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雄才偉略的漢武帝,為何被人惡意冠以「窮兵黷武」罵名?

2021-01-10 與生活交朋友

漢武帝的「窮兵黷武」的罵名不是惡意加給他的,本來就是事實。只不過窮兵黷武說的是晚年的漢武帝,對於漢武帝的綜合評價,也都是功大於過的。

漢朝從劉邦開始,就被匈奴給欺負慘了,之後漢朝採取和親政策,得到邊境安寧,國內休養生息。漢朝經歷「文景之治」後,國力逐漸強盛。到了漢武帝時期,有了強大的資本。

漢武帝時期,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禁止諸侯國鑄錢,增加中央財政收入,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在思想上獲得統一。

漢武帝最值得驕傲的就是徵匈奴,解決邊患。漢武帝多次派衛青、霍去病出徵匈奴,同時派張騫出使西域,削弱匈奴在西域的影響,基本上解決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也開拓了絲綢之路。

漢武帝依靠徵戰,成為了偉大的帝王,也因為徵戰,成了窮兵黷武的帝王。

只要說到漢武帝徵匈奴,提起徵匈奴的累累碩果,我們就會想到衛青、霍去病等,很少會想到貳師將軍李廣利。衛青、霍去病時代,只是出於漢武帝的前半生。漢武帝最後的一二十年並沒有停止攻伐,他用的出徵主帥就是李廣利。

漢武帝的英名,也就壞在這個李廣利身上。

衛青和李廣利都是漢武帝的小舅子,或許漢武帝看到衛青的成就,想依葫蘆畫瓢,將李廣利培養成衛青,再展大漢雄風。

但是李廣利確實沒有衛青那樣的天賦,帶兵打仗的能力實在是平庸,治軍的能力更是一塌糊塗。漢武帝後期對外徵戰取得的勝利,完全是靠國力碾壓。即使能夠取勝,自己也會付出非常大的代價。

漢武帝為了大宛馬,派李廣利出徵。大宛的貳師城出良馬,漢武帝對李廣利的預期是到貳師城搶到良馬,所以任命李廣利貳師將軍。

李廣利第一次去,大敗而歸。漢武帝大怒,面子掛不住,重新組織人馬,準備大量的糧草、裝備等,派李廣利再徵大宛。這次雖然取勝了,也就換來了幾千匹馬,保住了大漢在西域的面子。但是這種大規模的遠徵,對國力的消耗是相當大的。

後來漢武帝又派李廣利去徵匈奴,期間雖然有勝有敗,李廣利也沒討到什麼便宜。

李廣利最後一次出徵匈奴前,與宰相劉屈氂[ máo ]暗中,謀立昌邑王劉髆為儲。不久事發,劉屈氂被腰斬,李廣利想立功贖罪,因此急功近利,最後戰敗投降匈奴。

漢武帝喜歡用小舅子打仗,前期用對了衛青,橫掃匈奴,事半功倍。後期用了平庸的李廣利,事倍功半,耗盡國力,國家差點崩潰。

漢武帝晚年經歷各種打擊,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搞了個《輪臺詔》,這也是漢武帝最令人佩服的地方。也有人說這是漢武帝的「罪己詔」。不管漢武帝的真實意圖是什麼,至少漢武帝有個非常不錯的態度,從此也不再對外用兵,大漢在之後幾十年逐漸恢復國力。

漢武帝打匈奴本身是沒問題的,而且在衛青、霍去病時期,也基本上將匈奴打服了,解除了國家的威脅。

漢武帝後期繼續對外用兵,已經不是為了保家衛國了,基本上是為了面子。為面子出徵也無可厚非,如果選了對的人,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的成果,也不會有問題。而晚年的漢武帝是以非常大的代價,取得了很小的成果,耗盡了國力,反而造成了國家的不穩定。

窮兵黷武和巫蠱之禍是事實,成為了漢武帝晚年的兩大汙點。但是後人並沒有因為這兩個汙點而完全否定漢武帝,漢武帝仍然是位雄才偉略的偉大帝王。歷史上很多明君都在晚年出現汙點,真沒幾個帝王能與漢武帝相提並論。

相關焦點

  • 漢武帝一生開疆拓土,為何被人惡意冠以「窮兵黷武」的罵名?
    你只要知道,記載歷史、解讀歷史的是哪些人,就能理解了。很多人以為,罵漢武帝窮兵黷武的是普通讀者,不懂歷史的人,恰恰相反,罵他的大多都是歷史學家們、文人、大師,唐太宗也這樣罵。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裡遍烽煙。何如一曲好琵琶,鳴鏑無聲五十年。
  • 漢武帝最美一首秋詞,才華橫溢,後人推崇備至,卻留下千古之謎
    劉徹,西漢王朝第七位皇帝,一生雄才偉略,政治上加強中央軍權,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軍事上積極用兵,一掃西漢對外羸弱形象。雖然晚年窮兵黷武,狹隘多疑,為西漢的沒落留下了隱患,但是一生的功勳還是為他贏得了漢武帝的封號,成為中國幾千年封建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千古帝王。
  • 為什麼人們會喜歡漢武帝這樣窮兵黷武的君王?
    為什麼人們會喜歡漢武帝這樣窮兵黷武的君王?對於這個問題,筆者以為有很多原因,但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漢武帝洗涮了西漢百年恥辱。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經過了三年反秦鬥爭,五年的項劉之爭。八年戰爭,讓國家千瘡百孔,民不聊生。
  • 漢武帝是窮兵黷武嗎?有些人只看見連年徵伐,卻看不見殺民屠城
    現在最流行翻案,隋煬帝成為千古一帝,失敗者李建成能力肯定比成功者李世民強,漢武帝變成窮兵黷武的匹夫,李世民成為只會弒兄殺弟的小人等等。有網友說很多人之所以喜歡漢武帝,那是因為他們沒有生活在漢武帝時期,要是生活在漢武帝時期,天天打仗,天天死人,那肯定沒人喜歡漢武帝。實際情況真的如此嗎?漢武帝時期其實就像新中國前三十年。
  • 三次巫蠱之禍,十萬餘人喪命,雄才偉略的漢武帝因何晚景悽涼
    詩中云: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古代歷史上很有作為的皇帝。尤其是漢武帝,他提拔人才,開疆拓土,使漢朝的國力達到了空前的強大。漢武帝也因此晚景悽涼,品嘗著自己迷信殘忍帶來的後果。第一次巫蠱之禍:廢后。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是自己的表姐陳阿嬌。漢武帝的太子之位是依仗自己的姑姑館陶公主得來的,因此阿嬌十分驕傲,夫妻相處從不肯稍作退讓。而漢武帝也不是能忍氣吞聲,做小伏低的主。時間一長,少年夫妻的情分也就消磨的差不多了。
  • 不惜窮兵黷武打了匈奴44年,漢武帝跟匈奴為何苦大仇深
    而在漢朝時期,打匈奴打的最狠的還要是漢武帝,這傢伙長驅直入700米,讓匈奴人退守回到了更西北的寒冷之地。 窮兵黷武 ,漢武帝就是拿他老爸的錢在不斷的加強兵馬武器,最後讓匈奴人知道了什麼叫做二世祖的厲害。
  • 漢武帝為何賣官鬻爵?糟糕的經濟政策,成就了漢武帝的偉業
    劉邦御駕親徵在我們的印象中,漢武帝北伐匈奴,南徵諸越,是千古一帝。他雄才偉略,制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國策,讓西漢王朝再次走向強大。如果說漢武帝也賣官鬻爵,你是不是會感到震驚呢?到了漢武帝時期,開始北伐匈奴,軍費耗費巨大。比如公元前124年,車騎將軍衛青出徵匈奴右賢王部,斬首匈奴一萬五千多人。第二年,衛青再接再厲,再次出徵匈奴,又斬獲了一萬九千多人。漢軍取得的戰績輝煌,但是損失也不小,在記載中,漢軍傷亡了十萬兵馬。漢武帝也霸氣,拿出二十萬金,撫恤陣亡將士的家屬。
  • 漢武帝劉徹的一生,漢朝皇帝劉徹簡介
    漢朝皇帝劉徹的雄才偉略以及治國安邦的本領,讓當時的漢朝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漢朝皇帝劉徹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皇帝,那麼漢武帝劉徹的一生你了解多少呢?漢朝皇帝劉徹生於公元前156年,漢武帝劉徹是在十六位的登基。劉徹初名彘,天生聰穎過人,慧悟洞徹,進退自如。在劉徹三歲的時候,漢景帝就將他抱在身上,問到,你喜歡做天子嗎?
  • 朱坤明:各得其所的歷史典故,漢武帝處死自己妹妹的兒子,親外甥
    秦始皇、漢武帝是咱們偉大祖國很有作為的皇帝,雄才偉略,開疆擴土,了不起。漢武帝手下的衛青、霍去病都是統兵作戰的優秀統帥,把匈奴人打得落花流水,聞風而逃。在漢武帝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法治和對於老百姓的重視,正所謂「水以載舟,水能覆舟」,通過漢武帝處理自己親妹妹隆慮公主的兒子昭平君,我們對漢武帝的為人很欣賞,很崇拜。知子莫若母,隆慮公主對自己的親兒子昭平君非常寵愛,很放縱他的行為,所以就把他寵壞了,違法的事情做了很多,都因為是皇親國戚,加上公主的袒護,輕鬆躲過衙門的處罰。
  • 秦始皇雄才偉略統一華夏,六國為何不主動納降?
    不是每個人都有秦始皇的雄才偉略,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秦始皇的統一六國之心。 首先,秦始皇能統一六國,也不僅僅是他一人之力,是秦國集六代君主的力量,才發展成後來的統一大業。 自秦孝公開始,秦國名相輩出,大將林立,因為有了這些人才的輔助,秦國才得到長足的發展。
  • 漢武帝對東方朔寵而不用,背後隱藏著什麼?他真的是識人不明嗎?
    結果出乎人的意料,漢武帝並沒有責備東方朔,還賞給他一百匹絹。四 東方朔的真實面目有人曾經問過東方朔:「別人都說你瘋瘋癲癲,你對此評論做何感想?」東方朔的回答是自己其實是一個隱士,只不過隱居的地點在朝廷而已,這句話後來演變為「大隱隱於朝」。
  • 漢武帝和光武帝究竟有什麼關係呢?劉秀是不是漢武帝的後代啊?
    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代表性人物,只是有的朝代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被人們遺忘了一些人或者事跡,而有的朝代有的人則是一直被人們深深記住了。漢武帝劉徹和光武帝劉秀兩人,同樣都是漢朝特別優秀的皇帝,可是在後世眼中,漢武帝的名氣明顯大於光武帝。
  • 漢武帝有六子,個個很優秀,可為何最後選擇最年幼的劉弗陵繼位?
    漢武帝終其一生,共育有六子,分別是戾太子劉據、齊懷王劉閎、燕剌王劉旦、廣陵厲王劉胥、昌邑哀王劉髆和漢昭帝劉弗陵。身為皇帝之子,他們受到的是都是當時最好的教育,因此說他們個個很優秀,這倒是不過。「哀」可看出,他也不是一個愚笨之人,也是比較優秀的,據《逸周書 諡法解》所解,謙恭仁惠而短壽夭折曰「哀」。
  • 匈奴太子金日磾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何稱為漢武帝託孤大臣?
    匈奴太子金日磾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何稱為漢武帝託孤大臣?一路帶兵直搗黃龍,直接衝著匈奴的休屠王城而去,更是在戰鬥中將匈奴族的象徵「祭天金人」都給奪走了,這個祭天金人就好是一個精神的象徵,就連這個都被搶走了,可以想像當時的霍去病是多麼的驍勇善戰。
  • 劉秀文功武治完全不輸劉邦和漢武帝,為何存在感卻不高?
    說起我國古代的著名帝王,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會有統一六國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痛擊匈奴的進取之君漢武帝,或是締造貞觀之治的唐太宗等等。上文我們說到的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都在歷史上留下了鼎鼎大名,可是他們也都有著自己為人詬病的地方。
  • 漢武帝寵愛的兒子——漢昭帝劉弗陵短暫的一生
    漢武帝是一位有著雄才偉略的君主,也是中國少見的賢明國君。不過,這卻並不能完全代表,漢武帝的所做的功績與所出臺的政策就完全適用於延續下去。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漢昭帝如何延續漢武帝打下的基礎,讓人民休養生息,恢復國力的。
  • 漢武帝繼位疑雲:他不是嫡長子,為何會被選為接班人?
    "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又不一定是"略輸文採",這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還是一位提倡詞賦的文學家,從以上引用的他的詩句,可謂是纏綿悱惻、清麗雋永,不愧是曾"金屋藏嬌"的神人,連魯迅也稱此詩"纏綿流麗,雖詞人不能過也。"
  • 為何有人說司馬遷寫《史記》是為了抹黑漢武帝?他們給出2個理由
    有很多人說,司馬遷寫《史記》就是為了抹黑漢武帝劉徹,他們也有自己的理由。第一就是在李陵事件中,司馬遷為李陵說了幾句公允的話,得罪了漢武帝,漢武帝劉徹判了司馬遷死罪,司馬遷沒錢贖罪,選擇了宮刑活了下來。司馬遷有理由恨劉徹。
  • 漢武帝雄才大略,卻又薄情寡義,臨終下令,后妃中凡生子女者必死
    」殊不知政績頗豐、評價頗高的漢武帝在感情方面,卻是一個薄情寡義之人,無論是青梅竹馬的陳阿嬌,還是溫柔賢惠的衛子夫,乃至相見恨晚的鉤弋夫人都沒有一人能夠得以善終。劉徹聽後搖搖頭,劉嫖接著又問,那這一位呢?怎麼樣?劉徹還是搖搖頭,最後劉嫖指著陳阿嬌,還沒有等劉嫖問完,劉徹大聲說:「要是能娶阿嬌為妻,我要修一座漂亮的黃金屋給她住。」劉嫖要的就是這句話,她總算沒有白疼侄兒,有了小劉徹的這句話,她也就放心把女兒許配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