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袋不燙為何也會燙出水泡,孩子燙傷怎麼處理?

2020-12-23 澎湃新聞

從夏季一路走來,天氣逐漸轉冷,雖然我們的皮膚需要溫暖,但暖過頭,就容易出事。

鄭醫生正在用電餅鐺教哥哥做雞蛋餅,3歲的二寶很好奇,也想嘗試,鄭醫生還沒有來得及告訴他怎麼做,他的小手已經抓到電餅鐺邊緣,還好快速撤回,並且進行了適當的處理,二寶的手沒有留下明顯疤痕。

冬天,確實很冷,特別在南方沒有暖氣,晚上被子裡更是一片冰冷。10歲大寶禁不住冷,每天使用熱水袋,有一天不知道怎麼回事,一夜之間兩條大腿上、小腿和足背部起了若干個水泡,疼痛難忍。

警惕:過半的燙傷,發生在家庭中   

燙傷在家庭內時有發生,所謂的燒燙傷一般是指接觸火、開水、熱油等高熱物質而發生的一種急性皮膚損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中國青少年兒童傷害現狀回顧報告》(2010~2015)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燒燙傷病例為1~4歲,家中是發生燒燙傷病例最常見的場所,其次是公共居住場所,學校與公共場所。

那麼家中容易引起燒燙傷的東西有哪些呢?客廳中常見的有飲水機、熱飲和冬季取暖設備(如油汀、小太陽等);臥室裡常見的有取暖設備(熱水袋、暖寶寶、電熱毯等)、熱飲;廚房內有燃氣灶、熱飯熱飲、小電器(如電熱水壺、微波爐等);浴室裡非熱水器莫屬了。除此之外,帶娃外出,燙傷也時有發生,如公共場所的熱水、公共餐廳的熱菜、火鍋等。

熱度不同,引起燙傷的時間也不同 

不同的溫度引起的燙傷時間和燙傷程度是不同的。查看表格,我們可以發現,燙傷事故很可能在短短的幾分鐘內發生。

相應的溫度在相應的時間內引起的燙傷

除了常見的熱燙傷,在冬季因為天氣特殊,使用保暖用品不當,還會引起特殊的燙傷,那就是低溫燙傷。低溫燙傷也可稱為低溫燒傷或低熱燒傷,一般是指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一般指44 ℃~50 ℃)的熱源,造成從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像使用熱水袋不當,早上醒來發現燙傷出現水泡就是典型的低溫燙傷。

做個有心人,防患於未然

無論是低溫燙傷,還是我們常見的燒燙傷,大部分事件是可以預防的。

如給灶臺加個防護罩,孩子就不容易碰到火;做餐後將長把鍋餅向內放,小朋友就拿不到鍋柄;給嬰幼兒衝好奶後,試好奶溫再給孩子飲用,就會避免孩子的消化道燙傷;熱飲熱湯放在孩子不易觸及的地方;給孩子洗澡的時候,放好水試好溫再給孩子用,不要單獨把孩子留在浴盆裡。冬季使用熱水袋時,可以在熱水袋外面使用隔離套,或者被子暖和後就把熱水袋拿開,以免身體局部長時間接觸熱水袋而引起低溫燙傷。

平時,給孩子進行安全教育,也可以寓教於樂。周末可以抽時間和孩子一起在紙上畫火苗圖案,然後和孩子一起找找家中容易引起燙傷的東西,一起貼上畫好的火苗,這樣孩子自然而然就知道不能以身試熱了。

告訴孩子,如果不知道東西是冷還是熱的時候,要一看二問三碰:先看有沒有冒煙,然後問大人「這個是冷的還是熱的?」如果沒人幫忙,就用手背輕輕地快速碰一下試溫。

傷也傷了,怎麼應急處理

對於燒燙傷,不要緊張著急,首先要做到五不:

在確保自己的安全之前不要開始急救;

不要在燒、燙傷位置自行塗抹藥膏、油、薑黃,或覆蓋棉花等物品;

不要在燒燙傷位置直接用冰塊冷敷,以免加重局部損傷;

 不要長時間用冷水浸泡,因為會導致體溫過低;

不要自行挑破水泡,由醫生清創處理,局部應用抗菌劑。

其次要採用「

衝脫泡蓋送

」五步法:

:這是燒燙傷後第一時間應該做的。「衝」的目的是「降溫」,因為燒燙傷的傷害主要來自於傷後餘熱的蔓延。傷後將患處放在水龍頭下面,水龍頭打開後,用緩慢的水流衝傷處,一般來講水流從傷口的中心向四周蔓延,可以防止感染。如果條件允許,水衝患處至疼痛消失。但水溫切忌過低。

:衝後小心地除去衣物,如果沒有辦法脫,可用剪刀剪開衣物,如果患處與衣物黏在一起,切記不要強行脫或剪開衣物,局部有水泡形成的話不要將水泡弄破,可減少感染的風險。

:此步的目的亦是「降溫」。當無法進行衝洗的時候,可用涼水浸泡患處,但浸泡的水必須保持清潔,因為在水盆裡浸泡,會使周邊的細菌蔓延,附著於傷口,增加感染的機會。泡的時間可以堅持30分鐘。無論是衝還是泡,請勿用冰水,因為冰水容易導致孩子體溫過度降低。如果傷口破開,不可再行浸泡,以免感染。

:第四步是用清潔的布蓋於患處,需要用浴巾等包裹患兒以保暖。切記患處衝泡結束後,不要塗抹任何藥物(如雲南白藥、抗生素藥粉等),或民間藥方(如牙膏、醬油等),以減少感染機會,否則可能會造成患處傷口感染,影響癒合。切勿使用粘性輔料或有絨毛的布料覆蓋傷口,以免給後面的處理帶來不便或引起感染。

:儘早將患兒送至專科醫院進行救治,在運送過程中注意保暖。

除了上述「五不」和「五步」外,在燒燙傷後,可適當給患兒飲用淡鹽水,減少休克的機會。

鄭醫生希望我們的孩子安全度過冬季。

相關焦點

  • 被熱水燙傷怎麼處理 被熱水袋燙出水泡怎麼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被熱水燙傷了。小編提醒:如果被熱水燙傷面積過大,一定要立刻看醫生,否則毀容是永久的。同時,如果家裡有小孩子,一定要讓他們遠離熱水,熱粥。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下被熱水燙傷怎麼處理?被熱水袋燙出水泡怎麼辦?
  • 被燙出水泡,用涼水衝就行?很多人的步驟都不對
    在生活中就算小心小心再小心還是會有一些意外發生,而燙傷是一個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小意外。如果在生活中被燙傷了,面積又非常大一定要緊急就醫,這種情況非常有可能造成毀容甚至感染危及生命。如果是小型的燙傷自己在家應該怎麼做一些處理呢?
  • 溫吞熱水袋把自己燙到要植皮 醫生說這種低溫燙傷挺常見的
    該院燒傷科醫生葉鸝柳告訴記者,熱水袋燙傷一般屬於低溫燙傷,治療起來非常麻煩,而且周期長。  熱水袋暖腳燙出水泡  朱女士說,自己冬天手腳冰涼,睡覺都會用熱水袋暖腳。去年12月中旬,溫州天氣剛剛轉冷,她就衝了一個熱水袋塞在被窩裡。第二天醒來,朱女士發現右小腿後側起了一個鴿子蛋大小的紅色水泡。
  • 燙傷水泡怎麼處理
    等冷卻後才可小心地將貼身衣服脫去,以免撕破燙傷後形成的水泡。冷水衝洗的目的是止痛、減少滲出和腫脹,從而避免或減少水泡形成。衝洗時間約半小時以上,以停止衝洗時不感到疼痛為止。一般水溫約20℃左右即可。切忌用冰水,以免凍傷。如果燙傷在手指,也可用冷水浸浴。面部等不能衝洗或浸浴的部位可用冷敷。冷水處理後把創面拭乾,然後薄薄地塗些藍油烴、綠藥膏等油膏類藥物,再適當包紮1~2天,以防止起水泡。
  • 女子一覺醒來發現腳上起了個大水泡 冬天使用熱水袋當心低溫燙傷
    近日,在紹興第二醫院燒傷整形科,來了一位年輕姑娘小王,她拉起褲腳給醫生看,小腿上起了水泡,小王說是晚上熱水袋燙傷的。一到冬天,她經常手腳冰涼,每天都要捧著熱水袋,特別是晚上睡覺,更是離不開熱水袋的陪伴。
  • 三歲孩子腿上燙出兩個「大包」!媽媽急壞了:我是為他好,怎麼會這樣...
    「醫生,這個要怎麼處理?」一進門,媽媽便幫著小天小心地將褲子拉到膝蓋處:原來,小天的左膝蓋外側上方被熱水袋燙出了兩個水泡,薄薄的「外衣」,似乎一不小心就會破。「晚上被窩裡冷,我給了他一個熱水袋,套著布袋子,溫度也不是很高呀,怎麼就燙出水泡了呢?」小天媽媽皺著眉,「這個水泡怎麼辦呢?要挑破嗎?」
  • 天冷一直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低溫燙傷!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0日訊 低溫還能燙傷?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
  • 睡覺用熱水袋小心低溫燙傷 敏感人群使用最好包層布
    手術後,包括剖腹產後、以無痛分娩方式生產的產婦,麻醉藥還未完全褪去,此時體溫低,需要使用熱水袋恢復體溫,但同時意識和體力都還未完全恢復,感知能力較差,皮膚接觸熱水袋時自以為不燙,長時間沒有移動身體,也容易導致低溫燙傷。  「另外,低溫燙傷與精神狀態也有關係,身體狀態不好,皮膚保護層較弱,低溫燙傷發生率也會更高。」楊新蕾說。
  • 娃娃捂著熱水袋睡覺,雙腳被「低溫燙傷」
    但是,你能想到小小的熱水袋使用不當,也能造成嚴重的後果。熱水袋不小心被戳破,燙了小娃娃一身小磊(化名)是一個18個月的男孩,這幾天降溫厲害,爸爸媽媽怕他冷,睡覺的時候在他身邊放了一個熱水袋。外科醫生朱贏接診後,解開小磊衣服,只見孩子的右大腿、會陰部、兩隻腳全部是大大的水泡,垂掛著,外面的皮變得很薄,感覺一碰就會破掉,他告訴父母,孩子屬於淺Ⅱ°燙傷 ,立即給予清創並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 燙了水泡怎麼辦?
    燙了水泡怎麼辦?日常生活中,人們不小心會被一些高溫物體或液體燙到,不一會就起了水泡(此處指小面積燙傷),這時候應該怎麼處理呢?水泡形成之前的急救處理,要比水泡形成以後的處理,要重要很多。
  • 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溫吞吞的熱水袋,就有可能是「元兇」!燙傷還不好癒合?塗醬油、抹牙膏,只會雪上加霜!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
  • 燙傷了怎麼處理 什麼偏方治燙傷水泡
    燙傷了怎麼處理 什麼偏方治燙傷水泡 時間: 2020-11-05 14:45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王林
  • 近日南京不少市民被熱水袋燙傷 冬天取暖要溫度更要安全
    46 來源: 新華報業網 舉報   交匯點訊 今年南京的冬天格外寒冷,不少市民在家中拿出了熱水袋來取暖
  • 一片暖寶寶把孩子燙住院?冬天很冷,尤其要警惕「低溫燙傷」
    因為溫度不高,她就沒在意,一忙起來就忘記從孩子胳膊上拿開,孩子也不吵不鬧地睡著了。,她才發現孩子的胳膊已經燙出泡了。痛感不大,面積不大,症狀也僅僅是紅腫、起水泡、脫皮等;但創面深的,很可能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
  • 孩子燙出水泡,要不要刺破?燙傷高發期,基本急救常識要知道
    一步做錯,孩子傷情更嚴重但是現在要補充的是燙出的水泡要怎麼處理?我小時候也因為燙傷出過一個大水泡,左手大拇指,從指甲蓋兒往下,整根拇指指背。當時看著總想動,我爸不讓動,結果晚上睡覺的時候摁在臉上被壓破了,早上醒來的時候臉上有個圈兒,手指那一片紅彤彤的。很多家長在糾結,孩子燙傷的水泡到底要不要刺破?不刺破很長時間消不掉,刺破又怕給孩子留疤,今天就來說說要不要刺破它。
  • 燙傷的水泡怎麼處理
    華龍網2018年1月31日15時訊 手足皮膚燙傷後,立即把酒精倒在盆內或桶內,將傷處全部浸入酒精中,即可止痛消紅,防止起泡。若浸1~2小時,燙傷的皮膚可逐漸恢復正常。如傷處不在容易浸泡的部位,可用一塊藥棉浸入白酒中,取出貼敷在傷處,並隨時將酒淋在藥棉上。
  • ……你還抱著熱水袋取暖?當心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不燙卻能傷人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甚至於我們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導致其發熱後長時間接觸皮膚,後果也很嚴重。
  • 冷冷冷冷冷~你還抱著熱水袋、暖寶寶取暖?當心有一種傷害叫低溫燙傷
    不燙卻能傷人 尤其老人和小孩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燙傷!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皮膚溫度的物體造成的慢性燙傷。舉個例子: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就有可能出現燙傷!這種特殊的燙傷還很容易被忽視。
  • 突然被燙傷後怎麼辦?正確的處理方法
    生活中不少潛在「殺手」會傷及孩子,瑞安這個公園裡的這盞地燈就是其中之一。這盞看似普通的地燈,居然把一個兩歲男孩燙出了滿手水泡。前晚,瑞安孫女士向微信公眾號反映了此事。孫女士說,表面有近百度高溫的地燈裸露在外,地燈附近沒有任何提醒用語,實在不應該,希望公園管理單位給個說法。
  • 孩子被熱水袋燙傷 這個常識很多人不知
    「醫生,孩子的小腿被熱水袋燙傷,這都10天了,還沒好。」昨日上午,義烏稠州醫院急診外科,患兒晃晃(男孩)的媽媽金女士焦慮地對急診外科專家曹海源說。  原來10天前的一個晚上,5歲的晃晃準時鑽進溫暖的被窩準備入睡,被窩裡有媽媽專門為她準備的熱水袋。沒想到第二天早上起床時,晃晃右小腿上起了兩個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