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倫:最好的大學校長材料

2021-02-13 文史博覽

羅家倫比傅斯年小一歲,遲一年入學,遲一年出國留學,本行專業也是歷史學。他們是五四運動的兩大學生領袖,當時出足了風頭,傅斯年洋洋得意地認領陳勝,那個吳廣,無疑應該是羅家倫。

 

羅家倫

羅家倫考上大學時21歲,有點晚,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大學已畢業。據說他的數學是零分,因為作文被胡適看中,得了滿分,最後被北京大學破格錄取。12年後,羅家倫躊躇滿志當上了清華大學校長,有個考生數學成績也是一塌糊塗,英文和國文非常優秀,最後由羅家倫親自拍板,由外語系錄取,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錢鍾書。

 

類似的高考佳話,很容易誤人子弟,讓一根筋的孩子上當,文理偏科肯定不是好事,天下沒幾個羅家倫和錢鍾書,也沒那麼多的伯樂。

 

羅家倫在國外留學,跑了諸多國家。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上過課,又去過英國倫敦大學、法國的巴黎大學、德國的柏林大學,前後一共六年時間,聽過的課五花八門,正經八百的學位,就算是有,估計也不太靠譜。好在那時候的中國,講究學歷,不在乎文憑,更無所謂學位。譬如飽學之士陳寅恪就沒學位,錢鍾書也只是一個副博士,相當於碩士研究生。

 

朱東潤(1896-1988,中國古代文學及各體文學專家,曾留學英國,後任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對羅家倫沒什麼太好評價,他自傳中的有關文字,讀了忍不住要笑出聲來。1930年,羅家倫在武漢大學做歷史系教授,懾於五四領袖的名聲,又是剛從清華校長位置上下來,聽他課的人很多,窗臺上都擠滿了。羅家倫不談歷史,開口先英文如何,法文如何,德文和義大利文又如何,說不弄通幾門外語,沒資格研究歷史,嚇得學生都不敢吭氣。

 

這情景很像錢鍾書的小說《圍城》,錢給羅寫信,自稱門人,口氣十分恭敬,恭敬歸恭敬,該挖苦的忍不住還得說幾句。幾乎不用比較,讀者就會想到是誰。羅家倫當教授,說白了就是來頭大,一下子先把學生給嚇住,然而靜下心來,正經八百談學問,給學生認真上課,恐怕也是勉為其難。學問學問,首先要學會問,如果光會一個問,也還不能算真學問。

 

羅家倫與詩人徐志摩同年,都是浙江老鄉,都有差不多的歐美遊學經歷。不過,他們似乎沒太多交往,性格上,顯然也不是一路人。五四後那一代留學生,有的所謂志存高遠,有時就是好高騖遠。譬如徐志摩,剛出國學的是銀行,一心想當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那樣的傑出人物,但很快改了主意,開始痛恨資本主義,博士頭銜也不要了,乾脆去英國追隨哲學家羅素。

 

根據張幼儀回憶,與徐志摩離婚後,羅家倫追求過她,那時候她才23歲,雖然是被遺棄的少婦,卻楚楚可憐,很招人疼愛。羅家倫回憶說,當年為了促成離婚,曾在一家餐館幫徐志摩出過主意,準備為張幼儀尋找個下家,並且當堂拍板敲定,認為最合適的人選是哲學家金嶽霖。沒想到金也正好在這家餐館吃飯,聽到有人在背後議論自己,立刻跑出來,當場謝絕了這番好意。

 

羅家倫追求過張幼儀,畢竟是一面之詞,說不準。張出身名門,後來又靠自己打拼成功,就算有過一段感情的小插曲,也不能算辱沒了誰。不管怎麼說,以合格的老公而論,羅要比徐靠譜得多。更何況當年的學生仿佛剛出爐的燒餅,個個都很搶手,商務印書館的大老闆張元濟就很看好羅家倫,曾委託蔡元培做媒。

 

與傅斯年相比,羅家倫更像政客。他跟國民黨關係很深,是國民革命軍司令部參議,和國民黨一起打過天下,為國民黨的黨化教育出過力,年紀輕輕就獲得了少將軍銜。「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他堅定不移地站在蔣介石一邊,除了擔當過清華大學和中央大學的校長之外,他還當過首任駐印度大使(1947年),晚年定居臺北,任國民黨黨史會主任委員,任「國史館」館長。

 

羅家倫一生中的最大貢獻,是對南京大學的建設。說起南大校史,掰開手指數校長,說來說去,最不應該忘記的,還是這位抗戰前後主政校務11年的老校長。南京大學的前身中央大學,羅家倫當校長的那段日子,利用國民政府定都的大好機會,佔天時得地利,獲得了非常良好的發展。

 

與傅斯年一樣,羅家倫的真正強項,是當學問研究者的領導,是很不錯的學術官僚、最好的大學校長材料。那幾年的中央大學,因為羅家倫的盡職盡力,一心想成為德國的柏林大學,成為法國的巴黎大學,成為倫敦的劍橋和牛津,而當仁不讓地升為中國第一大學。

相關焦點

  • 大師 羅家倫:天生的大學校長
    1932年8月,35歲的羅家倫就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對於一個曾經的「五四」學生領袖、留學歐美多國、參加過北伐、當過清華大學校長的人來說,擔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並不是多麼難得的事。不過,要是你知道當時的情境,一定會驚嘆。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導王運來告訴記者,羅家倫出任中大校長是相當傳奇的,正是他力挽狂瀾,改變了這所大學的命運。
  • 羅家倫:讓中央大學崛起 趕超清華北大的校長
    本著這樣的思想,羅家倫在中央大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認為大學校長的首要之舉是聘人,因此格外重視。他聘人從不徇私情,時常會得罪人。蔣介石曾問教育部長王世傑「羅志希很好,為什麼有許多人批評他,攻擊他?」王答道:「政府中和黨中許多人向他推薦教職員,倘若資格不合,不管是什麼人,他都不接受。」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這實在不容易。
  • 千秋功罪:清華大學首任校長羅家倫
    北洋政府深恐事態愈加失控,遂與京城各大學校長達成協議,學生若肯取消罷課之舉,則警局立刻放人。大學校長們認為救人要緊,學生代表們卻不肯妥協。在這個緊要關頭,羅家倫力排眾議,贊成複課,以換取被捕同學的安全歸校。應該說,他做出了理性的選擇,當時的優選方案莫過於此。嗣後蔡元培辭職,北京學運再次發動,很快波及全國,仿佛一場大地震後餘震不斷。羅家倫認為,「青年做事往往有一鼓作氣再衰三竭之勢」。
  • 羅家倫與中央大學
    智效民 當年的中央大學,是南方最好的國立大學。羅家倫說:我在中央大學,「充實的不僅是圖書儀器,而且還有教學人才。聘人是我最留心最慎重的一件事。」 因為中央大學位於當時的首都,所以有人想把親朋好友安插到這所學校,但都被羅家倫拒絕。因此他在離任時能夠說這樣的話:「我撫躬自問,不曾把教學地位做過一個人情。縱然因此得罪人也是不管的。」
  • 羅家倫:「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和命名人,31歲的清華大學校長
    1926年,留學歐美六年的羅家倫回到祖國,在這六年當中,羅家倫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倫敦大學、柏林大學和巴黎大學遊學,雖然未獲得任何學位,但其視野開闊,學問淵博,對其日後執掌清華大學和中央大學校長大有裨益。
  • 喟嘆一聲羅家倫
    還在羅就任清華校長前幾日,蔡元培曾致函給他,就治校方略發表意見說:「鄙意清華最好逐漸改為研究院,必不得已而保存大學,亦當以文理兩科為限,若遍設各科,不特每年經費不敷開支,而且北平已有較完備之大學,決無需乎重複也。惟收束自當以漸耳。」此一方略是否高明和可行姑且不論,從中顯現出羅氏背後的支撐力量卻是再清楚不過了。
  • 性情中人羅家倫
    很湊巧,羅家倫和朱仲華、孫越崎住同一個寢室,他們都是紹興人。        羅家倫的學問有家學淵源,但他的演講口才不知道傳承於誰。朱仲華回憶說:「(羅家倫)富口辯,善演說,每逢會議發言,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羅家倫不只是有辯才,還文思敏捷。五四運動時,北大學生都要上街了,居然沒一份宣傳材料,是羅家倫從外面回來匆匆忙忙草就的。
  • 錢鍾書考清華大學,數學只得了15分,校長羅家倫看後:錄取
    雖然錢鍾書在文學的成就卓越,但是他的數學在高考時只有15分,如果不是清華校長羅家倫複查試卷時,發現他的文學造詣極高,堅持一定要錄取他,錢鍾書可能與大學無緣。錢鍾書從小就數學不好,數學題格外催眠,在高考時他的數學只考了15分,但還是被清華校長錄取了。數學15分,校長複查終錄取清華當時清華大學要求招生考試時國文、數學、英語都要通過,尋求學生的「全面發展」。
  • 文人墨客那些事——羅家倫和清華大學
    說到清華大學的校長羅家倫,人們可能很陌生。但他也為清華做出了貢獻。第一,它促成了清華大學體制的轉變,清華大學原始一所留美預備學校被稱為買辦學校,為改變這種過分依賴外國的情況,該校從1916年起,經過十年的各種準備,到1925年才成立了清華大學,但是由於體制原因,要改為大學也非常不容易,1928年十年,31歲的羅家倫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清華大學校長,但是他認為如果前面不加上國立二字,仍有半殖民地的意味。所以經過他的多方努力,清華終於被納入國立大學體系。
  • 駐印大使羅家倫
    蔡元培是個老鄉情節很重的人,紹興許多學人都得到過蔡元培的幫助,在上海遇到一個青年才俊羅家倫,相信蔡元培肯定欣喜若狂。        羅家倫是個偏才,偏科很重,這樣的人,現在連上大學的資格都沒有的。        1917年,北大在上海招生。羅家倫的作文卷是胡適批閱的,他給了個滿分。後來看羅家倫別的科目得分情況,數學零分,其他平平。
  • 羅家倫「上書」 辜鴻銘「下課」:一份新見北大檔案的介紹與解讀
    這樣一件與五四運動有密切關聯的文化趣聞,不久前才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的黃興濤教授在檢讀北大歷史檔案時發掘出來,並作出獨到的解讀。恰逢北大110周年校慶之際,我們刊發此文,或許就如啟開一壺陳年老酒,讓廣大讀者從這段被歷史塵封已久的「五四」故事中欣賞到特別的「酒香」。
  • 羅家倫致信北大校方趕英文老師辜鴻銘「下課」
    一、羅家倫「上書」及其背景     在北京大學檔案館中,這份保存完好的當年北大學生的「上書」檔案,既有標題,也有封皮。案卷號為BD1919031,立案單位為「校長辦公室」。     校長優容辜先生的緣故,無非因為他所教的是英詩,教得好,而且與政治無涉,那(哪)知道內幕中這個情形。不但貽誤學生,設若有一個參觀的人聽得了,豈不更貽大學羞嗎?學生也知道辜先生在校,可以為本校分謗,但是如青年的時光精力何呢?質直的話,請先生原諒!
  • 國立中央大學西遷往事:校長提前兩年安排打造木箱
    全國當時最大的綜合大學之一國立中央大學更是首當其衝。預判時局羅家倫提前兩年安排與戰爭賽跑在學校內遷中,南京有6所國立大學、2所私立大學,以及9所中學西遷。國立中央大學在校長羅家倫的帶領下,成為內遷最迅速而完整的學校,一步到位,直接抵達目的地。這在全國眾多內遷學校中並不多見。
  • 這所大學兩年換了8個校長,但不妨礙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大學校長就是一所大學的靈魂,我國大學校長平均任期為4.1年,而美國校長任期平均為12.2年。可能有人會疑問:任期長短有什麼區別嗎?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陶行知。校名剛剛穩定,緊接著就爆發了易長風潮,下面來簡單說說這八位校長。一、1930年10月,中央大學校長張乃燕,由於經費嚴重不足辭職。
  • 學林軼事|羅家倫致信北大校方趕英文老師辜鴻銘「下課」
    校長優容辜先生的緣故,無非因為他所教的是英詩,教得好,而且與政治無涉,那(哪)知道內幕中這個情形。不但貽誤學生,設若有一個參觀的人聽得了,豈不更貽大學羞嗎?學生也知道辜先生在校,可以為本校分謗,但是如青年的時光精力何呢?質直的話,請先生原諒!學生羅家倫謹上五月三日此信並可請校長一看。
  • 學林軼事| 羅家倫致信北大校方趕英文老師辜鴻銘「下課」
    校長優容辜先生的緣故,無非因為他所教的是英詩,教得好,而且與政治無涉,那(哪)知道內幕中這個情形。不但貽誤學生,設若有一個參觀的人聽得了,豈不更貽大學羞嗎?學生也知道辜先生在校,可以為本校分謗,但是如青年的時光精力何呢?質直的話,請先生原諒!學生羅家倫謹上五月三日此信並可請校長一看。
  • 考零分入北大、娶北大校花、任清華校長,吾輩之楷模
    高考是人生一個重要轉折點,對於報考重點大學的考生來說,偏科這種情況是不允許存在的。嚴重偏科不僅對上大學影響大,對未來的考研同樣有很大影響,每一門學科都有一個最低分數線。所以,如果把我們今天說到的男主人公放到現在,他可能考不上大學,更不能考研。事實是,他以數學零分的成績考上了北大,還成為清華大學校長,他就是民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教育家羅家倫。
  • 考零分入北大、娶北大校花、任清華校長,吾輩之楷模
    高考是人生一個重要轉折點,對於報考重點大學的考生來說,偏科這種情況是不允許存在的。嚴重偏科不僅對上大學影響大,對未來的考研同樣有很大影響,每一門學科都有一個最低分數線。所以,如果把我們今天說到的男主人公放到現在,他可能考不上大學,更不能考研。事實是,他以數學零分的成績考上了北大,還成為清華大學校長,他就是民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教育家羅家倫。
  • 清華校長、西南聯大校長、他選擇去臺灣,有著自己的考量—梅貽琦
    前校長羅家倫因獨斷專制、奉行黨化教育而被清華學子驅趕,羅家倫以不做校長要挾,清華學子給出的話是:「校長如要離開,全校師生無一人表示挽留。」羅家倫就這樣離開了清華。羅家倫離開後,國民黨當局派喬萬選接任清華校長,這位羅家倫對接替清華新校長躊躇滿志,羅家倫剛到學校,就被學生們請進了禮堂,等禮堂的門再次打開時,學生們手裡已經拿著由喬萬選籤名的「永不任清華校長」的承諾書。就這樣,清華的三趕校長,使得學校十一個月無人管理。
  • 連派兩位校長學生不歡迎,無奈蔣介石親自擔任中央大學校長
    中央大學從南京西遷重慶,羅家倫當時是校長。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辭職儘管學校遷到了大後方,可是還時常受到轟炸,羅校長多次呈文教育部,後來心累了,1941年6月辭職不幹了,羅擔任中央大學校長已經十年之久。顧孟餘接任中央大學校長接著上來了個顧孟餘(第六任),中央大學校長一直都是特任官,顧孟餘一直擔任部長以上特任官,但是到中央大學任職被降為簡任官,蔣命令重慶的所有大學校長開會,顧校長不去,派個訓導長就去了,蔣就有意見了,加上食堂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