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一個小泡竟險些導致截肢 糖友護足無小事

2020-12-27 大洋網

家住廣東清遠市的吳先生患有糖尿病多年,血糖控制的一直不好。疫情期間宅在家裡,飲食、運動、用藥、複診沒有像平常那樣有規律,足部起了一個小泡沒有重視,竟逐步發展到足部潰爛變黑,很快出現小趾壞死,足背外側到足底中部出現大小約15*4釐米的延續性潰瘍缺損,血管及肌腱外露,連骨頭都清晰可見……到當地醫院被告知無法保住小腿,需要截肢!

吳先生後輾轉打聽來到了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科就診,這時已經下肢缺血嚴重,足部壞疽、疼痛。仔細詢問病史後,徐楚江團隊採用局部清創結合控制血糖,在清創後採用最新的骨水泥填塞技術+VSD負壓吸引聯合技術進行保肢治療,目前吳先生的右下肢保住了,讓他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糖足」不可小覷 吸菸是「幫兇」

徐楚江介紹,近期在一個星期內,骨傷科還接診了有兩位嚴重糖尿病足患者,均是壞疽感染嚴重,已經到了需要截肢的地步。足部的感染會隨著血流導致全身感染、敗血症等,引起生命危險。一旦明確感染無法控制,截肢是挽救生命的唯一選擇。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發的一系列足部問題等,從輕度的神經症狀到嚴重的潰瘍、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關節病和神經病變性骨折。對於患者最直觀、威脅最大且最難以治療的,就是糖尿病引起的足部潰瘍和感染。尤其是合併糖尿病血管病變的足部潰瘍和感染。

另外,還有一個普遍存在但很容易被忽視的危險因素——吸菸。吸菸加重血管的堵塞,促進血栓的形成,是糖尿病足發展、惡化的一大幫兇。

糖尿病足很可怕,關鍵在於預防,在於防治。

預防糖尿病足有三步

徐楚江介紹,糖尿病足的預防,首當其衝的就是嚴格控制血,沒有高血糖就沒有糖尿病足。如果已經是糖尿病患者,預防足部併發症則需要做到三點。

第一,預防足部破潰

足部破損可以說是「倒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做好足部的保護工作至關重要。尤其對於已經存在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者,這一點更為關鍵。這類患者很可能已出現破損,但自身毫無感覺。

足部的保護工作需注意以下六點:

1. 做好足部檢查。每日必須仔細檢查腳上是否有細微的損傷,如擦傷、裂傷、水皰等,要特別注意檢查腳趾縫及腳底;

2. 要穿松、寬、軟的布鞋或透氣的皮鞋,避免穿涼鞋或高跟鞋。保持鞋乾燥,可同時幾雙鞋輪換著穿;

3. 每日用溫水及中性肥皂洗腳,水的溫度不超過40℃。絕對禁忌熱水燙腳!

4. 保持足部透氣、乾燥,預防腳癬。一旦發現腳癬,第一時間治癒;

5. 預防凍傷;

6. 修剪指甲、胼胝或雞眼時要嚴防損傷。

第二,預防感染

感染是糖尿病足進展的真兇,也是能否保住肢體的關鍵。

預防感染需做到:

1. 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足部衛生和鞋襪的衛生;

2. 避免甲溝炎、腳氣繼發感染的發生;

3. 糖尿病患者建議不要去沒有資質的場所修腳;

4. 一旦足部出現損傷,儘早就醫,切忌自行應用刺激性消毒液(如碘酒等)清潔傷口。

第三,預防糖尿病血管病

充足的血液供應是機體抵抗外來入侵的關鍵,也是各種傷口得以癒合的基本條件。血管的通暢是糖尿病足外科治療首要關注的焦點。

對於糖尿病血管病變的預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定期檢查下肢動脈。糖尿病一經診斷,即應完善下肢動脈超聲檢查,了解下肢血管情況。如下肢動脈血流通暢,在血糖控制平穩的情況下,建議每年行1~2次血管超聲檢查;必要時可行CT動脈造影或介入動脈造影檢查;

2. 避免足部組織受壓,要穿寬鬆的鞋子,襪腿不要勒得太緊;

3. 如果存在足部畸形,尤其是畸形導致足部局部受壓嚴重時,應予矯正;

4. 在控制血糖的同時,嚴格控制血壓、血脂,明確存在動脈硬化的患者,建議加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小劑量阿司匹林);

5. 適當的運動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還能保持血管的通暢以及促進側支血管的建立。

發現問題務必及時就醫

徐楚江提醒,糖尿病患者一旦發現任何足部問題,都必須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千萬別存僥倖心理,更不要硬扛。一定要接受正規治療,千萬別信偏方。

醫生的規範治療包括對皮膚破損的消毒、清潔治療、傷口的動態觀察與評估;感染的局部清創和抗生素的應用;對於血管病變的擴血管藥物治理以及應用外科或介入手段的血管重建治療等。根據糖尿病足發展的不同階段,也可選擇各種外科手術方法,採用單一或聯合應用的方案進行治療。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彭逢美、朱欽文
漫畫作者:lisiqi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吳婉虹

相關焦點

  • 腳被燙傷險些截肢 全是糖尿病足惹的禍
    泡腳時不小心足背泡起了一個水泡,塗抹燙傷膏藥,沒想到經久不愈,破潰處還是越來越大,爛出一個洞,險些需要截肢。  「看看,是不是真的蠻嚇人!」9月1日,糖尿病患者陳先生看到就診前的腿部照片,依然心有餘悸,不禁倒吸一口冷氣。
  • 老人右腳長「黃豆」大水泡,未重視竟導致截肢
    「只是一個黃豆大的水泡,沒想到竟然要截肢」,七旬老人腳趾上的小水泡破潰,竟讓她失去右腳及小腿,留下終身遺憾! 家人趕緊將老人帶到當地醫院檢查後被告知,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並感染、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 一周4臺截肢手術!糖尿病患者足部潰爛不要拖!
    都市快報訊 最近幾個月,邵逸夫醫院糖尿病足病中心的糖足截肢手術較往年多了不少。「前兩年,一年也就10臺截肢手術,今年最多時,一周就做了4臺。」糖足診治專家、邵逸夫醫院糖尿病足病中心李霖副主任醫師感嘆,截肢率升高,很大一部分患者,是因為對糖足認識不充分,再加上受疫情影響,延誤就醫導致的。
  • 一旦雙腳出現3種變化,十有八九是糖尿病足,拖久了會變成大病
    這下阮阿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前往醫院去就診,被診斷為「糖尿病足」。醫生告訴阮阿姨,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破潰的部位面積越來越大,甚至會導致截肢......阮阿姨慌了,血糖高怎麼會導致要截肢呢?什麼是「糖尿病足」呢?
  • 自己修腳底老繭竟差點兒截肢?
    誰能想到,就修老繭的幾釐米的小傷口,踩到水坑裡竟引發這麼嚴重的後果!由一點兒小傷口感染逐漸擴散到整個右腳從腳底到腳面的大面積潰爛……三次手術後成功保足穆女士說,她有糖尿病史一年了,每天都打4針胰島素,現在就因為糖尿病併發症糖尿病足住進了吉大二院手外科。
  • 糖尿病患者雨天莫趟水 最好穿雨鞋防糖尿病足
    糖友雨天莫淌水專家指出,陰雨連綿的天氣容易滋生細菌,糖尿病患者由於足部血液循環不佳、皮膚抵抗能力差等原因,腳上常常出現小裂口。如果不慎被雨水浸溼,容易引起足部感染,進而誘發各種感染。所以,雨天糖尿病患者要儘量避免趟水,若鞋襪不慎打溼,要及時清洗腿腳,防止感染。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發病率可達20%左右。
  • 健康提醒:關於糖尿病足,這份預防錦囊請收好!
    顧名思義,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種嚴重足部併發症。據統計,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的總截肢率為19.03%,而截肢後的5年死亡率高達40%。既然糖尿病足如此可怕,我們面對它是否就只能束手就擒呢?答案是:絕對不!因為糖尿病足是可以預防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糖友們該如何預防糖尿病足。
  • 男子險被截肢,兇手竟是一條魚!只因忽視了這個細節……
    身患糖尿病的李叔因為一條魚險些截肢……這是怎麼回事?腳被黃骨魚刺穿險些保不住!廣東作為沿海城市,有著品種豐富的海鮮產品。李叔經營一個海鮮檔口多年,在他的精心打理下,生意蒸蒸日上。生活變好了,李叔卻日漸消瘦了,到醫院檢查出血糖很高,達到了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但李叔卻有些犯難,像他這種三餐不定時的人,定時測血糖、執行糖尿病飲食、按時服藥是有一定難度的。忙碌中過了幾年,李叔的血糖控制得不好不壞,直到有一天,一條黃骨魚改變了這一切。
  • 七旬老人熱水泡腳:竟慘遭截肢
    泡腳惹的禍七旬老人盲目泡腳右腳竟然被截肢昨日,記者從成都三醫院了解到,冬天因泡腳而導致病情加重的患者並非個例。70歲的市民李成(化名)長年腳冷,右腳的冰冷感覺更明顯,每到不能忍受的時候,就端一盆熱水泡腳或拿熱水袋捂著,直到後來疼痛難耐,來到醫院,經檢查,不僅右腳明顯發黑,腳趾也開始潰爛。
  • 湘鄉娭毑腳趾長水泡,最後竟然截肢!
    小水泡破潰導致截肢 「只是一個黃豆大的水泡,沒想到竟然要截肢。」近日,七旬老人腳趾上的小水泡破潰,竟讓她失去了右腳及小腿。4個月前,楊娭毑發現右腳第五趾疼痛,並有一顆黃豆大小的水泡形成,以為是新買的鞋不合腳導致,就沒去管它。幾天後,水泡破潰、發黑,還伴有出血及惡臭。老人右腳第二、三、四趾皮膚也出現不同程度發黑,不能行走。在當地醫院,老人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並感染、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 糖尿病最怕糖尿病足!一旦出現潰爛,就離截肢不遠了?還能否治好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在下肢血管出現了狹窄和閉塞的情況下,出現了腳部的潰瘍或者壞疽。這兩個前提條件是並存的,一個是有糖尿病,一個是血管出現了狹窄或者閉塞。在治療糖尿病足的過程中一定要這兩個方面同時進行。一方面控制好血糖,另一方面要及時進行血管的檢查,開通閉塞的血管,打通狹窄的地方。這樣的話潰瘍面才能夠有效的癒合。
  • 修腳弄破腳趾6天後竟要截肢
    原標題:修腳弄破腳趾6天後竟要截肢   醫院每兩個截肢的有1個是糖尿病足,規範治療後八成患者可避免被截肢漫畫/張翠蓮  我國每1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患糖尿病,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發病率一直在「爬坡
  • 糖尿病患者,足部有4個跡象,或是「糖尿病足」前兆,警惕爛腳
    糖尿病患者平時若是不注意血糖控制,那麼就很有可能使得足部的血管跟神經發生病變,導致足部異常,出現爛腳的現象。嚴重的時候,可能還會影響到肌肉跟骨骼,致使足部的組織壞死,甚至是截肢。一般在糖尿病人出現爛腳前,足部是會有以下的前兆的,下面來了解一下吧。
  • 男子足下藏了一根縫衣針數月無察覺,一查糖尿病足腳趾已壞死
    南都訊 記者李春花 通訊員 盧從斌 胡穎儀40多歲的蔡叔(化名)患有2型糖尿病史10年,2月初雙下肢麻木,因害怕疫情沒敢去醫院看病,五月初到市紅會醫院一檢查,發現第四、五足趾已經壞死,在第二足趾下方竟藏有一個高密度的針狀物體!
  • 糖尿病足的症狀有哪些?千萬別拖到截肢那一步
    糖尿病是如何行成的大家也都略有耳聞,但是糖尿病足呢?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裸關節上下的足部血管、神經發生病變,導致足部供血不足而感到異樣,並在足部出現多處潰爛、感染的症狀,甚至嚴重影響肌肉及骨骼,導致組織壞死甚至危及生命。
  • 七旬老人「黃豆」大水泡致截肢,糖尿病患者要警惕下肢血管病變信號
    " 只是一個黃豆大的水泡,沒想到竟然要截肢 ",七旬老人腳趾上的小水泡破潰,竟讓她失去右腳及小腿,留下終身遺憾!76 歲的楊娭毑家住湖南省湘陰縣,3 年前發現血糖較高,並有口乾、多飲、多尿等症狀,未予重視,未監測血糖及系統服用降糖藥物治療。
  • 中西醫結合為什麼能保守不截肢治好糖尿病足爛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出現在患者足部的一種潰爛、壞疽外在表現現象,然而造成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與患者長期血糖引起的下肢動脈閉塞、周圍神經病變及足部感染有關係。目前針對於這一併發症的有效治療,為什麼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佔優勢,下面我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就為大家科普下相關知識:對於糖尿病足患者來講,控制糖尿病足病情感染不讓它發展則是非常重要避免截肢的治療效果因素。然而對於這個特殊群體糖尿病足感染控制則不是單一中醫或者西醫就能完全控制住的。
  • 34歲男子右小腿截肢 只因兩個月前腳底板被樹枝戳了後不當回事...
    最近幾個月,邵逸夫醫院糖尿病足病中心的糖足截肢手術較往年多了不少。「前兩年,一年也就10臺截肢手術,今年最多時,一周就做了4臺。」糖足診治專家、邵逸夫醫院糖尿病足病中心李霖副主任醫師感嘆,截肢率升高,很大一部分患者,是因為對糖足認識不充分,再加上受疫情影響,延誤就醫導致的。
  • 晉江老伯腳底破皮不注意最終要截肢 到底咋回事
    福醫大附屬二醫院內分泌代謝病科主任醫師李希聖介紹,醫院常會接診到因糖尿病足而要截肢的患者。☆足部潰瘍不注意 葬送一條腿晉江一位67歲的老伯是「老糖尿病」,之前右腳腳底磨破皮了,隨後破皮處漸漸破潰感染,半年多來,先後到鄉村衛生院和小診所買藥膏和藥水塗抹患處,未料潰瘍越來越嚴重,發展到後面都能看到骨頭和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