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臺灣空軍少校黃植誠駕機回歸大陸,獲65萬元獎勵,後來如何

2020-12-18 騰訊網

"鄉愁是一灣淺淺都是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古時候陳勝揭竿起義時高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今有飛行員"駕駛起義",以鴻鵠之勢回歸祖國的懷抱。從窄小的空域,到廣闊的藍天,黃植誠用果敢的決定成就了他的夢想,回到了讓他魂牽夢縈的故鄉。黃植誠在採訪時堅定地說:"對於飛行員而言,在祖國上空翱翔,是永遠的嚮往。"

兵敗山倒,退守臺灣

在1945年抗戰勝利後,蔣委員帶領的國民政府迎來了建黨以來最高光的時刻。在短短4年的時間後,國民政府卻迅速地走向了衰落,九月時,解放軍以勢如破竹之勢解放了湘鄂兩地,直指國民政府的老巢。

解放軍軍紀嚴明,與老百姓親如一家,不僅不拿百姓一點好處,反而常常捨己為人,無私地保護百姓,百姓們也因此感念解放軍的付出,為解放軍送軍糧布衣。反觀國民政府,不僅與百姓們有著極深的隔閡,軍隊紀律也十分渙散,作風不佳。兩相對比下,解放軍猶如擰緊的繩,國民政府則是鬆散的沙,高下立現。

蔣委員早在1946年就意識到了潰敗的可能性,因此早早地為自己找好了退路,分別是易守難攻的西康、海南和臺灣。抗戰時期,蔣委員就曾憑藉西南天險作為屏障,當時很多以為蔣委員會退居重慶、四川,可西康地形雖好,但是軍閥實力不佳,極易被我黨滲透;海南的瓊州海峽太窄,距離大陸太近,同樣不適合藏身。

在相似的地形下,臺灣獨自漂泊在外,海峽也比瓊州海峽寬得多,且由於先前的政治焦灼並未涉及臺灣,其政治背景較為單純,對於國民政府而言是一片"淨土"。因此,臺灣成為了蔣委員的不二之選。臺灣浪高海闊,缺乏海軍、空軍的解放軍難以登島,乘勝追擊,這給了國民政府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喘息。

臺灣地域雖小,但土地利用率極高。不僅糧食產量高,工業基礎也領先國內水平,更重要的是,其交通四通八達,位於太平洋西航道的扼要之處,又於美國的戰略防線呼應銜接,十分利於國際來往。蔣委員在撤往臺灣前,早將諸多國庫黃金、故宮寶物和眾多軍民遷至臺灣,在財力物力的支持下,退守臺灣成為了一個改變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的裡程碑式轉折。

重重阻礙,毅然回歸

國民政府退臺時保存了大部分兵力,尤其是空軍基礎,保留有兵力4.5萬人左右,擁有各種型號的飛機330架,由於空軍實力大大優於大陸軍隊,且臺灣空軍作戰效益大,因此成為了臺灣的第一優先發展對象,成為多軍種中的"寵兒"。

1954年後,臺灣仿照美軍的體制,進行了全面改編,還裝備了不少美軍的先進裝備。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期間,美國對臺灣空軍進行了大規模的援助,因此一直以來,臺灣的制度革新快,裝備等級高。同一時期的大陸空軍才剛剛起步,發展艱難。

1952年,黃植誠出生在臺灣,他的祖籍在廣西橫縣,與臺灣隔海相望,但這灣海峽,在當時是難以邁過的一道坎。他的父親生前是國民政府空軍,母親也曾被選為"模範母親",家裡的哥哥、姐夫都有國民政府的軍官履歷,可以說,黃家是有名的"空軍世家"。在家庭氣氛浸淫成長的黃植誠也對空軍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萌生了對於藍天的嚮往。

1973年,黃植誠以優異的成績從國民政府空軍專修班畢業,能夠熟練地掌握5種機型,飛行時長累積2000多小時,是當時國民政府空軍的隊伍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參加工作後,黃植誠得到了國民政府高層的重視,先後擔任了飛行員、分隊長、考核官等職務。

雖然在臺灣也算功成名就,但自小就有一個想法根植在黃植誠的心裡,臺灣的空域太小了,在大陸廣闊的上空翱翔,是一生的嚮往。他總要到海灣的那頭看看故鄉,總要在大陸的藍天翱翔,血濃於水的兩岸親情,怎麼能被一灣海峽阻隔呢?

心繫兩岸,同胞情深

1981年8月8日,黃植誠駕駛著最新型F-5F戰鬥機,從臺灣的桃園機場起飛,穿過長長的海峽,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回歸的途中,他考核的隊員曾極力勸阻他,但堅定決心的黃植誠,在燃料所剩無幾的情況下,毫不動搖地降落在福州機場,帶回了極為先進的戰機機型。

彼時大陸的空軍水平遠遠不及臺灣發展,一是因為缺乏系統的訓練制度,二則是缺少先進的飛機支持,尖端技術牢牢掌握在美方手中,因此,黃植誠帶回的F-5F戰機可謂是雪中送炭,具有巨大的研究價值。

在黃植誠成功降落後,受到了大陸領導和機場工作人員的熱烈歡迎,由於他的表現極佳,對祖國貢獻大,黃植誠獲得了65萬元的獎金獎勵。回歸後的黃植誠對於大陸的空軍付出了極多的心血。當時的大陸空軍水平落後,黃植誠就用自己過硬的飛行知識培養了不少飛行員戰士,當之無愧地成為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學校的副校長。

在源源不斷地為祖國輸送人才的同時,黃植誠也致力於兩岸和平事業的發展,面對媒體的質疑,黃植誠堅定地表述,兩岸人民都是血濃於水的同胞,應該多付出些耐心,不該兵戎相見。

基於黃植誠的突出成就,他被任命成為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的前兩屆理事。1995年,黃植誠晉升為空軍少將。

2013年退役後,黃植誠仍然心繫兩岸關係發展,他作為發起人,成立了"兩岸飛行學校",談到他的初衷時,他誠懇地說:"我希望為大陸輸出優秀的飛行員,也希望吸引有飛行夢的臺灣青年,兩岸青年都可以翱翔在祖國的藍天!"

相關焦點

  • 1981年黃植誠獲65萬元獎勵,空軍少校「駕機起義」事件,轟動臺灣
    「鄉愁是一灣淺淺都是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新中國成立後,因為形勢的扭轉,很多人紛紛前往臺灣,但是思念家鄉親人的他們一直渴望回來,畢竟根在大陸。今天故事的主角黃植誠就在1981年駕機起義回到魂牽夢縈的故鄉。
  • 1981年,臺灣少校駕機回歸大陸,獲65萬獎勵,後來過得怎樣
    其實,基於國民黨的這種政策,許多國民黨內的人士也十分反感這一黨派的做法,而在1981年,一位國民黨空軍少校駕機回歸大陸,在此之後,他也獲得了我國軍方的獎勵。那麼,這位駕機回歸大陸的臺灣少校究竟何許人也?在回歸大陸之後,他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 1981年駕機飛回大陸的黃植誠,為何獲65萬元獎金?看他帶回了什麼
    1981年臺飛行員黃植誠駕機主動飛回大陸,以至臺國防部長高魁元引咎辭職,回到大陸後他獲得65萬元巨額獎金,在那個年代這簡直就是一筆巨款,黃植誠是第90個投入大陸懷抱的空軍人員,和第42駕飛機來投誠的國民黨軍人,為何唯獨他獲得巨額獎金呢?
  • 臺灣空軍少校黃植誠,駕機回歸大陸,獲得65萬獎勵,後來怎樣了?
    那麼,黃植誠不顧一切回到大陸後,過得如何呢? 在臺灣的時候,黃植誠是一名很出色的飛行員,二十六歲就已經成為了少校,回到大陸後因為立功,也受到了很好的待遇,擔任了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學校副校長,也得到了優厚的金錢獎勵。
  • 臺灣飛行員黃植誠,駕駛戰鬥機回歸大陸,獲65萬獎勵,後來怎麼樣了?
    所以,在1981年的時候,臺灣一名飛行技術過硬的飛行員黃植誠,駕駛著當時是臺灣最先進的美式戰鬥機「F-5F型」回歸大陸,而當時這個機型對於臺灣空軍來說有著重大的意義,所以臺灣當局非常恐慌,那麼後來這位飛行員的結局到底如何呢?
  • 駕機起義黃植誠 滄桑不了情
    對此我沒有看到準確的官方報導,但是據他身邊的熟人後來寫文披露,當時給黃植誠的獎金為65萬元人民幣,按當時每月36元工資的水平,堪稱一筆巨款。當時的金價為5元多人民幣1克,折算成黃金大約是2500兩,並不算多。要知道臺灣那一方給大陸叛逃飛行員的賞金,最高的達到黃金7000兩!所有新聞媒體對黃植誠的採訪,幾乎都會問到同一個問題:你問什麼要駕機飛來大陸?
  • F-16戰機失聯,蔡英文下令空軍飛機禁飛,到底害怕什麼?
    要談到臺灣飛機「起義投誠」到祖國大陸來的,有好多架,而且這些飛行員大多受到國家重用。駕機起義回歸祖國的黃植誠和林賢順一、臺灣起義投誠的飛行員,都受到重用1981年8月8日,國民黨空軍第5聯隊少校考核官黃植誠駕駛1架美制F-5E戰鬥教練機借考核新飛行員之機,駕機起義。
  • 落地後:我終於回家了,1989年臺灣飛行員駕機回大陸
    大家好,我是大別山魚哥,今天魚哥和大家聊一下由臺灣駕機起義的飛行員林賢順。 熟悉那段歷史的人都知道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後,兩岸一直處於對峙的狀態,臺灣當局對大陸秉持著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阻礙著兩岸的溝通與交流。這個政策致使很多臺灣居民無法回大陸探親。
  • 臺灣飛行員徐廷澤,駕機回歸大陸獲得2500兩黃金,後來結局如何?
    那麼,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駕駛飛機回歸大陸的臺灣飛行員徐廷澤回到大陸後結局如何呢?徐廷澤出生於1928年,是重慶人,他是在大陸長大的,所以對大陸有著很深的感情,這也是他後來毅然決然回歸大陸的原因之一。徐廷澤自小就有一顆當兵的心,看著國家被日軍侵略,人民的生活痛苦,於是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加入了國民黨陸軍,決心報效祖國。
  • 臺灣最後一位駕機起義飛行員:來到大陸看到很多希望
    1983年4月22日,臺灣陸軍航空隊少校分隊長李大維駕駛U-6A型飛機起義,回歸祖國大陸,成為最後一位駕機起義的臺灣飛行員。 據臺海網13日報導,海峽導報記者近日在廈門對他進行了獨家專訪。身材高大、為人率性的他,為我們講述了他從小耳濡目染的、對於祖國大陸的深厚感情,也談到自己如何在相隔28年後與女兒相認的過程,而提起當年的那趟驚世飛行,就好像發生在昨天一樣,歷歷在目。 人物名片 李大維,原籍安徽省阜陽縣,1950年生於金門,同年隨其父母去臺灣,1968年考入陸軍軍官學校,後到部隊執行觀測任務,兩次被選為「克難英雄」。
  • 補壹刀:臺飛行員駕F16神秘失蹤,投誠大陸還是墜海身亡?聽航空專家...
    以徐廷澤1963年飛回大陸一事為例。人民日報當時刊發了以《臺灣軍政人員的光明出路》為題的社論,讚揚臺灣空軍飛行員徐廷澤駕機「起義」,回歸祖國懷抱的行為。「徐廷澤棄暗投明歸來,受到當地軍民的熱烈歡迎。」1981年8月8日,國民黨空軍第五聯隊督察室少校考核官黃植誠駕駛一架F-5F雙座噴氣式飛機從臺灣桃園機場起飛,回到大陸。中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同機的許秋麟明確表示不願回大陸時,飛機本已飛臨福州機場,黃植誠又掉頭飛回臺灣東引島上空,讓許跳傘,自己再返回降落福州機場。
  • 臺灣首位駕機回歸的飛行員,回大陸報效祖國,獲2500兩黃金
    不過,由於國民黨在臺灣倒行逆施,不得民心,曾有多名臺灣的飛行員在認清了國民黨的面目後,回歸到中國大陸,為中國空軍力量的發展和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本文所要講述的就是臺灣首位駕駛戰機回歸大陸的飛行員,他的名字叫做徐廷澤。徐廷澤在回到大陸後,獲得了2500兩黃金的獎勵,這份獎勵在現在聽來都十分令人震驚。那麼徐廷澤在臺灣時發生了什麼,使得他下定決心回歸大陸,他是如何返回大陸,而在回到大陸後,他的生活又是怎樣的?
  • 1989年,臺灣飛行員林賢順駕駛戰鬥機飛回大陸,後來的結局如何?
    因為蔣介石的關係,海峽兩岸的人民曾有一段時間無法互相往來,有些人因為實在忍不住就偷偷利用各種渠道跑回了大陸。1989年,一個叫林賢順的飛行員駕機從臺灣逃了出來,據說臺灣方面為了攔截他,竟派出了整整12架戰機,那麼最後他成功在大陸降落了嗎?大家跟我一起往下看就知道了。
  • 第一個駕駛飛機回歸大陸的臺灣飛行員,回來後擔任了哪些職務?
    大家知道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駕駛飛機回歸大陸的臺灣飛行員是誰嗎?此人名叫徐廷澤,於1963年6月1日駕駛戰鬥機在福建龍田機場降落,主動回歸大陸。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新中國成立後至1963年6月1日這段時間,也有臺灣飛行員駕機回歸大陸,不過他們要麼是教官,要麼是在我黨策劃下回歸大陸,真正意義上第一個駕機回歸大陸的臺灣飛行員是徐廷澤,那麼,徐廷澤回歸大陸後的結局怎麼樣呢?徐廷澤出生於1928年,他是重慶黔江人,從小在大陸長大。
  • 臺灣空軍中尉何偉欽,駕駛戰鬥機回歸大陸,晚年的結局如何?
    1955年5月18日,一架來自臺灣的戰鬥機降落在廣東省海豐縣的田野上。事後表明,這是一起臺灣飛行員駕駛飛機主動回歸大陸事件,因為找不到機場只能迫降在田野上。駕駛這架飛機的飛行員名叫何偉欽,他回歸大陸後受到當地領導與群眾的熱烈歡迎,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臺灣飛行員何偉欽回歸大陸後的晚年結局。何偉欽出生於1925年,他是江蘇連雲港人。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何偉欽年僅12歲,雖然還是一個孩子,但他渴望上戰場殺敵。由於年齡原因,彼時的何偉欽雖然無法參軍入伍,但他的心中卻埋下了投筆從戎的理想。
  • 駕機從臺灣偷回大陸 曾擔心來大陸沒褲子穿 後得到2500兩黃金獎勵
    徐廷澤,1928年出生於重慶市黔江區濯水。1945年的時候,他加入了國軍的陸軍部隊,曾在裡面擔任電臺排長。後國軍退撤臺灣後,他於1955年在臺灣空軍學校畢業,畢業後擔任見習教官和飛行員。他的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發生1963年!
  • 建國後首位冒死飛回的臺灣飛行員,立刻授少校,獎2500兩黃金
    1949年新中國建立之後,臺灣問題成為了全國都在關注的焦點,粟裕在東南沿海地區一度集結起65萬大軍,準備解放臺灣。但是在準備解放臺灣的關鍵時刻,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了,解放臺灣的進程也不得不推遲。後來蔣介石率領國民黨殘軍退到臺灣後,徐廷澤也被裹挾了進去,由於有一定的文化,而且當時國民黨方面在臺灣大規模的招募飛行員,徐廷澤被送入航校學習,任見習教官、國民黨軍空軍第二聯隊十一大隊四十二中隊上尉飛行員。徐廷澤的飛行技術在當時是一流的,蔣介石還親自宴請過他。
  • 大陸飛行員範園焱,駕機逃到臺灣獲得四千兩黃金,後來怎麼樣了?
    今天我們來說一個叛徒的故事,他是大陸培養的飛行員,卻在上個世紀70年代從大陸叛逃到臺灣。他辜負了祖國對他的培養,辜負了祖國對他的期望。為了討好臺灣,此人到達臺灣後竟然恬不知恥地說:「大陸的日子太苦了」,這位叛徒是誰呢?
  • 建國後,此人駕機叛逃臺灣,獲賞黃金千兩,30年後回大陸探親被抓
    建國後,此人駕機叛逃臺灣,獲賞黃金千兩,30年後回大陸探親被抓 自蔣介石敗退臺灣以後,臺灣和大陸就就陷入了對立關係。由於蔣介石從大陸撤退期間,帶走了大量黃金,這使得臺灣經濟迅速發展起來。臺灣人民早就過上了不愁溫飽的小康生活。相比大陸連續幾年的自然災害,人民生活十分疾苦。
  • 1949年,從臺灣駕駛飛機飛回大陸的杜道時,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起義投誠人員比較特殊,他是一名國民黨的空軍上尉飛行員,解放戰爭末期駐守在臺灣,最終選擇駕駛飛機回歸大陸。這位駐守在臺灣的上尉飛行員名叫杜道時,杜道時回歸大陸的過程可謂歷經千難萬險,他從臺灣新竹機場駕駛飛機起飛後便遭到國民黨空軍的圍追堵截,飛機也被多次擊中,不過好在他幸運回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