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觀察日記、說明文是三年級語文寫作練習的重點。那些年,你寫過的觀察日記都有什麼?養蠶、養金魚、小烏龜,種蒜苗和豆芽,家長們一看到語文老師布置了觀察日記,就瑟瑟發抖。這哪是觀察日記,簡直是給家長布置勞動任務。春季開學後,除了文具購買,像桑葉、魚食的購買也都成了家長的必消品。不管是蠶結繭還是豆子發芽,真正能把觀察日記寫好的同學又有幾位呢?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寫作文重在觀察,只有看到了,才有素材,想到了,才能把語言變成文字來記錄。而大部分孩子在寫觀察日記的時候,都不太主動,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甚至家長還要做好時間提醒,督促孩子去觀察記錄。一個觀察日記,變成了家長和學生的學習負擔,這就不是寫好作文的初衷。那麼如何才能寫好觀察日記呢?想讓小學生對寫作文感興趣,那一定是先要了解他們都喜歡觀察什麼?
喜歡小動物的學生,對自己的小寵物有觀察。喜歡吃零食的同學,對零食的種類、味道誇誇其談。喜歡打遊戲的同學,玩過什麼角色、遊戲的內容那是如數家珍。這是老師讓他們去觀察的嗎?不,是因為自己有喜歡,有興趣,自然就記住了這些細節。那麼觀察日記也一樣,我們引導學生去熟悉植物的生長過程、動物長大的變化,就是鍛鍊孩子們去發現不同與改變的能力。所以,我用了這樣的方法,讓同學們去寫觀察日記。全班同學積極交作業,篇篇都是優秀小作文。
1、 從最熟悉的事切入,觀察身邊的人
我們引導學生觀察的目的,是觀察熟悉的事還是陌生的事?我建議從熟悉的事入手,貼近小學生的生活,能夠引起學生們的共鳴。比如我布置的觀察日記主題:觀察家人刷手機的樣子。剛寫在黑板上,不少同學就躍躍欲試說,老師,這個太簡單了,我不用觀察啊,我都能模仿出我爸刷手機的樣子。調皮的學生立馬來了一場模仿秀,還挺惟妙惟肖。但是,觀察日記除了觀察還要寫,寫也是重點。
作業布置了下去,給同學們兩天的時間,結果大部分學生都能第二天就交上來,不用老師教寫作方法,每個同學都真實還原了家長在刷手機的樣子。作文特別有畫面感:我的爸爸蹲在馬桶上,直到腿麻了都不肯放下手機。我的媽媽是近視眼,她做面膜的時候,就把手機也貼在臉上看,不知道做的是不是「手機面膜「?從最熟悉的事切入,觀察身邊的人,這才能讓學生們收穫觀察日記帶來的學習體驗。
2、 觀察動物不用養,一場大雨就能解決
有的老師喜歡布置觀察動物類的作文,小貓小狗尚且還能滿足孩子的觀察訴求,一旦涉及到養蠶、養蝌蚪,就太難為家長了。觀察動物一定是自己家的動物最好嗎?其實沒有養寵物的同學也不用著急,更不用去動物園,我們只需要一場大雨就能解決。大雨過後,來到學校裡的植物園、小區的花園裡,我們可以看到什麼?蝸牛。我們去找一找,葉子上的蝸牛、草地上的蝸牛、石子路上的蝸牛,看看每一隻蝸牛都有什麼不一樣?這也是能寫出一篇優秀的觀察日記。
3、 身邊熟悉的物品,去重新發現它的不同
關於靜物觀察作文,一定要選材於小學生身邊最熟悉的物品,才能達成觀察的目的。很多同學不裡理解,認為我都很熟悉鉛筆盒、橡皮了,還有什麼好觀察的。正是因為你熟悉,所以我們才需要重新去觀察發現它們的不同,這就是觀察力的培養。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不能過於死板,要靈活地布置觀察日記。從小學生的本質出發,選擇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事,作為切入點,這樣才能收穫優秀的作文。
觀察是需要眼睛去看、耳朵來聽、腦子去思考、手來寫字,也就是聽說讀寫都要練習。我們不是光把一篇作文寫好,交給老師就完了。而是從寫作練習中明白,觀察力是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技能,在未來的學習中,不可或缺。希望老師和學生都能認真對待每一次觀察作文練習,關於觀察作文,你還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