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過得幸福的人,都擁有《道德經》裡的這些品質

2020-12-15 南唐不是王

幸福的人總有些類似的地方,幸福的生活也具有共同的方面。《道德經》中有很多美好的品德:節制、溫和、勤奮、誠實,即便我們一時達不到上德,但是我們按照這些品德要求自己,也可以減少生活中的迷惑,達到幸福生活的彼岸。

1、節制

《道德經》第五十九章說:「治人事天,莫若嗇。」治理百姓和保養身心,莫過於愛惜節制最為重要了。

一個有良好修養的人,一定會節制自己的欲望,克制多餘的物質追求。

錢財無止境,物質的欲望不加以節制,人們的心靈就會深陷苦海,不得安寧。

富裕是一種心靈感受,知足者常樂。只有自己覺得滿足了,不被物慾奴隸,身心才會健康平和,才會有真正的富足和快樂。

生活的簡樸,欲望的減少,物慾的降低,這些是節制的結果。

節制的最終目的,是去繁從簡,減少外音幹擾,發現真正的自己。做自己,才是一個人的天命,才會擁有真正的快樂。

2、溫和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萬物朝陽背陰,陰陽相互調和產生和諧溫和的狀態。

溫和是一種溫柔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張揚,不過激,不逞強。這是一種內化於心的力量和智慧,不受外界影響,外化於人和事。

溫和的力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為溫柔,不耗費過多的靜、氣、神,所以可以更為持久。飄風驟雨,山火崩坍,力量是足夠大了,但是終不長久,不僅以毀滅自己為代價,還傷及無辜生靈。

溫和是最為強大的力量。太陽以其溫和的光芒照耀萬物,萬物自然賓服。人們的萬般不如意,只要擁有溫柔的愛就可以重獲新生。

3、勤奮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道寂寥無聲,獨立不移,循環往復,永不衰竭,是萬物產生的本源。

老子提倡人們修身養性,要見素抱樸,少私寡慾,主張無為而治。但是這些,並不意味著老子否定勤奮。

德,以道為本,惟道是從。道本身晝夜不辭,生生不息,自強不已。雖然孤寂無形,但是自我推動,永不枯竭。

勤奮,是人們循道而行的重要品質。悟道,習道,要跟隨道的蹤跡。道存在於眼下的一切人和事中,只有勤於當下的人和事,身心專注,才可以習得道的真諦。

荷蘭著名後印象派畫家梵谷說: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除了對藝術的熱愛,勤奮是這位藝術家成功的唯一秘訣。

勤奮,是成功的基礎,是成功唯一的捷徑。勤奮,是任何一個時代讓普通人發財致富的手段。成功是有方法的,勤奮就是其中被證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是因為他們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和辛苦。天才如果沒有勤奮,也是常人,常人如果付出超人的勤奮,也可以成為天才。

4、誠實

《道德經》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樸。」老子認為得道的人,一定是樸實厚道的人。

誠實是最高的聰明。聰明好像比誠實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智商,這是一個誤解,因為聰明只是短期內的一個評價,忽略了時間的變量因素,誠實的價值需要時間發酵。

誠實的價值是無價的。聰明的貢獻在短期內就可以衡量出,而誠實是一種長期持有收益,短期無法衡量,甚至還會吃虧,但誠實會給人帶來更多的溢價,這種回報可能會遲到,但絕對穩固而持久。

《紅樓夢》中王熙鳳的判曲名字就叫《聰明累》,第一句就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聰明反被聰明誤,王熙鳳可以說是文學作品中的典型。

正如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說的一句話:「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他是一切智謀的基本條件。」

誠實體現了一個人對自己的肯定和自我安全感,是對自己人生的高度負責。

我們作為時間的過客,即便如驚鴻一瞥,也應該努力實現人生價值,追求幸福,而幸福的鑰匙就在我們的手中。無論如何,生活應該是美好的,幸福的。

這些大眾的美德:節制、溫和、勤奮、誠實,任何人只要奉行,就可以能接近幸福的生活。即便不能讓每一個人幸福,也可以保證我們不跌入生活的深淵。

相關焦點

  • 道德經:真幸福的人創造幸福,假幸福的人索取幸福
    決定幸福的兩大因素: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很多人認為幸福是由境遇和命運這兩個外部因素決定的,感覺過得如意,就是幸福的,過得不如意就是不幸福的。一帆風順就是幸福的,命運坎坷多舛,就是不幸福的。擁有很多財富就是幸福的,有一個好工作就是幸福的等等。
  • 老子《道德經》:困在這一個字裡,一輩子也難以得到幸福!
    老子《道德經》說:多藏必厚亡。聚斂的越多,失去的就越多。人生最大的迷障,莫過於「藏」。困在這個字裡,不會有幸福的人生。01、藏,是貪婪。明朝內閣首輔嚴嵩過生日,滿朝文武前來道賀。道賀的禮物堆成小山一樣。當時嚴嵩賣官鬻爵,嚴世藩把持工部,聚斂的財富,遠遠超過國庫。宴會進行到半夜,賓客都散了,嚴家關門落鎖。當時正好是冬天,天氣很冷,不巧的是有位御史迷了路,在院子裡凍得發慌。
  • 《道德經》智慧:自覺「命苦」的人,多做這三件事,福報自來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命苦,但其實很多苦都是自找的,很多事都是庸人自擾。生活確實很難,麻煩似乎也是不可撼動,但有一樣東西卻是可以控制改變的,那就是自己的心。《道德經》忠告:如果你自覺命苦,多做這3件事,福報自然來。
  • 怎樣用《道德經》起敏而好學的男寶寶名,個個都美的與眾不同
    人的姓名不只是一個簡單的人體符號,而且對人的情緒、智力、婚戀、未能得逞、健康等各方面有著一定的影響。好名字往往能傳達出來很多重要的信息,這對人際交往至關重要,有時候好的第一印象正是由名字而得來的。所以名字裡所體現的字義詞意是十分重要的!
  • 道德經:安靜下來,回歸本我,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有這種想法的人,往往自身就是存有一定惰性的,他們對於學習的態度即便是沒有《道德經》的影響,往往也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如果你真的潛下心來靜讀《道德經》,你會發現這本書的指導意義有很大,它會教導你成為一個處事不驚的人,而這樣的人往往更容易走向成功。
  • 《道德經》:順天得福,逆天得禍
    禍福都不長腿,不會自己無緣無故地跑上門,說到底,都是人自己招來的。 那麼,一個人如何才能招福避禍呢? 《道德經》給出了答案:「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候王得一以天下正。」
  • 《道德經》:人生所有對幸福的刻意追求,都會讓生活越來越糟糕
    我們所追求的幸福,並不需要刻意去追逐,它就在我們的平常心中,更在順應自然規律之上,太過於刻意的追求,往往會讓生活變得更糟糕。《道德經》中說這樣一段話:「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下。
  • 感悟《道德經》
    意思是:水之所以善,是因為有利萬物生長並不爭功,它處於眾人都不願去的地方,所以最接近大道。為什麼處在眾人都不願意去的地方還接近大道呢?因為水本來是乾淨純潔的,這就是「道」的清靜,為了淨化他物而把自己弄得全是汙濁,最後還要流到最低的地方,不再被人重視。這就是「道」的簡單、樸素、微小使它成為了造就萬物的素材,天下萬物莫不由微小組成,故道常居於小。
  • 《道德經》:層次低的人,有這4種「衰相」
    《道德經》裡提到了有4大「衰相」,並且認為有這些行為的人往往一生都命途多舛,無法獲得幸福。一、層次低的人複雜《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三、層次低的人「養」「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了養生之道,所謂養生並不在於「養」,而在於「順」。
  • 黃明哲正解道德經 道德經講解視頻全集
    更重要的是,無數人開始真正了解到馬東這個人,了解到他的才華,馬季兒子的標籤也逐漸代之以央視著名主持人、製片人的頭銜。聰明又受歡迎的人都在從《道德經》中取經他說,接觸《道德經》越早,吃的虧越少《道德經》究竟有何神奇之處?
  • 道德經看教育 | 我們最希望孩子得到的是什麼?
    與我們一起學習道德經的朋友裡,有一個十歲的小男孩,特別有意思。但是聽著聽著,看著他這麼小,卻也能覺知自己過去的點點滴滴,向長輩、向哥哥道歉,我們這些大人,心裡又是感動,又是感慨——一日三省吾身,這麼小的孩子都能做到,我們能嗎?其實這個孩子很有靈性,雖然是第一次來研習營學習,但是在家裡和爸爸媽媽和姐姐一起學習道德經,已經有好幾年了,她媽媽和我們講過一些小故事。
  • 《道德經》第三章:治理天下的原則
    得福乎?要得福,先行福。要行福,先知福。治理天下的原則很簡單,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人民的幸福指數提高了沒有。7、老子「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做那些遵循道的規律的事,不做那些違背道的規律的事,天下人都做到了,國家就自然而然得到了治理。這就是老子「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並不是什麼都不做國家就得到了治理,這怎麼可能?
  • 黃明哲道德經完整版
    更重要的是,無數人開始真正了解到馬東這個人,了解到他的才華,馬季兒子的標籤也逐漸代之以央視著名主持人、製片人的頭銜。聰明又受歡迎的人都在從《道德經》中取經他說,接觸《道德經》越早,吃的虧越少《道德經》究竟有何神奇之處?
  • 《道德經》:不厚道的人,再聰明也沒用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中講:「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想要收穫成功,首先要修煉內功,做事先做人,人做好了,事才能做得更好。為人處世中,人品永遠都是第一位。厚道之人,看似愚笨和樸拙,實則擁有最高級的聰明。香港富商李嘉誠的商業秘訣,很多人都想窺探一二。可是當大家得知賺錢秘訣只是少拿一分時,不禁感到十分詫異。初聞覺得驚奇,細想著實讓人敬佩,與人合作時,雖吃一點虧,但別人下次還願意與他一起合作。
  • 精選《道德經》中的10句話,每一句都可做人生格言
    老子所做《道德經》是中華的傳統文化瑰寶,裡面有很多經典的語句,耐人尋味,發人深省。下面是《道德經》中的10句話,每一句都可以做我們的人生格言,掛在牆上,讓人敬仰。6、《道德經》:大方無隅,大器晚成《道德經》中說「大方無隅,大器晚成」,世上哪有隨隨便便的成功,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你經歷過的每一個挫折,你堅持過程中的酸甜苦辣,都是你寶貴的財富。
  • 《道德經》這3個字,寫盡了人的一生!
    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保持和子女的一個距離,沒事的時候,就別去幹涉子女的生活,因為子女長大之後,也會有自己的小世界生活圈子,而作為父母,跟子女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保持一碗湯的距離,要是想他們了,就給他們送去一碗湯,平時就不打擾他們的生活,然後自己在家裡過自己的生活,這才是一靜一動,以靜制動,不僅對自己,對孩子,都是最明智的選擇。靜,是一種修行,更是一種修養。
  • 不讀(道德經)後悔終生
    很多人遺憾的一生錯過了對這些營養的吸收,從而也是自己的生活道路一直坎坷不平充滿了艱辛。中國道教的創始人老子李耳所注的(道德經)就是一本指引人們樹立客觀正確人生觀的燈塔級奇書,可以不過分的講,不讀(道德經)你會後悔終生! 給各位舉幾個現實的例子,大家就知道這位中國偉大的思想教育家是多麼的崇高而偉大!
  • 《道德經》:人有多少德,就有多少福
    【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 福自己求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道德經》 天道本身並沒有偏向誰,但是經常偏愛善良的人。 春秋時期,秦穆公走丟了一匹馬,被岐山的老百姓抓到,殺了吃掉了。
  • 《道德經》裡講領導者分成了四個等級,你是哪一等呢?
    歡迎掃碼關注【明代大儒王陽明】《道德經》裡對「領導」這個詞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聖人」。一部《道德經》只有5000多字,但有60多次提到了「聖人」。深沉厚重顯然不是一眼就能夠發現的品質,如果你的組織裡頭找不到這樣的人,用的都是那些聰明才辯的人,那麼你的組織很難走得遠。
  • 《道德經》:真正聰明的人,身上都有這三個特點
    所以說真正好命的人都源於內在,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是最好命的呢?我覺得《道德經》這三句話,說到心坎上了。1.謹言慎行《道德經》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真正聰明的人說話都十分謹慎,那些侃侃而談,隨意發表言論的人,都不是有大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