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至味#
看了全州蔣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蔣國友的《家鄉名菜:全州五香豆腐乾》,文中提到全州的三大貢品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的一次採訪。這三大貢品在一些地方資料是有記載的,但這些物品是怎樣成為貢品的,小編還沒有見到有記載,就是民間傳說也不全部都有。不過,就五香豆腐乾成為貢品的事,我倒是聽橋渡村一位老人說過。
那時,我剛買數位相機時間不長,拿著數位相機就想到處走走,隨便拍拍。全州龍水鎮橋渡村與永歲大崗、廟頭歌陂、安和青龍山,是我童年記憶裡聽老者說道最多的有名村落。而橋渡村離我住地近,是我第一個拿著數位相機想到去拍一拍的地方。那是2003年12月18日,我騎上自行車來到這裡,看了看古村的風貌,然而找人打探村裡的故事。
女老人帶我看祠堂
橋渡村民很熱情,有位婦女見我想了解橋渡村的故事,帶我到村裡轉了轉,向我介紹古村的簡單歷史。
這位好心的大媽帶我去玉屏山看風景
玉屏山
那婦女說,龍洞清溪很值得一看,但太遠,就不陪我去了。
龍洞清溪
龍洞清溪的石刻
至於村裡的歷史,這位婦女說她不懂,但她願意陪我去找一位八九十歲的老人。這位婦女叫什麼名字,我似乎沒有記載。但她推薦的老人,因為給我講了一些故事,我記住了他,他叫謝敦芝。我們找到他時,他正在對一些弄來的木樁、樹兜精雕細刻,他刻出的鳥啊,虎啊,龍啊,真是活靈活現。他知道我來這裡訪古,很有興致地拿出了捧出了三四部謝氏族譜,跟我談起了橋渡村的歷史。講得最多的是謝濟世的故事。家有存書,當時我還借了他幾本書,看後歸還了他。
謝敦芝老人
聽完他的講述,我便問了他一些問題。 豆腐,相傳是淮南王劉安為其母親發明的。因豆腐價廉物美,很快普及推廣。開始大約相當於今天的豆腐花,再發展下去,便成了桂北民間所說的水豆腐。三國時,蜀軍因為平安南方行軍打仗,水豆腐不大方便攜帶,有人便將製成幹豆腐。到了唐代,又添加了五香配料,便成了五香豆腐乾(民間傳聞與湘山寺壽佛爺有關)。因為橋渡村的豆腐也是全州三大豆腐村之一,我自然想打聽一下橋渡村的豆腐故事。這位老人說,豆腐不足不奇,我給你講一個五香豆腐乾是怎樣成為宮廷貢品的故事吧。
全州五香豆腐乾與全州百合粉、禾花魚等物產一樣,都被清廷列為貢品。據傳,康熙年間的一天中午,康熙皇帝忽然登門拜訪被他譽為「天下第一清官」的倉場總督張伯行。張伯行是河南儀封(今蘭考縣)人,歷任山東濟寧道,江蘇按察使、福建巡撫、江蘇巡撫、總督倉場侍郎。雍正元年(1723)更被擢升為吏部尚書,有清一代以名臣身份從祀孔廟者僅三人,而張伯行便是其中之一。那天康熙皇帝到來時,那張伯仁總督正要吃午餐,由於康熙皇帝的突然到來,感到菜餚寒酸的張伯仁想急忙收拾菜餚,以便招待康熙皇帝。但康熙皇帝來得突然,沒待張伯仁來得遲收拾好餐桌上的菜餚,已經大步邁了進來。張伯仁總督知道,這康熙皇帝一般是不輕易到下屬家裡吃飯喝酒的。但既然皇帝來了,出於禮貌,便邀請康熙皇帝一道吃頓便飯。沒料到,康熙皇帝這一次倒沒嫌張伯仁總督的菜餚寒酸,坐在桌邊,便與張伯仁總督吃喝起來。一碟白菜,一碟幹臘魚,一碟豆腐乾,用這些菜招待康熙皇帝,張伯仁總督感到有愧。便想另外加點葷菜,康熙皇帝不讓。
康熙皇帝見張伯仁總督如此簡樸,不僅不怪罪,反而格外高興。他用筷子夾著豆腐乾吃時,不由大為讚賞:「喲,這小豆腐乾味道香脆精美,真是不同凡響,我還從沒有吃過哩!」張總督道:「這乃廣西全州特產,名叫五香豆腐乾,京城沒有賣,陛下自然難以吃到了。」康熙皇帝納悶地問:「既然京城裡沒有賣,你這裡怎麼能吃到?」張總督道:「前些日子,我從永平府(治所在今河北盧龍縣,當時轄的灣縣、昌黎、遷安、樂亭四縣)路過,見那裡百姓給知府謝賜履(今全州縣龍水鎮橋渡村人)立生祠,甚感奇怪。據了解得知,前些年永平府受洪災,那全州人謝賜履為救災民,冒險放糧賑災。事後,又親歷災區,嚴防中飽、冒領、遺漏,讓大災過後的永平府無一人挨飢受餓,更沒餓死百姓。百姓感恩,故為其立了生祠。我想,這乃朝廷可用之人,故順路拜訪了他。臨行時,他將他親友送給他的這種廉價物產送了一些給我。這五香豆腐乾雖然廉價,但禮輕情誼重,更能顯他乃清廉之人,但我仍不敢受他的『賄賂』,故也給了他幾文錢,謝賜履知道我的為人,便也不客氣地收下了。如今,天津缺兵備副使,我看此人可用,故特向陛下推薦此人。」康熙皇帝答道:「謝賜履開倉放糧,先斬後奏,按律當治重罪,但朕考慮他心繫百姓,也是為朝廷分憂,已饒恕了他。據朕了解,他為官清廉,政績頗佳,前幾日九卿也列名同保他可重用,朕就依你所奏,升他為天津兵備副使吧。(幾日後,謝賜履即升任天津兵備副,1721年,謝賜履升湖北按察使,後擢升山東巡撫。1723年,雍正皇帝授謝賜履為右僉都御史。)但全州離京城有數千裡之遙,這這五香豆腐乾輾轉時間不短,怎麼還這麼新鮮可口?」張總督道:「聽謝賜履說是他家鄉全州的特產,我也納悶。普通豆腐放三五天就早已不堪食用,這五香豆腐乾怎麼還這麼鮮呢?據謝賜履說,這五香豆腐乾採用全州本地產的五月黃豆加工而成,以食鹽、八角、丁香、三鼎等香料烘製。烘得黃爽爽、香噴噴的,具有皮溥、柔軟、芳香、可口、蛋黃般透明的特點,含水分極少,通常情況下可放一個月之久不腐,若經特殊包裝處理,即可放數月不壞,故適合長途運輸。」康熙皇帝聽罷大喜,道:「這麼廉價的精美小吃,不妨叫全州作為貢品進獻一些!」
康熙皇帝回宮不久,便下了一道聖旨,詔令全州將五香豆腐乾作貢品進獻清廷。將五香豆腐乾作貢品進獻清廷,雖然給全州增添了一個小小的負擔,但使全州五香豆腐乾得以譽滿京城,後來一度供不應求,成為銷四海的佳品。相傳,慈禧太后也很喜歡這一小吃。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人還把他作為外銷產品,銷往南洋一帶,故有「小小五香豆腐乾,飄洋過海走四方」之說。
老人說的故事,是不是真的?也許是一段真實的歷史,也許只是一個傳說,因為筆者無法考證。我只是記下了老人當年講述的故事。
又傳,唐代時有來自山東歷城縣河北東頭村的一位倪姓,原是兵部尚書,因為官剛直清廉降職來湘源縣(柘橋村)當縣令,離職後,喜歡這一帶的風水,就在此定居下來,其家族有做豆腐、吃豆腐的嗜好。還有許多與豆腐有關的話題,期待CCTV10科教頻道系列紀錄片"家鄉至味"《全州十大碗》在湘源古城旁拍攝的時候,將這段歷史挖掘出來。
全州五香豆腐乾具有皮溥、柔軟、芳香、可口、蛋黃般透明的特點。它呈一寸見方的形狀,簿如刀片,它的製法與普通豆腐乾的製法大體相當,但配料很講究,它是採用本地產的五月黃豆加工而成,以食鹽、八角、丁香、三鼎等香料烘製而成。烘得黃爽爽、香噴噴的,不用在鍋裡煮,便讓觀者聞其味、觀其色,就忍不住口水直流。與普通豆腐乾相比,精製而成的五香豆腐乾小巧玲瓏,含水分極少,故耐貯藏和適合長途運輸,是筵席和送禮的佳品。
生產五香豆腐乾,不僅配料特殊,做工也非常精細,每塊一寸見方,製作時都布包裹,很需要技術。在全州生產它的原是個體作坊,人民公社、大躍進後,作坊並於屬於集體企業的豆腐社。七十年代末時,還是憑票供應的,筆者多次拿豆腐票去買它,有時買後放入碗裡還沒到家,聞著它香噴噴的味道,便忍不住吃了它兩塊。可惜,隨著集體企業的衰落,豆腐社也解散了,沒想到這一流傳數百年享譽全國的精美食品,也許連同它的傳統工藝,就這麼悄無聲息地消逝了。每當人們談及五香豆腐乾退出全州歷史舞臺的事,就忍不住搖頭嘆息。有時市場也有所謂的五香豆腐乾出售,但無論質地,還是品味、色澤、大小、厚薄,與傳統正宗的五香豆腐乾相比,都相差十萬八千裡,可謂有其名而無其實罷了。儘管如此,但它能流傳下去也算是一種幸事。
不過,近年來,聽說出了一家賣五香豆腐乾的生產商,相當地好,人們排隊去買,難道這一傳統美味食品又要復甦了?
蔣廷松
全州石塘鎮著名的老紅軍肖合清為什麼在兩河隔壁山村參加紅軍?
廣西全州的「團圓肘子」與青瑤峒祭舜「孝祖」
寄語可可託海牧羊人(散文詩)