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快扭轉槓桿率結構背後的資源錯配

2020-12-14 金融界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孫璐璐

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NIFD)發布的最新中國槓桿率報告顯示,在經歷了一季度宏觀槓桿率大幅攀升5.1個百分點後,二季度宏觀槓桿率僅小幅上升0.7個百分點,較一季度環比回落超八成。整體看,不同於2017年、2018年的去槓桿和穩槓桿,2019年上半年我國宏觀槓桿率的變化態勢發生了一定程度的「逆轉」,上半年宏觀槓桿率攀升5.8個百分點。

今年前兩個季度的宏觀槓桿率經歷了明顯的波動,一季度的顯著攀升既有年初信貸社融高增長帶動的槓桿率分子增加,也有名義GDP下降導致的槓桿率分母下降。但二季度槓桿率升幅驟降,預示著後續經濟面臨著一定的下行壓力。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是,穩槓桿和穩增長應該如何平衡?

近三年來,宏觀調控中對於槓桿率的政策目標,經歷了從去槓桿到穩槓桿再到結構性去槓桿的轉變。儘管今年上半年宏觀槓桿率重回升勢看起來與穩槓桿的政策有悖,但從全局性的視角通盤考慮,在當前穩增長的背景下,只要不引發槓桿率的大幅異常波動,可以容忍槓桿率的適度抬升。

我國槓桿率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點並不在於宏觀槓桿率絕對值的高低,而在於槓桿率的結構及其所反映的資源錯配。國際上對於槓桿率水平的高低並沒有廣泛認可的明確標準,絕大多數國家制定宏觀政策時通常不會將槓桿率作為政策目標,近年來我國之所以對槓桿率問題較為關注,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率在金融危機後的快速走高,但細看企業部門槓桿率的組成,企業之間有著較大差別。

槓桿和債務本身是中性的,用在產出效率高的地方、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就能發揮有效的撬動作用,推動經濟的發展。因此,「拆彈」宏觀槓桿風險的著力點並非簡單地降低或穩定槓桿率的數值,而在於扭轉槓桿率錯配的局面,將槓桿和債務資金匹配到生產效率高的部門,實現槓桿的優化配置,這也是結構性去槓桿的應有之意,也可以實現穩增長和(港股00001)穩槓桿的有機統一。從這一點看,為了實現穩增長,宏觀槓桿率的適度抬升合情合理;而為了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化結構性去槓桿,特別是堅決出清無效擠佔過多金融資源的「殭屍企業」,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

相關焦點

  • 張明、李曦晨、王喆|全面剖析中國企業槓桿率的異質性
    目前,風險債務的槓桿率較高,但是中國企業的信貸資源風險和收益的匹配情況持續改善。短期來看,去槓桿的政策主要應該落實在殭屍企業和低盈利企業中,並對建築業、房地產、批發零售業和採礦業等高槓桿行業加強控制;中期來看,解決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融資約束問題有助於改善槓桿率;長期來看,只有促進供給側結構改革與提高生產率水平,才能從根本上防範企業債務風險。
  • Nature | DNA錯配如何影響蛋白質-DNA結合?
    許多DNA結合蛋白可以誘導DNA結構發生扭轉,扭轉DNA所需的能量必須來自在複合物形成時發生的分子間相互作用【1,2】。這種能量損耗可能隨序列而變化,且有助於蛋白質-DNA的結合親和力和選擇性【3-5】。
  • 二季度宏觀槓桿率微增0.7個百分點,未來增幅還會繼續回落嗎
    不過,二季度槓桿率的回落也將給後續增長帶來壓力,未來單季槓桿率微增的態勢恐較難持續。「目前我國宏觀槓桿率處於可控範圍內,長期來說,相較一些發達國家,增長較為平穩。」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還要注意槓桿率的結構性問題,比如居民槓桿率中的消費貸佔比問題、國企和民企的貸款平衡等。」
  • 扭轉倒金字塔結構 多層次股權融資市場建設提速
    通過加速推動資本市場「倒金字塔」結構的「翻正」,使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得到更為有效的發揮。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分析,長期以來,我國融資結構過於依賴銀行信貸間接融資,金融資源在企業間配置不均甚至錯配,暴露出資金不能有效流動、資源配置效率低、資金價格信號不靈敏、國有企業對資金價格不敏感等弊端。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培育資本市場可有效解決這些難題。
  • 扭轉「倒金字塔」結構 多層次股權融資市場建設提速
    通過加速推動資本市場「倒金字塔」結構的「翻正」,使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得到更為有效的發揮。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分析,長期以來,我國融資結構過於依賴銀行信貸間接融資,金融資源在企業間配置不均甚至錯配,暴露出資金不能有效流動、資源配置效率低、資金價格信號不靈敏、國有企業對資金價格不敏感等弊端。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培育資本市場可有效解決這些難題。
  • 易綱行長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
    專欄首期刊登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的研究文章《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文章摘要:金融資產結構是研究金融發展的重要視角。筆者曾在1996年和2008年對中國金融資產結構進行比較分析。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本文繼續定位於比較金融研究,對過去十幾年來中國金融資產結構的最新變化進行分析,並從資源配置和風險承擔角度,以「誰在承擔風險」和「由誰承擔風險更好」為主線,測度金融資產風險承擔者的分布,揭示其背後的原因及相關經濟運行模式的變化。本文試圖把金融結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三者關聯起來,通過金融資產結構變化這個視角,闡釋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內在邏輯。
  • 中國銀行部門槓桿率的現狀與隱憂
    考慮到中國信貸增速顯著高於名義GDP增速,社會融資總量增量顯著快於人民幣貸款增量,金融機構整體槓桿率較金融危機階段持續攀升,銀行部門宏觀槓桿率的堪憂與帳面微觀槓桿率的向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基於上述情形的考慮,本文測算了中國銀行部門的真實槓桿率,並發掘了中國銀行部門槓桿率背後的隱憂。
  • 我國宏觀槓桿率快速攀升已基本結束
    經濟增長是宏觀槓桿率穩定的關鍵因素,在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的政策環境下,實體經濟債務增速保持基本穩定,宏觀經濟回升的勢頭決定了槓桿率的走勢。  從結構上看,企業槓桿率的攀升貢獻了一季度宏觀槓桿率增幅中的七成,政府槓桿率貢獻了16%,居民槓桿率僅貢獻了14%。
  • 李奇霖:深度解析中國槓桿率
    但這背後以槓桿率上升為代價,據我們測算,今年一季度中國非金融部門的槓桿率上升了5%左右。4月19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重提結構性去槓桿,強調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結合近期央行就降準兩次闢謠,我們認為貨幣政策最為寬鬆的時候已經過去,政策目標從短期穩增長向長期防風險切換。
  •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2019年宏觀槓桿率245.4%,較上年升6.1個百分點
    日前,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披露了2019年宏觀槓桿率數據,顯示指標水平有所上升。這份最新《NIFD季報》顯示,2019年全年,實體經濟槓桿率245.4%,比上年上升了6.1個百分點。分部門看,居民部門仍然是槓桿率上升的主要驅動力,槓桿率55.8%,比上年上升了3.7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率151.3%,比上年僅上升了0.3個百分點。
  • 細胞中轉錄因子與錯配DNA強烈結合的分子機制!
    研究者Raluca Gordan博士指出,將轉錄因子蛋白移動到攜帶數千個DNA分子樣本的玻片上,我們就發現,相比與鹼基對完全匹配或正常DNA結構的DNA片段相比,這些蛋白質能與攜帶不匹配鹼基對的DNA片段存在更強大的結合能力。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機制讓這些錯誤成為轉錄因子蛋白最有吸引力的結合位點呢?
  • 政策研究|易綱: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
    作 者: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易綱摘 要:金融資產結構是研究金融發展的重要視角。筆者曾在1996年和2008年對中國金融資產結構進行比較分析。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本文繼續定位於比較金融研究,對過去十幾年來中國金融資產結構的最新變化進行分析,並從資源配置和風險承擔角度,以「誰在承擔風險」和「由誰承擔風險更好」為主線,測度金融資產風險承擔者的分布,揭示其背後的原因及相關經濟運行模式的變化。本文試圖把金融結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三者關聯起來,通過金融資產結構變化這個視角,闡釋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內在邏輯。
  • 張瑜評2020宏觀槓桿率:突發應急加槓桿 盡力而為求平衡
    企業槓桿:對整體槓桿率貢獻度下降,國企穩槓桿,民企加槓桿。2020年前三季度企業部門上行12.7個百分點,對總槓桿抬升的貢獻51%(2009年同期+21.2pct,貢獻69%)。企業部門槓桿貢獻度下降的背後,一是由於居民部門和政府部門加槓桿做了承接,二是由於國企在本輪逆周期中較為克制,而民企在本輪信貸支持上受益明顯。
  • 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應是中長期選擇
    根據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2020年9月底,我國實體經濟部門的槓桿率為270.1%,政府部門、非金融企業部門、居民部門的槓桿率依次為44.7%、164%、61.4%,分別比2019年底提高24.7、6.4、12.7、5.6個百分點。就槓桿率情況看,2020年的宏觀槓桿率呈現出典型的特點:一是槓桿率提高速度短期較高。
  • 結構工程師的心結-鋼梁扭轉計算
    原創:鯤鵬我們知道,結構構件的宏觀受力可分為:拉壓、剪、彎和扭。通常情況下,拉壓、彎產生正應力;剪和扭產生剪切應力(可能吧?)。但要注意:扭矩作用下的應力計算,其實遠比我們想像中要複雜。鋼梁扭轉的計算,正式版的《鋼結構設計規範》一直沒給出過實用計算公式。
  • 張啟迪:宏觀槓桿率與經濟增長
    政府、非金融企業、居民以及整體經濟槓桿率的閾值水平分別為79.8%-81.1%、75.6%-76.9%、54.2%-57.8%和181.1%-195.1%。中國宏觀槓桿率問題較為突出,非金融企業槓桿率大幅超過閾值,居民槓桿率已經超過閾值,政府槓桿率尚未超過閾值,但空間也已十分有限。中國應積極推進非金融企業去槓桿,抑制居民槓桿率進一步上升,珍惜政府有限的槓桿率空間。
  • 宏觀槓桿率視角下的各部門債務
    如果一個經濟體的宏觀槓桿率上升,要麼是資產負債率上升,要麼是資產收益率下降,總之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此國際上普遍認為需要將宏觀槓桿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必要時需要積極去槓桿。 不過,對於一個機構部門(企業部門、政府部門、住戶部門),用「債務/GDP」衡量宏觀槓桿率時,宏觀槓桿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更複雜,除了資產負債率上升或資產收益率下降,可能還與收入分配結構有關。
  • 人民日報頭版評論:中國應儘快扭轉核心技術卡脖子的被動局面
    這次貿易摩擦使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在經濟結構、發展質量、核心技術等方面存在短板。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如期打贏三大攻堅戰面臨不少難啃的「硬骨頭」;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亟待全面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增強加快自主創新的緊迫感危機感,儘快扭轉核心技術卡脖子的被動局面。
  • 李揚:中國槓桿率比較高已成為突出問題
    「中國的槓桿率變化和全球有些錯位。當全球槓桿率都在上升的時候,中國的槓桿率不高。當全球開始去槓桿的時候,中國的槓桿率開始上升了。到今天,中國槓桿率比較高已經成為突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