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大學」11:主動告知過往病史

2020-09-14 築時生涯

有些孩子在上大學前,曾有過一些疾病。出於一些原因,家長和孩子並沒有及時主動告知,而造成孩子在大學期間,發生一些緊急情況。



在工作中,我們碰到了一些學生有些過往病史:

學生肢體有些疾病。有些學生會出現脊柱、四肢的疾病,不方便自己洗澡。有些學生會出現聽力障礙,需要佩戴助聽器。

學生有慢性疾病。有些學生會出現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有些學生需要喝中藥調理身體。

學生有過心理創傷。有些學生因經歷中過度刺激或者長期學習壓力而導致心理疾病,接受過心理治療。

這些過往病史,有些會一直延續,有些會因為環境變化而造成復發。



在中學階段,孩子每天回家,學習、生活節奏比較熟悉,也能隨時接受家長的關心。同時,因為每天能回家,能在自己認為較為安全的環境中休息。

而上了大學後,因為大學學習、未來發展、同學關係、集體生活等多方面的改變而造成的壓力,會讓一些孩子心理承受更多負擔,進而造成一些疾病的惡化或者復發。



如果孩子在過往經歷中有過類似的病史,家長需要認真和老師溝通,家校共同努力,幫助孩子在初入大學時,做好適應。

學校有完善的制度保證。所有學生均享有均等的學習權利,既不會因為孩子的特殊情況而網開一面,也不會因為孩子的特殊情況而影響學習。因為一些疾病而對完成某些課程有影響:例如英語聽力課、體育課等,學校也會按規定,為學生提出完成學業的解決方案。

老師會幫助提出合理化建議。每個學校均會配有醫務室、心理諮詢中心等機構,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幫其提出完成學業的合理化建議。因為大部分病例都有之前的同類情況可以借鑑,同時學校對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有預判,為此,可以提出一些建議。

家長和老師共同關心孩子。在及時了解孩子過往病史後,老師會留意孩子在大學期間的學習、生活。會有意提醒、及時幫助其應對因環境變化而帶來的不適。一般情況下,只要孩子適應了大學初始階段,熟悉了大學學習、生活的規律,熟悉了周圍環境,就能自我應對。



一些家長因為忽略了環境變化而給孩子帶來的無形壓力,認為,這些過往病史並不是很嚴重,再過去一段時間或控制的很好,或從未復發,所以並沒有主動和學校老師溝通。

在開學初,正常的大學學習、生活中,孩子突然發病或者對身體造成了傷害。這時,家長才和學校老師反饋,其實孩子有過類似病史。



家長還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既然來上大學,就具備主動完成大學學業的能力。

我們一方面應主動和學校老師溝通,讓老師了解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特殊情況;另一方面,也要鼓勵孩子,積極主動適應大學學習、生活。

利用好大學階段,充分鍛鍊自己,為將來進入社會做好準備。

相關焦點

  • 香港中學擇校小知識:「Banding」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關乎孩子升中選校的事宜,家長們最為緊張,想要入讀心儀中學,還是要先了解升中派位機制的運作。中學「Banding」等級如何劃分就拿我們時常說的中學「Banding」,看一所中學好不好,最直觀的就是看學校屬於「Band幾」,經常聽到人家談到「這間是否是Band 1中學?」
  • 「孩子上大學」9:告訴孩子,積極主動是王道
    大學已經有點「小社會」的味道了。有宿舍內的人際關係、班級內的人際關係,孩子還會參與到不同的學生組織中:例如,學生會、興趣社團、老鄉會等等。這和孩子高中時代的人際關係相比,顯然複雜了很多。同時,家長還會擔心,孩子不懂得如何處理好和老師的關係。孩子性格內向,家長擔心孩子不愛說話、不合群,會吃虧;孩子性格外向,家長擔心孩子大大咧咧、沒心沒肺,會吃虧。
  • 那些一吵架就把孩子「支開」的父母,後來都後悔了
    當孩子面吵架,能讓他/她「學會理解」2017年,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周楠,聯合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學教授謝麗爾·比勒<Cheryl Buehler華盛頓州立大學教授莎拉·沃特斯做過一個調查:她花了好幾年時間,深度探訪全美109個家庭,這些家庭裡的孩子,年齡都在7-11歲。「我發現,刻意不讓孩子聽見夫妻爭吵的家長,更容易被自己的小孩疏遠。
  • 「棉花糖 自主學習」陪孩子寫作業氣到心梗?看看正確的打開方式
    被逼無奈,怒火中燒的劉先生不由地「獅吼」幾句,突然覺得胸口有點痛而且喘不上氣,於是叫來孩子他媽「接力」,但依舊雞同鴨講。比如:讓孩子報名參加我們棉花糖的「自主學習魔法訓練營」。「魔法」?,「自主」顯然比「學習」來得更重要。
  • The MPI Media 藝術線上展 | 「ERROR!」
    張偉宸,「相音」,視頻這個短視頻作品記錄的其實就是我和像我一樣的大多數人的生活。視頻中包含了自然的聲音,加速滑動的信息畫面,和暗含的人的身體動作與生活狀態。面對瀑流一樣的信息,我們的選擇是主動還是被動很難說清,其中情緒也許就像張信哲那首歌所唱,「緊緊跟隨,愛如潮水它將你我包圍。」。
  • 對「豆腐腦」過敏的他,這是患上了什麼皮膚病?
    患兒,男,3 歲 5 月,因「皮膚乾裂伴瘙癢、滲出 20 餘天」入院。
  • 經典「棉花糖實驗」最新拓展,孩子表現背後,除自控力外另有玄機
    這是發展心理學中有一個最經典的「延遲滿足」實驗範式。最近,一項發表在《心理科學》雜誌上的新研究,就在「棉花糖實驗」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在新研究中,Heyman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浙江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來自中國的273名3至4歲的兒童進行實驗。
  • 警惕壞叔叔的「恐嚇式教育」,別讓它別毀了孩子
    來源自:「壞叔叔」抖音截圖在一組網絡的動圖裡,我看到一個孩子觀看壞叔叔視頻時面部表情的變化:眉毛朝上;眼睛睜得大大的,直盯著播放視頻的手機;緊張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溫德爾·詹森挑選了22名5~15歲的孤兒,其有10名本身就患有口吃的孩子,其餘12名並未患有口吃。口吃的孩子被均分成兩組,其中5名標記為語言能力正常組,另外5名被標記為嚴重口吃組。而那12名正常的孩子,也被分為兩組,一組6名被告知有口吃的毛病,另一組6名被告知語言能力正常。
  • 11區某男高歷屆「校花」一覽
    11區某男高歷屆「校花」一覽 2012-11-05 13:44:56 動漫
  • 「贏在起跑線」的孩子 輸給了這個教育真相
    轉眼朵朵下半年就要升入小學,她爸爸的「幼升小」焦慮開始越發嚴重了。看朵朵幼兒園的同學們一放學就奔赴各種補習班,而朵朵還完全處於自由散養的狀態,她爸不禁有了「輸在起跑線」的擔憂。狼爸們對孩子的未來都考慮得非常長遠和周全——只有上了好大學,才能在社會競爭中佔據優勢,從而獲得一份好的工作,賺到足夠的工資,提供得起好的生活質量。
  • 「成功的孩子」太多,請作為家長的你,多培養「好孩子」
    給我支支招啊」「5歲就會彈鋼琴?我也給女兒報個班」「學藝術多好,你看XX家的小X,多厲害」「別人家孩子那麼厲害,你怎麼就不能和他一樣?!」一項調查顯示,如果你再問他們一個問題:「你希望孩子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81%的家長會回答「成功的、幸福的孩子」,而不是先前所說的,希望孩子成為「懂得關愛的好孩子」鼓勵寬容、慈愛的同時,卻不要求孩子具備這些品質,於是,「善良的孩子」越來越少,習慣、享受和別人競爭的「成功孩子」越來越多。
  • 弱肉強食的世界裡,太多家長把孩子的「善良」當「懦弱」
    給我支支招啊」「5歲就會彈鋼琴?我也給女兒報個班」「學藝術多好,你看XX家的小X,多厲害」「別人家孩子那麼厲害,你怎麼就不能和他一樣?!」一項調查顯示,如果你再問他們一個問題:「你希望孩子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81%的家長會回答「成功的、幸福的孩子」,而不是先前所說的,希望孩子成為「懂得關愛的好孩子」鼓勵寬容、慈愛的同時,卻不要求孩子具備這些品質,於是,「善良的孩子」越來越少,習慣、享受和別人競爭的「成功孩子」越來越多。
  • 4個育兒妙招,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成為動力滿滿的「自雞娃」
    美國臨床神經心理學家 William Stixrud 在其暢銷書《自驅型成長》中寫道:越來越多「直升機」家長和「割草機」家長正在按照自己的意圖(為了孩子好)行使控制權,撫養出了沒有計劃性、缺乏目標和方向,缺乏自我控制、沒有自驅力的年輕一代。
  • 為什麼我們「不」處罰孩子?
    說明:雖然蒙氏是自由選擇工作,卻能清楚了解到孩子是否有平衡的發展,因為蒙氏老師每日操作時間都有非常詳盡的觀察記錄,用科學化的方式在看孩子在各區的學習狀況,當孩子有過於「偏食」在某一區的狀況時,老師就會主動介入引導,然後再退出讓孩子重複練習直到滿足為止。
  • 街頭文化聚集地 Lower East Side 有哪些被「忽略」的過往?
    縱觀 Lower East Side 的過往,正是其歷史、社會環境造就了反文化根源,以及今日的場景。那麼 Lower East Side 又有哪些被「忽略」的過往呢?因幫派衝突 Cochise 被判謀殺未遂服刑 18 年,他曾回憶說:「就在我前往柯林頓監獄之前,我就解散了幫派,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而幫派文化一直是紐約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歷史上最早的移民開始團結起來試圖擺脫貧困,相互保護。從愛爾蘭幫、義大利和猶太黑手黨到 Latin Kings、Bloods、Crips 等幫派,一直在塑造著這座城市的文化。
  •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父母「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好不好?
    教育孩子的迷思:「虎媽貓爸」還是「嚴父慈母」?我的鄰居小王,他們家的孩子是標準的「嚴父慈母」型管教方式。父親的形象在孩子面前是極其權威的。有一次孩子玩完樂高后,沒有及時收拾整理。家長們的考慮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家長合唱「紅白臉」的方式,孩子就好管了嗎?玫瑤老師看來未必。家長合唱「紅白臉」,可能帶來這些危害父母雙方「一人唱白臉,一人唱紅臉」的管教方式,可能短期會看到管教孩子上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從長期來說,可能隱藏著以下四點危害。
  • 「教育心理學一點」跟孩子說「只要下次努力就行」,有用嗎?
    每次孩子考試成績不好,為了不要打擊其自尊心,家長總會安慰說:「只要下次努力就行。」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孩子的成績仍不見好轉,甚至更差了,難道真的是孩子學習能力不行?學習的問題要正確地歸因家長應該要注意到那些客觀上缺乏努力的孩子,使他們確信學習任務是在其能力範圍之內的,並告知他們如何正確去做。一般常用的方法是伴讀或平行討論。家長引導孩子在學習歸因時要考慮他們所處的學習階段,在技能獲得的不同階段引導不同的歸因。
  • OVA「ACCA13區監察課 Regards」公開BD/DVD發售告知PV
    OVA「ACCA13區監察課 Regards」公開BD/DVD發售告知PV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20-02-21 14:18:57
  • N3N2常考易混淆句型「~上に」「~上で」「~上は」「~上」的區別
    比如「~上に」「~上で」「~上は」這三個句型,是名詞【上】加上助詞【に】【で】【は】的組合。「~上」這個是名詞單獨構成的句型。因為沒有加助詞,也有加上了三個不同的助詞,再加上這四個句型所表達的含義都不同,所以很多人還是記不清楚,容易混淆的。今天小令教給大家一個方法來區分「~上に」「~上で」「~上は」「~上」這四個句型。
  •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64歲RODNEY BROOKS談人工智慧起源與發展
    Brooks 指出:在人工智慧領域裡,我們現在甚至連起步都算不上。Yann LeCun 對此評論道:「很棒的文章!…… 我們還很難向非專業人士解釋通用人工智慧(AGI)『還沒有做出成果』,而以 AGI 命名的大多數事物都具有高度投機性,這些戲劇性的問題有時會顯得天真、自我欺騙、瘋狂或具有欺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