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起源於中國,哪來的「迷之自信」?

2020-12-27 騰訊網

yellow來源於「葉落」?shop來源於「商鋪」?

在全球文化深度互動對話的今天,仍有人把中國作為其他文明的起源,把世界文明成就附會於中國的創造。這折射著一種盲目的自大。我們堅定文化自信,需要的是清醒的文化自信,而不是自說自話的「迷之自信」。

yellow來源於「葉落」,shop來源於「商鋪」……這不是網絡段子,也不是英語單詞的特殊記憶法。在最近成立的所謂「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上,有人把這些材料作為「英語起源於漢語」這一結論的佐證。

近年來,類似的驚人之語並不少見,比如:世界文明的源頭在湘西,伊甸園在四川,顓頊就是耶穌,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甚至整個西方文明都是虛構的「偽史」……有的在網上傳播,有的則進入課堂,讓人驚掉下巴。

這些「毀三觀」的理論,有的出自「民科」「民哲」,有的則出自接受過正規學術訓練的專家學者。細究此類言辭,雖有嚴肅的探討,但多數還是無中生有的附會之談。

言之成理的前提是言之有據。走出蒙昧時代,藉助科技的力量和新鮮的史料,很多曾經的常識遭到顛覆。歷史考證發現古國交往的蛛絲馬跡,考古資料不斷拓展著人類文明的上限,基因比對分析出人類祖先的活動軌跡……

學術的每一點進展必須依託於過硬的證據。古今中外,「治學嚴謹」始終是對學者能力和操守的基本評判標準;而考據訓詁的傳統方法與現代學術的科學精神本質上也是一致的。現代學術研究為創新營造了廣闊的空間,但也對研究方法和理論工具的科學性提出了更高標準。

揆諸這些理論,或是在旅遊式的「田野調查」中偶有所得,或是通過個例生拉硬拽、臆造聯繫,或者通過千字短文得出宏大結論,結論往往站不住腳。有人曾把這樣的研究比喻為,力圖通過雜糅各種知識來催生化學反應,但費盡心機仍然只是一杯互不相連的混合物。

有學者曾說,學術研究「說有易,說無難」,正是因為「有」可以天馬行空,「無」卻容易被例證實實在在地「打臉」。而反過來看,越是大膽的「假設」,也就越需要嚴謹且嚴肅、充分且科學的「求證」,否則就只是沙上建塔,只要一個反例就能推到。這不僅會貽笑大方,更會給人類的知識中摻入沙子。

人類文明的共性因素,是跨文化研究的基礎。同時,文化是流動的,沒有涇渭分明的界限。在跨文化傳播中,不同文化要素在全球範圍內遷移、擴散與交互,彼此吸引、角逐與重塑,形成了萬紫千紅的文化圖景。可以說,任何文化都是融合的結果,歷史上的華夏文明也的確與外來文化產生過千絲萬縷的聯繫。

但文化同樣具有空間性,不同社群與自然地理條件的長期互動,形成了形態各異的「人文地圖」。每一種文明都紮根於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這些個性因素決定了文化的多樣性。這就需要研究者在跨文化研究中多一分謹慎的求證,少一些想當然的定論。

很難想像,在林則徐、魏源等人「開眼看世界」近兩個世紀後,在全球文化深度互動對話的今天,仍有人把中國作為其他文明的起源,把世界文明成就附會於中國的創造。這折射著一種盲目的自大。學者費孝通說過,「只有在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並接觸到多種文化的基礎上,才有條件在這個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裡,確立自己的位置。」文化研究學派學者霍爾也曾提出,通過反思自身的文化價值,實現由民族中心主義向文化價值平等的方向轉變。

一個在文化上成熟而自信的民族,必然是在文化溝通中追求兼容並包、交流互鑑的民族。中國文化一向以包容開放、和而不同著稱。近來熱播的網絡劇《長安十二時辰》,就反映了唐朝中原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在交融中走向巔峰的側影。片面強調民族文化的優越性,有悖於中華文明的傳統,甚至有可能成為文化「高級黑」。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我們堅定文化自信,需要的是清醒的文化自信,而不是自說自話的「迷之自信」。對我們而言,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足以令後人自豪,何必臆造那些本不屬於自己的桂冠?對他人而言,尊重其他文明,欣賞所有文明之美,才能準確標註中華文明在世界格局、歷史潮流中的方位,讓文化的繁榮發展助力民族的偉大復興。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ID:rmrbpl)/榮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杜鋼健教授:英語源於中國,人民日報:哪來的「迷之自信」
    "英語起源於中國",湖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杜鋼建教授在北京演講時說出了這樣的一個觀點。此話一出,也是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不僅僅是因為這位教授的社會身份,還有他的一番言論,如果分開來講,可能人們只會覺得這是隨口的玩笑,但如果加上一個「為人師表」的詞,那麼整場演講的意義都變得十分匪夷所思。
  • 英語起源於中國?人民日報:哪來的「迷之自信」
    yellow來源於「葉落」,shop來源於「商鋪」……這不是網絡段子,也不是英語單詞的特殊記憶法。在最近成立的所謂「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上,有人把這些材料作為「英語起源於漢語」這一結論的佐證。受黨報評論君邀請,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這件事。
  • 「薦讀」英語起源於中國,哪來的「迷之自信」?
    在全球文化深度互動對話的今天,仍有人把中國作為其他文明的起源,把世界文明成就附會於中國的創造。這折射著一種盲目的自大。我們堅定文化自信,需要的是清醒的文化自信,而不是自說自話的「迷之自信」。yellow來源於「葉落」,shop來源於「商鋪」……這不是網絡段子,也不是英語單詞的特殊記憶法。
  • 英語起源於中國,哪來的「迷之自信」? | 睡前聊一會兒
    yellow來源於「葉落」,shop來源於「商鋪」……這不是網絡段子,也不是英語單詞的特殊記憶法。在最近成立的所謂「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上,有人把這些材料作為「英語起源於漢語」這一結論的佐證。受黨報評論君邀請,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這件事。
  • 發展1400多年的英語,被"碰瓷"?杜剛健教授:"英語起源於中國"
    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最流行的語言。從中世紀早期最先被英國使用,再到現在成為國際通用語言,可以說是語言中的王者了。  近期,發展了1400多年的英語,卻被"碰瓷"了。  "英語起源於中國,只是漢語的一個分支。"
  • 發展1400多年的英語,被"碰瓷"?杜剛健教授:"英語起源於中國"
    文化自信還是迷之自信?越來越多的人稱呼杜剛健教授等支持&34;觀點的人為&34;,同時大家對杜剛健教授的著作《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質疑不斷,有人說該書簡直無異於在說&34;,也有人說他所謂的證據是&34;。
  • 英語起源於中國,這並不可笑
    一批專家經過研究得出一個結論——英語起源於中國。專家們為什麼說英語起源於中國呢?因為這些專家經過研究發現,一些英語發音跟漢語發音極其類似!是秋天葉落的顏色,英語發音是「葉落」。商鋪——shop,英語發音就是「商鋪」!心臟——heart、腦袋——head:這是人體最核心的最重要的器官,所以英語發音就直取漢語其意:「核的」!發音這麼類似,所以專家們認為,英語起源於中國。
  • 再訪:西方文明起源與中國,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2019年8月26日,「西方文明起源與中國,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訪談錄公開發表以來,國內網絡媒體幾乎全部都進行了轉載。南韓的《朝鮮日報》、港、澳、臺乃至世界各媒體也都先後進行了報導。《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也都發聲關注。各大門戶網站與官網閱讀量總計已達數億之多,跟帖評論粗略統計已達百萬。贊同的不少,譏諷挖苦謾罵吐糟者眾。
  • 批香港一無是處,臺灣哪來的迷之自信?
    面對一地雞毛的島內現實卻保持「謎之自信」,也不得不讓人驚嘆當事人的昏盲。    香港好不好,數據來說話    柯文哲自言「去香港最多去太平山看看」,一副什麼都瞧不上的樣子,又稱臺灣在「好玩、好吃、好看」上完勝香港。
  • 英語起源於中國?還有人拿這些當佐證,怎麼說呢……
    在全球文化深度互動對話的今天,仍有人把中國作為其他文明的起源,把世界文明成就附會於中國的創造。這折射著一種盲目的自大。我們堅定文化自信,需要的是清醒的文化自信,而不是自說自話的「迷之自信」。yellow來源於「葉落」,shop來源於「商鋪」……這不是網絡段子,也不是英語單詞的特殊記憶法。
  • 心理科普:七成印度人覺得印度軍隊能擊敗中國,迷之自信從哪來
    調查中有幾個問題,值得大家關注:在「你認為印度的軍事能力和中國相比如何?」這一問題上,72%的印度人民認為印度能在和中國的對抗中獲勝;9%的印度人民回應「我們不能打贏中國」;10%的人認為兩國最後會陷入僵局;還有9%沒有發表意見。
  • 湖大杜鋼建教授:英語起源於中國!中國不是韓國,沒必要「偷」
    英語竟然起源於中國,英國人的祖先竟然來自湖南湘西!你以為這又是某些自媒體的杜撰嗎?錯了!這是湖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杜鋼建教授在北京演講時提出的觀點。這位杜鋼建教授在2003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意見領袖」之一,學術成就碩果纍纍,其中就包含一本名為《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的書籍。在這本書中,湘西成為了世界文明的發源地,「無論是古希臘的三大民族,還是古羅馬的三大民族,都是在不同時期,從中國移民到西方的,而且從祖源上來推論,都起源於大湘西地區。」
  • 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 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記 者:翟老師,英語真的起源於我們古華夏麼?這讓人聽起來真有點不可思議,因為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啊。翟桂鋆:是的,英語真的起源於我們古華夏。以前我們國內教學英語的許多人發現可以用所謂「聯想」記憶法來學英語。其實這就是英語與漢語的「表意」與「含義」相通相近。
  • 姜潮的「迷之自信」源於哪裡?與7位當紅小花組CP,妻子更是神顏
    再說回演員問題,於正絲毫不客氣地批評姜潮:不知道什麼樣的迷之自信讓你覺得自己很好,我覺得你太差了,表演到現在還沒有入門。不得不說,於正的評價一針見血,姜潮的表演的確不如人意。但是,他的「迷之自信」也有原因的,他出道多年,有多部男主作品,更是與7位當紅小花組CP,資源真的非常好,這就導致他對自己的能力過於自信。2013年,郭敬明執導的影片《小時代》上映,雖然這部作品備受嘲諷,但是不得不承認,郭敬明的審美能力是非常棒的,他的選角讓人信服。
  • 看迷之MomentZ為你帶來的「迷之自信」
    迷之MomentZ這樣一個年輕的品牌,在品牌創立之初便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個產品【迷之自信咖啡磨砂沐浴鹽】,可謂一次大膽創新與挑戰。你是不是會好奇這究竟是件怎樣的產品?不如先讓帶你了解一下這是怎樣的一個品牌。  迷之MomentZ是一個年輕有活力的常青藤海歸團隊創立的生活方式品牌。倡導天然健康,涉足護膚、彩妝等多個產品領域。「迷之「的中文名來源於迷之英文暱稱MomentZ的MZ。
  • 「英語起源於中國」?英國學者在三百年前也曾有過同樣的結論
    人類歷史上出現過許許多多令今人感到啼笑皆非的研究成果——「英語起源於中國」,僅僅就這一結論而言,翟桂鋆等人的「學術成果」並不是新鮮的。在350年前,英國學者約翰·韋伯就曾經提出,中文是世界所有語言的原始語言。從我們現在的視角來看,這一結論同樣顯得非常荒謬,事實上,在他的時代,該結論也遭到了同行學者的批評,但也有不少人對此表達了寬容、理解,甚至是採納。
  • 「英語起源於中國」:英國學者在三百多年前也曾有過同樣的結論……
    人類歷史上出現過許許多多令今人感到啼笑皆非的研究成果——「英語起源於中國」,僅僅就這一結論而言,翟桂鋆等人的「學術成果」並不是新鮮的。在350年前,英國學者約翰·韋伯就曾經提出,中文是世界所有語言的原始語言。從我們現在的視角來看,這一結論同樣顯得非常荒謬,事實上,在他的時代,該結論也遭到了同行學者的批評,但也有不少人對此表達了寬容、理解,甚至是採納。
  • 英語起源於中國?這位杜教授又火了.....
    ,一名專家爆出驚天言論:「英語起源於中國,只是漢語的一個分支!杜鋼建在書裡面說,白人來自中國、古希臘人來自中國、古羅馬人來自中國;日耳曼、高盧、印第安人統統來自中國。反正全書字裡行間只有一句話:「全世界都是中國的!」要說漢語和韓語、日語等有點血緣關係,大家還能接受。然而把漢語和英語這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聯繫在一起,所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 塞爾達 迷之森林 在哪
    迷之森林的位置就位於森林之塔的附近,具體位置是周圍有高高的松樹的陰森小路。其具體的走法是根據其中的風向來辨別前進的道路,點燃路上的火把看風向是一個好方法。塞爾達 迷之森林 在哪:迷霧森林的路口在森林之塔的邊上,周圍都是高高的松樹的陰森小路就是入口了;走出迷霧森林的方法就是根據風向辨別出路;進去後,會有個破舊的石門,點燃裡面的火把;
  • 教授說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 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開始以為是假消息...
    記 者:翟老師,英語真的起源於我們古華夏麼?這讓人聽起來真有點不可思議,因為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啊。翟桂鋆:是的,英語真的起源於我們古華夏。以前我們國內教學英語的許多人發現可以用所謂「聯想」記憶法來學英語。其實這就是英語與漢語的「表意」與「含義」相通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