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多學校都開始陸續迎接新生的到來。
在接待新生報到時,我看到很多家長在校門外,遠遠的看著孩子,揮手告別。
我能理解家長心裡的那份不踏實。畢竟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真正的離開家,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裡生活、學習,能不能適應呢?
孩子能適應這裡的宿舍生活嗎?同宿舍的同學都是第一次見,天南海北的,有不同的脾氣秉性,會不會有性格不合的,互相之間鬧矛盾?自己家的孩子在家的時候,多半都擁有獨立房間,連家長都需要敲門才能進入。突然和幾個同學一起,過集體生活。真不知道自家孩子能不能適應。
孩子能適應這裡的食堂夥食嗎?之前每天的夥食搭配都是家長管的,早飯、晚飯和夜宵,水果、牛奶全搭配,都精細著呢。就這樣,還生怕孩子營養跟不上,耽誤成長。現在好了,每天就是在食堂吃大鍋飯,這飯菜是不是能和自己家孩子的胃口呢?如果不合胃口,就更擔心了,不會總叫外賣吃吧?!
孩子能適應這裡的人際關係嗎?大學已經有點「小社會」的味道了。有宿舍內的人際關係、班級內的人際關係,孩子還會參與到不同的學生組織中:例如,學生會、興趣社團、老鄉會等等。這和孩子高中時代的人際關係相比,顯然複雜了很多。同時,家長還會擔心,孩子不懂得如何處理好和老師的關係。孩子性格內向,家長擔心孩子不愛說話、不合群,會吃虧;孩子性格外向,家長擔心孩子大大咧咧、沒心沒肺,會吃虧。
孩子能適應大學的學習節奏嗎?高中6門課,一講講3年。大學的課程是一學期一結算,這學期沒跟上,下學期受影響;一旦成績確定,則不可更改,對後期的發展都有影響。平時上課,老師不重複,一節課講的內容,能翻書30頁。留給孩子課後學習的壓力很大。孩子突然進入到這樣的學習狀態,能適應的了嗎?
這些問題,我覺得,都有可能出現。咱們不能跟孩子說,讓他們多注意,別出現大學適應方面的問題。而是提醒孩子,要勇敢面對,積極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作為家長,過多擔心孩子會否遇到這樣的問題,並沒有什麼益處。而且容易出現,一旦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又比孩子還焦慮的情況。最應該做的,是在孩子進入大學時,鼓勵孩子,告訴孩子,「積極主動是應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大學中,孩子遇到的很多問題,解決方案其實都很簡單。之所以會變得困難,是因為孩子自己不主動問,不主動嘗試。
我曾遇到過這樣的學生,自己腹部不適,但一直不願意跟別人說,後來發現腹部腫脹的很厲害,才告訴宿舍的其他同學。醫務室的老師趕緊到宿舍看她,然後送往醫院,那時已經是比較嚴重的肝腹水了。
經過治療恢復後,老師問她為什麼不早點說呢?原因就是:不好意思說。
還有學生因為和宿舍另一個同學有些誤會,但一直不說開。兩個人的關係處理的越來越差,直到有一次在宿舍裡發生了衝突。等坐到一起說明原因的時候,發現其實兩個人一直都在為對方著想,而不自知。
可能,很多孩子的高中生活都過多的以學業為重,從而忽略了與人溝通的練習。進入大學,我們不求每個孩子都能很快地適應大學生活,但希望孩子們能「積極主動」的為自己遇到的問題,尋找解決辦法。
大學的老師,確實不像高中老師那樣,總陪在學生身邊。但只要孩子懂得「積極主動」,老師們都會認真聽孩子的需求,並努力幫助他實現自己的想法。
大學需要孩子獨立面對的問題會很多,但只要孩子能懂得「積極主動」,努力鍛鍊自身技能、認真了解相關知識和信息,對於絕大部分問題,都能掌握很好的解決方法。
所以,在大學之處,與其成為一個將孩子送到大學而焦慮的家長,不如認真的告訴孩子,學會積極主動的面對大學生活中的各種機遇和挑戰,讓它們都成為孩子成長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