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會喜歡漢武帝這樣窮兵黷武的君王?
對於這個問題,筆者以為有很多原因,但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漢武帝洗涮了西漢百年恥辱。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經過了三年反秦鬥爭,五年的項劉之爭。八年戰爭,讓國家千瘡百孔,民不聊生。匈奴趁機侵犯邊境,邊民苦不堪言。劉邦第一次徵剿匈奴,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差一點死在白登山。劉邦逃出白登山之後,明白了武力是無法徵服匈奴的,最後採取劉敬的建議,與匈奴和親。劉邦駕崩,兒子劉盈登基,呂后當家,匈奴冒頓單于寫信羞辱呂后。呂后也只能忍氣吞聲,繼續和親。文帝劉恆繼位,匈奴寫信威脅文帝,文帝還是無奈地選擇和親。景帝繼位,仍然是和親。景帝是唯一一個將自己的公主送去匈奴的和親的皇帝。這將近七十年的歷史,西漢對匈奴只有一味地和親。漢武帝即位,發誓要報高祖白登山之仇,清算呂后之恥辱,最終通過三十多年的徵戰,終於讓匈奴屈服,一洗百年恥辱。
二,漢武帝創造了千年輝煌。
漢武帝與匈奴三十多年的戰爭是異常艱難的。朝廷之內,主和與主戰的爭論喋喋不休。最有代表性的爭論是韓安國與王恢的爭論。韓安國是御史大夫,是主和派。韓安國的理由是匈奴的馬跑得快,武器鋒利,而且不以佔領土地為目的,對於這樣一群人,進行戰爭勞民傷財,不如和親。
王恢的理由是匈奴人根本不講信用,和親協議籤訂不到幾年,匈奴就反悔。這樣無休止的和親,讓我們永遠抬不起頭來。只有戰爭,才能解決匈奴問題。
漢武帝主張通過戰爭解決問題。在王恢主導下,制定了馬邑之謀,結果被匈奴識破,王恢以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幾年之後,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出使西域,讓西漢掌握了西域的基本情況。之後漢武帝決定與匈奴西邊的烏孫和親,以此截斷匈奴的右臂。西漢通過烏孫和親,逐漸在西域有了活動空間。再之後,衛青、霍去病舅甥倆橫空出世,才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之後,又逐步打通了通往西域的南北兩道。西域南北兩道的打通,增強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聯繫,由此西漢才在西域站穩腳跟。西域南北兩道的打通,商賈往來不絕,於是有了光耀千古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今天又煥發出歷史的光輝,由此,當今的人們沒有理由不懷念漢武帝!三,時代需要尚武精神。
當今新中國的大背景與西漢當初的背景如出一轍。新中國與西漢一樣面對著走出去的難題。美國在新中國的出海口,設置重重封鎖線,企圖堵死新中國。新中國要健康、穩妥地走出去,僅靠外交努力與經濟援助是不夠的。外交工作,背後沒有堅強的軍事力量做支撐,是沒有說服力的。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支撐,經濟援助也是蒼白無力的。當年西漢的出口處有一個樓蘭國,一方面希望得到西漢的絲綢白銀,一方面又與匈奴暗通款項。新中國今天面對的的「樓蘭」也不在少數,最典型的就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一方面通過經濟賺取新中國的真金白銀,一方面又與美國結盟,對付新中國。匈奴當年,在西域設置「僮僕都尉」,向西域各國勒索,並以此管理西域,結盟危害西漢。今天的美國也與當年的匈奴一樣,在新中國的周圍與很多國家結盟,以此圍堵新中國。因此要突破封鎖,沒有堅強的軍事力量做支撐,外交努力、經濟援助都只能是一句空話。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新中國要強大,就必須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做後盾。時代呼喚尚武,當年的漢武帝讓西漢走出去就是今天新中國最好的教科書!
綜上所述,漢武帝帶領西漢走向了世界,也讓世界了解了西漢。我們今天懷念漢武帝,就是想繼承漢武帝那種為了民族的興旺發達敢於冒風險的尚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