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總有些類似的地方,幸福的生活也具有共同的方面。《道德經》中有很多美好的品德:節制、溫和、勤奮、誠實,即便我們一時達不到上德,但是我們按照這些品德要求自己,也可以減少生活中的迷惑,達到幸福生活的彼岸。
1、節制
《道德經》第五十九章說:「治人事天,莫若嗇。」治理百姓和保養身心,莫過於愛惜節制最為重要了。
一個有良好修養的人,一定會節制自己的欲望,克制多餘的物質追求。
錢財無止境,物質的欲望不加以節制,人們的心靈就會深陷苦海,不得安寧。
富裕是一種心靈感受,知足者常樂。只有自己覺得滿足了,不被物慾奴隸,身心才會健康平和,才會有真正的富足和快樂。
生活的簡樸,欲望的減少,物慾的降低,這些是節制的結果。
節制的最終目的,是去繁從簡,減少外音幹擾,發現真正的自己。做自己,才是一個人的天命,才會擁有真正的快樂。
2、溫和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萬物朝陽背陰,陰陽相互調和產生和諧溫和的狀態。
溫和是一種溫柔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張揚,不過激,不逞強。這是一種內化於心的力量和智慧,不受外界影響,外化於人和事。
溫和的力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為溫柔,不耗費過多的靜、氣、神,所以可以更為持久。飄風驟雨,山火崩坍,力量是足夠大了,但是終不長久,不僅以毀滅自己為代價,還傷及無辜生靈。
溫和是最為強大的力量。太陽以其溫和的光芒照耀萬物,萬物自然賓服。人們的萬般不如意,只要擁有溫柔的愛就可以重獲新生。
3、勤奮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道寂寥無聲,獨立不移,循環往復,永不衰竭,是萬物產生的本源。
老子提倡人們修身養性,要見素抱樸,少私寡慾,主張無為而治。但是這些,並不意味著老子否定勤奮。
德,以道為本,惟道是從。道本身晝夜不辭,生生不息,自強不已。雖然孤寂無形,但是自我推動,永不枯竭。
勤奮,是人們循道而行的重要品質。悟道,習道,要跟隨道的蹤跡。道存在於眼下的一切人和事中,只有勤於當下的人和事,身心專注,才可以習得道的真諦。
荷蘭著名後印象派畫家梵谷說: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除了對藝術的熱愛,勤奮是這位藝術家成功的唯一秘訣。
勤奮,是成功的基礎,是成功唯一的捷徑。勤奮,是任何一個時代讓普通人發財致富的手段。成功是有方法的,勤奮就是其中被證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是因為他們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和辛苦。天才如果沒有勤奮,也是常人,常人如果付出超人的勤奮,也可以成為天才。
4、誠實
《道德經》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樸。」老子認為得道的人,一定是樸實厚道的人。
誠實是最高的聰明。聰明好像比誠實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智商,這是一個誤解,因為聰明只是短期內的一個評價,忽略了時間的變量因素,誠實的價值需要時間發酵。
誠實的價值是無價的。聰明的貢獻在短期內就可以衡量出,而誠實是一種長期持有收益,短期無法衡量,甚至還會吃虧,但誠實會給人帶來更多的溢價,這種回報可能會遲到,但絕對穩固而持久。
《紅樓夢》中王熙鳳的判曲名字就叫《聰明累》,第一句就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聰明反被聰明誤,王熙鳳可以說是文學作品中的典型。
正如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說的一句話:「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他是一切智謀的基本條件。」
誠實體現了一個人對自己的肯定和自我安全感,是對自己人生的高度負責。
我們作為時間的過客,即便如驚鴻一瞥,也應該努力實現人生價值,追求幸福,而幸福的鑰匙就在我們的手中。無論如何,生活應該是美好的,幸福的。
這些大眾的美德:節制、溫和、勤奮、誠實,任何人只要奉行,就可以能接近幸福的生活。即便不能讓每一個人幸福,也可以保證我們不跌入生活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