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在上大學前,曾有過一些疾病。出於一些原因,家長和孩子並沒有及時主動告知,而造成孩子在大學期間,發生一些緊急情況。
在工作中,我們碰到了一些學生有些過往病史:
學生肢體有些疾病。有些學生會出現脊柱、四肢的疾病,不方便自己洗澡。有些學生會出現聽力障礙,需要佩戴助聽器。
學生有慢性疾病。有些學生會出現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有些學生需要喝中藥調理身體。
學生有過心理創傷。有些學生因經歷中過度刺激或者長期學習壓力而導致心理疾病,接受過心理治療。
這些過往病史,有些會一直延續,有些會因為環境變化而造成復發。
在中學階段,孩子每天回家,學習、生活節奏比較熟悉,也能隨時接受家長的關心。同時,因為每天能回家,能在自己認為較為安全的環境中休息。
而上了大學後,因為大學學習、未來發展、同學關係、集體生活等多方面的改變而造成的壓力,會讓一些孩子心理承受更多負擔,進而造成一些疾病的惡化或者復發。
如果孩子在過往經歷中有過類似的病史,家長需要認真和老師溝通,家校共同努力,幫助孩子在初入大學時,做好適應。
學校有完善的制度保證。所有學生均享有均等的學習權利,既不會因為孩子的特殊情況而網開一面,也不會因為孩子的特殊情況而影響學習。因為一些疾病而對完成某些課程有影響:例如英語聽力課、體育課等,學校也會按規定,為學生提出完成學業的解決方案。
老師會幫助提出合理化建議。每個學校均會配有醫務室、心理諮詢中心等機構,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幫其提出完成學業的合理化建議。因為大部分病例都有之前的同類情況可以借鑑,同時學校對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有預判,為此,可以提出一些建議。
家長和老師共同關心孩子。在及時了解孩子過往病史後,老師會留意孩子在大學期間的學習、生活。會有意提醒、及時幫助其應對因環境變化而帶來的不適。一般情況下,只要孩子適應了大學初始階段,熟悉了大學學習、生活的規律,熟悉了周圍環境,就能自我應對。
一些家長因為忽略了環境變化而給孩子帶來的無形壓力,認為,這些過往病史並不是很嚴重,再過去一段時間或控制的很好,或從未復發,所以並沒有主動和學校老師溝通。
在開學初,正常的大學學習、生活中,孩子突然發病或者對身體造成了傷害。這時,家長才和學校老師反饋,其實孩子有過類似病史。
家長還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既然來上大學,就具備主動完成大學學業的能力。
我們一方面應主動和學校老師溝通,讓老師了解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特殊情況;另一方面,也要鼓勵孩子,積極主動適應大學學習、生活。
利用好大學階段,充分鍛鍊自己,為將來進入社會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