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覺用熱水袋小心低溫燙傷 敏感人群使用最好包層布
燒傷的機制就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臨床稱為低溫燒傷。 隨著冬季到來,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熱水袋、暖寶寶等取暖設備,更要注意防範低溫燒傷帶來的傷害。 【案例】 老人睡覺用熱水袋竟然造成三度燒傷 60多歲的老王(化名)就曾因為低溫燙傷導致嚴重後果,再不敢用身體直接與熱水袋接觸。
-
年輕女孩一覺醒來腳上起了一個大水泡,最近很多人晚上睡覺抱著它...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宋黎勝 徐丹楓 記者 吳朝香最近寒潮來襲,很多人因為怕冷,想出各種辦法取暖:貼個暖寶寶,被窩裡放個電熱水袋等。但很多人容易以輕心的是,暖寶寶和電熱水袋等如果使用不當,會有很多安全隱患。20多歲的王女士(化名)取暖時,腳就被燙出了一個大水泡。
-
天冷一直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
-
青春自護·平安春節 | 當心「低溫燙傷」!暖寶寶和熱水袋千萬別...
寒假、春節即將來臨 在這個特殊的假期 安全防護仍不可忽視 冬天,天氣寒冷, 暖寶寶和熱水袋, 成為家長給孩子保暖的首選。 但使用時需要注意, 當心低溫燙傷, 嚴重時會傷及皮膚真皮深層、 皮下深部組織、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 那怎樣防止燙傷?萬一燙傷後該怎麼做? 快來跟著團團一起來了解吧
-
低溫燙傷,起個小水泡一查……
寒冷的冬天,使用熱水袋暖寶寶取暖的朋友日益增多,殊不知,這些摸著不燙的小東西,蘊含的能量可真不小。這不,筆者抱著熱水袋睡了一夜,手就成這樣了。早上被痛醒的起個黃豆大小的水泡,急忙起床,拿起手機一頓猛搜媽呀,低溫燙傷這麼嚴重,三個月都不好,好了爛爛了好。慌慌張張去了診所,大夫說看著沒事,別弄破,自己會好的。筆者當然不信,憑著查閱的資料一頓道理。於是,得到了一隻燙傷膏。
-
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當心這些燙傷的兇器!
比如熱水袋,用的時候覺得溫暖舒服;可第二天醒來,發現腳莫名其妙起泡了——原來,是被熱水袋燙傷的。這麼大的泡,看著就嚇人。01很多網友都表示不信,說暖手蛋、暖寶寶和熱水袋,摸著都是舒服的溫度,並不燙啊?為什麼皮膚會被燙傷呢?這個現象,在醫學上叫做低溫燙傷。其實,每一年都有很多人因為這些取暖好物而被燙傷。
-
當心「低溫燙傷」!暖寶寶和熱水袋千萬別這麼用
天冷了, 不少人用上了暖寶寶和熱水袋, 但是要當心低溫燙傷, 嚴重時會傷及皮膚真皮深層、 皮下深部組織、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 怎樣防止燙傷?
-
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
-
一覺醒來「低溫燙傷」,你的「暖寶寶」是如何傷害了你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馬嘉龍近日,全國各地氣溫斷層式下降,霸王級寒潮上線,北京陳女士平時喜歡用艾灸和暖寶寶敷腰,誰知一覺醒來屁股大面積燙傷,自己也沒當回事,在家裡隨便塗抹了紫藥水,不料造成感染,一周後去醫院後檢查發現皮膚壞死,進行了植皮手術,需住院1個多月
-
溫吞熱水袋把自己燙到要植皮 醫生說這種低溫燙傷挺常見的
該院燒傷科醫生葉鸝柳告訴記者,熱水袋燙傷一般屬於低溫燙傷,治療起來非常麻煩,而且周期長。 熱水袋暖腳燙出水泡 朱女士說,自己冬天手腳冰涼,睡覺都會用熱水袋暖腳。去年12月中旬,溫州天氣剛剛轉冷,她就衝了一個熱水袋塞在被窩裡。第二天醒來,朱女士發現右小腿後側起了一個鴿子蛋大小的紅色水泡。
-
低溫燙傷?快來了解一下~
結果一覺醒來,女兒腿上起了一片紅疹子和小水泡,摸起來還很痛。經接診醫生仔細觀察、詢問後,判斷是熱水袋導致的「低溫燙傷」。無獨有偶,20歲出頭的姑娘小周也是「低溫燙傷」患者之一。一到冬天,小周就喜歡囤上一大堆的「暖寶寶」,一日一貼成為了她的過冬日常。但久而久之,她卻發現自己肚皮開始發紅,再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水泡、脫皮、潰爛。
-
熱水袋不燙為何也會燙出水泡,孩子燙傷怎麼處理?
冬天,確實很冷,特別在南方沒有暖氣,晚上被子裡更是一片冰冷。10歲大寶禁不住冷,每天使用熱水袋,有一天不知道怎麼回事,一夜之間兩條大腿上、小腿和足背部起了若干個水泡,疼痛難忍。熱度不同,引起燙傷的時間也不同 不同的溫度引起的燙傷時間和燙傷程度是不同的。查看表格,我們可以發現,燙傷事故很可能在短短的幾分鐘內發生。
-
冬天裡的一把火——警惕「暖寶寶」們低溫燙傷
小旦旦上網一搜,發現這些溫度並不高的設備成了冬天最容易被忽視的燙傷「神器」: 網友經歷 @達裡亞如是說:我有一次嫌暖寶寶加熱速度不給力,直接貼在肚子的皮膚上,肚子肥肉多一直沒什麼感覺,等揭下來才發現燙了一個細長的水泡; @阿花-大難:供暖前熱水袋燙傷的疤痕還沒痊癒;
-
新式取暖神器受年輕人青睞,醫生提醒使用不當易致低溫燙傷
·取暖神奇層出不窮·例如暖足貼、暖手寶、暖腳寶等·當心因使用不當引發低溫燙傷寒冬時節,不少年輕人青睞各種取暖神器,例如暖足貼、暖手寶、暖腳寶等,然而有人卻因使用不當引發了低溫燙傷。今年入冬時節,在國內眾多家醫院中收治的年輕患者,因使用各種取暖神器造成的低溫燙傷情況明顯增多,較去年增加近兩成。女孩用暖手寶燙傷手指16歲漢口女孩是名高中生,冬天上課時手冷,她買了個小型暖手寶,只有巴掌大,握在手裡,溫度為60℃,可發熱四五個小時。
-
男孩慘被熱水袋燙傷、起水泡,使用取暖用品務必小心!
冷氣來襲,很多家長擔心寶寶會冷,為了不讓孩子受涼,許多家長紛紛出動取暖用品(如:熱水袋、暖包、電暖器等),但使用上千萬要小心!這些物品確實能為我們趕走不少寒氣,但使用上一定要小心可能有燙傷風險。
-
……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甚至於我們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導致其發熱後長時間接觸皮膚,後果也很嚴重。
-
冷冷冷冷冷~你還抱著熱水袋、暖寶寶取暖?當心有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不燙卻能傷人 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
-
冬季取暖 當心「低溫燙傷」
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外科主任李蘭青提示,此類取暖產品的溫度雖然不會特別高,但如果使用不當,也很容易造成「低溫燙傷」。低溫燙傷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表溫度的低熱物體所造成的燙傷。有研究報導,人體直接接觸到溫度在70℃左右的物體1分鐘時,接觸60℃左右的物體5分鐘時,皮膚就會起水皰,如果接觸得時間再長一些,皮膚上就會形成潰瘍。低溫燙傷多發生在人們冬天使用一些取暖物品時,如暖寶寶,熱水袋,暖手寶等,臨床上則常見於理療時間過長,或者理療儀器距離太近造成的燙傷。
-
娃娃捂著熱水袋睡覺,雙腳被「低溫燙傷」
但是,你能想到小小的熱水袋使用不當,也能造成嚴重的後果。熱水袋不小心被戳破,燙了小娃娃一身小磊(化名)是一個18個月的男孩,這幾天降溫厲害,爸爸媽媽怕他冷,睡覺的時候在他身邊放了一個熱水袋。外科醫生朱贏接診後,解開小磊衣服,只見孩子的右大腿、會陰部、兩隻腳全部是大大的水泡,垂掛著,外面的皮變得很薄,感覺一碰就會破掉,他告訴父母,孩子屬於淺Ⅱ°燙傷 ,立即給予清創並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
女子天冷貼暖寶寶睡覺 醒來腿上燙傷一大片
沒想到,一覺醒來,腿上竟然被燙傷一大片,還起了水泡。醫生說,這是低溫燙傷。這兩天,持續低溫天氣,每天乘公交上下班的李小姐被凍得有點吃不消。為了取暖,她在網上買了一大包暖寶寶,出門前貼上兩片,感覺暖和不少。前天晚上,李小姐在臨睡前突發奇想,「白天在站臺上等公交,膝蓋受涼了,能不能貼個暖寶寶驅驅寒?」於是,她把暖寶寶隔著睡褲貼在了膝蓋的位置,裹上被子就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