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香港一無是處,臺灣哪來的迷之自信?

2020-12-19 華夏經緯網

臺北市長柯文哲(資料圖)

    做事情不要盲目自大,這應該是每個人幼學啟蒙時期都開始接觸的道理,用傳統歷史故事講叫做「夜郎自大」,用童話故事講叫做「坐井觀天」。 這是一個小孩子都懂的道理,可是一些大人好像是還是不明白。

     今天,海外網(m.haiwainet.cn)港臺腔專欄作者東籬舊友就跟大家分析現實中一個關於盲目自大的事例。不過,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這些道理不知道當事人聽不聽得懂?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又出來搞事情了。日前出訪東南亞,本為推銷臺北市觀光,卻在被問及相較於香港的觀光優勢時,因一句「香港很無聊,小島有什麼好玩」引發軒然大波。事後柯文哲仍主動堅稱「不是失言,而是不服氣」,還不忘補刀「香港不是只有小,連選舉的自由都沒有,有什麼好羨慕的」。

    井底之蛙的心態當然可悲可哂,柯文哲失言的代價卻耐人尋味。面對一地雞毛的島內現實卻保持「謎之自信」,也不得不讓人驚嘆當事人的昏盲。

    香港好不好,數據來說話

    柯文哲自言「去香港最多去太平山看看」,一副什麼都瞧不上的樣子,又稱臺灣在「好玩、好吃、好看」上完勝香港。連市府方面都拼命打圓場,補充解釋「臺北市內有高山、溫泉,以臺北的美食、文創、歷史文化,加上觀光免籤、航班增加及導遊人才培訓,相信臺北對曼谷人的吸引力,一定能夠超越香港」。

    連臺灣旅遊業者都說,臺灣物價遠低於香港,這大概是臺灣在旅遊上唯一贏香港的地方,至於其他軟硬體,都輸香港甚多。在硬體上,五星級飯店、米其林餐廳、機場排名等,臺灣都不如香港;在旅遊質量上,臺灣也和香港差一大截。

    翻看港臺旅遊部門發布的數據,去年赴港觀光客達5665萬餘人次,相較來臺觀光客1069萬餘人次,即便扣除大陸遊客,香港境外訪客也比臺灣超出許多。去年臺灣赴港人次比香港來臺人次多42萬人次,今年一二月臺灣遊客訪港超過33萬人次,是香港遊客訪臺的一倍以上,香港對臺灣人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梁就說,每年五六千萬旅客訪港,單是3月上半月,訪港旅客上升5.5%,證明「香港這個小島好豐富」,對旅客有吸引力。

    是無知還是傲慢?

    在差異懸殊的遊客人數背後,無論旅遊設施的建設和管理,還是旅遊品質的保證上,香港都勝臺灣一籌,旅遊業界和有識之士對此大抵認同,柯文哲卻認為不值一提,難怪有人發問,瞧不起香港旅遊,這是無知還是傲慢?

    針對柯文哲的「香港無聊說」,港島人士倒是寬容大度,港媒刊發評論稱柯文哲在港人印象中,作風甚為親民,但也是典型的臺式「大嘴巴」政客;至於他到底是口無遮攔,或是心裡真是這麼看待香港旅業,「相信只有他本人知曉。」

    香港旅遊臉書專頁也發文邀柯文哲遊玩香港,願為其設計文化體驗行程。柯文哲還說,「有機會當然可以去,不過臺北就已玩不完了。」其實細看柯文哲言論,不難發現其對香港認知片面。連港媒都藉此反思本地旅遊業可改進之處,柯文哲仍是目空一切地感覺良好。

    這讓筆者聯想起去年底大陸天涯網站上的一則趣事。某臺北網友發起「臺灣城建落後?那是因為你們沒有去過臺北東區!」的主題鬥圖,欲與大陸城市一比高低,勢要讓對岸網友「目瞪口呆」。大陸網友被對方「莫名的優越感」逗樂,尤其是在看到一張平庸的城建照片時。

網絡上流傳的帖子

    島內政客失言,代價幾何?

    臺北鬥圖網友的心態與柯文哲如出一轍,同樣出於對臺北的維護,卻沒曾想在自我推銷時用力過猛,弄巧反拙,以貶低對手來自我提升,或是夜郎自大般的感覺良好,都只會貽笑大方。區別在於敗下陣來的臺北網友大不了被笑話一番,而臺灣政壇公眾人物柯文哲如此信口開河,可曾考慮後果?

    島內有人批評柯文哲,身為臺北市長,以不負責任的輕率口吻去貶抑香港,真正貶傷的不是香港,而是臺北最珍貴的謙虛精神。柯文哲不只傷了臺北市長該有的格局高度,也傷害了臺北市的形象。

    在島內政客中,信口開河、任性指摘的並非只有柯文哲一人。陳水扁時期外事高官陳唐山曾嘲笑新加坡是「鼻屎大的國家」,臺灣前副領導人呂秀蓮因為泰國政府拒絕發籤證給她,對媒體稱「泰國是不入流的國家」。前者令臺灣與新加坡關係一度尷尬,後者也恐為當局「新南向」之路添堵。

    在近日臺媒「政治人物嘲笑謾罵友邦,你怎麼看?」的網絡投票中,500多人參與,排名前3的選項中,76%的人認為「這真的是壞榜樣」,此外是「政治人物說過就忘了」,「也許,友邦真的不看在眼裡。」由此可見,政壇公眾人物失言,或許不像柯文哲所認為的那樣輕描淡寫,而臺灣民眾對於政客的心態與預期,是否也可窺之一二呢?

現實一地雞毛卻沾沾自喜

香港獨特的人文與自然風貌,精心打造的旅遊景點已成功吸引海內外遊客,這點已無須再辯。「一國兩制」下政制發展也正穩健前行,柯文哲又何嘗了解?「出訪」東南亞,任性點評新馬泰政治一無足取,而篤定「臺灣的多元開放已經成為亞洲的標杆」。

   真不知這種「迷之自信」從何而來,目之所見,臺灣的「民粹政治」正勇攀高峰,政治娛樂化下一眾政客上演「奇葩說」,經濟民生卻未見起色,失望情緒依舊瀰漫小島。是怎樣令人稱傲的政治制度,能選出柯文哲這種一無建樹,卻頻見出格言論的政客?

    柯文哲曾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拋出「兩國一制論」,並以臺灣、新加坡、香港和中國大陸為例說,被殖民的時間越長就越先進。還寫書稱「當一個行業裡女性數量在上升,那就代表這個行業在沒落」,並鼓吹「一夫多妻制是增加人口有效的制度」。英國某高官送他懷表,柯文哲竟對記者說,可以拿去當破銅爛鐵賣一些錢。

    取消相沿多年的敬老金、為打造「自行車城市」致交通擁堵、應鼓勵搭乘公共運輸卻調漲票價……連臺媒都稱其承諾的「六大願景」鮮有兌現,所謂「新政」更連及格都夠不上。明白人都知道,柯文哲不過在吃馬英九、郝龍斌擔任臺北市長時留下的建設老本,自己上任後卻把這座城市搞得一團糟。在現實一地雞毛時,還沾沾自喜自鳴得意,真是有些昏盲了。(文/東籬舊友)

 

來源:海外網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英語起源於中國,哪來的「迷之自信」?
    我們堅定文化自信,需要的是清醒的文化自信,而不是自說自話的「迷之自信」。 yellow來源於「葉落」,shop來源於「商鋪」……這不是網絡段子,也不是英語單詞的特殊記憶法。在最近成立的所謂「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上,有人把這些材料作為「英語起源於漢語」這一結論的佐證。
  • 海英博士:孩子總是「迷之自信」+「自我感覺良好」該咋辦?
    主要是有的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上課下課都愛搗亂,愛玩兒,注意力不集中,考試之前迷之自信,自我感覺良好,考試之後成績差的不行。特別是一些多動症兒童的家長,更感到難以理解,自己的孩子總是滿不在乎的樣子,不管怎麼講道理,都不願意停下來好好地學習,甚至越說他哪方面不好,他不僅不改,還會故意在人前表現出來。這種「怪現象」,是因為啥?
  • 海英博士:孩子總是「迷之自信」+「自我感覺良好」該咋辦?
    主要是有的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上課下課都愛搗亂,愛玩兒,注意力不集中,考試之前迷之自信,自我感覺良好,考試之後成績差的不行。特別是一些多動症兒童的家長,更感到難以理解,自己的孩子總是滿不在乎的樣子,不管怎麼講道理,都不願意停下來好好地學習,甚至越說他哪方面不好,他不僅不改,還會故意在人前表現出來。這種「怪現象」,是因為啥?
  • 心理科普:七成印度人覺得印度軍隊能擊敗中國,迷之自信從哪來
    美國也就是以川普為首的政客,比較膨脹歸,根結底,這也是為了爭取選票,愚弄民眾;臺灣雖然有個別跳梁小丑總是吵吵,但好歹大多數都是明白人,普遍認為「大陸如果攻擊臺灣的話,一戰就能解決」。而印度,在無知和傲慢方面,可能真的能制霸全球。鄧寧——克魯格效應那麼,問題來了,印度人為什麼如此膨脹呢?
  • 人民日報:哪來的「迷之自信」
    近年來,類似的驚人之語並不少見,比如:世界文明的源頭在湘西,伊甸園在四川,顓頊就是耶穌,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甚至整個西方文明都是虛構的「偽史」……有的在網上傳播,有的則進入課堂,讓人驚掉下巴。這些「毀三觀」的理論,有的出自「民科」「民哲」,有的則出自接受過正規學術訓練的專家學者。細究此類言辭,雖有嚴肅的探討,但多數還是無中生有的附會之談。
  • 「迷之自信」的臺灣經濟
    經濟統計數據表現「亮眼」   據臺灣地區統計部門統計,臺灣經濟2020年前三季度增速分別為2.51%、0.35%及3.92%,預估全年增速為2.54%,為少數幾個保持正增長的亞太經濟體,位居「四小龍之首」。
  • 「薦讀」英語起源於中國,哪來的「迷之自信」?
    我們堅定文化自信,需要的是清醒的文化自信,而不是自說自話的「迷之自信」。yellow來源於「葉落」,shop來源於「商鋪」……這不是網絡段子,也不是英語單詞的特殊記憶法。在最近成立的所謂「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上,有人把這些材料作為「英語起源於漢語」這一結論的佐證。
  • 杜鋼健教授:英語源於中國,人民日報:哪來的「迷之自信」
    人民日報評論其哪來的「迷之自信」。人類文明的發展必須要有文字與語言、否則任何文明的發展都無法長久,更不可能最終走向輝煌。比如中國的《史記》、國外的《聖經》與《古蘭經》,雖然性質與存在的意義不同,但無一例外都是以文字的形式流傳,並且延續至今。
  • 香港示威現場,臺灣人卻受到「禮遇」?臺獨勢力的攪局大戲遭痛批
    香港反對派煽動的示威活動已持續兩個多月。記者每次到示威現場報導時都注意到,除了有「港獨」分子扛著英美國旗走來走去,來自臺灣地區的各種旗幟也會出現在人群中。「臺獨」影子正在香港亂局中晃動。示威現場,臺灣人受到「禮遇」8月13日,大量示威者在香港國際機場非法聚集,嚴重影響機場的正常運行。
  • 英語起源於中國,哪來的「迷之自信」? | 睡前聊一會兒
    近年來,類似的驚人之語並不少見,比如:世界文明的源頭在湘西,伊甸園在四川,顓頊就是耶穌,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甚至整個西方文明都是虛構的「偽史」……有的在網上傳播,有的則進入課堂,讓人驚掉下巴。這些「毀三觀」的理論,有的出自「民科」「民哲」,有的則出自接受過正規學術訓練的專家學者。
  • 說大陸「缺乏自信」,蔡英文哪來的「自信」?
    臺灣的 「邦交國」中,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帛琉、梵蒂岡並未提案支持,最近「斷交」的布吉納法索雖有提案,卻沒有為臺灣發言。至於臺當局強調的德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有網友指出,其實這幾個國家壓根就沒提臺灣,只是說「所有地區都不該被排除」。5月22日,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陸慷用「乾淨利落」來形容世衛大會否決「邀請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衛大會」的提案。
  • 看迷之MomentZ為你帶來的「迷之自信」
    迷之MomentZ這樣一個年輕的品牌,在品牌創立之初便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個產品【迷之自信咖啡磨砂沐浴鹽】,可謂一次大膽創新與挑戰。你是不是會好奇這究竟是件怎樣的產品?不如先讓帶你了解一下這是怎樣的一個品牌。  迷之MomentZ是一個年輕有活力的常青藤海歸團隊創立的生活方式品牌。倡導天然健康,涉足護膚、彩妝等多個產品領域。「迷之「的中文名來源於迷之英文暱稱MomentZ的MZ。
  • 臺灣青年:蔡英文執政下的臺灣一無是處
    臺灣青年聯合會副秘書長蔣豐懋。(圖片來源:臺灣《旺報》)中國臺灣網7月9日訊 臺灣青年聯合會副秘書長蔣豐懋今日(9日)在臺灣《旺報》發表名為《蔡英文執政下的臺灣一無是處》一文反思,蔡英文上臺一年來,到底給臺灣帶來了什麼?
  • 哪來的自信?蔡英文宣稱要為港人設立庇護所,臺媒:這是陰謀!
    蔡英文的這一席話,令很多人感到疑惑,如今這是哪來的自信?蔡英文宣稱要為港人設立庇護所,臺媒卻宣稱這是陰謀!上面所提到的人道救援活動,主要是為安置那些沒有辦法集中安放的且沒有住處的香港民眾。雖然說這個提議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那些無家可歸的香港人,但是很多輿論所呈現出來的聲音卻是蔡英文的另一面。
  • 被香港暴徒狠批後蔡英文改口 香港建制派議員:太好了
    原標題:蔡英文又改口,香港建制派議員:太好了被香港暴徒狠批後蔡英文又改口,香港建制派諷刺:如想收留黑暴分子,歡迎之至全國人大公布會議議程,將審議表決「港區國安法」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隨即聲稱可能停止適用
  • 塞爾達 迷之森林 在哪
    迷之森林的位置就位於森林之塔的附近,具體位置是周圍有高高的松樹的陰森小路。其具體的走法是根據其中的風向來辨別前進的道路,點燃路上的火把看風向是一個好方法。塞爾達 迷之森林 在哪:迷霧森林的路口在森林之塔的邊上,周圍都是高高的松樹的陰森小路就是入口了;走出迷霧森林的方法就是根據風向辨別出路;進去後,會有個破舊的石門,點燃裡面的火把;
  • 烘焙迷的臺灣美食之旅——深挖地道臺灣美食(上)
    ,各種某某家牛肉麵的館子開遍了臺灣的大街小巷,各有特色,來臺灣不吃一回當地人自己做的牛肉麵,簡直就跟沒來過一樣哈!從太原路(烘焙迷們一定要來的地方,這條路上有「瓶瓶罐罐」和其它若干烘焙用具店,還有旁邊的長安西路上也可以逛)這樣的一條小路走到頭左轉,就可以看到牛肉麵攤了。
  • 柯文哲「香港無聊論」持續被批妻子出面替其開脫
    下一頁:連勝文發文批柯文哲"香港無聊說":見識短淺令人驚訝【連勝文發文批柯文哲"香港無聊說":見識短淺令人驚訝】連勝文暗批柯文哲。(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中國臺灣網4月5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日前稱「香港那麼無聊,就一個小島有什麼好看的」,引發不少議論,就連香港著名作詞人林夕都投書批,柯文哲以市長身份揶揄香港,「有失格局」。國民黨中央委員連勝文4日則暗批,「有人用貶低香港來博版面,這些見識短淺,信口開河的舉止,令人感到驚訝。」
  • 中農批冷鏈「G30計劃」臺灣之行 助力「一帶一路」戰略高質量落地
    這是中農批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與「鄉村振興」戰略在2018年開展的重要全球考察活動之一,旨在大力整合海內外農貿資源,創新全球農副產品流通服務方式,推動我國農業進出口貿易持續高質量發展。3月12日晚,胡震東總經理考察團一行來到位於臺北市的香港商中檢實業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
  • 被香港暴徒狠批後蔡英文又改口,香港建制派諷刺:如想收留黑暴分子...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全國人大公布會議議程,將審議表決「港區國安法」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隨即聲稱可能停止適用《港澳條例》、取消對港特殊待遇,其後被香港暴徒狠批是在「割席」。27日,蔡英文又改口宣稱會以「專案」方式處理港人到臺居留、工作的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