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黃豆」大水泡致截肢,糖尿病患者要警惕下肢血管病變信號

2020-12-20 瀟湘晨報

" 只是一個黃豆大的水泡,沒想到竟然要截肢 ",七旬老人腳趾上的小水泡破潰,竟讓她失去右腳及小腿,留下終身遺憾!

76 歲的楊娭毑家住湖南省湘陰縣,3 年前發現血糖較高,並有口乾、多飲、多尿等症狀,未予重視,未監測血糖及系統服用降糖藥物治療。4 個月前,楊娭毑發現右腳第五趾疼痛,並有一顆 " 黃豆 " 大小的水泡形成,以為是新買的鞋不合腳導致,想著多穿幾天就好了,加上不痛不癢就沒去管它。幾天後,水泡出現破潰、發黑,還伴有出血及惡臭。到了 3 月 23 日,老人的右腳第二、三、四趾皮膚也出現不同程度發黑,並且壞死的面積迅速擴大,疼痛也越來越明顯,不能行走。家人趕緊將老人帶到當地醫院檢查後被告知,被確診為 "2 型糖尿病、糖尿病足並感染、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

給予傷口換藥及調控血糖等處理後,老人於 4 月 12 日來到湖南省人民醫院骨關節與運動醫學科王靖主任醫師處就診並收入院。入院後的雙下肢血管彩超顯示,老人雙下肢動脈硬化並且不同程度狹窄,多處動脈管腔閉塞。

經過積極的降糖、抗炎、抗凝等術前準備後,4 月 25 日,王靖主任醫師帶領賈真副主任醫師等為楊娭毑施行 " 右下肢膝下截肢術 ",以控制感染病灶。術後,老人傷口癒合較好,血糖控制相對穩定,遺憾的是永遠失去了右腳和小腿。

" 如果能定期監測血糖,按時服藥,定期篩查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注意自我護理,做到早預防早治療,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王靖表示,糖尿病人由於血糖控制欠佳,很容易引起下肢動脈病變和周圍神經病變。由於患者感覺減弱或消失,往往出現症狀時很難察覺,容易因為修剪趾甲、泡腳燙傷等外傷引起的足部潰瘍而導致足部壞死或感染,嚴重的還可能會導致截肢。

"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檢查足部皮膚。" 王靖提醒,糖尿病人一旦發現足部皮膚顏色發生變化,或者出現足部麻木、疼痛、灼熱感、踩棉花感、腳無知覺、瘙癢或有螞蟻爬等情況,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排除周圍神經病變。足部發冷、足部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可能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信號,要及時去醫院進行專業檢查和治療。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梁輝 蔣浩

【來源:ZAKER瀟湘】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老人右腳長「黃豆」大水泡,未重視竟導致截肢
    「只是一個黃豆大的水泡,沒想到竟然要截肢」,七旬老人腳趾上的小水泡破潰,竟讓她失去右腳及小腿,留下終身遺憾! 入院後的雙下肢血管彩超顯示,老人雙下肢動脈硬化並且不同程度狹窄,多處動脈管腔閉塞。 經過積極的降糖、抗炎、抗凝等術前準備後,4月25日,王靖主任醫師帶領賈真副主任醫師等為楊奶奶施行「右下肢膝下截肢術」,以控制感染病灶。
  • 湘鄉娭毑腳趾長水泡,最後竟然截肢!
    小水泡破潰導致截肢 「只是一個黃豆大的水泡,沒想到竟然要截肢。」近日,七旬老人腳趾上的小水泡破潰,竟讓她失去了右腳及小腿。4個月前,楊娭毑發現右腳第五趾疼痛,並有一顆黃豆大小的水泡形成,以為是新買的鞋不合腳導致,就沒去管它。幾天後,水泡破潰、發黑,還伴有出血及惡臭。老人右腳第二、三、四趾皮膚也出現不同程度發黑,不能行走。在當地醫院,老人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並感染、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 七旬老人熱水泡腳:竟慘遭截肢
    昨日,成都市三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崔馳提醒,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泡腳,對於有下肢血管動脈閉塞病變的人,泡腳有可能起到反作用,甚至加重病情。今天就講講泡腳的「學問」。泡腳惹的禍七旬老人盲目泡腳右腳竟然被截肢昨日,記者從成都三醫院了解到,冬天因泡腳而導致病情加重的患者並非個例。
  • 糖尿病患者,足部有4個跡象,或是「糖尿病足」前兆,警惕爛腳
    糖尿病患者平時若是不注意血糖控制,那麼就很有可能使得足部的血管跟神經發生病變,導致足部異常,出現爛腳的現象。1、皮膚乾裂患有糖尿病的人,因體內過高的血糖,很容易導致下肢的神經病變,使得足部出現很大的問題。
  • 糖尿病人下肢有什麼症狀時,是發生了病變且有可能是糖尿病足?
    有的糖尿病人的下肢經常會出現一些症狀,比如患者的小腿和足部發涼,走路不能持久,並且在走路的時候會有乏力加重的感覺,休息一會這種這種又消失。而有的患者在走一段路之後出現小腿腓腸肌、足部酸痛,痙攣性疼痛的情況,稍稍休息後,疼痛可緩解。嚴重的會在夜間和白晝持續疼痛與感覺異常,下肢的顏色發生變化,皮膚溫度降低等等。
  • 70歲糖尿病大伯被蚊子咬了一口 腳潰爛截肢
    被蚊子咬了一口70歲的大伯要截肢有個病患,70多歲,起先只是被蚊子咬了一下,本來沒什麼大事情,可患者隨手抓了一下,皮膚更紅了,第二天蚊子包開始出水,這位患者沒有管它,結果一周之後,他整個腳潰爛了。這是怎麼回事?
  • 老人燻臘肉腳被烤出大水泡 用針挑破後差點截肢
    家住赤壁的吳爹爹在燻烤臘肉時不小心睡著,醒來發現左腳被烤出一個大水泡,隨後自己用針挑破導致嚴重感染,差點截肢。 65歲的吳爹爹(化姓)家住湖北赤壁,平時身體還好,去年查出患有糖尿病。年關將近,家家戶戶都開始備起了年貨。吳爹爹和老伴今年準備多燻些臘肉,給在外打工的子女帶走。臘肉醃製好後,按照赤壁當地的風俗,還要用柴火燻烤幾天,這樣臘肉的味道更香。
  • 糖尿病等神經血管病變患者 千萬小心蚊蟲叮咬!
    醫生表示,以他目前的情況,至少要治療1個月以上。醫生在此提醒:夏季蚊蟲叮咬高發,若出現局部加重的紅腫、熱、痛,皮膚壞死,同時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神經血管病變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血管病變情況下蚊蟲叮咬不一定是小事鄒燕蕾表示,蚊蟲叮咬,一般不會導致嚴重後果,而王先生的傷口為何如此嚴重?經詢問後才得知,王先生不僅被蚊蟲叮咬,自身還患有糖尿病,且血糖值比正常值高出幾倍。
  • 老人燻臘肉時腳被烤出大水泡 用針挑破後差點截肢
    家住赤壁的吳爹爹在燻臘肉時不小心睡著,醒來發現左腳被烤出一個大水泡,隨後自己用針挑破導致嚴重感染,差點截肢。65歲的吳爹爹(化姓)去年查出患有糖尿病。年關將近,吳爹爹和老伴今年準備多燻些臘肉,給在外打工的子女帶走。臘肉醃製好後,按照赤壁當地的風俗,還要用柴火燻烤幾天,這樣臘肉的味道更香。
  • 專家:血管病變通常不可逆,應及早治療 - 新晚報數字報
    □江麗波 本報記者 董彤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成為中老年糖尿病人多發病,臨床常見的糖尿病足、慢性傷口潰瘍,嚴重會有截肢的風險。許多人不清楚,這些糖尿病併發症多數是下肢動脈血管閉塞造成的。專家提醒中老糖尿病人,長期持續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一定會引發相應的血管病變。如何科學認知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
  • 燻臘肉時腳被烤出大水泡,六旬老人用針挑破後險截肢
    家住赤壁的吳爹爹在燻烤臘肉時不小心睡著,醒來發現左腳被烤出一個大水泡,隨後自己用針挑破導致嚴重感染,差點截肢。65歲的吳爹爹家住湖北赤壁,平時身體還好,去年查出患糖尿病。年關將近,吳爹爹和老伴今年準備多燻些臘肉,讓在外打工的子女帶去吃。臘肉醃製好後,按照當地的風俗,還要用柴火燻烤幾天。
  • 用針挑破腳上水泡,她差點要截肢
    可是如此注重飲食的易女士最近還是因為糖尿病住院了,她用針挑破了腳上的水泡,沒想到引發感染,差點要截肢。   「都說得了糖尿病要重視平時的保養,我事事都非常上心。」易女士自從患上糖尿病後,就非常重視飲食的調控,連每日三餐吃多少米飯都會用計量器稱好。得益於平時的保養,易女士的糖尿病病情一直控制得不錯。   最近天氣轉冷後,易女士開始每天晚上泡腳。
  • 腳趾有小水泡,湖南一男子用橡皮圈包紮,一條腿差點沒了
    「本來以為是個小水泡,自己在家換藥就可以好,沒想到反而耽誤治療,差點把這條腿給廢了。」近日,63歲的沈叔叔因用橡皮圈包紮腳趾處的水泡,導致傷口創面惡化、血液運行不良而後悔不已。63歲的沈叔叔患有20多年的糖尿病,3個月前,他在洗腳的時候發現右腳第一趾有一顆 "黃豆" 大小的水泡,不痛不癢就沒去管它。兩天後,水泡出現了破潰,他便自行清洗傷口用紗布包裹。因擔心紗布脫落,他找了個橡皮圈纏在腳趾上以固定紗布。近日,沈叔叔的右腳腫脹疼痛加劇,不能行走,家人趕緊將他帶到長沙市第三醫院內分泌代謝病科就診。
  • 糖尿病患者的冬天怎麼過?
    同時,糖尿病患者中外周血管病變加上冬季血管收縮,患者外周缺血的症狀會更加明顯,例如:雙下肢感覺冷、麻木、抽筋等。也有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皮膚起泡、腳趾變黑壞死等情況。  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常用電熱毯、烤爐、熱水袋、熱水泡腳等器具或方法減輕上述症狀。
  • 九旬老人患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雙腿疼痛後差點截肢
    經過手術,老人保住了雙腿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個啥病?今年94歲的張大爺可被這病折磨的不輕。先是不明原因的雙腿疼痛。老人年紀大了,以為是身體原因,沒想到越來越嚴重。「左腳的皮膚顏色發青、麻木發涼,持續性疼痛不能緩解,並逐漸出現了潰瘍。」感覺不是一般的小毛病後,張大爺來到西安交大一附院看病,結果還真不是個小事。
  • 惠州一男子泡腳後致截肢
    秋季是養生保健的好季節,藥膳滋補、睡前泡腳都是養生的好法子,不過我市第一人民醫院近期就接診了一位因使用姜水泡腳,導致雙腳潰爛送院就醫的患者,為了保住一雙腿,這位患者最後還不得不截肢了一根腳趾。成叔回憶當時泡腳的水溫感覺不燙,但加料的姜粉對皮膚有火辣辣的刺激感,泡腳後一個小時他的雙腳陸續起水泡、潰瘍,之後他在家敷了兩天燙傷膏,結果不但不起作用,還把病情給耽誤了。
  • 糖尿病爛腳前,要重視2個報警信號!教你按摩這些穴位,可提前預防
    糖尿病爛腳前有徵兆嗎?糖尿病患者在爛腳之前,首先會出現相關神經的異常以及血管的異常,例如糖尿病足的初期改變,就是在患者出現皮膚的破損之前,先伴有相關的神經及血管異常。其中完善肌電圖的檢查,以及血管的超聲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 糖尿病下肢消瘦如何改善?除了控制好血糖,這兩點值得重點關注
    有很多糖尿病患者,特別是病程時間較長,血糖控制也不怎麼好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現自己的下肢越來越呈現消瘦狀態,這樣的一種狀態,實際上是在提醒你,如果再不積極的加強血糖控制,糖尿病的多種併發症可能都會進一步發生發展了,因此,如果糖尿病人出現下肢消瘦的情況,應該積極的予以重視,更要注意做好血糖的調理和控制了
  • 為什麼要做糖尿病足篩查
    前言: 糖尿病患者因周圍神經病變與外周血管疾病合併過高的機械壓力,引起足部軟組織及骨關節系統的破壞與畸形形成,進而引發下肢遠端神經異常和不同程度周圍血管病變相關的足部潰瘍、感染和深層組織破壞,是我國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病。
  • 糖尿病「惡化」的信號有哪些?提醒:出現這5個特徵,趕快找醫生
    在醫院內分泌科,每天都會收治不少因血糖控制不好,或者糖尿病加重而住院治療的患者,他們的病情輕重不一,入院的主訴也各不相同。但可以歸納起來看看有哪些是糖尿病加重的危險信號。四肢麻木或疼痛加重這是糖尿病引起周圍神經病變導致的,患者會感覺到雙側肢體的麻木、疼痛和感覺異常,這些症狀在糖尿病病情控制良好的情況下可以減輕,但如果症狀持續存在並逐漸加重,那麼也說明病情加重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