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向古老書院問閱讀之道

2020-12-14 中國臺灣網

光明日報:向古老書院問閱讀之道

2017年06月06日 10:11:0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向古老書院問閱讀之道

  書院對我國教育、學術、建築、藏書等事業的進步,對民風民俗的養成,對中華文明的傳播都作出過重大貢獻。解析中國古代書院的文化基因,深度挖掘那些集中體現書院文化的楹聯詩詞、書院學規、書院建築,在今天仍有重要意義。

  2017年4月23日,第22個世界讀書日,嶽麓書院傳出的琅琅書聲尚未落去,5月20日,端午節前夕,悠悠古樂又在嶽麓書院屈子祠響起,屈原祭祀禮在此拉開序幕,中國古代書院再度走進公眾視野。

  書院是我國古代特有的一種教育機構和學術研究場所,對我國教育、學術、建築、藏書等事業的進步,對民風民俗的養成,對中華文明的傳播都作出過重大貢獻。解析中國古代書院的文化基因,深度挖掘那些集中體現書院文化的楹聯詩詞、書院學規、書院建築,在今天仍有重要意義。

  書院學規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一是確立辦學宗旨,明確閱讀目的;二是規定生徒進德立品、修身養性的程序和方法,界定閱讀內容;三是指示生徒讀書治學的門徑和方法,宣講閱讀技法。書院學規既有勵志品學的文化精華,也有為封建倫理秩序所規約的歷史局限。對古代書院學規進行現代閱讀學視角的解讀,對其體現的古代「閱讀學三昧」(閱讀目的、閱讀內容、閱讀技法)採取批判繼承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可以做到古為今用,使讀書育人的精神創造性地應用到當今的學校教育中來。

[責任編輯:郭碧娟]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國學版:聚焦嶽麓書院
    理學·湘學·嶽麓書院——嶽麓書院國學院院長朱漢民談嶽麓書院的學術傳統與教育傳統光明日報記者 劉劍  記者:首先,請您簡要談談嶽麓書院和理學、湘學是如何「結緣」的?其落職奉祠,則寓居衡嶽,與胡宏創辦碧泉書院,傳伊洛之學,「明治亂之所由」,造就人才,開湖湘學派之端緒。胡宏所著《知言》被視為「誠道學之樞要,制治之蓍龜也」。他主張「聖人之道,得其體,必得其用」,認為「道不能無物而自道,物不能無道而自物」,提倡體用合一、即物求道的經世之學,奠定了湖湘學派經世致用的理論基礎。
  •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光明日報-光明網
    鐫刻著「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牆,靜立在這條路的盡頭。     4月23日下午兩點,在離光華大道不遠的文科圖書館,一場以「閱讀,點亮夢想」為主題的講座正在進行。屋外,春日的暖陽映襯著藍藍的天;屋內,復旦的情懷激蕩在拳拳的心。
  • 光明日報哲學版:中國哲學之道
    宋元明清時,儒釋道三教融突和合,既不離不雜,又互批互滲,出現了五彩繽紛、百家齊鳴的自由思想噴發景象,既有規模達千人之多的各種講論,亦有小規模學術討論會(如鵝湖之會),各種哲學觀點交流、溝通頻繁,或「尊德性」,或「道問學」,或「簡易」,或「支離」,主體的意志不僅沒有得到限制,反而得到自由發揮和智能創新。中華民族愛智的和合生生道體與自由同在。
  • 讓古老書院活在當下
    「活的書院」與「嶽麓模式」   在今日書院之熱中,嶽麓書院成為一個範例式的存在。其與教學科研相結合的文物保護、利用的模式,被稱為「嶽麓書院模式」。如今的嶽麓書院,作為湖南大學的二級學院,人才培養、學術研究、文物保護、社會服務四大事業的互相支撐、良性互動,讓這座千年學府弦歌不絕,成為古老書院現代轉型的典範。
  • 中國書院,對亞洲意味著什麼
    隨著中國文化向外傳播,  書院制度也逐漸在國外落地生根,  對傳播中華文明、促進中華文明  與當地文化相結合,  進而推進亞洲文明乃至  世界文明向前發展,  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截至2011年8月,朝鮮半島保存、管理書院共701所(韓國637所,朝鮮64所)。各重點大學都在進行儒學的深度研究,全國範圍內的書院學會也早已成立,並在持續發展運營。時至今日,儒林主導下的春秋祭享儀式仍然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現在,韓國書院正在通過多方努力,恢復中斷的書院講學功能。在傳統意義上,韓國書院以祭享功能為中心,而現在書院的中心則在向講學功能轉移。
  • 北京高考作文「老腔」取材光明日報,編輯回憶約稿陳忠實細節
    入選大作文題目之一的「老腔」,同樣出現在閱讀題中,選自已故著名作家陳忠實的散文《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頗顯冷門的「華陰老腔」繼今年登上春晚舞臺之後,再次成為眾人熱議焦點。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老腔」作文,實「脫胎」於四年前《光明日報》刊載的陳忠實的同名散文。
  • 《光明日報》刊文:河南省項城市第二高級中學——正心鑄魂 果行育德
    近年來,項城二高以傳統文化為依託,開展了系列德育活動,如:春節前的「六好家庭」評選活動,弘揚家風家道,重塑倫理價值;「清明公祭」活動,緬懷古聖先賢,涵養英雄情結,培育家國情懷。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常規教學。
  • 錢鍾書先生給出了標準答案|3分鐘速覽光明日報
    2018年12月19日 三分鐘速覽《光明日報》第一張智能化
  • 光明日報總編輯何東平談西北聯大精神
    本站訊(學生記者 王芷璇)第四屆西北聯大與中國高等教育發展論壇於11月28日在天津大學北洋園報告廳舉行,記者專訪了光明日報總編輯何東平  問:三年前光明日報是出於一個什麼樣的初衷發起了對西北聯大精神研究?  答:說到為什麼發起西北聯大的研究,就要說到我們的同事。我們光明日報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就是大家有什麼好的選題,就會集體討論。在集體討論的過程中,我就發現,這是一個過去人們討論得較少,而又必須讓全國人民知道的事情。
  • 基督徒走光明之道的三要素
    聖經《箴言》第九章六節說:「你們愚蒙人,要捨棄愚蒙,就得存活,並要走光明的道。」《使徒行轉》第26章23節說:「就是基督必須受害,並且因從死裡復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傳給百姓和外邦人。」這兩段經文說明,人在沒信主之前,基本上都是愚蒙人,不認識主耶穌,不知道主的真理真道。
  • 當我們談起嶽麓書院,我們談的是什麼?
    這套公元1748年制定的嶽麓書院的學生守則,已有272歲高齡。總共18條,每條6個字,簡潔全面,通俗易懂。嶽麓書院。湖南日報記者 辜鵬博 攝學規的制定者,是清乾隆年間嶽麓書院山長王文清。學規中,「時常省問父母」講的是孝道,「疑誤定要力爭」談的是為學。
  • 機器翻譯挑戰英語六級獲評「優秀」;故宮變身小清新 | 3分鐘速覽光明日報
    「考生」一口氣做了三道翻譯題,每道題滿分15分,它得到13分的均分,每題用時只有5秒。「這套機器翻譯系統的表現讓我們驚喜,翻譯得很地道。」對於成績,專家的鑑定是:優秀!點擊閱讀原文陳義文  老河口木版年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社、光明網主辦的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活動已產生30位提名候選人,現向社會公示。
  • 「相向而行」之誤用-光明日報-光明網
    【求疵】    近來,一些報刊中的「相向而行」有濫用之趨。如,「一部中國近代史,書寫著國家民族遭受的苦難,也夾雜著個人命運的坎坷:與國家民族命運相向而行者成就自我,相背而行者則一事無成。」「堅持改革和法治雙輪驅動、相向而行。」
  • 我是《光明日報》的「老作者」|「往事只能回味」系列(之五)
    我是《光明日報》的「老作者」|「往事只能回味」系列(之五) 聶錦芳到了我這般年紀
  • 《光明日報》頭版!南大這門院士、長江學者領銜的通識課火了……
    2020年10月19日《光明日報》頭版截圖2020年秋季學期南京大學正式啟動「科學之光」項目首批六位院士、二十五位長江學者加盟幫助大一新生感受科學價值,發掘科學興趣培養科學精神,提高科學思維今天,《光明日報》頭版報導了南大課堂的這一創新之舉以下為報導全文:10月10日晚6點,南京大學仙林校區第二教學樓燈火通明
  • 《光明日報》厲兵秣馬再出發
    光明日報關注海南自貿區建設厲兵秣馬再出發本報訊(記者郭景水)4月13日,光明日報在一版刊發報導《厲兵秣馬再出發——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二周年掃描(下)》,聚焦海南自貿區建設。2020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開局之年,海南省委、省政府確定了11個重點園區作為自由貿易港政策的主要承接地和先行先試的「孵化器」。
  • 清華蘇世民書院:用好中國特色 培養世界英才
    作者:光明日報記者 鄧暉  在成為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首批學生之前,美國女學生雷邦吟(Bonnie Lei)在巴西做過社會實踐、在南非做過青年志願者。但最打動她的還是在北京3個月的學習經歷:「我的本科專業是亞洲和中東研究。今天,中國不再是一門選修課,而是一門必修課。
  • 基督徒要走光明之道建光明社會
    做光明之子,走光明之道,建設光明社會,是基督徒現在的責任,是主耶穌要基督徒時刻警醒預備的基本內容。社會是由人組成的,有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社會,一群黑暗之子組成的社會,就是黑暗社會;一群光明之子組成的社會就是光明社會。
  • 書院之林,撫州之書院文化
    歷經唐宋元明清數代,古代撫州書院的發展一直位居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期間著名書院和著名教育大師層出不窮,為古代撫州的教育與人才培養和我國的教育和人才培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也為撫州深厚的文化底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北宋時期,江西創建的書院的數量居全國之首,約為39所。
  • 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蔣曉麗教授寄語互鑑書院「雲揭牌」
    2020年12月12日,為響應疫情防控,互鑑書院掛牌儀式由線下轉線上進行了一場具有特殊意義的「雲揭牌」儀式。蔣曉麗教授 拍攝:王小柏蔣曉麗教授首先從歷史維度談到,我國書院源於唐玄宗時期,‌‌彌補了當時科舉制度下官學之外的一個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