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鋼健教授:英語源於中國,人民日報:哪來的「迷之自信」

2020-12-10 觀妙識微

"英語起源於中國",湖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杜鋼建教授在北京演講時說出了這樣的一個觀點。此話一出,也是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不僅僅是因為這位教授的社會身份,還有他的一番言論,如果分開來講,可能人們只會覺得這是隨口的玩笑,但如果加上一個「為人師表」的詞,那麼整場演講的意義都變得十分匪夷所思。人民日報評論其哪來的「迷之自信」。

人類文明的發展必須要有文字與語言、否則任何文明的發展都無法長久,更不可能最終走向輝煌。比如中國的《史記》、國外的《聖經》與《古蘭經》,雖然性質與存在的意義不同,但無一例外都是以文字的形式流傳,並且延續至今。

語言的魅力是口口相傳,而文字的魅力在於它能同時被當作記錄和閱讀的載體。

這位杜鋼建教授也是從這一點上進行的論證分析,在他看來,《山海經》中的英國英山人,就是後來的英國人。不僅如此,類似於古希臘,古羅馬,也都是中國夏朝,太康失國後,大量百姓陸陸續續開始遷徙,然後在不同的地方落地紮根,慢慢就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不同文化的國家。

這樣有理有據的分析,如果不了解歷史,很多人估計都會覺得非常有道理,然而歷史不是胡說,它不同於我們看的戲曲和小說,字裡行間的一撇一捺都要有真實的考察結果進行驗證。

那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不僅僅單純地靠史書為證,還要根據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行各種推演,再用出土的文物來進行驗證,每一個步驟看似寥寥幾個字,但真正是做到了一字千金的作用。

因為文字可以記錄事實,同樣也會寫下謊言,如果單憑一本古書就能推測出歷史,那我們是該相信《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呢?這兩本同樣都是講三國時期的古書,一本演義,是以一定歷史或傳說為基礎,增添一些細節,用章回體寫成的小說;一本志,是用以記事的文章和書籍。

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而這位杜鋼建教授事後也發言解釋過,「我之所以稱其為大湘西地區,因為上古時期大西南地區的一些主要國家的國都至今還在今湖南地區」在他看來,當今社會很多國家的起源都來自湖南地區。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科學依據不說,甚至還完全罔顧了真實歷史。

學術新星:杜鋼建教授和他的「著作」

但也這樣一位杜鋼建教授,不僅是當代中國著名法學家,而且還是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張將儒學的道德理想轉化為政治法律理論,把會通兼容的東西文化,轉換成弘揚自由、人權、民主、憲政精神的學說。

在2003年被評為"中國2003年十大意見領袖"之一,碩果纍纍,壓枝可摘,真可謂是中國學術界的一顆明星。

不過更讓人震撼的是杜鋼建教授2018年出版的《文明源頭與世界大同》。之所以稱之震撼,就源於他在書中明確宣稱,歐洲主要民族都起源於中國。

甚至於韓國人和日本人,以及東南亞人和美洲人也起源於我們的泱泱華夏,甚至是起源於我國大西南,更貼切點來講是起源於湘西南。並且在書中的目錄《白人也源於中國》、《西王母與埃及歷史文化》等等各種直白標題,真可謂是荒謬之餘,勇氣可嘉。

這樣的言論,在學術淵博的教授口中一說出來,一時間學界震驚,輿論奔走相告。可想而知,如果這一重大論斷屬實,將深刻改變人類歷史的認知,甚至當時有人還推出一句名言,「外國人發明了一切,我們發明了外國人」。

當然,儘管杜鋼建教授的論斷令人不敢置信,但還是有人很認真地指出一系列不管是人類膚色種類、還是語言學的質疑。

不過能說出這樣的言論,但我們也要明白一點,教授做的是法學,發表出版的這本書卻是從語言學以及人類學角度來分析,並佐證「人類起源於中國,起源湘西南」。除了在北京的演講,說「英國人,甚至於西方主要民族的起源,都在在中國」,事後更是發文堅持自己的看法,說的頭頭是道,好像確有其事一樣。

不過法學家個個都能言善辯,再加上儒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正統,各種詭辯扯理自然是層出不窮,甚至教授還可以直接說,「質疑新儒學代表人物,就是挑戰傳統文化」這樣的言論,我們或許都無從反駁,但不管是詭辯也好,還是正兒八經地胡說八道也罷,任何理論如果沒有實物進行佐證,那都是空談。

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杜鋼建教授的觀點卻非常簡單,根據西方的神話故事,再加上西方國家大多都是移民文化,並且都是從東方來的文化,在當時的西方國家的認知中,最東邊就是印度。他認為,中國在印度東邊,所以就順理成章地得出結論,英國起源於中國,西方主要民族和文明也來自中國。

對於人類起源,杜鋼建教授是強行把一些看似相關,實則並無因果的事情聯繫到一起,並且這些它們是否真實存在都無法拿出有用的證據。他很乾脆地直接將「可能」認定為「絕對」,不僅做的是管中窺豹的事,講的也是一葉知秋的事。這樣的推測,毫無邏輯。

就比如「人類起源於非洲」這句話,它可不僅僅只是被考古學和人類學所證明的常識,就像前面所說的一樣,歷史需要它大量的歷史文獻和地下出土文物調查來支撐,不是拿著一本傳說中不知道刪減多少次的《山海經》,斬釘截鐵地告訴別人「英語起源於中國」。

中國的歷史確實悠久,從夏朝前期開始算,差不多五千年。但公元前3200多年的古埃及,卻有著比中國還早的文字記載。兩河文明的發源也比中國的夏朝要早。並且也有更加能佐證的文物以及遺址出土,遠勝過文字上的三言兩語。

也許杜鋼建教授研究法學是有一手的,可以說他有大量文章榜上有名,但從未真正接觸過人類學和語言學有關文獻,就輕易跨界發表此類言論,不僅是對他自己社會地位的不負責,也是對社會的不負責。

佛教有五戒,即一不飲酒,二不殺生,三不偷盜,四不妄語,五不邪淫。在陽間胡言的人,死後會去拔舌地獄,按照《地藏菩薩本願經》的描述,「其苦萬狀」。

學術討論無禁區,但也不是讓人為了譁眾取寵而盲目質疑和做出完全罔顧了真實歷史的言論。對具體的學術問題,開拓創新的精神固然重要,但新知求密,舊學深沉。

正確的邏輯觀與精神的缺失

僅從西方神話的隻言片語中,一路推斷出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最後還解釋湘西有個英縣做強調,只為了說明「英國起源中國」。甚至還在學術不精的情況下,強行情懷來湊。

杜鋼建教授稱,「過去百年間,中國人失去了文化自信,唯西方馬首是瞻。如今,我們要重拾文化自信,所以『西方中心論』是完全錯誤的。整個西方文明,包括人種、『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觀念和大部分科學技術,都起源於東方。」

不僅大打民族感情牌,「重拾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還試圖用詭辯的方式,扭曲他人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念,這樣的所作所為,完全違背了一個教書育人的,祖國園丁的形象。

可是這樣荒誕的言論的出現,以及部分群眾的維護,不正也反應出了現在社會上普遍出現的問題,良好的受教育面引導正確的邏輯觀,和律己嚴謹的精神價值觀。

杜鋼建教授這樣荒謬的言論,已經違背了律己嚴謹的精神價值觀,已經背叛了作為一個高等受教育者該有的自覺和反省;那些在下面擁護著他的那些人們,不正也缺失了部分正確的邏輯觀念,缺少正確判斷是非的能力,又或者是眼光?

所幸的是,儘管杜鋼建教授的「學術成果」有多驚世駭俗,最後還是變成了荒誕不經的「現代神話」。還好不管有多少人相信這樣荒誕離奇的事情,最後還是會被導向正確的道路上。遇到事情的第一反應不是隨波逐流,而是探尋真相後給自己正確的回答。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英語起源於中國,哪來的「迷之自信」?
    在全球文化深度互動對話的今天,仍有人把中國作為其他文明的起源,把世界文明成就附會於中國的創造。這折射著一種盲目的自大。我們堅定文化自信,需要的是清醒的文化自信,而不是自說自話的「迷之自信」。 yellow來源於「葉落」,shop來源於「商鋪」……這不是網絡段子,也不是英語單詞的特殊記憶法。
  • 英語起源於中國?人民日報:哪來的「迷之自信」
    yellow來源於「葉落」,shop來源於「商鋪」……這不是網絡段子,也不是英語單詞的特殊記憶法。在最近成立的所謂「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上,有人把這些材料作為「英語起源於漢語」這一結論的佐證。受黨報評論君邀請,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這件事。
  • 發展1400多年的英語,被"碰瓷"?杜剛健教授:"英語起源於中國"
    而如今面對杜剛健教授的研究成果,寬容的聲音卻被掩蓋了,那麼是什麼讓我們片面地僅從一個結果就否定整體研究的呢?  文化自信還是迷之自信?  越來越多的人稱呼杜剛健教授等支持"英語起源於中國"觀點的人為"戰狼學者",同時大家對杜剛健教授的著作《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質疑不斷,有人說該書簡直無異於在說"全世界都是中國的",也有人說他所謂的證據是"捕風捉影,站不住腳"。
  • 「薦讀」英語起源於中國,哪來的「迷之自信」?
    在全球文化深度互動對話的今天,仍有人把中國作為其他文明的起源,把世界文明成就附會於中國的創造。這折射著一種盲目的自大。我們堅定文化自信,需要的是清醒的文化自信,而不是自說自話的「迷之自信」。yellow來源於「葉落」,shop來源於「商鋪」……這不是網絡段子,也不是英語單詞的特殊記憶法。
  • 英語起源於中國,哪來的「迷之自信」? | 睡前聊一會兒
    yellow來源於「葉落」,shop來源於「商鋪」……這不是網絡段子,也不是英語單詞的特殊記憶法。在最近成立的所謂「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進會」上,有人把這些材料作為「英語起源於漢語」這一結論的佐證。受黨報評論君邀請,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這件事。
  • 發展1400多年的英語,被"碰瓷"?杜剛健教授:"英語起源於中國"
    ,有學者譏諷該言論是無稽之談,是在誇張性地抬高中國文明地位,屬於&34;研究成果;也有專家力挺,稱&34;,持否定觀點的學者們是對漢語文化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現。其實,杜剛健教授的言論早在幾百年前就有學者提出過,英國一位學者約翰·韋伯曾發表了長達二百多頁的著作來探討漢語是巴別塔之前全世界通用語言的可能性。&34;理論是聖經中上帝為了阻止人類溝通,讓人類說不同語言的故事。因此有學者認為約翰·韋伯探討的並不是語言學的問題,而是宗教記載的歷史問題。
  • 湖大杜鋼建教授:英語起源於中國!中國不是韓國,沒必要「偷」
    英語竟然起源於中國,英國人的祖先竟然來自湖南湘西!你以為這又是某些自媒體的杜撰嗎?錯了!這是湖南大學法學院院長杜鋼建教授在北京演講時提出的觀點。這位杜鋼建教授在2003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意見領袖」之一,學術成就碩果纍纍,其中就包含一本名為《文明源頭與大同世界》的書籍。在這本書中,湘西成為了世界文明的發源地,「無論是古希臘的三大民族,還是古羅馬的三大民族,都是在不同時期,從中國移民到西方的,而且從祖源上來推論,都起源於大湘西地區。」
  • 再訪:西方文明起源與中國,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2019年8月26日,「西方文明起源與中國,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訪談錄公開發表以來,國內網絡媒體幾乎全部都進行了轉載。南韓的《朝鮮日報》、港、澳、臺乃至世界各媒體也都先後進行了報導。《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也都發聲關注。各大門戶網站與官網閱讀量總計已達數億之多,跟帖評論粗略統計已達百萬。贊同的不少,譏諷挖苦謾罵吐糟者眾。
  • 教授說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 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開始以為是假消息...
    所以可以說,英語就像是我們國家一個地方的「方言」一樣。李國防老師的研究成果,已寫成一本《英漢同源》詞典正式出版。已用國學來教英語,效果非常好。湖南商學院王佩良教授受杜鋼建教授研究所啟發,從2007年開始從英語詞組結構與發音及含義上來研究英語與漢語的關係,他發現英語是以漢語的發音和含義為基準,將26個字母按不同的方式組合成英語單詞。
  • 說大陸「缺乏自信」,蔡英文哪來的「自信」?
    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英津最近在參加海外網「金臺沙龍」活動時指出,本來面臨的嚴峻周邊形勢正走向於大陸有利的局面,大陸已經可以騰出手來,有力地應對「臺獨」挑釁。目前大陸強力遏制和打擊「臺獨」的環境和態勢正在逐漸形成。2018年以來,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先後訪華,加強與中國交流合作。
  • 心理科普:七成印度人覺得印度軍隊能擊敗中國,迷之自信從哪來
    調查中有幾個問題,值得大家關注:在「你認為印度的軍事能力和中國相比如何?」這一問題上,72%的印度人民認為印度能在和中國的對抗中獲勝;9%的印度人民回應「我們不能打贏中國」;10%的人認為兩國最後會陷入僵局;還有9%沒有發表意見。
  • 英語起源於中國?這位杜教授又火了.....
    ,一名專家爆出驚天言論:「英語起源於中國,只是漢語的一個分支!杜鋼建在書裡面說,白人來自中國、古希臘人來自中國、古羅馬人來自中國;日耳曼、高盧、印第安人統統來自中國。反正全書字裡行間只有一句話:「全世界都是中國的!」要說漢語和韓語、日語等有點血緣關係,大家還能接受。然而把漢語和英語這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聯繫在一起,所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 英語起源於中國?還有人拿這些當佐證,怎麼說呢……
    在全球文化深度互動對話的今天,仍有人把中國作為其他文明的起源,把世界文明成就附會於中國的創造。這折射著一種盲目的自大。我們堅定文化自信,需要的是清醒的文化自信,而不是自說自話的「迷之自信」。yellow來源於「葉落」,shop來源於「商鋪」……這不是網絡段子,也不是英語單詞的特殊記憶法。
  • 批香港一無是處,臺灣哪來的迷之自信?
    面對一地雞毛的島內現實卻保持「謎之自信」,也不得不讓人驚嘆當事人的昏盲。    香港好不好,數據來說話    柯文哲自言「去香港最多去太平山看看」,一副什麼都瞧不上的樣子,又稱臺灣在「好玩、好吃、好看」上完勝香港。
  • 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 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記 者:翟老師,英語真的起源於我們古華夏麼?這讓人聽起來真有點不可思議,因為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啊。翟桂鋆:是的,英語真的起源於我們古華夏。以前我們國內教學英語的許多人發現可以用所謂「聯想」記憶法來學英語。其實這就是英語與漢語的「表意」與「含義」相通相近。
  • 姜潮的「迷之自信」源於哪裡?與7位當紅小花組CP,妻子更是神顏
    再說回演員問題,於正絲毫不客氣地批評姜潮:不知道什麼樣的迷之自信讓你覺得自己很好,我覺得你太差了,表演到現在還沒有入門。不得不說,於正的評價一針見血,姜潮的表演的確不如人意。但是,他的「迷之自信」也有原因的,他出道多年,有多部男主作品,更是與7位當紅小花組CP,資源真的非常好,這就導致他對自己的能力過於自信。2013年,郭敬明執導的影片《小時代》上映,雖然這部作品備受嘲諷,但是不得不承認,郭敬明的審美能力是非常棒的,他的選角讓人信服。
  • 看迷之MomentZ為你帶來的「迷之自信」
    迷之MomentZ這樣一個年輕的品牌,在品牌創立之初便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個產品【迷之自信咖啡磨砂沐浴鹽】,可謂一次大膽創新與挑戰。你是不是會好奇這究竟是件怎樣的產品?不如先讓帶你了解一下這是怎樣的一個品牌。  迷之MomentZ是一個年輕有活力的常青藤海歸團隊創立的生活方式品牌。倡導天然健康,涉足護膚、彩妝等多個產品領域。「迷之「的中文名來源於迷之英文暱稱MomentZ的MZ。
  • 英語退出高考?鄭強教授:「缺乏民族自信」
    英語退出高考?鄭強教授:「缺乏民族自信」近日,網紅教授鄭強教授的觀點上了熱搜,他表示在高考中不應該把英語作為主科,應該降為副科。中國學生從小學開始,一直到大學畢業,會花費大約6000小時在英語上。思想家魏源曾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中國不缺少民族自信心,缺少的是學習。因為自負高傲,清朝中國閉關鎖國,導致中國經濟直接倒退200年,最終落於人後。清朝統治者忘記了中國人的智慧和自信,遺忘了中國謙遜的態度。中國高考英語佔比和語文數學一樣,國人總是認為英語學不好就是文盲,為什麼我們總是這麼認為?
  • 英語起源於中國,這並不可笑
    一批專家經過研究得出一個結論——英語起源於中國。專家們為什麼說英語起源於中國呢?因為這些專家經過研究發現,一些英語發音跟漢語發音極其類似!是秋天葉落的顏色,英語發音是「葉落」。商鋪——shop,英語發音就是「商鋪」!心臟——heart、腦袋——head:這是人體最核心的最重要的器官,所以英語發音就直取漢語其意:「核的」!發音這麼類似,所以專家們認為,英語起源於中國。
  • 「英語起源於中國」:英國學者在三百多年前也曾有過同樣的結論……
    不僅英語起源於古華夏,湖南大學法學院原院長杜鋼建教授也在3月20日第三屆中國「一帶一路」博士論壇上演講公布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稱「英國人來自大湘西」。這一成果引起輿論爭議。以杜鋼建、翟桂鋆為代表的這批學者,還發表過「人類文明發源於中國大西南地區,後來遠古華夏人西遷,開創了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等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