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古老書院活在當下

2020-12-19 中國文明網

  書院是中國古代獨具特色的一種教育形式。其始於唐,興於宋,至南宋時發展成熟,經元、明、清直至近代改制為學堂。在千年學脈的綿延賡續中,書院傳承著教書育人、以文化人和傳道授業、兼濟天下的思想與精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書院重回讀書人視野:傳統書院逐步修復並開展活動,當代新建書院也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而不斷湧現。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兩者數量已達2000餘所。如何讓書院「活」在當下、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更大貢獻,成為當今書院探索的重要方向。

  11月24日—12月2日,由中央網信辦指導的「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網絡傳播活動,組織20餘家媒體記者,先後探訪了嶽麓書院、石鼓書院、鵝湖書院、白鹿洞書院、問津書院、嵩陽書院等知名書院,一窺中國書院古為今用的探索與實踐。

  「活的書院」與「嶽麓模式」 

  在今日書院之熱中,嶽麓書院成為一個範例式的存在。其與教學科研相結合的文物保護、利用的模式,被稱為「嶽麓書院模式」。

  嶽麓書院,以山為名,自北宋以來辦學不輟、英才輩出。自1901年清政府推行新政、改書院為學堂,嶽麓書院也在兩年後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發展為湖南大學,融入近代教育血脈。然而到上世紀40年代後,嶽麓書院院宇漸廢,環境和建築遭到破壞,喪失了原有功能。

  1979年,湖南省政府委託湖南大學,開始對嶽麓書院進行修復管理。「我們的思路是,不僅要復原古代建築,更要恢復傳統書院的功能。」嶽麓書院院長肖永明說,「嶽麓書院要把教育辦學和學術研究結合起來,文化傳播功能也應當逐漸恢復。」

  「一個活的書院」成為嶽麓書院恢復發展的目標。

  30餘年,從「嶽麓書院修復辦公室」,到「嶽麓書院研究室」,到「嶽麓書院文化研究所」,最後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一步步聚集人才、開展研究、恢復教學。如今的嶽麓書院,作為湖南大學的二級學院,人才培養、學術研究、文物保護、社會服務四大事業的互相支撐、良性互動,讓這座千年學府弦歌不絕,成為古老書院現代轉型的典範。

  「惟楚有才」,今日旨歸 

  經過上世紀的大力修復,嶽麓書院現完整保存了包括正門、二門、講堂、齋舍、御書樓、文廟等在內的古建築群,收藏文物近2600件(套)。肖永明介紹,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嶽麓書院把文物保護作為各項事業的基礎,充分保護並利用文物。其中,旅遊開放工作既是題中之義,也是發揮書院社會服務功能的重要方式。

  「書院實體,包括建築、碑刻、楹聯、匾額及空間布局等,都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載體,可以讓人從多個層面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直觀、感性的認識」。

  「本科時來嶽麓書院玩,以為只是個有名的景點。」嶽麓書院博士生趙偉說。在他後來準備報考中國思想文化史方向的研究生時,才知道「原來遊客熙熙攘攘的嶽麓書院也在辦學」,且學科特色十分明顯,這讓他最終選擇來到這裡讀書。

  時至今日,嶽麓書院現有專職教師近70人,學生300餘人,下設歷史學系、考古文博學系、哲學系,形成了從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後的完整的人才培養格局。

  在嶽麓書院讀書是什麼體驗?「紅磚瓦牆、綠樹環繞,帶著古代書院遠離塵世喧囂的靜謐。」趙偉說,「上課的桌椅古色古香,但現代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也一應俱全。」

  文廟大成殿後,豎著「教學區域 遊客止步」的牌子,推門而入——明倫堂、崇聖祠和文昌閣,便是書院研究生上課的主要場所;文廟兩廡也作為圖書館和自習室使用。書院的最高建築御書樓,現存藏書6萬餘冊,僅供書院教研人員及學生使用。

  「惟楚有才,於斯為盛,不只是嶽麓書院的舊時寫照,更應該是今後努力的方向。」肖永明如此說。在培養人才方面,嶽麓書院致力於充分發揮其接通傳統與現代的優勢,一方面從傳統書院教育中吸取智慧、挖掘資源,另一方面立足高等教育發展的現實,適應時代需求。

  傳統書院教育提倡自由講學、自由研討,尊重學生稟賦和個性差異、注重因材施和道德品行培養,密切的師生關係帶來的影響滲透到學生為學為人的方方面面。這在現代大學教育中多少有所缺失。基於這些思考,嶽麓書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將傳統書院的教育理念融入現代大學教育體制之中。

  如設立由學業導師、班導師、生活導師和學業興趣導師構成的本科生導師制,促進師生交流;強調「習禮育人」,通過「三祭三禮」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價值觀念;組織常態化、制度化的「講會」和「讀書會」,鼓勵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切磋商討、交流論辯……

  由此,書院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嶽麓書院學規,我們每個人都耳熟能詳。」趙偉說,「有意思的是,學規最後一句『疑誤定要力爭』,成了我們開讀書會、討論會時經常引用的一句話。只要這句話蹦出來,就少不了一場爭論。」

  文人擔當,「斯文在茲」 

  同時,學術研究與教育教學亦不可分割。千餘年來,歷代先賢在嶽麓書院極深研幾、創新儒學,不僅提升了儒學理論的思維高度,亦推進了中國學術的發展。

  今天的嶽麓書院也以發展相關高層次學術研究為要旨,從研究書院本身出發,逐漸擴展研究範圍,在書院文化、湖湘文化、經史子學等領域取得了種種成就。現擁有中國歷史研究所等10個科研機構,並獲得多個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點項目,「大約佔了湖南大學總成果的三分之一」。肖永明說。

  御書樓背後的屈子祠,白牆灰瓦,竹林冬翠,泉澗清幽,是做學問的好去處。「書院是我們獨特的文化學術資源,必須充分地進行挖掘和發揮。」嶽麓書院教授鄧洪波說。他來到嶽麓書院已30餘年,人稱「鄧書院」,乃因其對書院學問研究之深。

  他目前在做的,是對現存書院文獻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研究。這在他看來已是「迫在眉睫」之事。據初步統計,現存書院文獻至少在1500種以上,散落各處,大量不為人知或損毀嚴重。近十幾年來,雖然書院研究有日漸興盛之勢,但尚不夠深入全面,也與目前所見書院文獻資料並不豐富有關。

  於是,他帶領團隊花費數年時間,前往全國各地及海外,搜集文獻底本,以影印和點校的方式,整理了約1200種文獻,同時對書院文獻展開基礎性研究,力圖初步構建書院文獻體系的框架,呈現書院文獻的全貌,為今後學者們的研究提供方便。

  「斯文在茲」,這不僅是古時學術高地的輝煌場面,也有當今學者與師生的心血凝結。肖永明介紹。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嶽麓書院便開展電視講學節目「千年論壇」,後又陸續開設「明倫堂講會」「嶽麓書院講壇」等公共活動;並抓住網際網路機遇,面向全球打造「網際網路+國學」傳播平臺;同時通過與政府部門、中小學開展合作研究與教學,舉辦「祭孔大典」等,多方位面向大眾,普及傳統文化。傳道濟民、經世致用、以文化人等先賢傳統得以被重視、繼承,也讓古老書院煥發青春,為當代文化建設、中華文明復興、民族精神家園構建作出獨特貢獻。

  書院轉型,關鍵在「人」 

  「這些古代知名書院,雖然在社會教化和文化傳播方面做了許多服務性、普及性工作,但在創造性工作上還有很大空間。」鄧洪波認為,與這些書院的舊時名望相比,目前的影響力還遠遠不夠。「關鍵在於沒有人,包括讀書的人、研究的人。」

  中國書院本是讀書人進行文化積累、研究、創造與傳播的文化教育組織。「回歸教育是書院最好的發展方向。」鄧洪波主張,書院可以成為現行教育體制的補充,知名傳統書院尤其可與高校結合,聚攏人才,進行高水平的學術研究和文化創造。九江學院教授李寧寧談到,九江學院作為白鹿洞書院屬地的高校,已與其管理單位開展各方面合作,彌補學術研究等方面的不足。

  由於傳統書院歸屬不一,文保部門、旅遊部門乃至園林部門都有,理念和做法也各不相同,實際上偏離了教育的實質。鄧洪波認為,在體制上,還需要政府加強認識,有效介入,整合資源。並且,現代新建書院大多由民間力量興辦,還缺乏應有的秩序和完善的發展體系,也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導和管理。

  與書院興起相伴隨的,是人們對傳承書院精神的關注。而傳承的前提是弄清書院精神的內涵。書院「復活」的到底是形式還是精神?這也是當前書院復興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如果僅僅滿足於重新修復書院,將其納入所謂的文化旅遊,或硬生生地將四書五經納入學校課程,這與書院精神是不相符的。」鄧洪波說。「書院不能成為簡單的讀經場所。」李寧寧認為,目前,書院在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方面,還面臨人才匱乏、傳播方式單一、傳播內容形式化等問題。

  面對當前傳統文化傳播中出現的一些混亂現象,書院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源頭和載體,也有責任去偽存真、進行糾偏。「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不能僅僅停留於『琴棋書畫詩酒茶』這樣『物』的層面。這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但不是主流,更不是書院的主流。」鄧洪波認為,中國現今書院的發展,一方面需要有學識、有研究精神、不專注利益的學者進行潛心研究和大力傳播;另一方面也需要書院靜下心來,思考什麼才是書院之本。

  在書院再現復興之勢的今天,鄧洪波特別強調書院的文化擔當。「『傳斯道以濟斯民』的襟懷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擔當,是書院精神的重要內容。我們更要以發揚光大民族優秀文化為己任,在新形勢下再踐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偉大抱負」。(記者 賀梓秋)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向古老書院問閱讀之道
    光明日報:向古老書院問閱讀之道 2017年06月06日 10:11:0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向古老書院問閱讀之道
  • 什麼是活在當下
    多數人說「吃好喝好玩好,及時享樂這不就是活在當下嗎?」想看電影買了一張票,電影快開始的時候卻不想看了,心想可是票已經買了也不能退不看就浪費了還是看吧。答應了一個飯局,到時間了卻不想去了,心想不去不是失去信譽了嗎還是去吧。
  • 什麼是真正的活在當下?
    什麼叫活在當下?活在當下,就是我們全體心性的當下,是不住一相的當下,既沒有所謂過去現在未來。什麼叫過去現在未來呢?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還沒有來,有現在嗎?如果有現在,屬於一半兒過去,一半兒未來,有沒有現在可得啊?
  • 活在當下 如何活在當下
    理解方式是「珍惜當下」,我們的人身來之不易,因此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應該堅強地去面對,這種態度非常重要。企業家、人生導師、世間名人,還是比較底層的人,都應該對未來充滿信心。「活在當下」應該是用堅強的精神和勇猛的心態來面對一切問題。 每一個人所走的路,都和自己的福報因緣有一定關係,我們應該用歡喜心去接受它。有的人居無定所地過著安寧的日子,有的人卻在豪華住宅裡一輩子逃亡。為了追求富足而苦惱或者整日忙碌得忘記去生活的,大有人在。
  • 全球最古老學校:比嶽麓書院還古老,隋朝就已建立已有1422年
    但實際上全球最古老的學校至今為止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在我國還是隋朝時期就已經建立,比很多國家的歷史還要更加久遠,並且如今這所學校名氣也不小,在我國也建立了分校,這所學校就是坎特伯雷國王學校。這所學校位於英格蘭的肯特境內,早在公元597年就已經建立,已經有了1422年的歷史,比976年建立的嶽麓書院還要古老,更為難得的是從建立以來這所學校一直都在運營之中從未停止過,這裡也是全球公認歷史最古老的始終持續運營的學校,也是全球現存最古老學校。而這所學校在現代真正出名則是1946年前後,當時的校長從英國女王這裡獲得了皇家勳章,在此期間這所學校的地位、名氣、成績一度達到巔峰狀態。
  • 「活在當下」英語怎麼說?
    點擊上方「Cathy說英語」↑↑↑關注我
  • 難的是活在當下!
    這樣多累啊,活在在當下不好嗎?朋友坐在我面前,喝了一口飲料,然後說:「反正想了也沒用,增添煩惱而已。」坦白講,我有很多次在自己焦慮不安的時候,安慰自己,放寬心,活著當下就好。可是效果只是在那一刻,持續不了多久。我以前一直覺得,人生嘛,沒那麼難,無非就是好好工作,然後過好每一天就好了。可是這個時代,大家的腳步都在加快,無論是知識上,還是財富上,大家都在追求更高的層次,現狀已經滿足不了他們了。
  • 活在當下,及時行樂
    與其擔憂未來,不如活在當下,及時行樂。我們都在犯一個同樣的錯誤,就是擔憂未來。年輕人羨慕中年人的穩定,中年人羨慕老年人的安逸,老年人又在羨慕年輕人的活力。我們都太著急得到自己想要的,卻忽視了我們現在擁有的就是別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時光從來不會辜負珍惜它的人,今天的憂愁和煩惱解決不了明天的問題,與其戰戰兢兢,不如做好計劃,從現在開始,從現在邁步。
  • 什麼是「活在當下」?當一個人思考這個問題時,當下已經不是當下
    何謂「活在當下」?如何才能「活在當下」?「活在當下」對於現代人的生活、家庭、學業、事業有何益處?什麼是「活在當下」?當一個人去思考這個問題時,當下已經不是當下。當下不是思維出來、想像出來、判斷出來、培養得來的。
  • 靜坐丨 什麼是活在當下?
    今天,有一句掛在很多人嘴邊的話叫做:活在當下。它被認為是很佛性或者是很心靈雞湯的一句話。也有人嗤之以鼻:每個人不都活在當下嗎?那麼,什麼是活在當下?怎樣理解活在當下?我們來聊一聊。活在當下難道不是現在心嗎?若論佛性,活在當下顯然不符合佛法的經義。那麼,怎麼理解活在當下呢?活在當下,不是把心安住在當下,不是消極混日子得過且過。活在當下,是對自己的覺知,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處在精進的狀態中。以靜坐為例,在靜坐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對腦海中雪片般閃過的念頭,當然也會出現昏沉現象。
  • 正確理解活在當下
    當前,有一句頗為流行的話:活在當下。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對過去不後悔,對未來不擔憂,享受當前生活的一種理想狀態。但能夠正確理解活在當下的含義,並真正活好當下的人也許不多。很多人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對於「活在當下」這句話大多會理解為活得隨意,活得自由自在就行,殊不知活得隨意的人,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些人大致有兩種心態:一種是覺得自己既然無力改變現實,不如好好享受當下;另一種是覺得自己可以應付生活所有的刁難,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先好好享受當下再說。其實這兩種心態都是對生活的放任。
  • 「活在當下」的迷思
    更精準的問題是『注意現前的當下,有甚麼好處?』我們可以再從其好處去審視要在甚麼情況下,可以多留意當下、活在當下,甚麼時候,其實不需要活在當下?目前科學界有探討到的,有發現注意當下(正念療法)有疏解壓力的效益,能夠幫人不要『想太多』,能夠幫人更精準的感受自己身體的反應而沒有抽離。
  • 「活在當下」用英語怎麼說?
    「活在當下」的英文很簡單:live in the momentmoment就是「時刻」,微信的朋友圈英文就叫「Moments」,朋友圈就是用來記錄生活中那些值得記錄的時刻,我覺得這個英文名起得挺好~live in the moment,就是活在當下這個時刻。而不是活在過去,也不是為了未來而活,不斷透支你的當下。
  • Live in the Moment 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   修行人,內心越簡單越好,   不要有太多的分別念。   活在當下,才能把握人生。
  • 20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活在當下,感受當下!
    活在當下,感受當下:生活中常聽人說,要活在當下。因為,現實生活中的人,有活在過去的,有活在未來的,而真正活在當下的並不多。那麼,什麼叫活在當下呢?顧名思義,就是活在現在,活在今天。竊以為,活在當下,既不要活在過去,因為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沒必要過多地惋惜和傷悲;也不要活在未來,未來還沒到,還不知道是什麼樣子,沒必要過多的憂愁和焦慮。
  • 薦讀|活在當下,及時行樂!
    何為活在當下? 當過去已不可改變,要把握現在。不去追憶過去的榮耀,也不後悔過去的過錯,更不去盲目的憧憬未來,活在幻想中。而是腳踏實地,好好把握今天,人應該及時珍惜此時所擁有的。
  • 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的幸福
    每一天裡,我們都要面對過去、當下和將來。很多人緬懷過去,憧憬未來,卻厭惡眼前的生活。殊不知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沒有到來,活在當下才是最美好的。在現實生活裡,很多人仍然無法忘記過去。時間不斷飛馳而去,你沒有好好把握的當下也將會瞬間成為過去。所以,不要讓自己浸在過去的生活裡,只是對當下的辜負、對生命的辜負、對新感情的辜負。過去是一種經歷,人生還會經歷很多。好好地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的幸福,活出人生應該有的精彩,這才是我們應該選擇的生活。不到哀老就不要回首凝望,不到生命之末就不要追思過去。
  • 【悅讀】「活在當下」的真正含義
    「活在當下」的真正含義作者:許平美國夏威夷島上學生們上課前總要祈禱,其祈禱詞如下:「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經過去,永不復返;今天已經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會過去;明天就要到來,但也會消逝。抓緊時間,一生只有三天!」
  • 活在當下(深度好文)
    活在當下無貴賤,一心只為民作主。權高勢盡不足惜,披上蓑衣做漁翁。所以,活在當下,做個自由的人,才是好不快活。【金錢】別說有錢能使鬼推磨,住著高樓大廈別墅房。什麼是幸福,什麼是快樂,活在當下,真應該好好思索。物慾橫流的社會,缺少的就是愛與真誠。人人都被錢搞得人心勢利,投其所好,累成了牛,低成了狗。那些貧寒時期共患難的夫妻,到了有錢時,又各自分離。說得多好聽呢,一別兩寬。一別兩寬的後面,都是錢在作禍。夫妻啊,相守過來真不容易。真情實意,小米白菜再清淡也幸福。
  • 「活在當下」的前提是什麼
    「活在當下」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在日常的生活狀態中,無悲無喜、無憂無懼,仿佛超越了頭腦思維而存在,遇人遇事隨機而動、順勢而為,從不糾結,也不會有所期盼。不用刻意做事,也沒有想要去的別處,時間仿佛不存在,只是感到身心泰然,似乎能包容世間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