現代漢語,古漢語只存在於古代。我們只能說客家話繼承和保留了比較多的古漢語元素而不能說他是古漢語,同樣的,粵語、吳語、閩方言等方言也是如此。

相關焦點

  • 廣東方言對比,為什麼客家話和粵語如此相似?
    據著名語言學家徐通鏘對基本詞彙的統計,在全國七大方言中,粵語跟客家話的基本詞彙最相似。首先,粵語與客家話都脫胎於古代漢民族共同語,因而基本詞彙比較相似,尤其是所保存的古漢語詞比較一致,例如「佢」(他)、「著」(穿)、「頸」(脖子)、「面」(臉)、「翼」(翅膀)、「屋」(房子)
  • 語言瑰寶|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客家話
    客家語,簡稱「客語」,其在非正式場合又被稱為「客家話」。客家語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是漢族客家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是中國臺灣的官方語言之一(法定公事語言),是蘇利南共和國的法定語言之一,是漢藏語系下漢語族內一種聲調語言。在歷史上,客家語曾是蘭芳共和國境的內主要流通語言之一。
  • 韓語和客家話發音幾乎一樣,你信嗎?
    來源:家在興寧 大埔網 版權歸屬原作者韓語和客家話數字發音從1到20幾乎都差不多,百千萬也是,只有數字0和4發音不太一樣。小編我聽了以後都驚呆了~~!下面聽聽小編特地為大家錄的一段韓語數字發音,對比一下跟客家話像不像呢?客家話是一門美麗的語言,最近電視節目《誰語爭鋒》有嘉賓用客家話教大家說韓語,不聽不知道,還真的有幾分相似呢。
  • 讀音如此相似,日語真的來自麗水古越語?
    很多學日語的人發現,雖然日本使用漢字,但是日語的發音跟漢語普通話中的發音相去甚遠。如果沒有學過日語,根本就聽不懂他們說話,即使漢字的讀音也是如此。不過日語中的漢字分為訓讀和音讀。音讀是模仿中國古代不同時代或不同地方的讀音。
  • 英語和漢語發音在多大程度上相似?
    中式英語和純正英音或美音差別有多大?如果把Jones音標或K.K.音標完全和漢語拼音對應起來,能達到和英語發音55%的相似度。這裡斷不能給及格分,但在東亞已經是佼佼者。能達到這個成績要感謝玉皇大帝,把漢語發音安排得和英語比較像,日本的天照大神在這點上沒優勢。
  • 【語言】 雷昊:漢字讀音在南方方言和日語中的特點,兼談漢語史中入聲的演變
    點擊上方「演講」,可快速訂閱我們1、從一道日語試題說起 本人某天在做2003年日語能力測試一級的時候,遇到了一道題,內容是判斷「閉鎖」一詞的讀音。 順便提一句,雖然吸收漢字主要是在唐朝,但是之前和之後仍然有很長時間,日本人也在不斷地吸收漢字。這時候引進的漢字有著與唐朝讀音不同的特點。例如,三國魏晉時引入日本的漢字讀音稱為吳音,宋元時期的讀音為唐音,相反唐朝被遣唐使和留學生時引入的讀音為漢音。日語中絕大多數漢字都分屬以上三個類型,有的字甚至三種讀音俱全。
  • 關於漢語方言聲調的分類和命名
    漢語是有聲調的語言。 聲調是漢語語音記錄和分析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就記錄研究現代漢語方言來說,一般認為聲母韻母比較複雜,聲調相對簡單。例如,北京話的四個聲調很簡單。
  • 語寶|關於漢語方言聲調的分類和命名
    漢語是有聲調的語言。 聲調是漢語語音記錄和分析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就記錄研究現代漢語方言來說,一般認為聲母韻母比較複雜,聲調相對簡單。例如,北京話的四個聲調很簡單。
  • 廣東話之三大方言
    大家可能都知道,在廣東有三大方言,粵語、客家話、潮汕話。它們都經歷幾百上千年的傳承可謂是各有千秋,有些學者認為這些個語種不是方言而是一種語言,因為,它們都有各自的專屬詞彙和發音,其中粵語被認可是一門語言的支持率最高。粵語是方言。粵語是漢語的一種方言,這是目前大多數學者的認可。
  • 漢語七大方言,哪種方言最古老?
    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源頭 漢語的北方方言是古代生活在中原地區的漢族所用語言經過長期發展,並受周圍少數民族語言影響的直接結果。這些士卒所用的語言,成為今日粵方言的先聲。 福建本是閩越族的家園,西漢時這裡僅設一個縣。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大量北來移民從陸路和海路進入福建,八十年中,福建西北山地和東部沿海接連出現十三個新縣,原始閩方言應該就萌發於這一時期。 贛方言和客家方言出現最晚。
  • 上海話在日本被編為教材,吳語和日語有什麼相似之處?
    上海話在日本被編為教材,吳語和日語有什麼相似之處?  那麼為什麼發音會那麼標準呢?   這要追溯到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個國王……   日本有一檔節目介紹過最早的日語發音   確實是源自江浙一帶的吳語   日語中的漢字讀音有音讀和訓讀二種
  • 為何日語有些漢字讀音會和江浙方言很像?吳音是怎麼傳到日本的?
    在日語中,漢字是分為兩種讀法的:音讀和訓讀,所謂音讀,指的是保留該等漢字當初傳入日本時的漢語發音;而訓讀呢,則是使用該等漢字之日本固有同義語彙的讀音。而在音讀當中,有這麼一種發音方式:吳音。熟悉漢音」——《日本紀略》那現代日語中的漢字音主要是什麼呢?因為現代標準日語是以東京話為基礎方言建立起來的,而近代明治維新後,日本人又用漢音於大量創造新詞彙(和製漢語,比如現在什麼化學,政治,社會等詞語,都是和製漢語)。
  • 【英翻】漢語和日語有多相似?
    其最基本的差異為漢語是聲調語言,而日語不是。在聲調語言中存在聲調或音高來幫助確定詞語的意思;如果你用了錯誤的聲調,詞句的意思改變。下面是一個例子:(見下圖)。所以我確定漢語老師們總是被錯誤地叫成「老實」和「老式」。或者可能是故意的?
  • 中國共有七大方言,你的家鄉話屬於哪一種方言?有必要保留方言嗎
    而在中國古代,有個叫揚雄的人在自己所寫的《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一書中,最早出現「方言」這個詞。隨著歷史的推進,中國的語言文字也在發生著變化,曾經流行的官話成為了地方上的方言,而曾經的方言成為了如今的普通話。按照一般的說法,目前中國總共有七大方言,那麼,你的家鄉在哪兒,你的家鄉話又是哪一種方言呢?一起來看一看吧!
  • 大學宿舍最難懂的十大方言,粵語只排第3,第1你肯定猜不到!
    @草莓味光北:哈哈哈,我是廣西滴,我們這邊講白話,發音跟粵語差不多。我每次打電話也是講白話,舍友都是北方的她們也是一個字都聽不懂。@RE不要懶:溫州話必須擁有姓名!@斯呆芬-Curry:江蘇話。我室友泰州的,講話跟說日語似的。
  • 中國最難懂十大方言
    客家方言又稱客家語、客語、土廣東話,主要流行於廣東東部、東南部、北部和福建、江西南部等地區。以梅州、河源等為代表。這種方言歷史還有一些淵源,它成形在南宋時期,但在20世紀後才被正式的定名,對於客家話,其實語言學者們還在爭執,一種認為應當歸屬於漢語系,另外一種認為應該歸屬一門單獨語言,不過在我們的國內,它被列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
  • 原來漢語有七大方言,七大語系之分。這下真的學習了
    方塊字發音學習之複雜,令世界感嘆。同時文化繁榮之程度和文字之精妙也令世界矚目。而漢語,是我們的文化用語,中華民族的母語,官方語言。興許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原來漢語有七大方言之分。腦子裡頓時冒出個問號?漢語不就是普通話嘛!也許我們上街隨便找幾個人做個採訪,很多人會回答不出來。原來筆者也不知道的。感覺自己孤陋寡聞了。
  • 大學宿舍最難懂的十大方言,粵語只排第3,第1猜不到!
    這種方言歷史還有一些淵源,它成形在南宋時期,但在20世紀後才被正式的定名,對於客家話,其實語言學者們還在爭執,一種認為應當歸屬於漢語系,另外一種認為應該歸屬一門單獨語言,不過在我們的國內,它被列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客家話為代表的是梅州市區(梅江區、梅縣區)的「梅州話」(臺灣是以「四縣腔」為代表),但現實中又受到「惠陽話」影響較深。
  • 方言俚語|不懂方言,不足以談中國文化
    原本從南方長江中遊到下遊的方言之間可能互有聯繫,但中唐以後北方到江西的移民把吳語和湘語隔斷了,之後江西講的就是贛語和客家話,但依然可以看出吳語和湘語有很重要的關聯。許多學日語的人都覺得日語、上海話、廈門話的發音有三角式的相似,就是因為吳語的音傳到了日本。
  • 漸漸失傳的中國方言:南方的客家話
    在中國南方小城沙口戴蒙王的家裡,每天聽到三種不同的方言並不奇怪。有時會說到客家話,那是王家祖輩的語言,還會聽到粵語,那是廣東省的主要方言,還有普通話,也是國際社會所知道的「漢語」。在王的生活中,每一個方言都有其獨特的目的,不管場合是在家、學校還是工作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