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對寫信的人感興趣,請寫信到正午信箱:noonletter@jiemian.com,註明「徵友 轉交xxxx」,編輯會代為轉交。
如果您想在正午徵友,同樣請寫信到這個郵箱,同樣註明「徵友」,我們會選擇刊出。
1
是90後,女孩子,在南方一個城市工作。
提筆的時候總有種在寫面試自我PR的恐慌。是小時候在特長那一欄想半天也寫不出來的人,是被問及興趣愛好時沒辦法立馬做出回答的人。比起活潑,光鮮,靈動的女生,更是屬於比較普通平庸的那一類。電影,日劇美劇,文學,碼字,旅遊,會為了好吃的長途一個多小時去排隊,挺能忍也挺能耗。
以前一直以來是討好型人格,從來不會發脾氣,也會替身邊的人做好所有出行規劃,細節各方面。畢竟現生挺苦的對吧,能夠多為別人考慮一點點,有什麼不好。現在會稍微為了自己勇敢隨意一點了,可能是更懶了,朋友不多。經常會有時日不多的焦慮,伴隨著那麼一丁點少年氣的自負,自我拉扯。過的不好不壞。
在國外工作過,日韓的東西都可以聊一聊。最近很喜歡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中的深海晶,也很想在疲憊抑或沮喪的時候,也會有這樣一個有暖黃燈光的小酒館。暫時沒有辦法再出去工作或者生活,所以至少想在信件上,遇見更多可愛的人。看到一些高於我自己生活本身的狀態,讓我知道在某個地方,還有與此刻的我不同的可能性,而這個可能性,一直存在。或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候,我也有機會和新的可能性相遇。
BY Freya
2
正午你好,
最近天氣變涼了,一年也快到頭了。
我,男,地處成都,剛離開校園一年多,已經習慣在這初冬寒風中,忙碌又空虛地奔波著。重複的生活讓日子過得飛快,沒什麼朋友,也不知道玩什麼。偶爾周末約一兩個老同學敘敘舊,分開之後,我總會一個人漫無目的地晃很久,下次見面可能又是幾個月之後。我以前總以為平淡的日子不太適合我,現在不僅日常生活平淡,精神生活也是平淡乏味的了。
你問我徵友有什麼要求,我其實都沒想過,就草草地開始敲字咯。
現在網絡和社交媒體很發達,但與之匹配的卻是快餐式碎片化的交流。我希望能慢一點交流,所以想到了這兒,就拜託正午啦。雖然不同於傳統的書信,但靠著郵箱這類似信件的交流方式,比起即時通訊軟體,可能會多點深度、多些思考,也會更加走心吧。
希望在神州大地上的你,是個有趣的人,我不想過多介紹自己,我們也不需要互相了解,一切隨緣,你我能對某個話題進行美妙的交流體驗,就足夠了。
BY 小跳蛙
3
正午,你好!
非常喜歡你們的工作,個個都是才華橫溢的青年,而且在認真又有耐心地做一些事情,這真的非常了不起。
我今年22歲,寫這信的時候,離考研還有47天,如果有機會刊登出來,應該已經跨入2019的新生活了吧。那時的我會在浪跡天涯嗎?會在四處奔波找工作嗎?還是會在家裡準備著研究生複試呢?
轉眼看看,影響人的生命軌跡的,選擇確實比一段時間內的狀態更重要。高考啊填志願啊還是決定考研也好,就讓我和另一個平行世界的自己完全不同了,這種上帝視角還有點神奇的。我是希望能考上研究生的,這樣可以遇到不一樣的同學,到一個新的城市生活,還可以作為優秀畢業生向學弟學妹吹吹牛逼──對我這種好面子又話很多的人來說,這個理由更舒坦。
不過拖延症晚期的人就是一定要到deadline前火燒眉毛了才能緊迫起來。但這也是急不來的事情。不給自己增加壓力,走一步看一步其實也是不錯的人生態度,就像我的署名一樣──一個沒什麼追求的人。
人生確實沒啥意義可探究,我只求活得舒坦──對現在的我來說,菠蘿油鮮蝦腸印度咖喱配烤饢就是活著的意義,一口吃下去,人生真值得。亞里斯多德說,平庸的人活著是為了吃飯,我很榮幸能成為大V口中的一個群體的典型人物,說明我的生活態度應該還挺有市場,對吧。
我雖然活著很隨性,但也總喜歡講些大話,搞些儀式──特別是決定要做些什麼的時候,不過這種決定無一例外都失敗了。但我以前不是這樣的人。在我還有筆友的遙遠年代,我和一個韓國妹子的電郵第一句總是long time no see,我們用不太流利的英語交換著生活的瑣碎和對未來的看法,那時候的我在周記裡寫,我要做個出版商,專門給優秀作家出書,讓可以激勵慰藉人心的力量能夠更廣泛傳播。哪曉得轉眼過去,身邊大概已經沒什麼人會看紙質書了,我對當代的優秀作家更是一無所知。
未來可能會在深圳或者上海呆著,但這取決於我考研的結果。寫這封信的時候我還在一個薛丁格的貓的狀態,但等刊登出來的時候,未來的坐標大概定下,這樣想想還挺有趣的。我是女生,我想找個人一起生活和吃飯,也想找些願意聽我嘮叨的筆友,畢竟作為一個沒什麼追求的人,我真的有一肚子話但是很難有人願意聽。
祝你們每天都開心。
BY 一個沒什麼追求的人
4
正午以及各位讀者:
大家好。
先做下自我介紹吧。
我目前在深圳一個叫白石龍的地方。如果不熟悉深圳的朋友聽到這個名字可能會以為是在那個著名的城中村附近,其實不是。白石龍在關外,離深圳北站較近,這裡高層建築較少,視野空曠,生活便利,當然人也很多。
我來深圳之後就一直住在這裡,原因除了上面說的之外,還有就是出門走上十分鐘就到了北站公園。北站公園在深圳北站對面,它不是很大,最外面一圈種著一些樹和一些綠色植物,最近這些地方一直在修整,估計會換一些更大的樹和更大的綠色植物吧。植物的旁邊是一圈人行道,它混合了人行道、跑道、臨時停車場、旅客下車、司機接活和小狗大小便的功能。再往裡走就到了公園內部,在這裡面人們的狀態跟平時公交車或地鐵上見到的完全不一樣,這也是吸引我的地方。到了晚上或周末這裡面人會很多,其中跳廣場舞的就有三撥,曲目有廣播體操歌、90年代電子舞曲、21世紀網絡情愛串燒等,還有幾個青年通過有線話筒連接外放擴音設備的形式做一場live show,一群人坐在地上或者站在旁邊看著他們唱歌,再遠處就是一些零零散散的男男女女以及一群遛狗的人,很有意思,大家都很放鬆,能看出這种放松是真的在享受當下。我每周會去一兩次,算是一種調整自己的方式。
我也很喜歡看電影,目前最喜歡的兩部電影是《憤怒的公牛》和《計程車司機》,都是馬丁斯科塞斯的作品,哈哈,電影裡面人物的狀態讓我很著迷。偶爾也會跑到香港去看電影,那裡經常會舉辦一些影展。
來到廣東之後我喜歡上這裡的牛肉火鍋。我本身比較喜歡吃牛肉,這裡的牛肉丸也比較有韌性,不像老家的牛肉餅那樣有太大的腥味。等鍋裡的湯水沸騰之後把食材放進去,慢慢煮熟,隨著水蒸氣升起,用筷子將煮好的東西放到嘴裡咀嚼最後吞到胃裡,再喝一口清爽冷冽的冰啤酒,會感到一股很大的滿足感。唯一的缺點是吃完之後嘴裡會有很大的一股火鍋味,如果吃太多,第二天醒來嘴裡還會有這種味道。
一直以來我都嘗試著去了解女性,想知道她們的一些想法。後來我知道她們其實跟男性一樣,有同樣的需求和焦慮,但因為性別不同她們會採取不同的方式來面對一些問題。一個觀察是單身女性隨著工作的越久會越趨向於保守,可能這與當前的社會氛圍、個人性格或者男性的素質有很大關係。但就我接觸過的單身女性來說,如果你不屬於她的擇偶條件,那很可能你們的聯繫僅限於工作或者微信上的交流。我覺得女性可以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多與不同的男性接觸,也許在不經意間會收穫更多的美好。在感情裡每個人都想獲得愛情,但我認為愛情就是一瞬間的美好,你與不同的人接觸會有不同的美好感受,因此多情才是人的本性而非專一,只是道德武器壓制人性,讓人誤以為專一才是真理。
這封信寫在11月初,如果運氣好,你現在看到這封信應該是在11月底。這個時候如果你是一位女性,剛好你也在深圳,有興趣的話我們可以一起吃頓火鍋,聊聊彼此對生活的看法,或者聊聊你感興趣的事情也可以。如果你不在深圳,也可以寫信給我。
BY 特拉維斯
5
正午你好,
我是南瓜派,其實這封信開始寫時是打算做日記的,後來看到你們的徵友欄目,突然想能不能寫一些自己的事情然後交個朋友。
最近幾天都睡不太安穩,前天金庸先生逝世,我想是有些影響。昨天早晨發噩夢,只睡了五個小時,醒來哭了一會兒,一整天都沒力氣。不過晚上還是去靜安區看了電影,一個在酒吧的小型觀影會,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安德烈·盧布廖夫》,店裡竟也坐了十幾個人。很羞愧,沒有提前了解影片背景,幾乎沒有看懂任何一幀畫面。幾天前在豆瓣上看到組織看電影的帖子,就跑過來了,本也是附庸風雅,只沒想到四五年過去我的心態已經變得焦慮,大學時期倒也看過這些悶片,雖然同樣看不懂,但能平靜下來。
這是我畢業來第二次參加陌生人組建的聚會,遠足不算。第一次也就在幾天之前,同樣是觀影會,看的是《傲慢與偏見》,本來不耐這種霸道總裁和灰姑娘的故事,所以從未看過這部電影,看到後面竟然感動哭了,愛情總是動人的。
是的,我失業了,也是在失業後突然意識到身邊好像沒什麼可以一起玩的人了,兩年前還沒那麼覺得,現在朋友們陸續有了對象,我得自己再找朋友了。
幾年前我看美劇《基本演繹法》,來到紐約的神探夏洛克戒毒需要去戒毒互助會,這是美劇和英劇的不同了,約翰李米勒飾演的夏洛克脆弱、日常,也會需要進入集體,需要他人的力量。至少一年前我還覺得自己像「一匹來自北方的狼」,孤獨是我的驕傲,互助會什麼的未免太傻了些。現在我理解了人總要傾訴,有人傾訴於筆端,但我現在寫作水平尚且不夠,還是想要一個人可以講講話。
講起傾訴這件事,有些不好意思,關於失業這件事,我沒有跟朋友們展示太多情緒,但卻更傾向於跟陌生人說。上周一我在商場被英語培訓機構的攔住,非要我上去他們機構裡參觀,我竟然去了,課程顧問自然不會一上來就介紹課程,而是東扯西扯試圖找到我的軟肋,然後我就開始大吐苦水,竟然把銷售也繞暈了,都沒機會介紹課程,其實我是覺得他像我的偶像曹承佑,等了他兩天希望他打電話來,最後還是沒有,發簡訊給他得了個不鹹不淡的回應,這場豔遇就這麼無疾而終了……
前天我出去面試,因為情緒不太好,也沒面好,回去路上又被英語培訓攔下了,我竟然也去了,不過這次聊天的感覺就不太好了,一部分是因為是個女的,另一部分是聊到半截突然意識到我太需要跟人說話了,以至於一股腦把所有的想法跟課程銷售說,但銷售無非想要賣我課程罷了。年輕人總被告誡不要「交淺言深」,我是拽到一個人就「言深」了,回家後想起來非常懊惱,不知道你是否理解我這種懊惱的情緒?是我覺得自己不夠「酷」了。
我即將27歲整,我想不如接受自己一些軟弱的性格,以及時常不太靈光的腦迴路,少點擰巴,即使真的需要多點陪伴,也沒有什麼丟人。
讓我再寫,寫到2000字也是可以的,但未免又臭又長。我本人並不那麼負能量,失業的焦慮跟兩個銷售也聊完了,時常還能抖抖機靈,而且我本人還挺好看(英語銷售說的,可能是騙我 ,不然第一位銷售為什麼不給我打電話。)想要找個真誠的筆友,吃友也行,歡迎給我寫信。
BY 南瓜派
6
正午和所有看到這封信的人們,
你們好。
關注這個徵友欄目已經很久了,一直到國慶假期才第一次動筆寫了一封交友信,卻一直沒有收到回音。反思了一下,覺得是因為自己在信中刻意強調自己的不足之處,而忽略了展示自己的優點。儘管是抱著儘量坦誠的態度寫的信,但只著重於短處的坦誠何嘗不是另一種偏頗呢?何況我所強調的不足無非是物質與外貌這些表面的東西。
如果說我有什麼特長的話,我大概可以算是一個「博物」者,朋友們對我最大的印象是,「你怎麼這也知道?」之所以會這樣,大概是因為小時候我因為沒書看,反覆翻看家裡的一本百科全書所導致。當然,後來我也讀了很多書,無論在同齡人或是比我年長的人之間,我看書應該算多的,畢竟,現在看書的人越來越少了。
我看書的種類很雜,起初我喜歡看那些能夠使我在某個領域獲得新知的書籍,哪怕這個領域從大眾的角度來看稍微有些冷僻,比如說篆刻或是攝影史這種。應該說這樣的讀書仍然帶有功利性,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開始讀一些詩集或是小說。
關於我本人,我可以說自己並沒有走上看似已經設定好的人生道路——我從很好的學校畢業,卻沒有選擇在具備了相應的條件時買房或是買車,也沒有在該結婚的時候結婚。從人生的角度來說,我經歷過非常輝煌和落寞的時刻,對於一個三十六歲的人來說,可能太過跌宕起伏。
說起詩歌,我非常喜歡鄭愁予的這首《偈》:
不再流浪了,我不願做空間的歌者
寧願是時間的石人
然而,我又是宇宙的遊子
地球你不需留我
這土地我一方來
將八方離去
之前我辭了職,目前正處於Gap year,因而常常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只是走得多了之後才發現,一個人難免孤單,旅行如此,吃飯也是如此。所以,「不再流浪了」,我寫下這封徵友信,希望能結交到談得來的筆友,當然也希望能交到現實生活中的朋友。我們可以交換一些生活中的煩惱,或者聊一些有的沒的,隨便聊什麼都可以。
因為最近不上班,我可以做到首次來信必復。
BY 秋天的樹
—— 完——
題圖由朱墨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